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 《暗香》
1年前 (2024-04-21)
姜夔 《暗香》黑牡丹 姜夔的《暗香》、《疏影》两词在词坛影响颇大,有很多专家学者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疏影》词下篇另述。
)南宋词人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
早年随父宦居湖北汉阳,青年少年时代在汉阳渡过。
以后浪迹湖州、杭州、肥、金陵等地。
他一生从未做过官,江湖游士,"清客",一生布衣,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以诗词游说于士大夫中。
在汉阳时他依靠他姐姐,在苏州时依靠范成大,在杭州时,依靠张监。
他的个性和生活特点最符清客特点,范成大曾说姜夔"翰墨人品皆似晋宋之雅士"。
在他所处的时代,南宋王朝和金朝南北对峙,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十分尖锐复杂。
姜词与周邦彦齐名,人称"周姜暗 香作者 姜夔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
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
石湖把玩不已,使工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原文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
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
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译文: 以往的月色,算来没几次照我。
梅花边吹着笛子,唤起美人伴我,不管清寒与攀枝摘花。
何逊而今渐渐老了,都忘了少年春风词端笔锋,今怪那竹边几枝梅花,暗香袭来不得又让我笔。
江山国家正是宁寂无生机,叹思绪能否寄出,只怕遥不可及,夜寒又积雪。
酒杯她在为此哭泣。
红萼无言,但无法忘怀。
常常记着那携手同步漫游的地方,千树梅花落入西湖冰凉水中。
又见一片片被那西风吹尽。
注释:(1)辛亥之冬:南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年)。
(2)载雪:雪天而行,行人身上有雪之意。
(3)诣:造访、邀、约意。
(4)石湖:范成大的号,范成大在这个时期退居苏州西南的石湖边居住。
(5)止既月:停留、月意。
(6)授简:授:给予,输给之意;简:古时用竹作纸,称之为简。
这里当指给予纸类。
(7)索句:搜索句子,思考用辞意。
(8)征:有远征、长征、征伐、军队出征、收取、征利、征用、征、要求、征求、问征、迹象、象征、特征、征验、征明等意,这里应是收取和要求之意。
(9)新声:新的词牌调名。
(10)把玩:把持手中玩赏。
这里有品尝、欣赏、赞赏意。
(11)不已:不停地、持续状态。
(12)工妓:专职的乐工、歌妓。
(13)隶习:练习、演习。
(14)婉:委婉动听。
(15)暗香、疏影:出自梅妻鹤子之名的林逋《梅花》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林逋诗说梅花的影子横斜池中,显水清明浅而见底,散发着暗香飘动,月色都被比得暗淡无光。
(16)玉人:指美人,但美人含义较广,有指美女,红颜知已,也有指志同道或亲朋好友者。
这里的美人当指词人思念者,具体指什么人见解读与评议段。
(17)何逊:南北朝梁代诗人,字仲言,特喜梅花。
有专程从长安为官跑回江南老宅观赏自己种植的梅花一事,传为文坛美谈。
他的《咏早梅》诗也很有名。
(18)瑶席:瑶:是一种如玉的美石,用作称美好之词。
瑶席当指一种上好、精美的酒席。
这里姜夔用作何意,详见解读与评议。
(19)江国:江河国土,有江河之国,这里指全大宋之国境。
(20)翠尊:一种玉质酒杯。
(21)红萼:梅花中一个红色品种的称谓。
(22)耿:此字是耳与火的结。
火烧眉毛是急事。
而火烧耳朵当是让人不忘怀之意。
耿有明白意,这里当指难忘之意。
(23)西湖:指杭州西湖。
这里姜夔点明南宋都城。
姜夔在1186年年底从汉阳出发遵照与萧德藻的约定赶往湖州乌程县两人相见,也就是在1187年春萧德藻让姜夔与杨万里见面,经杨万里介绍认识范成大。
范成大在1187年左右养病在家,1188年左右曾起任福州知府。
1191年春姜夔在肥与恋人相会后因赴巢湖与杨万里见面,未见着又返因肥时,肥恋人不知去向,姜夔四处寻找肥恋人无望,写下《摸鱼儿》、《夜宵吟》等词,发泄心中愁苦后,彻底对肥恋人失去联系,没有信心。
是年冬,载雪访范成大于石湖。
石湖在苏州胥门外,孝宗皇帝赐范为别业,有御笔"石湖"二大字刻于山石,今尚存。
孝宗对金国委屈求全,苟且偷安,下诏"正皇帝之称,为叔侄之国",公然愿当"侄皇帝"。
范成大是主战派,曾效苏武"提携汉节同生死"出使金国,慷慨陈词大义凛然。
孝宗赐这位大学士石湖庄园,意思就是教他寄情山水莫再过问国事。
范石湖心情是忧郁的。
白石在石湖与范成大的会吟唱,成为文学史佳话。
白石在此休养精居留近一个月,范成大拿出纸来,要姜夔写两首新词。
范成大家有凌宵园,园中有梅花。
冬雪天,梅花开启,给姜夔注入了新词内容。
《暗香》、《疏影》词牌名出自林逋的《山园小梅》诗中之句,白石自度《暗香》、《疏影》二曲,咏梅使人观飞越耳目一新,又深蕴忧国之思、寄托个人生活的不幸。
石湖击节赞赏,让家中歌女演唱之,并以青衣小红相赠,可能是聊慰其失恋之苦。
除夕,白石携小红归湖州,大雪过垂虹桥有诗,"自琢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
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
"好象风流潇洒之极。
《词谱》把姜夔这则《暗香》词列为正体,《疏影》词收入《词律》与《词谱》中,后来追随者甚多,影响也颇广,和此两词韵者也最为显著,如吴文英、张炎等等。
姜夔此词的上篇在写:以往的月色,没有几次照我,我喜欢在梅花边吹笛,意欲唤来美人与我欣赏梅花,如今的何逊已老了,得意词作都忘记了,今日梅花的香味入胸怀,又不得不叫我动笔。
姜夔在说"我与何逊一样很喜欢梅花。
"这里的瑶席,就是姜夔的胸怀,由梅花的香味入胸怀而引发写词之兴。
《暗香》词的上篇要注意几个关键词:①月色:起拍就设问,月色有几次照我。
月色与我的关系弄明白了,此词就好理解了。
我当指词人,月色就有多种解释,如晚上的时间。
有月亮的时候,当然也能有指没有太阳,没有阳光的时候。
若能如此,对读懂全词当然有很大帮助。
②梅边吹笛:李白有《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诗,诗中有"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句。
词人曾在《夜行船》词中用此典说不敢吹笛,怕惊落梅花,也担心萧氏回绝婚事。
这里用梅边吹笛对收拍中的"吹尽"之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而且要弄懂词人为什么在这里不怕笛声振落梅花?这个问题留到下面再说。
③何逊渐老:何逊爱梅,到了一定的痴迷程度,千里之外专程为了看自己手植之梅花,让人当作玩笑谈论的故事流传。
就这么一个何逊又非常有"词笔",写的诗也以让人叫好,留有《咏春风》、《早梅》等诗。
词人以何逊自比后自谦说而今渐老。
词人这里用何逊之典说明姜夔的爱梅程度之高,由此又引出,闻到了梅花散发出的香味就忍不住要作词之意。
用何逊之典为安排"瑶席"铺路。
此看出姜夔的《暗香》词上篇围绕爱梅,闻到梅花香味而有词兴展开。
因有"月色"而读出"没有太阳"的时候,因"渐老"而读出凄凉之意。
姜夔的《暗香》词下篇在写:宋朝之国,正是宁静无生机的时候,我这种"阴暗"之感,"凄凉"之意,无法与人沟通,更使我有"寒冷"之愁,有雪夜之冷,连我浇愁的酒杯也知我心痛而哭泣,红萼无言以对但长相忆,记得那携手同游的地方,千树梅花倒影在西湖冰凉的水中,又见到一片片被西风吹尽,我好想见到梅花,何年何月才能见呢!上篇词的月色,没有太阳的时候在下篇词中得到了延续,成了"雪夜"。
上篇的"渐老"之感在下篇成了"叹寄与路遥",无人知晓凄凉、无奈,更加凄凉,更加无奈。
词人用浇愁的酒杯理解词人的凄凉与无奈而哭泣,来渲染词人的凄凉与无奈,真乃笔。
《暗香》全词围绕梅花而写:梅边吹笛,犹如爱梅人手拿长长的玉笛在那梅园竹旁对着梅花吹起《梅花落》词的人与花竹之图画,美不胜收,顺延梅花散发《暗香》盛开到一片片吹尽这路描述爱梅之人热情爱梅。
因梅香而助词兴,因愁而忆梅相慰,因梅吹尽而难舍,到想再见。
写梅的盛衰时代。
此词除写梅之外,还可以读出:①词人从赏梅、惜梅、恋梅的时间是月夜,没有阳光的时候,写到雪夜。
从"凉"写到"冷"。
②词人的凄凉,无奈的心态:词人从"渐老"写到无人知晓词人的凄凉与无奈,借酒浇愁,那酒杯就理解词人的心态被感动而哭泣。
③词人思人:此词中有"唤起玉人"和"红萼无言"句,使读者想到词人在思念恋人。
玉人是美人,词人在此用玉人,有提醒读者梅边吹玉笛惊落梅花之意。
红萼是红梅的一种,拟人化用梅花能忆,有指美人之意。
这样读者自然会想到词人孤寂、凄凉、无奈之时思念美人很是自然,再加上"携手"语。
此词思人之意则明。
④词人叹国运:词中有"江国"与"西湖"两词,江国宁静,西湖冰凉,让读者联想到词人叹南宋无生机,死水一池。
结句用"吹尽"、"几时"乃是词人留恋与不舍且无奈的心态体现。
预测国运必"尽"也。
如果读者认为姜夔此词叹国运有牵强,不太明了时,那么再读一下《疏影》词,就会更明朗些。
张炎在《词源》中所说:"诗之赋梅,唯和靖(林逋)一联(指"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而已,世非无诗,无能与之齐驱耳。
词之赋梅,唯白石《暗香》、《疏影》二曲,,后无来者,自立新意,真为绝唱。
"这首词构思绵密,自出机抒。
词的创作虽与林逋《山园小梅》有关,但其境界却远远超林逋的诗作,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也不相类。
林诗"曲尽梅之体态"(见司马光《温公诗话》),陆词借梅比喻诗人的品德,姜夔这首词却织进了个人身世盛衰之感。
但写法上却"不即不离",看上去,似咏梅而实际并非咏梅,非咏梅而又句句与梅密切相关。
正如张炎《词源》所说:"所咏了然在目,且不留滞于物。
"姜夔词的"清空"也正表现在这里。
《暗香》、《疏影》与《扬州慢》一样,,纯属自创。
(《疏影》词下篇另述。
)南宋词人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
早年随父宦居湖北汉阳,青年少年时代在汉阳渡过。
以后浪迹湖州、杭州、肥、金陵等地。
他一生从未做过官,江湖游士,"清客",一生布衣,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以诗词游说于士大夫中。
在汉阳时他依靠他姐姐,在苏州时依靠范成大,在杭州时,依靠张监。
他的个性和生活特点最符清客特点,范成大曾说姜夔"翰墨人品皆似晋宋之雅士"。
在他所处的时代,南宋王朝和金朝南北对峙,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十分尖锐复杂。
姜词与周邦彦齐名,人称"周姜暗 香作者 姜夔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
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
石湖把玩不已,使工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原文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
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
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译文: 以往的月色,算来没几次照我。
梅花边吹着笛子,唤起美人伴我,不管清寒与攀枝摘花。
何逊而今渐渐老了,都忘了少年春风词端笔锋,今怪那竹边几枝梅花,暗香袭来不得又让我笔。
江山国家正是宁寂无生机,叹思绪能否寄出,只怕遥不可及,夜寒又积雪。
酒杯她在为此哭泣。
红萼无言,但无法忘怀。
常常记着那携手同步漫游的地方,千树梅花落入西湖冰凉水中。
又见一片片被那西风吹尽。
注释:(1)辛亥之冬:南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年)。
(2)载雪:雪天而行,行人身上有雪之意。
(3)诣:造访、邀、约意。
(4)石湖:范成大的号,范成大在这个时期退居苏州西南的石湖边居住。
(5)止既月:停留、月意。
(6)授简:授:给予,输给之意;简:古时用竹作纸,称之为简。
这里当指给予纸类。
(7)索句:搜索句子,思考用辞意。
(8)征:有远征、长征、征伐、军队出征、收取、征利、征用、征、要求、征求、问征、迹象、象征、特征、征验、征明等意,这里应是收取和要求之意。
(9)新声:新的词牌调名。
(10)把玩:把持手中玩赏。
这里有品尝、欣赏、赞赏意。
(11)不已:不停地、持续状态。
(12)工妓:专职的乐工、歌妓。
(13)隶习:练习、演习。
(14)婉:委婉动听。
(15)暗香、疏影:出自梅妻鹤子之名的林逋《梅花》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林逋诗说梅花的影子横斜池中,显水清明浅而见底,散发着暗香飘动,月色都被比得暗淡无光。
(16)玉人:指美人,但美人含义较广,有指美女,红颜知已,也有指志同道或亲朋好友者。
这里的美人当指词人思念者,具体指什么人见解读与评议段。
(17)何逊:南北朝梁代诗人,字仲言,特喜梅花。
有专程从长安为官跑回江南老宅观赏自己种植的梅花一事,传为文坛美谈。
他的《咏早梅》诗也很有名。
(18)瑶席:瑶:是一种如玉的美石,用作称美好之词。
瑶席当指一种上好、精美的酒席。
这里姜夔用作何意,详见解读与评议。
(19)江国:江河国土,有江河之国,这里指全大宋之国境。
(20)翠尊:一种玉质酒杯。
(21)红萼:梅花中一个红色品种的称谓。
(22)耿:此字是耳与火的结。
火烧眉毛是急事。
而火烧耳朵当是让人不忘怀之意。
耿有明白意,这里当指难忘之意。
(23)西湖:指杭州西湖。
这里姜夔点明南宋都城。
姜夔在1186年年底从汉阳出发遵照与萧德藻的约定赶往湖州乌程县两人相见,也就是在1187年春萧德藻让姜夔与杨万里见面,经杨万里介绍认识范成大。
范成大在1187年左右养病在家,1188年左右曾起任福州知府。
1191年春姜夔在肥与恋人相会后因赴巢湖与杨万里见面,未见着又返因肥时,肥恋人不知去向,姜夔四处寻找肥恋人无望,写下《摸鱼儿》、《夜宵吟》等词,发泄心中愁苦后,彻底对肥恋人失去联系,没有信心。
是年冬,载雪访范成大于石湖。
石湖在苏州胥门外,孝宗皇帝赐范为别业,有御笔"石湖"二大字刻于山石,今尚存。
孝宗对金国委屈求全,苟且偷安,下诏"正皇帝之称,为叔侄之国",公然愿当"侄皇帝"。
范成大是主战派,曾效苏武"提携汉节同生死"出使金国,慷慨陈词大义凛然。
孝宗赐这位大学士石湖庄园,意思就是教他寄情山水莫再过问国事。
范石湖心情是忧郁的。
白石在石湖与范成大的会吟唱,成为文学史佳话。
白石在此休养精居留近一个月,范成大拿出纸来,要姜夔写两首新词。
范成大家有凌宵园,园中有梅花。
冬雪天,梅花开启,给姜夔注入了新词内容。
《暗香》、《疏影》词牌名出自林逋的《山园小梅》诗中之句,白石自度《暗香》、《疏影》二曲,咏梅使人观飞越耳目一新,又深蕴忧国之思、寄托个人生活的不幸。
石湖击节赞赏,让家中歌女演唱之,并以青衣小红相赠,可能是聊慰其失恋之苦。
除夕,白石携小红归湖州,大雪过垂虹桥有诗,"自琢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
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
"好象风流潇洒之极。
《词谱》把姜夔这则《暗香》词列为正体,《疏影》词收入《词律》与《词谱》中,后来追随者甚多,影响也颇广,和此两词韵者也最为显著,如吴文英、张炎等等。
姜夔此词的上篇在写:以往的月色,没有几次照我,我喜欢在梅花边吹笛,意欲唤来美人与我欣赏梅花,如今的何逊已老了,得意词作都忘记了,今日梅花的香味入胸怀,又不得不叫我动笔。
姜夔在说"我与何逊一样很喜欢梅花。
"这里的瑶席,就是姜夔的胸怀,由梅花的香味入胸怀而引发写词之兴。
《暗香》词的上篇要注意几个关键词:①月色:起拍就设问,月色有几次照我。
月色与我的关系弄明白了,此词就好理解了。
我当指词人,月色就有多种解释,如晚上的时间。
有月亮的时候,当然也能有指没有太阳,没有阳光的时候。
若能如此,对读懂全词当然有很大帮助。
②梅边吹笛:李白有《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诗,诗中有"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句。
词人曾在《夜行船》词中用此典说不敢吹笛,怕惊落梅花,也担心萧氏回绝婚事。
这里用梅边吹笛对收拍中的"吹尽"之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而且要弄懂词人为什么在这里不怕笛声振落梅花?这个问题留到下面再说。
③何逊渐老:何逊爱梅,到了一定的痴迷程度,千里之外专程为了看自己手植之梅花,让人当作玩笑谈论的故事流传。
就这么一个何逊又非常有"词笔",写的诗也以让人叫好,留有《咏春风》、《早梅》等诗。
词人以何逊自比后自谦说而今渐老。
词人这里用何逊之典说明姜夔的爱梅程度之高,由此又引出,闻到了梅花散发出的香味就忍不住要作词之意。
用何逊之典为安排"瑶席"铺路。
此看出姜夔的《暗香》词上篇围绕爱梅,闻到梅花香味而有词兴展开。
因有"月色"而读出"没有太阳"的时候,因"渐老"而读出凄凉之意。
姜夔的《暗香》词下篇在写:宋朝之国,正是宁静无生机的时候,我这种"阴暗"之感,"凄凉"之意,无法与人沟通,更使我有"寒冷"之愁,有雪夜之冷,连我浇愁的酒杯也知我心痛而哭泣,红萼无言以对但长相忆,记得那携手同游的地方,千树梅花倒影在西湖冰凉的水中,又见到一片片被西风吹尽,我好想见到梅花,何年何月才能见呢!上篇词的月色,没有太阳的时候在下篇词中得到了延续,成了"雪夜"。
上篇的"渐老"之感在下篇成了"叹寄与路遥",无人知晓凄凉、无奈,更加凄凉,更加无奈。
词人用浇愁的酒杯理解词人的凄凉与无奈而哭泣,来渲染词人的凄凉与无奈,真乃笔。
《暗香》全词围绕梅花而写:梅边吹笛,犹如爱梅人手拿长长的玉笛在那梅园竹旁对着梅花吹起《梅花落》词的人与花竹之图画,美不胜收,顺延梅花散发《暗香》盛开到一片片吹尽这路描述爱梅之人热情爱梅。
因梅香而助词兴,因愁而忆梅相慰,因梅吹尽而难舍,到想再见。
写梅的盛衰时代。
此词除写梅之外,还可以读出:①词人从赏梅、惜梅、恋梅的时间是月夜,没有阳光的时候,写到雪夜。
从"凉"写到"冷"。
②词人的凄凉,无奈的心态:词人从"渐老"写到无人知晓词人的凄凉与无奈,借酒浇愁,那酒杯就理解词人的心态被感动而哭泣。
③词人思人:此词中有"唤起玉人"和"红萼无言"句,使读者想到词人在思念恋人。
玉人是美人,词人在此用玉人,有提醒读者梅边吹玉笛惊落梅花之意。
红萼是红梅的一种,拟人化用梅花能忆,有指美人之意。
这样读者自然会想到词人孤寂、凄凉、无奈之时思念美人很是自然,再加上"携手"语。
此词思人之意则明。
④词人叹国运:词中有"江国"与"西湖"两词,江国宁静,西湖冰凉,让读者联想到词人叹南宋无生机,死水一池。
结句用"吹尽"、"几时"乃是词人留恋与不舍且无奈的心态体现。
预测国运必"尽"也。
如果读者认为姜夔此词叹国运有牵强,不太明了时,那么再读一下《疏影》词,就会更明朗些。
张炎在《词源》中所说:"诗之赋梅,唯和靖(林逋)一联(指"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而已,世非无诗,无能与之齐驱耳。
词之赋梅,唯白石《暗香》、《疏影》二曲,,后无来者,自立新意,真为绝唱。
"这首词构思绵密,自出机抒。
词的创作虽与林逋《山园小梅》有关,但其境界却远远超林逋的诗作,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也不相类。
林诗"曲尽梅之体态"(见司马光《温公诗话》),陆词借梅比喻诗人的品德,姜夔这首词却织进了个人身世盛衰之感。
但写法上却"不即不离",看上去,似咏梅而实际并非咏梅,非咏梅而又句句与梅密切相关。
正如张炎《词源》所说:"所咏了然在目,且不留滞于物。
"姜夔词的"清空"也正表现在这里。
《暗香》、《疏影》与《扬州慢》一样,,纯属自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