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为先

8个月前 (04-21)
百善孝为先春来花自开 “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元素,是中国人品德形成的基础。
我国孝道文化包括敬养父母、生育后代、推恩及人、忠孝两全、缅怀先祖等,是一个由个体到整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多元文化。
小孝用体力,中孝兼用心智,大孝则维持孝心,也就是不论父母在世与否,都能够心中有父母,终生牢记父母的养育之恩、培育之恩。
从“孝”字构成上,“孝”字本义是一个子女如何“善事父母”的道德观念。
因而孝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辈在处理与长辈的关系时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赡养即孝。
传统孝道的物质基础就是要从物质上供养父母,即赡养父母,生则养,这是子女孝敬父母的境界的孝行。
传统孝道的精髓在于提倡对父母要敬和爱,不仅要求子女对父母尽奉养的义务,更重要是子女对父母有敬爱之心。
“敬亲”(或“尊亲”)即孝。
“敬亲”是子女对父母发自内心的自然情感流露。
它反映了人作为理性动物,在精上的尊敬要求和情感交流。
体现了人的文明和教养程度,是孝道中比“养亲“敬亲”(或“尊亲”)即孝。
” “安亲”即孝。
孝顺父母,不只是“养亲”、“敬亲”,更要提倡“安亲”。
“安亲”是要求子女要生活自立,家庭和睦,修身行道,不要违犯刑律,不行不义之事,不做冐险危害生之事,以免父母为其过错和安全担惊受怕,保证父母心境安宁、平静,从而达到以静养心的目的。
“卒亲”即孝。
百善孝为先。
子女孝敬父母,不只限于一时一事,而是从其生到其死都要严格地依礼事奉父母,将其孝心贯彻于人生始终。
这就是孔子所说的“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 子女在立言、立德、立功上为社会作出重要贡献,以扬名显亲,光宗耀祖,完成父母未完成的事业,实际上都是对父母的大孝,甚整个家族都会得到彰显。
孝是中华文化的基础,孝与感恩是思想,是行为,是素养,是态度,是文化,是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