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最高海拔的山,福建有九个地区市,为何称为“八闽大地”
8个月前 (04-21)
福建最高海拔的山,福建有九个地区市,为何称为“八闽大地”金宥书斋 福建最高海拔的山1 武夷山市 黄岗山 2158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境内 2 光泽县 香炉山 1930 司前西口崩山境内 3 建阳市 背岗 1859 黄坑镇泥洋境内 4 建宁县 白石顶 1858 金溪坪岗上境内 5 泰宁县 白石顶 1858 大布侥山境内 6 德化县 戴云山 1856 赤水镇境内 7 连城县 石门山 1823 莒溪镇罗地闽西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境内 8 建瓯市 辰山(仁山) 1822 大源乡水源村境内 9 龙岩新罗区 岩顶山 1807 江山寨境内 10 上杭县 梅花山 1778 闽西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境内 11 清流县 棋盘山 1706 顿坊大丰山胜景境内 12 永安市 棋盘山 1706 罗坊溪源境内 13 永泰县 东湖尖 1682 嵩口镇境内 14 漳平市 苦笋林尖 1666 永福镇豪山境内 15 浦城县 营盘尖 1664 忠信镇吴家洋境内 16 寿宁县 山羊尖 1649 坑底林凤坑境内 17 古田县 石塔山 1629 凤埔双马池林场石塔山境内 18 屏南县 东峰尖 1627 岭下梅溪境内 19 将乐县 陇西山(龙栖山) 1620 白莲镇陇西山综场境内 20 安溪县 太华尖 1600 丰田林场境内 21 政和县 香炉尖 1598 岭腰前溪境内 22 明溪县 仙水岩 1561 盖洋镇焦溪境内 23 大田县 大仙峰 1553 石牌镇马山境内 24 永定县 赤岩头 1547 虎岗黄屋境内 25 平和县 大芹山 1545 加峰镇石楼境内 26 武平县 梁山顶 1538 城厢云际境内 27 三明市区 锣钹顶 1537 洋溪岩兜境内 28 沙县 锣钹顶 1537 大洛镇前村境内 安溪 佛耳山 1535.7 祥华地段 29 邵武市 大埠岗撒网山 1524 大埠岗镇铁洋境内 30 周宁县 龙岗头 1506 泗桥李园水库围城境内 31 华安县 福鼎尖 1503 湖村赛仔坂境内 32 宁德蕉城区 旗 1479 虎南岭境内 33 柘荣县 东山顶 1479 东源打石坑境内 34 尤溪县 大模山(大拇指山) 1472 汤川珠峰境内 35 长汀县 白沙岭 1459 童坊镇石沧境内 36 福安市 白云山 1449 晓阳镇前洋境内 37 闽侯县 牛母(山东梯岭) 1403 大湖乡境内 38 南靖县 蛟塘岽 1391 书洋镇下版寮境内 39 宁化县 鸡公岽 1390 治平杨屋坊境内 40 延平区 金凤山 1387 塔前镇石城境内 41 顺昌县 郭岩山 1384 洋墩源境内 42 闽清县 须弥山 1369 东桥镇境内 43 永春县 雪峰 1366.1 呈祥西村境内 44 松溪县 龙头山(鸾峰山) 1349 溪东半岭境内 安溪县 紫云山 1341 芦田镇45 罗源县 牛母山 1251 佳湖境内 46 霞浦县 目海尖 1192 崇儒畲族乡竹林下境内 47 南安市 云顶山 1175 翔云镇沙溪境内 48 诏安县 龙伞岽 1152 秀篆镇狮头楼境内 49 福鼎市 青龙山 1141 磻溪镇市后坪林场境内 50 长泰县 吴田山 1129 五四茶场吴田境内 51 云霄县 乌山西山源 1117 坪水电站坪水水库境内 52 莆田市 望江山 1083 庄边镇黄龙林场境内 53 仙游县 风山石谷解 1083 风山溪头境内 54 连江县 缺鼻峰 1029 连江县山仔水利发电站附近 55 漳浦县 石屏山 1006 澎水电站水库境内 56 福清市 古崖山尾 1000 一都镇境内 57 厦门市 云顶山1176 58 龙海市 大尖山 954 程溪镇粗坑境内 59 漳州市 天宝山仙山(三尖) 929 天宝林场境内 60 泉州市 九楼山 885 罗溪镇境内 61 惠安县 大雾山 798 紫山镇官溪境内 62 长乐市 大埔尾 647 吴航镇境内 63 晋江市 紫帽山 518 紫帽镇境内 64 平潭县 君山(东岚山) 435 中楼镇境内 65 东山县 苏峰山 274.3 西埔镇岩雅境内66 石狮市 宝盖山 210 宝盖镇境内 安溪大华尖1600佛耳山1535紫云山1341福建有九个地区市,为何称为“八闽大地”许多城市都有自己的别称,而这些别称是反映这个城市文化发展的折射。
人们为了是这个城市更贴切当地的社会发展和风土人情取的,希望能让人更容易的记住。
你知道,在福建文化中,福建的别称是什么吗?它的由来又是什么?福建闽江关于八闽的来源,有四种说法。
种说法福建古为闽地,唐朝时分为五州(福、建、泉、漳、汀),为福、建(今建瓯、武夷山市、浦城等地)、泉(今莆田、泉州、厦门)、漳、汀、南剑(今南平、尤溪、将乐、邵武、光泽诸地)。
福建永定土楼北宋时分为八州、军(福、建、泉、漳、汀、南剑六州,邵武、兴化二军),南宋分为八府、州、军(福、泉、漳、汀、南剑五州,建宁府,邵武、兴化二军),元分八路,因有八闽之称。
第二种说法福建省在元代分福州、兴化、泉州、漳州、建宁、延平、汀州、邵武八路,明改为八府,所以有八闽之称。
福建梁野山《玉龙下山》 林建德摄第三种说法中原战乱频仍,衣冠南渡,始入闽者,有林、黄、陈、郑、詹、邱、何、胡八姓,本系中原大族,入闽后先在闽北(今南平地区)及晋安(今福州)定居,而后渐向闽中和闽南沿海扩散,史称“衣冠南渡,八姓入闽”,故称“八闽”。
福建宁德太姥山第四种说法南宋设有1府5州2军,故又称“八闽”。
福建简称“闽”,在历史上先后有“七闽”、“八闽”、“九闽”的别称。
据古籍《周礼·夏官·职方氏》记载:“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
”这里的“七闽”,是福建见于史籍之始,也是福建简称“闽”的出处。
福建武夷山东汉郑玄注:“闽,蛮之别也……四、八、七、九、五、六,周之所服国数也。
”唐贾公彦疏:“叔熊居濮如蛮,后子从分为七种,故谓之七闽。
”“七闽”概指周朝时散居于今福建和浙江南部以蛇为图腾的七支部族。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有云:“闽,东南越,蛇种。
” 从远古开始,福建即有崇蛇的风俗,现在一些地方仍有遗风,如长汀有蛇山庙,漳州南门外有古老的蛇王庙,平和县三平村尊称蛇为“侍者公”,南平樟湖坂一带则流行正月蛇王节祭典与游蛇灯活动。
福建莆田湄洲岛 而在清朝嘉庆年间蔡永蒹(福建晋江人)的《西山杂志》中则有关于“七闽”的另一种解释:“古丹篆释义皇使盘瓠掌闽为七族:泉郡之畲家,三山之户,剑川之高山,邵武之武夷,漳岩之龙门潭,漳郡之兰太武,汀赣之客家,此即七闽也。
”此说则出于后人附会,最为明显的是在远古时还无“客家”人。
从周朝今,福建称“闽”的历史已有近三千年了。
古代在福建的行政建置常带有“闽”字,如秦时置闽中郡,汉封闽越国,南朝陈设闽州,五代王审知立闽国。
福建漳州东山岛 “七闽”曾被用来泛指福建一带地区。
如,北宋年间,福州人蔡伯唏四岁能诗,举童,宋真宗赵恒赠其《赐蔡伯唏》诗大加赞扬,首句云“七闽山水多灵秀”,高度概括了福建山清水秀,地灵人杰,成为传诵千古的名句。
大文豪苏东坡在《送张职方吉甫赴闽漕六和寺中作》一诗中说:“空使吴儿怨不留,青山漫漫七闽路。
”另外苏东坡还在《虔州八境图八首并序》一文中说,江西赣州的地理位置是“东望七闽,南望五岭”。
到了北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置福建路,辖福、建、泉、漳、汀、南剑六州和邵武、兴化二军。
南宋时,升建州为建宁府,福建计辖一府五州二军。
元代,福建行政建制几经变动,治年间(1321—1323),福建境内设八个路,均归江浙行中书省管辖;正十六年(1356)正式设立福建行中书省,下领八路。
福建福州三坊七巷明朝改路为府,福建全省八路先后改为福州、建宁、延平、邵武、兴化、泉州、漳州、汀州八府。
清承明制,福建依然保持八府建制。
从宋清的九百年间,福建在大部分时间里保持八府建制,故有“八闽”之称。
福州崇奉王审知的闽王庙悬有称扬王审知的“八闽人祖”匾额,据说是宋太祖赵匡胤的亲笔御题,但这种说法值得怀疑,因为赵匡胤于976年去世,十年后才出现福建辖八州(军)的局面。
北宋时期还大多习惯以“七闽”来称福建,南宋起“八闽”之名始盛。
福建厦门鼓浪屿闽清白岩山,相传有一百零八处天然岩景,俗称百景岩,有南宋朱熹题赞的“八闽岳祖”崖刻。
南宋泉州知府王十朋,在州署衙门题联曰:“八闽形胜地;四海人文邦。
”元代,吴海《游鼓山记》云:“福(州)为八闽都会。
”明代,邓应奎《君山歌》有句曰:“八闽丘壑称奇绝。
”今福建人民还十分自豪地用“八闽大地”来称呼自己可爱的家乡。
德化九仙山九仙山位于泉州市德化县西北部,处于赤水镇、上涌镇、大铭镇交界处,主峰海拔1658米,是古代闽南重要的旅游胜地。
九仙山风景区内的千年古刹灵鹫岩、永安岩,历经修葺,香火长盛不衰,远播闽台及东南亚各地,都是福建德化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人们为了是这个城市更贴切当地的社会发展和风土人情取的,希望能让人更容易的记住。
你知道,在福建文化中,福建的别称是什么吗?它的由来又是什么?福建闽江关于八闽的来源,有四种说法。
种说法福建古为闽地,唐朝时分为五州(福、建、泉、漳、汀),为福、建(今建瓯、武夷山市、浦城等地)、泉(今莆田、泉州、厦门)、漳、汀、南剑(今南平、尤溪、将乐、邵武、光泽诸地)。
福建永定土楼北宋时分为八州、军(福、建、泉、漳、汀、南剑六州,邵武、兴化二军),南宋分为八府、州、军(福、泉、漳、汀、南剑五州,建宁府,邵武、兴化二军),元分八路,因有八闽之称。
第二种说法福建省在元代分福州、兴化、泉州、漳州、建宁、延平、汀州、邵武八路,明改为八府,所以有八闽之称。
福建梁野山《玉龙下山》 林建德摄第三种说法中原战乱频仍,衣冠南渡,始入闽者,有林、黄、陈、郑、詹、邱、何、胡八姓,本系中原大族,入闽后先在闽北(今南平地区)及晋安(今福州)定居,而后渐向闽中和闽南沿海扩散,史称“衣冠南渡,八姓入闽”,故称“八闽”。
福建宁德太姥山第四种说法南宋设有1府5州2军,故又称“八闽”。
福建简称“闽”,在历史上先后有“七闽”、“八闽”、“九闽”的别称。
据古籍《周礼·夏官·职方氏》记载:“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
”这里的“七闽”,是福建见于史籍之始,也是福建简称“闽”的出处。
福建武夷山东汉郑玄注:“闽,蛮之别也……四、八、七、九、五、六,周之所服国数也。
”唐贾公彦疏:“叔熊居濮如蛮,后子从分为七种,故谓之七闽。
”“七闽”概指周朝时散居于今福建和浙江南部以蛇为图腾的七支部族。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有云:“闽,东南越,蛇种。
” 从远古开始,福建即有崇蛇的风俗,现在一些地方仍有遗风,如长汀有蛇山庙,漳州南门外有古老的蛇王庙,平和县三平村尊称蛇为“侍者公”,南平樟湖坂一带则流行正月蛇王节祭典与游蛇灯活动。
福建莆田湄洲岛 而在清朝嘉庆年间蔡永蒹(福建晋江人)的《西山杂志》中则有关于“七闽”的另一种解释:“古丹篆释义皇使盘瓠掌闽为七族:泉郡之畲家,三山之户,剑川之高山,邵武之武夷,漳岩之龙门潭,漳郡之兰太武,汀赣之客家,此即七闽也。
”此说则出于后人附会,最为明显的是在远古时还无“客家”人。
从周朝今,福建称“闽”的历史已有近三千年了。
古代在福建的行政建置常带有“闽”字,如秦时置闽中郡,汉封闽越国,南朝陈设闽州,五代王审知立闽国。
福建漳州东山岛 “七闽”曾被用来泛指福建一带地区。
如,北宋年间,福州人蔡伯唏四岁能诗,举童,宋真宗赵恒赠其《赐蔡伯唏》诗大加赞扬,首句云“七闽山水多灵秀”,高度概括了福建山清水秀,地灵人杰,成为传诵千古的名句。
大文豪苏东坡在《送张职方吉甫赴闽漕六和寺中作》一诗中说:“空使吴儿怨不留,青山漫漫七闽路。
”另外苏东坡还在《虔州八境图八首并序》一文中说,江西赣州的地理位置是“东望七闽,南望五岭”。
到了北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置福建路,辖福、建、泉、漳、汀、南剑六州和邵武、兴化二军。
南宋时,升建州为建宁府,福建计辖一府五州二军。
元代,福建行政建制几经变动,治年间(1321—1323),福建境内设八个路,均归江浙行中书省管辖;正十六年(1356)正式设立福建行中书省,下领八路。
福建福州三坊七巷明朝改路为府,福建全省八路先后改为福州、建宁、延平、邵武、兴化、泉州、漳州、汀州八府。
清承明制,福建依然保持八府建制。
从宋清的九百年间,福建在大部分时间里保持八府建制,故有“八闽”之称。
福州崇奉王审知的闽王庙悬有称扬王审知的“八闽人祖”匾额,据说是宋太祖赵匡胤的亲笔御题,但这种说法值得怀疑,因为赵匡胤于976年去世,十年后才出现福建辖八州(军)的局面。
北宋时期还大多习惯以“七闽”来称福建,南宋起“八闽”之名始盛。
福建厦门鼓浪屿闽清白岩山,相传有一百零八处天然岩景,俗称百景岩,有南宋朱熹题赞的“八闽岳祖”崖刻。
南宋泉州知府王十朋,在州署衙门题联曰:“八闽形胜地;四海人文邦。
”元代,吴海《游鼓山记》云:“福(州)为八闽都会。
”明代,邓应奎《君山歌》有句曰:“八闽丘壑称奇绝。
”今福建人民还十分自豪地用“八闽大地”来称呼自己可爱的家乡。
德化九仙山九仙山位于泉州市德化县西北部,处于赤水镇、上涌镇、大铭镇交界处,主峰海拔1658米,是古代闽南重要的旅游胜地。
九仙山风景区内的千年古刹灵鹫岩、永安岩,历经修葺,香火长盛不衰,远播闽台及东南亚各地,都是福建德化县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