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测微器的读数
1年前 (2024-04-21)
螺旋测微器的读数吴象军 新学期新气象,物理组迎来了本学期的次教研活动,由吴象军老师讲评“有关螺旋测微器的读数”问题,本次活动特邀请了胡校长来参加,指导,在此对胡校长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感谢! 课堂上,吴老师通过对电阻率的求法导出了,要测量导体的电阻率就要用到导线的直径,而螺旋测微器就是专门用来测圆柱体直径的仪器。
从而很好的引入了这堂课的主题————螺旋测微器的使用方法。
接着又从高考的角度分析了螺旋测微器和游标卡尺读数的重要性,提到这节内容是历届高考的高频考点,提醒了学生这节课的重要性。
接着开始了对本节课重点内容的讲解。
1.讲述螺旋测微器的构造2.使用原理——讲述使用原理时还找到了生活中的螺丝来形象的表述螺旋测微器内部的组成,讲解细致入微,使学生对最重要的读数原理有了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接着趁热打铁,又把近些年高考当中考到的真题叫班上的同学进行了针对性的练习,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一个环节,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利用测微器测量实际生活当中物体的长度,美中不足的是,时间不够,学生实验还没做完下课铃已经响了,希望在后面的课堂上把学生实验这个环节进行完整,为这节课做个最好的结束。
原理讲完以后,马上针对性的进行了练习,而且是叫学生起来回答问题,使学生能够马上学以致用。
为了增加与学生的互动,特别叫了班上的一个小组的同学上黑板进行了当场的训练与考察,整节课都使学生参与其中就是这节课的亮点与特色。
下堂课让学生把该节课的分组实验完成了,使学生实实在在的把这堂课的内容掌握下来。
接着是评课环节,按照学校的本着提高教学质量的宗旨,本次及以后的教研活动要少讲客套话,多提改进意见,首先由李红主任评课,李红主任指出:吴组长的这堂课是我学习的榜样,特别是制作的课件,让我恨不得上课时就上去考贝,保存下来,还有洪亮的声音,漂亮的粉笔字,都是我望尘莫及的。
这节课一改过去高中物理在黑板讲实验的教学模式,将多媒体、实验操作、一支粉一张嘴结,同时将学生由个人到全班,又由全班到小组,做到不落下一个人,让这节课的知识点全班过关。
若硬是要找美中的不足,那便是:1、分组的实验器材晚发一点,导致学生解決难点时普及的面窄了点;2、在讲错因时快了点,若能再进一步反馈,就更好了。
沈保庆博士则认为吴老师这堂课很好地用到了多媒体教学,物理单靠我们一张嘴一双手是起不了好的效果,地利用好我们身边的教学资源,并发挥到,吴老师这堂课正体现了这一点。
我个人看法:学生上台演示的时候可以让一个学生做一次,多叫几个学生,然后让学生找出做的好和出错的地方,老师不要轻易判断谁对谁错,由学生自己来判断,老师只是在做一下点评,这样很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周长波老师则认为:听了吴组长的这节物理公开课,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物理实验教学操作过程的重要性,结一体机,精讲实验原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通过结历年高考题的演练,培养学生的实际解题能力。
高彪老组长说到:吴老师的这堂课,设计了先进的动态教学课件,可旋转可读数并能检测对错。
取得了很好呢教学效果!克服了传统挂图教学只有固定读数的弱点,能让大多数学生参与课堂互动中,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美中不足的是没有给足差生纠错机会,可以作为典型易错题提醒同学们一些注意点,哪怕少几个同学上讲台效果会更好些。
张建模老师指出:吴组长这节课让我受益非浅。
精美的课件,还有用螺钉和螺帽演示螺旋测微器的原理,学生一目了然。
小组长出题,组员解答,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胡主任也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本课的亮点是课件上的螺旋测微器可转动,可以随时改变测量数据让学生练习,但作为新课,学生次学习螺旋测微器的读数,在调板时,学生直接输入数字验证容易出错,因为这跳过了笔算的过程而直接心算,事实上这样上台的学生有几次出错。
所以,为保证正确,应让学生分先做好笔算:固定刻度+转动刻度,难点是转动刻度的处理,算好后再验证。
这堂课学生得到了很好的练习,是一堂成功的课。
如果能在班上按小组多发几套器材,学生边学习边读数,可能效果会更好。
另外如果多准备几类读数的题型(如误差的修正)则更。
,胡校长作了总结发言:1.学校给所有教室装一体机,这个钱花得值。
仪器本来就小,上面的读数更小,一体机放大以后,后排的同学都能看清楚。
操作步骤用画面呈现,增加了直观性。
2.本节课优点是,学生积极互动,上台操作较多,学生兴趣高,在快乐中学到知识。
3.老师提问多集中在前面几排的学生,后面的学生是否听懂,让人担心。
今后要有所改进。
4.在课堂通过画面似乎懂了,但实际用仪器是否真的会操作,也值得担心,今后尽量把学生带进实验室,开展分组实验。
胡校长的担心体现了一个资深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无微不关心。
5.有个学生上台展示连读错两次,老师只是给出正确答案,而没有对错因进行深入剖析。
学生似懂非懂下去,其他学生是否会犯同样的错误?老师应该考虑到。
胡校长的五点总结处处为学生着想,体现他“一切以学生为本”的一贯的教育理念,对老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而很好的引入了这堂课的主题————螺旋测微器的使用方法。
接着又从高考的角度分析了螺旋测微器和游标卡尺读数的重要性,提到这节内容是历届高考的高频考点,提醒了学生这节课的重要性。
接着开始了对本节课重点内容的讲解。
1.讲述螺旋测微器的构造2.使用原理——讲述使用原理时还找到了生活中的螺丝来形象的表述螺旋测微器内部的组成,讲解细致入微,使学生对最重要的读数原理有了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接着趁热打铁,又把近些年高考当中考到的真题叫班上的同学进行了针对性的练习,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一个环节,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利用测微器测量实际生活当中物体的长度,美中不足的是,时间不够,学生实验还没做完下课铃已经响了,希望在后面的课堂上把学生实验这个环节进行完整,为这节课做个最好的结束。
原理讲完以后,马上针对性的进行了练习,而且是叫学生起来回答问题,使学生能够马上学以致用。
为了增加与学生的互动,特别叫了班上的一个小组的同学上黑板进行了当场的训练与考察,整节课都使学生参与其中就是这节课的亮点与特色。
下堂课让学生把该节课的分组实验完成了,使学生实实在在的把这堂课的内容掌握下来。
接着是评课环节,按照学校的本着提高教学质量的宗旨,本次及以后的教研活动要少讲客套话,多提改进意见,首先由李红主任评课,李红主任指出:吴组长的这堂课是我学习的榜样,特别是制作的课件,让我恨不得上课时就上去考贝,保存下来,还有洪亮的声音,漂亮的粉笔字,都是我望尘莫及的。
这节课一改过去高中物理在黑板讲实验的教学模式,将多媒体、实验操作、一支粉一张嘴结,同时将学生由个人到全班,又由全班到小组,做到不落下一个人,让这节课的知识点全班过关。
若硬是要找美中的不足,那便是:1、分组的实验器材晚发一点,导致学生解決难点时普及的面窄了点;2、在讲错因时快了点,若能再进一步反馈,就更好了。
沈保庆博士则认为吴老师这堂课很好地用到了多媒体教学,物理单靠我们一张嘴一双手是起不了好的效果,地利用好我们身边的教学资源,并发挥到,吴老师这堂课正体现了这一点。
我个人看法:学生上台演示的时候可以让一个学生做一次,多叫几个学生,然后让学生找出做的好和出错的地方,老师不要轻易判断谁对谁错,由学生自己来判断,老师只是在做一下点评,这样很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周长波老师则认为:听了吴组长的这节物理公开课,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物理实验教学操作过程的重要性,结一体机,精讲实验原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通过结历年高考题的演练,培养学生的实际解题能力。
高彪老组长说到:吴老师的这堂课,设计了先进的动态教学课件,可旋转可读数并能检测对错。
取得了很好呢教学效果!克服了传统挂图教学只有固定读数的弱点,能让大多数学生参与课堂互动中,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美中不足的是没有给足差生纠错机会,可以作为典型易错题提醒同学们一些注意点,哪怕少几个同学上讲台效果会更好些。
张建模老师指出:吴组长这节课让我受益非浅。
精美的课件,还有用螺钉和螺帽演示螺旋测微器的原理,学生一目了然。
小组长出题,组员解答,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胡主任也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本课的亮点是课件上的螺旋测微器可转动,可以随时改变测量数据让学生练习,但作为新课,学生次学习螺旋测微器的读数,在调板时,学生直接输入数字验证容易出错,因为这跳过了笔算的过程而直接心算,事实上这样上台的学生有几次出错。
所以,为保证正确,应让学生分先做好笔算:固定刻度+转动刻度,难点是转动刻度的处理,算好后再验证。
这堂课学生得到了很好的练习,是一堂成功的课。
如果能在班上按小组多发几套器材,学生边学习边读数,可能效果会更好。
另外如果多准备几类读数的题型(如误差的修正)则更。
,胡校长作了总结发言:1.学校给所有教室装一体机,这个钱花得值。
仪器本来就小,上面的读数更小,一体机放大以后,后排的同学都能看清楚。
操作步骤用画面呈现,增加了直观性。
2.本节课优点是,学生积极互动,上台操作较多,学生兴趣高,在快乐中学到知识。
3.老师提问多集中在前面几排的学生,后面的学生是否听懂,让人担心。
今后要有所改进。
4.在课堂通过画面似乎懂了,但实际用仪器是否真的会操作,也值得担心,今后尽量把学生带进实验室,开展分组实验。
胡校长的担心体现了一个资深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无微不关心。
5.有个学生上台展示连读错两次,老师只是给出正确答案,而没有对错因进行深入剖析。
学生似懂非懂下去,其他学生是否会犯同样的错误?老师应该考虑到。
胡校长的五点总结处处为学生着想,体现他“一切以学生为本”的一贯的教育理念,对老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