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弼士与“五知堂”

1年前 (2024-04-21)
张弼士与“五知堂”邱群彪 中国葡萄酒大王张弼士(1841~1916)在广州有一幢旧宅叫“五知堂”,在海珠区南田路新张里二号。
张弼土在广州修建的府邸定名为“五知堂”,相传是纪念其父亲张兰轩的“五知”典故。
据说张兰轩曾在山间小路拾到一大包银子,守日落才见到失主,失主给他酬金,并示意酬赠无人知晓,张兰轩以“天知、地知、知、鬼知、自已知”五知作回答,表明自已的操守。
但是张㢶土的孙子张世昭曾表示,民间传说“五知”是误解,真正的“五知”是指“仁、义、信、勇、谋”。
也许张弼土正是以父亲张兰轩的“五知”操守作为人生的本钱,开始了创业的征程。
少年时,张弼士的家乡大埔县闹灾荒,他只身渡海抵印尼雅加达谋生。
初在粮米店、纸行当帮工,后被一位有钱老板招为女婿,创办了垦殖公司,开垦荒地,种植椰子、咖啡、橡胶、胡椒、茶叶等作物,获取巨大的经济效益。
十年以后,他创办的垦殖公司有八处,雇工近万人,同时他还捕捉机会开锡矿、房地产、批发药材等。
成为当时南洋华侨中首屈一指的富翁。
1890年,由清政府驻英国公使,张弼土当了驻马来西亚槟城首任领事,后又升迁为驻新加坡总领事。
他先后多次回国投资兴办粤汉铁路、广三铁路等。
在任巴城商务领事时,他从法国领事口中得知:以前英法联军侵华,法军驻屯天津,一些士到烟台釆了大批葡萄回营地,用随军小型压榨机压汁酿酒,味道香醉,可与白兰地媲美。
张弼土听后大受,将此事铭记心上。
  1891年,张弼士应督办铁路大臣盛宣怀邀请,到烟台商讨兴办铁路事宜,借此机会对烟台进行了全面考察,了解到烟台的气候土壤很适于生产优质葡萄酒。
他从法国、意大利等当时发达国家引进葡萄品种,驯化育种,淘汰选择,建成葡萄基地。
引进压榨机、蒸馏机、发醇机、橡木酒桶等设备,重金聘请欧洲一流酿酒师,创建了中国最早釆用现代技术的张裕白兰地葡萄酿酒公司,张裕白兰地或为家喻户晓的百年中华民族名牌。
原来占地面积九千平方米的“五知堂”,现在破败残旧。
大埔乡贤林源昌提议由大埔人在广州联谊会牵头,各兄弟同乡会、商会等协助,在原广州河南张弼士故居“五知堂”扩建大埔人在广州同乡会纪念馆。
他还希望,不忘大埔人在广州老前辈、老乡贤初心尽点责任,希望大埔人在广州老前辈乡贤的功绩和现在大埔人精英的事绩收集保存起来,激励后人爱国爱家乡。
这么好的建议,我想信一定能得到政府部门和全县人民以及张弼士裔系后代的支持。
林源昌乡贤还告诉我们:广州万川中学是为大埔人在广州的大埔同乡子女读书的附屬学校,校长是郭兆华。
万川中学是乡贤邹敏初去南洋筹款兴建,属华侨财产。
建国后与大埔人在广州同乡会馆一起归属国家所有,改为第二十五中学,就是现在的广州文德路小学(南校区)。
林源昌乡贤还告诉我们,文德路小学(南校区)马路面商铺,今仍是大埔人在广州同乡会的产业,现已封闭维修,有望被审定为文化文物保护产业。
“五知堂”能否成为大埔人在广州同乡会纪念馆,还望大埔乡亲拭目以待。
文中图片由小鱼儿乡贤提供。
作者是原大埔县水泥厂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