最美的边境走廊—中巴友谊路
1年前 (2024-04-21)
最美的边境走廊—中巴友谊路晓凤 在新疆的西南部,有一条世界上最高最美的边境走廊—喀喇昆仑公路,它北起中国新疆喀什,穿越帕米尔高原,经过中巴边境口岸,南巴北部城市塔科特,随后直抵堡,是中巴友谊的历史见证。
它的13在中国(416公里),23在巴基斯坦(616公里)。
每年只有5—11月底可以通行,其它时间基本都会封闭。
这条公路也叫中巴友谊路。
从喀什出发,行驶在喀喇昆仑公路上,沿途尽是磅礴壮美的景象,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从海拔1154米到最高海拔4733米,别看这短短的几百公里,却十里不同天,经四季。
奥依塔克的红山口,许多山的山体如火焰燃烧,一片丹红 ,有南疆火焰山之称。
喀喇昆仑公路象一条玉带,沿着盖孜河在盖孜峡谷中穿梭着,眼前的景色又变成了绵延不绝的荒山雪岭。
穿过公格尔隧道就进入帕米尔高原了。
一路西行,当车行驶到海拔3300m高度时,眼前豁然开朗,在公路右边不远处,一片高低起伏大小不一的银色沙丘绵延展开,细沙洁白无瑕,这就是有名的白沙山,而与之相伴的恰克拉克湖因此得名白沙湖。
高原上的沙山本来就罕见,而这个沙山还是银白色的,那就更加独特。
最干净的天空、最澄澈的湖水、最洁白的沙山交辉相映,异常美丽。
高原上的沙山沙湖从何而来?比较可信的一种说法是:白沙山正对着盖孜河谷口,由于塔里木盆地和帕米尔高原有热力环流存在,白天的谷风把塔里木盆地的沙粒经过盖孜峡谷带上帕米尔高原,出了峡谷风力减小,风携带的沙粒在峡谷外沉淀下来,形成了白沙湖和白沙山。
继续前行,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形的雪山,非常壮观,我们开车一直追寻着它、欣赏着它、拍摄着它……。
这就是海拔7509米的慕士塔格峰,它的旁边还有两座主峰,公格尔峰和公格尔九别峰,三山耸立,如同擎天玉柱,屹立在美丽的帕米尔高原上,成为帕米尔高原的标志和代表。
近距离的拍摄,慕士塔格峰更像一位老爷爷,倒挂的冰川,犹如胸前飘动的银须,雄踞群山之首,故有“冰川之父”的美称。
慕士塔格峰山顶终年积雪,厚达100—200米,发育出来的16条冰川和公格尔冰川的雪水不断的流向四方,滋润着高山草原,养育着当地的各族人民及其它生灵,喀什、和田、莎车等地区都受惠于它。
因此,在当地百姓眼里,慕士塔格峰就是一座圣山。
也有人说,慕士塔格峰代表了中国,西部,帕米尔高原的“一切”精内核——“坚强与孤傲”。
雪山冰川是帕米尔高原上最美丽的景象,几百座风姿各异,高低起伏连绵不断。
环视四周,仿佛置身于雪山的怀抱之中。
在行驶的路上,视线里也从未离开过雪山。
这样的美景奇观即使在青藏高原也难以看到,让人叹为观止,陶醉其中。
经过苏巴什达坂口(4033m),附近的慕士塔格冰川公园正在建设中。
据说平均海拔在5000米,建好后可以看到冰川的雄伟,冰蛇的秀丽,冰塔的多姿多彩,四层冰湖的峻冷。
喀拉库里湖(3615m)位于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的山脚下,距离喀什191公里,中巴公路从湖畔经过。
喀拉库里湖是一座高山冰蚀冰碛湖,四周冰峰雪岭环抱,湖面映衬着巍峨又秘的慕士塔格峰,白雪皑皑,山水同色,奇而美丽。
这里生活着我国少数民族之一的柯尔克孜族。
一把古老的三弦库姆孜琴,一顶白色毡帽,一部悠长浑厚的英雄史诗,以及骏马、猎鹰、毡房、草原、雪山,构成了柯尔克孜民族最基本的标志。
我们到时正赶上他们穿着传统的民族服装拿着乐器在为某个节日排演节目,欢乐祥和的气氛感染了我们,在此观看停留了许久。
不需要任何语言的交流,一曲《我和我的祖国》就足以让我们心心相通。
那熟悉的旋律和歌声让人心潮彭拜,一种自豪感和幸福感油然而生。
天色已晚,路上已经看不到其它车辆了,我们急忙赶路去塔县。
突然路上风景变幻,让人意外惊喜,尽管已经是晚上10点多了,还是忍不住停车欣赏。
塔曼国家湿地公园,被当地人称为“花繁衍”之地。
湿地四面抱山,夏季,无数山泉汇聚于此,绿草茵茵,禽鸟栖息,鲜花遍布。
夜幕降临前的那一刻,风景独好!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简称塔县(海拔3240m)。
与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相邻,是我国一个与三个国家接壤的县。
这里居住着境内的白种人——塔吉克民族,著名的老电影《冰山上的来客》演绎的就是他们的生活。
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首脍炙人口的老歌则是由塔吉克民族的民歌改编而成。
塔县位于帕米尔高原之东,昆仑山之西,居住人口不足五万,以塔吉克族为主。
小城不大,漂亮的屋舍、清新的空气、绿色的田野、远处的雪山,静谧祥和。
若不是到了这里,真的难以想象,在远离尘世的帕米尔高原竟然还有这么一方净土! 红旗拉甫口岸原来设在塔什库尔干的皮拉力,距中、巴边境34公里,因条件恶劣于93年正式迁塔县县城。
这里曾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
中国的古代文明,伴着驼铃马帮,由这里走向西方;西方的古代文明亦由这里来到中国。
红旗拉甫国门是我们这次帕米尔高原之行的终点,也是我们最最想去看一看的地方。
其实从边防支队小战士那里我们已经知道不开放了,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
但不到黄河心不死,塔县到红旗拉普还有130公里,一大早我们就出发了,碰碰运气吧。
行驶在帕米尔高原的这段路 基本上是无人区,路渐行渐高,天气晴雨不定,人烟稀少,空气稀薄,天地间一片荒芜。
止步于红旗拉甫口岸边防检查站,海拔4344米,温度接近0℃。
在即将到达终点(据说还有3公里?)时留下一个小小的遗憾。
不知以后是否会再来? 红旗拉甫国门(来自网络) 中巴分界,海拔4700米,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口岸。
这里高寒缺氧(含氧量只有平原的50%),寸草不生,环境恶劣(常年七八级大风),素有“死亡山谷”之称。
“万山堆积雪,积雪压万山”是红其拉甫的真实写照。
红其拉甫前哨班所在地,海拔4600米。
(来自网络) 我们的边防战士用生和热血戍守在这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哨所,守望着祖国和人民,让国旗在“世界屋脊”上高高飘扬。
没有人不为之动容!感动敬佩之余不禁感慨万分: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请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不忘初心、牢记使”,砥砺前行,中国一定会更富强,中国梦一定会实现! 致敬,中国军人! 致敬,我的祖国🇨🇳!
它的13在中国(416公里),23在巴基斯坦(616公里)。
每年只有5—11月底可以通行,其它时间基本都会封闭。
这条公路也叫中巴友谊路。
从喀什出发,行驶在喀喇昆仑公路上,沿途尽是磅礴壮美的景象,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从海拔1154米到最高海拔4733米,别看这短短的几百公里,却十里不同天,经四季。
奥依塔克的红山口,许多山的山体如火焰燃烧,一片丹红 ,有南疆火焰山之称。
喀喇昆仑公路象一条玉带,沿着盖孜河在盖孜峡谷中穿梭着,眼前的景色又变成了绵延不绝的荒山雪岭。
穿过公格尔隧道就进入帕米尔高原了。
一路西行,当车行驶到海拔3300m高度时,眼前豁然开朗,在公路右边不远处,一片高低起伏大小不一的银色沙丘绵延展开,细沙洁白无瑕,这就是有名的白沙山,而与之相伴的恰克拉克湖因此得名白沙湖。
高原上的沙山本来就罕见,而这个沙山还是银白色的,那就更加独特。
最干净的天空、最澄澈的湖水、最洁白的沙山交辉相映,异常美丽。
高原上的沙山沙湖从何而来?比较可信的一种说法是:白沙山正对着盖孜河谷口,由于塔里木盆地和帕米尔高原有热力环流存在,白天的谷风把塔里木盆地的沙粒经过盖孜峡谷带上帕米尔高原,出了峡谷风力减小,风携带的沙粒在峡谷外沉淀下来,形成了白沙湖和白沙山。
继续前行,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形的雪山,非常壮观,我们开车一直追寻着它、欣赏着它、拍摄着它……。
这就是海拔7509米的慕士塔格峰,它的旁边还有两座主峰,公格尔峰和公格尔九别峰,三山耸立,如同擎天玉柱,屹立在美丽的帕米尔高原上,成为帕米尔高原的标志和代表。
近距离的拍摄,慕士塔格峰更像一位老爷爷,倒挂的冰川,犹如胸前飘动的银须,雄踞群山之首,故有“冰川之父”的美称。
慕士塔格峰山顶终年积雪,厚达100—200米,发育出来的16条冰川和公格尔冰川的雪水不断的流向四方,滋润着高山草原,养育着当地的各族人民及其它生灵,喀什、和田、莎车等地区都受惠于它。
因此,在当地百姓眼里,慕士塔格峰就是一座圣山。
也有人说,慕士塔格峰代表了中国,西部,帕米尔高原的“一切”精内核——“坚强与孤傲”。
雪山冰川是帕米尔高原上最美丽的景象,几百座风姿各异,高低起伏连绵不断。
环视四周,仿佛置身于雪山的怀抱之中。
在行驶的路上,视线里也从未离开过雪山。
这样的美景奇观即使在青藏高原也难以看到,让人叹为观止,陶醉其中。
经过苏巴什达坂口(4033m),附近的慕士塔格冰川公园正在建设中。
据说平均海拔在5000米,建好后可以看到冰川的雄伟,冰蛇的秀丽,冰塔的多姿多彩,四层冰湖的峻冷。
喀拉库里湖(3615m)位于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的山脚下,距离喀什191公里,中巴公路从湖畔经过。
喀拉库里湖是一座高山冰蚀冰碛湖,四周冰峰雪岭环抱,湖面映衬着巍峨又秘的慕士塔格峰,白雪皑皑,山水同色,奇而美丽。
这里生活着我国少数民族之一的柯尔克孜族。
一把古老的三弦库姆孜琴,一顶白色毡帽,一部悠长浑厚的英雄史诗,以及骏马、猎鹰、毡房、草原、雪山,构成了柯尔克孜民族最基本的标志。
我们到时正赶上他们穿着传统的民族服装拿着乐器在为某个节日排演节目,欢乐祥和的气氛感染了我们,在此观看停留了许久。
不需要任何语言的交流,一曲《我和我的祖国》就足以让我们心心相通。
那熟悉的旋律和歌声让人心潮彭拜,一种自豪感和幸福感油然而生。
天色已晚,路上已经看不到其它车辆了,我们急忙赶路去塔县。
突然路上风景变幻,让人意外惊喜,尽管已经是晚上10点多了,还是忍不住停车欣赏。
塔曼国家湿地公园,被当地人称为“花繁衍”之地。
湿地四面抱山,夏季,无数山泉汇聚于此,绿草茵茵,禽鸟栖息,鲜花遍布。
夜幕降临前的那一刻,风景独好!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简称塔县(海拔3240m)。
与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相邻,是我国一个与三个国家接壤的县。
这里居住着境内的白种人——塔吉克民族,著名的老电影《冰山上的来客》演绎的就是他们的生活。
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首脍炙人口的老歌则是由塔吉克民族的民歌改编而成。
塔县位于帕米尔高原之东,昆仑山之西,居住人口不足五万,以塔吉克族为主。
小城不大,漂亮的屋舍、清新的空气、绿色的田野、远处的雪山,静谧祥和。
若不是到了这里,真的难以想象,在远离尘世的帕米尔高原竟然还有这么一方净土! 红旗拉甫口岸原来设在塔什库尔干的皮拉力,距中、巴边境34公里,因条件恶劣于93年正式迁塔县县城。
这里曾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
中国的古代文明,伴着驼铃马帮,由这里走向西方;西方的古代文明亦由这里来到中国。
红旗拉甫国门是我们这次帕米尔高原之行的终点,也是我们最最想去看一看的地方。
其实从边防支队小战士那里我们已经知道不开放了,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
但不到黄河心不死,塔县到红旗拉普还有130公里,一大早我们就出发了,碰碰运气吧。
行驶在帕米尔高原的这段路 基本上是无人区,路渐行渐高,天气晴雨不定,人烟稀少,空气稀薄,天地间一片荒芜。
止步于红旗拉甫口岸边防检查站,海拔4344米,温度接近0℃。
在即将到达终点(据说还有3公里?)时留下一个小小的遗憾。
不知以后是否会再来? 红旗拉甫国门(来自网络) 中巴分界,海拔4700米,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口岸。
这里高寒缺氧(含氧量只有平原的50%),寸草不生,环境恶劣(常年七八级大风),素有“死亡山谷”之称。
“万山堆积雪,积雪压万山”是红其拉甫的真实写照。
红其拉甫前哨班所在地,海拔4600米。
(来自网络) 我们的边防战士用生和热血戍守在这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哨所,守望着祖国和人民,让国旗在“世界屋脊”上高高飘扬。
没有人不为之动容!感动敬佩之余不禁感慨万分: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请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不忘初心、牢记使”,砥砺前行,中国一定会更富强,中国梦一定会实现! 致敬,中国军人! 致敬,我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