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行卧虎山长城
1年前 (2024-04-21)
穿行卧虎山长城烟花三月 正月初五,跟随“品味长城”几位强驴,完成了古北口长城卧虎山段的行走。
古北口长城是山海关 、居庸关两关之间的长城要塞,为辽东平原和内蒙古通往中原地区的咽喉,历来是家必争之地,尤其是在辽、金、元、明、清这五朝,大大小小争夺古北口的战役从未停止过,因此长城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古北口长城由北齐长城和明长城共同组成,包括卧虎山、蟠龙山、 金山 岭和司马台4个城段 卧虎山长城位于古北口长城体系的西段,始建于明朝洪武八年,全长4.75km,最高海拔665.22米,相对高度450米,山势陡峭,因山顶形状酷似两只一仰一俯的老虎而得名。
山势陡峭,卧虎山长城雄险奇秀兼具,以年代久、变化多、布局巧、设施全成为长城建筑史上的杰作。
出发前,群主建议今天分两队从卧虎山东西两头对穿,我们一行七人从姊妹楼往西走,另一队从西沟往东走。
一个多小时的车程,自驾到达古北口村,我们东分队把车子停在潮河边,从姊妹楼开始上墙。
姊妹楼,顾名思义,就是两个敌楼紧密相依,亲如姊妹。
妹妹楼为4×2眼敌楼,姐姐楼是3×3眼敌楼,姐姐比妹妹高很多。
姊妹楼南面是潮河,河水已完全解冻,清亮的水流奔腾不息。
从姊妹楼向西,就此开启长达7个多小时的卧虎山长城之行。
刚开始的这一段长城进行了一些修整,石块砖头铺就的路面还算平整。
同行的薛老师提醒大家:好走地段加点速度,留点时间给难走地段。
我的小心脏开始加速:难走路段会有多难呢? 经过一个V字形的下降和上升的攀爬后,来到一个敌楼,楼门前有一架铁梯子,我们毫不费力地上了城楼。
站在敌楼顶俯视山下,一片开阔的河谷地被群山环绕,地面上的村庄和树木、河流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太极图,公路线和铁路线延伸远方,将这个小山村与外面的世界连接起来。
远处西南方向的一大片水域就是密云水库,北京的水源地。
再经一个v字形下降和攀升后,看到的长城的损毁程度就严重许多。
很多地方成了碎石堆成的一道石梁。
城楼坍塌破败,残缺的门窗洞孔像垂死的病人睁大了的空洞无的双眼。
券门石掉落在地下。
这个楼子,像极了一个废弃的防毒面具,面具的后脑勺上还连着一根长长的线管。
这像一只独眼兽。
像不像猫头鹰的两只眼睛👀? 有的城楼酥松得像随时要散架倒塌。
孤立高耸着的一爿爿城墙,摇摇欲坠! 外包的城砖剥落很多,像人身上脱了皮。
沿途城墙和敌楼上留有很多的弹孔。
1933年,当日本侵略者把魔爪由东北伸向华北的时候,中国军队进行了著名的长城抗战,为古老的长城谱写了新的悲壮篇章。
素有“京师锁钥”之称的长城要塞一一古北口,成为长城抗战的主要战场。
1933年3月10日到5月14日,古北口抗战在此进行,360余名阵亡将士遗体葬于古北口长城脚下,建古北口阵亡将士墓。
这个敌楼弹孔密布,可想当年的战斗多么激烈。
网上找到一张老照片,步枪、机枪从箭孔里伸出,严阵以待来犯日军。
古北口抗战,面对几乎武装到牙齿的日军,爱国将士们一腔热血,用他们的血肉之躯筑起了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的长城。
砖石长城到了山顶后,就充分利用山险为墙,接下来一段行程就由爬长城变成爬山了。
翻越了个山头还算难度不大,沿途有铁杆可抓扶,要安全很多。
好不容易翻过一个山包,前面还有两个山包,远处第二个山包上的铁三角架是整个卧虎山的最高峰。
电视剧《西游记》主题曲仿佛在耳边响起:“刚翻过了几座山,又越过了几条河,崎岖坎坷怎么它就这么多!”哎,回望来路漫漫,也回不去了,硬着头皮,上吧! 户外行走队留下的绸条路标和同行美女的轨迹图确保我们前行方向正确,不走冤枉路。
有时挂在树枝上的易拉罐和矿泉水瓶也充当了路标。
或从山包下的灌木丛中的小道绕行。
或从犬牙差互的山梁爬行而过。
终于到达有铁三角架的山头,这是整个卧虎山长城的制高点。
有体力充沛的同行者爬上了山头。
这个山头是个断崖,我们需绕行大半个山包才能继续向前。
回拍绕行而过的山包断崖。
终于又回到城墙上来,长长地舒一口气。
在墙上行走,好歹是条路啊! 但路面塌陷很严重,脚下需踩稳,内心需镇定,做到胆大心细,这样的行走对人的心理素质是极好的锻炼。
前方出现一个圆形城楼、一个方形城楼。
圆形城楼是此行最热切希望看到的。
作为一名新墙友,对长城知识知之甚少。
从网上了解到,这段长城最珍贵之处在于,这里有个保存相对比较好的圆形敌楼,这种圆形敌楼在万里长城中都不多见,在北京境内几乎,而且此楼保存较完好,尚存一个门洞和数个射孔。
方形城楼是中午用饭之地,半天的急行军加苦行军,早已饥渴难耐了! 东西两分队恰好于饭点时分在此会师,互换车钥匙,便各奔东西。
我们吃完饭,东分队中四只强驴要去走支墙,估计来回一小时(实际走下来两个小时),我和另两人表示放弃。
这是他们前往支墙的背影。
我们就慢悠悠地品味美餐。
吃完饭,想起此行还有家人托付的一项重任一一带点养花的沃土。
看看敌楼地面上沙土混物中还有不少羊粪便,经一个冬天的晾吹,并无难闻的味道,遂装了小半口袋背上,这应该比网上卖的特制花土更天然、更肥沃。
哈哈! 吃,向三岔楼出发。
图中间为三岔楼,下端是西北方向的支墙,四位强驴正在努力攀爬图中左侧是东北方向我们的来路右侧西南方向是今天下撤的方向,这一段已无难无险可言。
从三岔楼望向支墙方向。
支墙的东边还有一小段残长城,据说是北齐长城,明代重修没用上这段? 从三岔楼望向东北方向来时的路。
这是西南方向下撤的路。
路面上见到几处这样的标志物,不知是何用处? 一直阴沉的天空,到我们下撤时分,太阳突然现身!天空变蓝,天公作美。
我们向着西南方向,向着太阳的方向走去。
景色美得无法言说,环拍一圈。
阳光洒在路面上,柔柔的,暖暖的。
时间还早,尽情地赏景,尽情地拍照。
选角度,哥俩城楼上对望。
抓光线,暖阳、蓝天、城楼,美不胜收。
下撤到山下,高架桥上火车汽笛一声长鸣,似乎宣告此行圆满结束! 这是今天群主的由西向东行走的轨迹图,我们东分队逆向而行。
用时近8小时,全程约12公里,又一次挑战成功!感谢群主鬼斧精心组织这次活动,感谢所有同行者!
古北口长城是山海关 、居庸关两关之间的长城要塞,为辽东平原和内蒙古通往中原地区的咽喉,历来是家必争之地,尤其是在辽、金、元、明、清这五朝,大大小小争夺古北口的战役从未停止过,因此长城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古北口长城由北齐长城和明长城共同组成,包括卧虎山、蟠龙山、 金山 岭和司马台4个城段 卧虎山长城位于古北口长城体系的西段,始建于明朝洪武八年,全长4.75km,最高海拔665.22米,相对高度450米,山势陡峭,因山顶形状酷似两只一仰一俯的老虎而得名。
山势陡峭,卧虎山长城雄险奇秀兼具,以年代久、变化多、布局巧、设施全成为长城建筑史上的杰作。
出发前,群主建议今天分两队从卧虎山东西两头对穿,我们一行七人从姊妹楼往西走,另一队从西沟往东走。
一个多小时的车程,自驾到达古北口村,我们东分队把车子停在潮河边,从姊妹楼开始上墙。
姊妹楼,顾名思义,就是两个敌楼紧密相依,亲如姊妹。
妹妹楼为4×2眼敌楼,姐姐楼是3×3眼敌楼,姐姐比妹妹高很多。
姊妹楼南面是潮河,河水已完全解冻,清亮的水流奔腾不息。
从姊妹楼向西,就此开启长达7个多小时的卧虎山长城之行。
刚开始的这一段长城进行了一些修整,石块砖头铺就的路面还算平整。
同行的薛老师提醒大家:好走地段加点速度,留点时间给难走地段。
我的小心脏开始加速:难走路段会有多难呢? 经过一个V字形的下降和上升的攀爬后,来到一个敌楼,楼门前有一架铁梯子,我们毫不费力地上了城楼。
站在敌楼顶俯视山下,一片开阔的河谷地被群山环绕,地面上的村庄和树木、河流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太极图,公路线和铁路线延伸远方,将这个小山村与外面的世界连接起来。
远处西南方向的一大片水域就是密云水库,北京的水源地。
再经一个v字形下降和攀升后,看到的长城的损毁程度就严重许多。
很多地方成了碎石堆成的一道石梁。
城楼坍塌破败,残缺的门窗洞孔像垂死的病人睁大了的空洞无的双眼。
券门石掉落在地下。
这个楼子,像极了一个废弃的防毒面具,面具的后脑勺上还连着一根长长的线管。
这像一只独眼兽。
像不像猫头鹰的两只眼睛👀? 有的城楼酥松得像随时要散架倒塌。
孤立高耸着的一爿爿城墙,摇摇欲坠! 外包的城砖剥落很多,像人身上脱了皮。
沿途城墙和敌楼上留有很多的弹孔。
1933年,当日本侵略者把魔爪由东北伸向华北的时候,中国军队进行了著名的长城抗战,为古老的长城谱写了新的悲壮篇章。
素有“京师锁钥”之称的长城要塞一一古北口,成为长城抗战的主要战场。
1933年3月10日到5月14日,古北口抗战在此进行,360余名阵亡将士遗体葬于古北口长城脚下,建古北口阵亡将士墓。
这个敌楼弹孔密布,可想当年的战斗多么激烈。
网上找到一张老照片,步枪、机枪从箭孔里伸出,严阵以待来犯日军。
古北口抗战,面对几乎武装到牙齿的日军,爱国将士们一腔热血,用他们的血肉之躯筑起了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的长城。
砖石长城到了山顶后,就充分利用山险为墙,接下来一段行程就由爬长城变成爬山了。
翻越了个山头还算难度不大,沿途有铁杆可抓扶,要安全很多。
好不容易翻过一个山包,前面还有两个山包,远处第二个山包上的铁三角架是整个卧虎山的最高峰。
电视剧《西游记》主题曲仿佛在耳边响起:“刚翻过了几座山,又越过了几条河,崎岖坎坷怎么它就这么多!”哎,回望来路漫漫,也回不去了,硬着头皮,上吧! 户外行走队留下的绸条路标和同行美女的轨迹图确保我们前行方向正确,不走冤枉路。
有时挂在树枝上的易拉罐和矿泉水瓶也充当了路标。
或从山包下的灌木丛中的小道绕行。
或从犬牙差互的山梁爬行而过。
终于到达有铁三角架的山头,这是整个卧虎山长城的制高点。
有体力充沛的同行者爬上了山头。
这个山头是个断崖,我们需绕行大半个山包才能继续向前。
回拍绕行而过的山包断崖。
终于又回到城墙上来,长长地舒一口气。
在墙上行走,好歹是条路啊! 但路面塌陷很严重,脚下需踩稳,内心需镇定,做到胆大心细,这样的行走对人的心理素质是极好的锻炼。
前方出现一个圆形城楼、一个方形城楼。
圆形城楼是此行最热切希望看到的。
作为一名新墙友,对长城知识知之甚少。
从网上了解到,这段长城最珍贵之处在于,这里有个保存相对比较好的圆形敌楼,这种圆形敌楼在万里长城中都不多见,在北京境内几乎,而且此楼保存较完好,尚存一个门洞和数个射孔。
方形城楼是中午用饭之地,半天的急行军加苦行军,早已饥渴难耐了! 东西两分队恰好于饭点时分在此会师,互换车钥匙,便各奔东西。
我们吃完饭,东分队中四只强驴要去走支墙,估计来回一小时(实际走下来两个小时),我和另两人表示放弃。
这是他们前往支墙的背影。
我们就慢悠悠地品味美餐。
吃完饭,想起此行还有家人托付的一项重任一一带点养花的沃土。
看看敌楼地面上沙土混物中还有不少羊粪便,经一个冬天的晾吹,并无难闻的味道,遂装了小半口袋背上,这应该比网上卖的特制花土更天然、更肥沃。
哈哈! 吃,向三岔楼出发。
图中间为三岔楼,下端是西北方向的支墙,四位强驴正在努力攀爬图中左侧是东北方向我们的来路右侧西南方向是今天下撤的方向,这一段已无难无险可言。
从三岔楼望向支墙方向。
支墙的东边还有一小段残长城,据说是北齐长城,明代重修没用上这段? 从三岔楼望向东北方向来时的路。
这是西南方向下撤的路。
路面上见到几处这样的标志物,不知是何用处? 一直阴沉的天空,到我们下撤时分,太阳突然现身!天空变蓝,天公作美。
我们向着西南方向,向着太阳的方向走去。
景色美得无法言说,环拍一圈。
阳光洒在路面上,柔柔的,暖暖的。
时间还早,尽情地赏景,尽情地拍照。
选角度,哥俩城楼上对望。
抓光线,暖阳、蓝天、城楼,美不胜收。
下撤到山下,高架桥上火车汽笛一声长鸣,似乎宣告此行圆满结束! 这是今天群主的由西向东行走的轨迹图,我们东分队逆向而行。
用时近8小时,全程约12公里,又一次挑战成功!感谢群主鬼斧精心组织这次活动,感谢所有同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