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水绘园
1年前 (2024-04-21)
如皋水绘园王义军 位于如皋老城区边上的水绘园,是我国江南园林徽派建筑的孤本代表。
清初名士陈维崧在《水绘园记》中写道 “绘者,会也,南北东西皆水绘其中,林峦葩卉坱圠掩映,若绘画然。
” 整座园林突出水映为特色,更显明未清初时期的建筑风格,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水绘园,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原为邑人冒一贯的制业,历四世冒辟疆时始臻完善。
冒辟疆将旧园重整,赋予思想,精心增饰,在园中构筑了十余处佳境。
《忆江南》中,“如皋好,信步冒家桥,流水几湾萦客梦,楼台隔院似闻箫,往事溯前朝。
” 道出了人们对这座古园怀念之情,其实这里最有名的,是江南才子冒辟疆与秦淮佳丽董小婉,曾栖隐于此的一段情话。
冒辟疆,原名冒襄,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一生著作颇丰,颇有才名,著有《先世前征录》、《朴巢诗文集》、《岕茶汇抄》、《水绘园诗文集》、《寒碧孤吟》和《六十年师友诗文同人集》等。
但最为世人所熟知的便是《影梅庵忆语》,全书用四千多字叙述了他和董小宛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
清朝乾隆二十三年(1758),盐运副使汪之珩恢复水绘园故楼。
楼成之后,他夜间登楼赏景,见月光倒映于洗钵池水面,不禁想起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残夜水明楼”逐定名为“水明楼”,知县何廷模特为之题额。
水明楼南北长约42米,宽不超过5米,由南而北,依次构筑有前轩、中轩和楼阁。
前轩内悬冒辟疆与董小宛的画像,游人此,不免对他们的爱情故事浮想联翩。
其实在民间,董小宛要比冒辟疆更有名气。
他们俩情投意,在水绘园生活了九年。
中轩部分凭借隔景窗,巧妙地分隔成内室,内道与外廊3个虚空间。
内室安置的红木竹罩最引人注目,它是以4块红木整板雕绣的竹石图立面,其叶叶清晰,刀刀分明,细枝镂空剔透,形态逼真,据说,当年工匠花了1千多个工日始成。
宴月匾额提字是董小宛仿冒辟疆字之手笔。
其楼阁之间以九曲之弯的回廊相衔,蕉石竹树相衬,显空美之气。
信步入内,使人咫尺之间,有境界无穷之感。
董小宛才艺非凡,在她的各种技艺中,抚琴是最高超的。
这个古琴台,是当年董小宛放置乐琴的石台真迹,己放在这400多年了。
透过临池漏窗和花墙,可见池岸小桥流水,碧波柳荫,亭台楼阁……尽收眼底,令人心旷怡。
古桥,为明代石制,尽头是水绘长廊。
古澹园——中国如派盆景园始建于明朝末年,原名壶领园。
清乾隆二十五年“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将其更名为“古澹园”。
古澹园现辟为中国如派盆景园,园内珍藏有自宋代以来的大量“如派”精品盆景,其中有树龄1000余年的古柏盆景、有全世界的五针松盆景等,素有“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之誉。
` 因树楼,“因”者,依也。
为此树而设屋,依其树而造楼。
《后汉书》讲申屠蟠“绝迹梁、砀之间,因树为屋,自同佣人”。
原来蕴含了一个典故。
《水绘庵记》说因树楼“蟠伏宛在地中”。
今依而恢复于悬霤峰下,与山上之湘中阁高高在上形成鲜明对比。
湘中阁颇具湖南建筑风韵,冒辟疆非常喜爱,常在此读书赏画。
镜阁,《水绘庵记》说:“悬霤之西有镜阁,兀立如浮屠。
”浮屠即宝塔。
今依记定址,亭亭水中央,飞檐翘角,红白相间,四面洞门,楼上开圆窗,如月如镜;阁内中空,虽上下两层却不能登楼,环周飞出一圈儿吴王靠,十分独特。
水位低时,础石架空,远远看去,象是三层,已有宝塔之意;雨水季节,水位陡升,阁则如浮水上;晨时,天宇空朗,池水明净,那阁倒影水中,上下浑然一体,恰如宝塔一般。
波烟玉,”取自李长吉词:“月漉漉,波烟玉”句。
透过镜阁的空间,远朓烟波玉亭,天然成趣,画面绝妙。
在镜阁的方位拍摄的水榭。
月洞门,庭院深深深如许。
幽林径,园中亭亭亭玉立。
提到冒辟疆,必须提一下的是,毛泽东主席当年还曾对其给予过高度评价:“所谓明末四大才子中,真正具有民族气节的要算冒辟疆。
冒辟疆是比较着重实际的,清入关后,他就隐居山林,不奉清朝,全节而终”。
水绘园-南大门 与水绘园一墙一河之隔的,古定慧寺观音塔。
历尽沧桑,水绘园一度中落,几于池塞流干。
经过近几年的整修,复建后的水绘园已再现当年"天下名园"的风华。
(2019年5月)
清初名士陈维崧在《水绘园记》中写道 “绘者,会也,南北东西皆水绘其中,林峦葩卉坱圠掩映,若绘画然。
” 整座园林突出水映为特色,更显明未清初时期的建筑风格,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水绘园,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原为邑人冒一贯的制业,历四世冒辟疆时始臻完善。
冒辟疆将旧园重整,赋予思想,精心增饰,在园中构筑了十余处佳境。
《忆江南》中,“如皋好,信步冒家桥,流水几湾萦客梦,楼台隔院似闻箫,往事溯前朝。
” 道出了人们对这座古园怀念之情,其实这里最有名的,是江南才子冒辟疆与秦淮佳丽董小婉,曾栖隐于此的一段情话。
冒辟疆,原名冒襄,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一生著作颇丰,颇有才名,著有《先世前征录》、《朴巢诗文集》、《岕茶汇抄》、《水绘园诗文集》、《寒碧孤吟》和《六十年师友诗文同人集》等。
但最为世人所熟知的便是《影梅庵忆语》,全书用四千多字叙述了他和董小宛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
清朝乾隆二十三年(1758),盐运副使汪之珩恢复水绘园故楼。
楼成之后,他夜间登楼赏景,见月光倒映于洗钵池水面,不禁想起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残夜水明楼”逐定名为“水明楼”,知县何廷模特为之题额。
水明楼南北长约42米,宽不超过5米,由南而北,依次构筑有前轩、中轩和楼阁。
前轩内悬冒辟疆与董小宛的画像,游人此,不免对他们的爱情故事浮想联翩。
其实在民间,董小宛要比冒辟疆更有名气。
他们俩情投意,在水绘园生活了九年。
中轩部分凭借隔景窗,巧妙地分隔成内室,内道与外廊3个虚空间。
内室安置的红木竹罩最引人注目,它是以4块红木整板雕绣的竹石图立面,其叶叶清晰,刀刀分明,细枝镂空剔透,形态逼真,据说,当年工匠花了1千多个工日始成。
宴月匾额提字是董小宛仿冒辟疆字之手笔。
其楼阁之间以九曲之弯的回廊相衔,蕉石竹树相衬,显空美之气。
信步入内,使人咫尺之间,有境界无穷之感。
董小宛才艺非凡,在她的各种技艺中,抚琴是最高超的。
这个古琴台,是当年董小宛放置乐琴的石台真迹,己放在这400多年了。
透过临池漏窗和花墙,可见池岸小桥流水,碧波柳荫,亭台楼阁……尽收眼底,令人心旷怡。
古桥,为明代石制,尽头是水绘长廊。
古澹园——中国如派盆景园始建于明朝末年,原名壶领园。
清乾隆二十五年“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将其更名为“古澹园”。
古澹园现辟为中国如派盆景园,园内珍藏有自宋代以来的大量“如派”精品盆景,其中有树龄1000余年的古柏盆景、有全世界的五针松盆景等,素有“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之誉。
` 因树楼,“因”者,依也。
为此树而设屋,依其树而造楼。
《后汉书》讲申屠蟠“绝迹梁、砀之间,因树为屋,自同佣人”。
原来蕴含了一个典故。
《水绘庵记》说因树楼“蟠伏宛在地中”。
今依而恢复于悬霤峰下,与山上之湘中阁高高在上形成鲜明对比。
湘中阁颇具湖南建筑风韵,冒辟疆非常喜爱,常在此读书赏画。
镜阁,《水绘庵记》说:“悬霤之西有镜阁,兀立如浮屠。
”浮屠即宝塔。
今依记定址,亭亭水中央,飞檐翘角,红白相间,四面洞门,楼上开圆窗,如月如镜;阁内中空,虽上下两层却不能登楼,环周飞出一圈儿吴王靠,十分独特。
水位低时,础石架空,远远看去,象是三层,已有宝塔之意;雨水季节,水位陡升,阁则如浮水上;晨时,天宇空朗,池水明净,那阁倒影水中,上下浑然一体,恰如宝塔一般。
波烟玉,”取自李长吉词:“月漉漉,波烟玉”句。
透过镜阁的空间,远朓烟波玉亭,天然成趣,画面绝妙。
在镜阁的方位拍摄的水榭。
月洞门,庭院深深深如许。
幽林径,园中亭亭亭玉立。
提到冒辟疆,必须提一下的是,毛泽东主席当年还曾对其给予过高度评价:“所谓明末四大才子中,真正具有民族气节的要算冒辟疆。
冒辟疆是比较着重实际的,清入关后,他就隐居山林,不奉清朝,全节而终”。
水绘园-南大门 与水绘园一墙一河之隔的,古定慧寺观音塔。
历尽沧桑,水绘园一度中落,几于池塞流干。
经过近几年的整修,复建后的水绘园已再现当年"天下名园"的风华。
(2019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