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石门洞景区的文化之旅
8个月前 (04-21)
青田石门洞景区的文化之旅交通之声975车友会 一、石门洞的名字 青田石门洞位于青田县城西北35公里的瓯洒右岸,依山傍水,景色瑰丽,素来与雁荡、天台、仙都齐名为“括苍四胜”,是浙江省级风景名胜区之一。
石门洞,顾名思义总是让很多游客误认为石门洞是因洞多、有仙洞而得名。
其实,石门洞名字缘自横过石门渡口的两峰,左边的山峰与后面的山脉相连,似蛟龙卧江喝水,所以叫“卧龙山”;右边山峰形如一只静卧的老虎,所以叫“伏虎山”。
那龙、虎两峰愉似两道石屏。
“石门洞”由此而得名。
二、亭台楼榭背后故事 “门前水碧浮帆影,岭下风清啭鸟声”,乘轻快的小舟过瓯江。
一踏上洞口的小道,只见身边两峰相峙如门,峰上树木参天,悬崖峭壁似乎要挡住人们的去路。
再向前几步,陡然一座“问律亭”呈现在眼前。
这座亭子原叫“石门亭”始建于唐朝,元朝初才改名“问津亭”。
据说是南宋与文天祥同科进士的南宋著名诗人谢枋得为躲避元政权隐居石门而改。
在古文里,“津”是渡口的意思,“问津”就是“问渡”的意思,隐居于此,怕人“问津”,怕人打扰,其心境可想而知。
三、悬崖飞瀑千古颂 “雪飞终日积不得,珠碎有时还自圆”,站在潭西边的山下,那珍珠似的雾珠还飘洒到人们的脸面上,一片凉意袭来,顿觉心旷怡。
站在潭边的青石上俯首低视,潭中水波粼粼,象丝绸上的细纹,光滑嫩绿,由近及远,颜色一处深似一处,渐渐成了深碧。
“人言深碧处,常有老龙盘”,说这龙潭下面是通东海的。
潭边青石累累,花草丛生,碑石林立,或曰“飞雪”,或曰“飞泉”,或曰“银河万古”,真是各有千秋。
走过了潭前小桥,来到西边岩壁下,这儿是一片斜壁,方三、四十米,头上崖壁向外伸展,形成天然的盖顶,恰似穹窿。
站在岩壁下说话,回声隆隆,余音不绝。
壁边还有一张石床,人们到此都好奇地在石床上躺一会,在炎热的盛夏,都感到十分舒服、清凉,没有半点焦热之感。
此处真是“六月地长寒”,“好避人间六月暑”,千百年来有多少游客来此探幽,留下了多少赞美的诗句啊! 四、石门洞天桥 折返,过林中路,经过两峰之间的“天桥”——一架高空索桥。
往下看,则见一段铁轨,原来在两山的肚子里还有铁路,正是温州通往其他地区的重要通道。
这是次在景区里看到铁路。
饿了、渴了,在桥头有饭店,栗子、麦饼、水饺、面条都有供应。
无意间一转头,才发现刚才经过的石门瀑布,就在我们前方不远处,正好看到一个全景。
——自有“吃饼桥头下,悠然见南山”之感~ 五、摩崖石刻留下不仅仅是书法更是铮铮骨气 早在南朝宋景平元年(公元423年),谢灵运任永嘉太守期间,乘舟游览瓯江并前往缙云仙都。
船行到这里时,天下起了暴雨,艄公只好将船划到石门湾内躲避,当晚就宿在船上。
夜里谢灵运在船舱里看不到几页书就打起盹来,朦胧之间似有一仙邀他上岸游玩。
只见曲径画幽,翠松绿竹成林,青山秀水相映,一泓瀑布从天而泻。
次日一早醒来,游兴大增,便涉足探幽,果真发现与梦中一样的“桃源仙境”,十分高兴,就将它名为“石门洞”,且称之为“东吴胜事”。
并在石门洞留下了《石门新营》、《石门最高顶》、《夜宿石门岩上》三部诗篇,留刻于石门洞崖壁之上。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从此,石门洞名声远播。
历代文人墨客纷踏来。
如:李白、王安石、沈括、王十朋、郑复初、汤显祖、阮元、袁枚、朱彝尊、郭沫若等一大批名人,他们在这里赋诗题词,留下了大量的文学、书法和旅游价值极高的摩崖题刻。
石门洞现有摩崖碑刻117处,是浙江省摩崖碑刻分布密度的风景名胜区。
六、再行石门洞 找寻远古情 石门渡北码头——瓯讧丽影——刘基竖像——旗山——鼓山——石门洞口——问津亭——摩崖石刻——上下求索——问津姐妹挢——催诗桥——国师楼——轩辕丘——藏书石——刘文成公祠——诗碑林苑——石门飞瀑——情侣岩——月洞问古——透气洞——仙姑洞——灵运草堂——谢客堂——灵佑寺——木鱼岩——浣纱桥——千读百温——石门山庄(陈诚别墅)——石门书院 从石门渡北码头到石门书院,以上一连串清单中的景点,每一个景点背后都有自己的故事,或励志,或歌颂,或治学......... 再行石门洞 ,找寻远古情!下一个计划:师姑草海露营,第二天起个早以运动状态徒步进入景区,从天桥走刘伯温古村落,从石门飞瀑俯视到飞瀑下听瀑,15公里的免门票的徒步穿越之旅筹划中。
石门洞,顾名思义总是让很多游客误认为石门洞是因洞多、有仙洞而得名。
其实,石门洞名字缘自横过石门渡口的两峰,左边的山峰与后面的山脉相连,似蛟龙卧江喝水,所以叫“卧龙山”;右边山峰形如一只静卧的老虎,所以叫“伏虎山”。
那龙、虎两峰愉似两道石屏。
“石门洞”由此而得名。
二、亭台楼榭背后故事 “门前水碧浮帆影,岭下风清啭鸟声”,乘轻快的小舟过瓯江。
一踏上洞口的小道,只见身边两峰相峙如门,峰上树木参天,悬崖峭壁似乎要挡住人们的去路。
再向前几步,陡然一座“问律亭”呈现在眼前。
这座亭子原叫“石门亭”始建于唐朝,元朝初才改名“问津亭”。
据说是南宋与文天祥同科进士的南宋著名诗人谢枋得为躲避元政权隐居石门而改。
在古文里,“津”是渡口的意思,“问津”就是“问渡”的意思,隐居于此,怕人“问津”,怕人打扰,其心境可想而知。
三、悬崖飞瀑千古颂 “雪飞终日积不得,珠碎有时还自圆”,站在潭西边的山下,那珍珠似的雾珠还飘洒到人们的脸面上,一片凉意袭来,顿觉心旷怡。
站在潭边的青石上俯首低视,潭中水波粼粼,象丝绸上的细纹,光滑嫩绿,由近及远,颜色一处深似一处,渐渐成了深碧。
“人言深碧处,常有老龙盘”,说这龙潭下面是通东海的。
潭边青石累累,花草丛生,碑石林立,或曰“飞雪”,或曰“飞泉”,或曰“银河万古”,真是各有千秋。
走过了潭前小桥,来到西边岩壁下,这儿是一片斜壁,方三、四十米,头上崖壁向外伸展,形成天然的盖顶,恰似穹窿。
站在岩壁下说话,回声隆隆,余音不绝。
壁边还有一张石床,人们到此都好奇地在石床上躺一会,在炎热的盛夏,都感到十分舒服、清凉,没有半点焦热之感。
此处真是“六月地长寒”,“好避人间六月暑”,千百年来有多少游客来此探幽,留下了多少赞美的诗句啊! 四、石门洞天桥 折返,过林中路,经过两峰之间的“天桥”——一架高空索桥。
往下看,则见一段铁轨,原来在两山的肚子里还有铁路,正是温州通往其他地区的重要通道。
这是次在景区里看到铁路。
饿了、渴了,在桥头有饭店,栗子、麦饼、水饺、面条都有供应。
无意间一转头,才发现刚才经过的石门瀑布,就在我们前方不远处,正好看到一个全景。
——自有“吃饼桥头下,悠然见南山”之感~ 五、摩崖石刻留下不仅仅是书法更是铮铮骨气 早在南朝宋景平元年(公元423年),谢灵运任永嘉太守期间,乘舟游览瓯江并前往缙云仙都。
船行到这里时,天下起了暴雨,艄公只好将船划到石门湾内躲避,当晚就宿在船上。
夜里谢灵运在船舱里看不到几页书就打起盹来,朦胧之间似有一仙邀他上岸游玩。
只见曲径画幽,翠松绿竹成林,青山秀水相映,一泓瀑布从天而泻。
次日一早醒来,游兴大增,便涉足探幽,果真发现与梦中一样的“桃源仙境”,十分高兴,就将它名为“石门洞”,且称之为“东吴胜事”。
并在石门洞留下了《石门新营》、《石门最高顶》、《夜宿石门岩上》三部诗篇,留刻于石门洞崖壁之上。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从此,石门洞名声远播。
历代文人墨客纷踏来。
如:李白、王安石、沈括、王十朋、郑复初、汤显祖、阮元、袁枚、朱彝尊、郭沫若等一大批名人,他们在这里赋诗题词,留下了大量的文学、书法和旅游价值极高的摩崖题刻。
石门洞现有摩崖碑刻117处,是浙江省摩崖碑刻分布密度的风景名胜区。
六、再行石门洞 找寻远古情 石门渡北码头——瓯讧丽影——刘基竖像——旗山——鼓山——石门洞口——问津亭——摩崖石刻——上下求索——问津姐妹挢——催诗桥——国师楼——轩辕丘——藏书石——刘文成公祠——诗碑林苑——石门飞瀑——情侣岩——月洞问古——透气洞——仙姑洞——灵运草堂——谢客堂——灵佑寺——木鱼岩——浣纱桥——千读百温——石门山庄(陈诚别墅)——石门书院 从石门渡北码头到石门书院,以上一连串清单中的景点,每一个景点背后都有自己的故事,或励志,或歌颂,或治学......... 再行石门洞 ,找寻远古情!下一个计划:师姑草海露营,第二天起个早以运动状态徒步进入景区,从天桥走刘伯温古村落,从石门飞瀑俯视到飞瀑下听瀑,15公里的免门票的徒步穿越之旅筹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