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养星星的孩子的

10个月前 (04-21)
领养星星的孩子的领养星星的孩子 尊敬的家长朋友们: 预防青少年及儿童性侵害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家长在预防侵害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希望各位家长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加以重视,自然妥当地普及防性侵知识,为孩子撑起有力的保护伞。
一、正确认识性侵害1.青少年及儿童性侵害是全球普遍存在的、侵犯儿童权利、危害公共健康的人际暴力,在法律上和道德上都是错误的。
不能低估青少年及儿童性侵害的普遍程度。
2.青少年及儿童性侵害包括身体接触、非身体接触和网络性侵害三种行为形式。
既指某人触摸了某个儿童身体的隐私部分;也指某人要求儿童触摸他她的身体的隐私部分。
3.受害者:任何年龄、种族、地域和社会阶层的女孩或男孩都有可能受害。
女孩受害比率远高于男孩。
4.侵犯者:任何年龄、种族、地域和社会阶层的男人或女人都有可能是侵犯者,甚未成年人也有可能是侵犯者。
男性侵害者比率远高于女性侵害者。
70%~90% 的性侵害者是儿童或其家人认识或信任的人,甚就是儿童的家人。
5.青少年及儿童性侵害并不是只发生在夜晚或僻静的地方,而是有可能发生在当中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包括家里、学校、工地、电梯间、商场等。
侵犯者会单独接触孩子的时间和地点,就有可能发生青少年及儿童性侵害。
6.侵犯者采取种种威逼利诱的手段对受害者进行心理操控,单靠青少年及儿童个人的自我保护是无法性侵害发生的。
性侵害将会严重危害青少年及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7.性侵害不一定造成青少年及儿童身体损伤,也不一定留下身体证据。
没有物证、没有医学检查出来的身体证据,不等于性侵害事件没有发生。
8.发生性侵害不是受害者的错,而是侵犯者的错。
不应该让受害儿童为性侵害的发生承担任何责任。
二、保护孩子远离危险情景1.要留意孩子所处环境是否安全,例如,照看孩子的人、寄宿学校、公园、公交车、孩子接触互联网和移动设备上的信息等。
2.切实履行好对孩子的监护责任,特别是做好学生离校后的监管看护教育工作。
3.留意与孩子有密切接触的人,无论他 她是谁,都要相信你的直觉(例如,不对劲、不舒服、怪怪的等)。
4.不要让你不了解、不放心的人与你的孩子单独在一起。
5.不要让这样的人单独接触你的孩子(无论是陌生人,还是熟人或家人)。
三、营造安全的家居环境1.终止一切形式的家庭暴力,尊重儿童权利,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
2.单亲家长避免让孩子与自己的男 女朋友单独在一起。
3.尊重每位家人的身体界限和个人隐私,包括儿童。
允许并鼓励孩子拒绝自己不喜欢的身体接触和情感表达,不强求孩子用身体接触向所爱的人表达感情。
4.鼓励孩子不要盲从权威人物。
5.建立正面的亲子关系:1)经常向孩子保证:无论别人对他 她说了什么或做了什么他 她不喜欢、不舒服、不理解的事,都要及时告诉家长;家长不会因此怪罪或惩罚孩子,而是会保护孩子。
2)每天安排时间单独和孩子相处,说说话或开展亲子活动,增进感情。
3)利用各种机会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感。
四、教导孩子自我保护1.教导孩子认识隐私部位:背心短裤覆盖的地方是隐私部位,是不能被随意触摸的。
包括:嘴唇、胸部、臀部、腹部、大腿等。
2.教导孩子识别身体接触:安全的(恰当的)、不安全的(不恰当的)、模棱两可的身体接触。
人的身体只属于自己,只要你不愿意,任何人都没有权利亲你、抱你、碰你。
教导孩子有关身体安全的规则:保护自己的身体,也要尊重别人的身体界限。
3.教导孩子不安全(不恰当)或模棱两可的身体接触(自我保护三步曲 NOT)。
1)No:你有权说“不行”,无论是谁;2)Off:你要立即离开;3)Talk:告诉你信任的或报警(拨打110)4.教导孩子拒绝互联网上的性邀请和信息。
五、预防性侵害的注意事项1.教育孩子不随意在公共场暴露自己的隐私部位。
因为孩子小,不少家长觉得没有必要过于介意暴露隐私部位,但你的无意之举很可能引起有心之人的注意。
因此,不管孩子多小,都不要在公共场暴露孩子的隐私部位。
2.教育孩子不要完全相信熟悉的人,因为根据数据显示,很多儿童性侵案的施暴者都是熟人作案。
3.教育孩子不要轻易相信任何陌生人,家长需要告诉大人们:无论何时,陌生的叔叔阿姨拿出糖果等物品来让你跟他走,都不要听他的。
尽快远离陌生人,并且大声地呼喊家人或者其他熟悉的大人过来。
4.教育孩子不要和异性独处一室,以及电梯内、僻静的小路上或公园里。
5.教育孩子不要走僻静的道路,最好结伴而行。
6.教育孩子如果有人侵害你,当周围人多,可以求助时,你可以大声呼救并向特定的人寻求帮助;当周围人少,呼救可能周围人也听不见时,你要先大声拒绝并机智灵活地予以反抗,伺机逃跑,但不能以伤害自己为代价来反抗。
7.教育孩子不保守坏人的秘密,在给予严厉斥责后,如果对方还不死心,就应坚决地告诉自己信任的人,包括告诉爸爸妈妈、打110电话报警。
保护儿童任重道远,这不仅是社会的责任,法律的义务,学校的职责,也是每一个爸爸妈妈必须倾尽心力做到的事情。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一起努力吧! 编辑:郭倩审核:李聚锋图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