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鸟类分类图谱(五) 鸡形目 沙鸡目 鸨形目 麝雉目

1年前 (2024-04-21)
我的鸟类分类图谱(五) 鸡形目 沙鸡目 鸨形目 麝雉目日行千里   鸡形目 Galliformes(5科、84属、299种, 中国有分布1科27属63种) 一.雉科Phasianidae(52属182种,中国有分布27属63种) 1.孔雀属Pavo(2种,中国有分布1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绿孔雀(爪哇孔雀、龙鸟)Pavo muticus英文名Green Peafowl(中国有分布,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孔雀历来被誉为“百鸟之王”公为凤,母为凰。
清代三品文官官服上的鸟类即绿孔雀。
分布:印度东北部中国云南、东南亚及爪哇。
分布状况:全球性易危(Collar et al., 1994)。
亚种imperator 以往在云南曾广泛分布,高海拔1500米。
现因为猎收尾羽及吃食使其分布范围甚为狭窄。
在中国主要发现于云南和地区,数量稀少,仅剩不到百余只。
绿孔雀和蓝孔雀的区别:国内动物园常常将两种绿雀混养,动物园宣传的绿孔雀均为绿孔雀与蓝孔雀的杂交种。
(1)体型:绿孔雀(240cm)略大于蓝孔雀(210cm)。
(2)羽毛:绿孔雀颈部绿色,蓝孔雀颈部蓝色。
绿孔雀的颈部是鱼鳞状的羽毛,蓝孔雀的颈部是丝状的羽毛,蓝孔雀较绿孔雀缺乏鞍羽。
(3 )面部:绿孔雀眼周蓝色,眼后具黄斑;蓝孔雀眼周白色。
(4)冠羽:绿孔雀的冠羽是簇状的;蓝孔雀是扇子状的。
(5)雌雄:绿孔雀的雌雄鸟颜色同样鲜艳,蓝孔雀的雌雄鸟颜色差别极大。
(6)叫声: 蓝孔雀叫声较高亢一些,绿孔雀较蓝孔雀音低沉深远一些。
  2)蓝孔雀(印度孔雀)Pavo cristatus英文名Indian Peafowl:主要产于巴基斯坦、印度和斯里兰卡,是印度的国鸟。
由于孔雀吃年幼的眼镜蛇,因此在印度它们非常受欢迎,在许多地方它们不会遭到捕猎,它们可以非常亲人。
  2.孔雀雉属Polyplectron(8种,中国有分布2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灰孔雀雉Polyplectron bicalcaratum英文名Grey Peacock-Pheasant(中国有分布,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国内分布:仅见于云南省西部盈江、西南部西双版纳、勐腊、景洪、思茅和海南岛霸王岭、尖峰岭、白水岭、东方、澄迈、屯昌等地林区。
国外分布:国外分布于锡金、不丹、印度阿萨姆邦、缅甸、泰国、老挝、越南等地。
共分化为5个亚种,其中在中国有2个亚种。
指名亚种体形较大,颊和喉部白色,背上眼状斑带紫色,中央尾羽上的眼状斑也较大,分布在云南和东南部;海南亚种体形较小,脸部红色,背上眼状斑不带紫色,中央尾羽上的眼状斑也较小,是海南岛的特产。
灰孔雀雉。
上为雄,下为雌带雏↓   2)海南孔雀雉Polyplectron katsumatae英文名Hainan Peacock-Pheasant(中国有分布,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濒危):海南岛的特有种,非常稀少,见于海南岛西南部仅存的山林中。
应将其补入全球受威胁物种名单。
在我国仅分布于云南和海南省。
科学研究表明,分布在海南的灰孔雀雉经过长期独立进化,在分类学上的地位已从特有亚种为独立种,其名也从灰孔雉变更为海南孔雀雉。
其在海南省主要分布地区是霸王岭、尖峰岭、吊罗山和黎母山等保护较好的原始林区。
此外,东南部的加新,中北部的澄迈、屯昌的南味岭以及六连岭等地区也记录到海南孔雀雉的踪迹。
过去,鸟类学专家认为分布在海南的灰孔雀雉是中国特有亚种。
活动区:海南孔雀雉对活动区的利用非常稳定,活动区面积较小。
这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在繁殖期不同月份雄性海南孔雀雉的活动区面积变化较小,而雌性的活动区面积则变化较大,繁殖前期,繁殖期逐渐减小,繁殖后期又接近繁殖前期的活动区大小。
海南孔雀雉没有明显的集群行为。
在同一领域内出现的雌鸟和雄鸟活动区重叠面积很大,并且活动点经常交错在一起。
根据个体在活动区不同区域的活动类型和时间分配,把海南孔雀雉的活动区进一步划分为3个具有不同功能的亚区,即夜栖区、觅食区和过渡区。
海南孔雀雉的活动区都位于山地雨林中。
  3)-8)铜尾孔雀雉Polyplectron chalcurum英文名Bronze-tailed Peacock-Pheasant(东洋界:Sumatra)、山孔雀雉Polyplectron inopinatumPolyplectron germaini英文名Germain’s Peacock-Pheasant(东洋界:Malay Peninsula)、眼斑孔雀雉Polyplectron germaini英文名Germain’s Peacock-Pheasant(东洋界:Vietnam)、凤冠孔雀雉Polyplectron malacense英文名Malayan Peacock-Pheasant(东洋界:sw Thailand,w Malaysia)、加里曼丹孔雀雉Polyplectron schleiermacheri英文名Bornean Peacock-Pheasant(东洋界:Borneo。
濒危)、巴拉望孔雀雉Polyplectron napoleonis英文名Palawan Peacock-Pheasant(东洋界:Philippines)   3.长尾雉属Syrmaticus(5种,中国有分布4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1)白颈长尾雉(横纹背鸡、山鸡、红山鸡、高山雉鸡和地花鸡)Syrmaticus ellioti英文名Elliot’s Pheasant(中国有分布,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分布范围:中国东南部特有种。
分布状况:全球性易危(Collar et al., 1994)。
较常见,分布于江西、安徽南部、浙江西部、福建北部、湖南、贵州东部及广东北部的山林,沿海地区在海拔200-500米,内陆为海拔1000-1500米。
浙江开化县。
  2)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 humiae英文名Mrs. Hume’s Pheasant(中国有分布,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分布于中国的云南维西、永平、腾冲、潞西、永德、楚雄、景东、镇源、德宏、保山、大理、迪庆、思茅、武定,广西西林、隆林、田林、凌云、乐业、天峨、百色为留鸟以及泰国北部、缅甸北部和印度阿萨姆邦。
  3)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英文名Reeves’s Pheasant(中国有分布,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国特有种):分布范围:中国特产动物,分布于中国中部及北部山地,河北北部与西部,山西、陕西南部,湖北、湖南、贵州北部,四川东部、河南及安徽的西部等地的山林中。
分布状况:全球性易危(Collar et a., 1994)。
数量稀少,且在过去50年中由于栖息地的丧失及对其长长尾羽的采集而分布范围日趋狭窄。
过去此鸟曾在湖北出现过。
地点 :山东南部一小地区,湖北东部一小地区,安徽西部及贵州略大区域,四川东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及云南东北部。
于海拔300-1800米多林山地的落叶栎树林及混交林。
国内主要分布省份:河北、江苏、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
国内分布在以下保护区:天堂寨、龙沟、赤水桫椤、麻阳河、习水、佛顶山(石阡)、梵净山、东寨港红树林 董寨鸟类 鸡公山 宝天曼(内乡)、农架、农架、后河、八大公山、周金丝猴、太白山、佛坪、金佛山、天目山(浙江)、朱家山、小溪。
国内分布在以下山脉湖泊:中条山、大巴山、大别山、梵净山、鸡公山、武陵山、乌蒙山、桐柏山、太行山苗岭 秦岭、伏牛山。
河南信阳董寨的白冠长尾雉 上中雄,下为雌↓   4)黑长尾雉(帝雉、台湾帝雉、海雉、乌雉)Syrmaticus mikado英文名Mikado Pheasant(中国有分布,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分布于台湾的宜兰、桃园、新竹、苗栗、台中、南投、嘉义、花莲、高雄、屏东、台东等县境内的中部山地。
  5)铜长尾雉Syrmaticus soemmerringii英文名Copper Pheasant:日本的特有种。
  4.虹雉属Lophophorus(3种,中国有分布3种) 1)棕尾虹雉Lophophorus impejanus英文名Himalayan Monal(中国有分布,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尼泊尔的国鸟。
棕尾虹雉多分布在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
在印度和尼泊尔密度都在每公顷0.15只左右,在巴基斯坦密度更是高达每公顷0.34只。
但在中国数量却极为稀少,仅能见到零星个体,估计总数不足1000只。
卡久寺的棕尾虹雉(雄)↓   卡久寺的棕尾虹雉(雌)↓   2)白尾梢虹雉(雪鹅)Lophophorus sclateri英文名Sclater’s Monal(中国有分布,中国有分布,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尾梢虹雉主要分布于中国南部、缅甸北部和印度东北部的林区。
该种鸟有2个亚种(是中国的特产):指名亚种雄鸟的白尾梢较长,雌鸟的嘴峰也较长,在中国仅分布在东南部的墨脱、米林、察隅等地;滇西亚种雄鸟的白尾梢和雌鸟的嘴峰均较短,在中国仅分布在云南西北部的腾冲、泸水、福贡和贡山一带。
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分布状况:全球性易危(Collar et al., 1994)。
罕见于海拔3000 ~ 4000 米以上;冬季下移。
中国东南部(指名亚种)及云南西北部(orientalis)有狭窄分布。
  3)绿尾虹雉(贝母鸡、鹰鸡、火炭鸡、羊鸡)Lophophorus lhuysii英文名Chinese Monal(中国有分布,中国特有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全球性易危(Collar et al., 1994),过去常见,现已罕见。
分布于四川西部海拔3000~4900米的山区,并边缘性地见于中国云南西北部、东部、青海东南部及甘肃南部。
青川唐家河国家自然保护区。
卧龙自然保护区巴郎山公路边。
蜂桶寨自然保护区人工饲养。
  5.角雉属Tragopan(5种,中国有分布5种,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物) 1)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英文名Cabot’s Tragopan(中国有分布,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国特有鸟):主要分布于浙江,在福建、广东、湖南亦有分布。
食物主要是蕨类植物的果实。
目前,中国的黄腹角雉保护地为乌岩岭(浙江省泰顺县西北部)。
栖息于浙江泰顺、文成、景宁、云和、丽水、遂昌、衢县、龙游;江西永新、井岗山、铅山、万年、上犹、崇义、大余;广东乳源、阳山、乐昌、曲江、连山、始兴、仁化、南雄、大埔、五华、潮州、怀集;福建武夷山;广西恭城、永福、灵川、兴安、富川、贺县、融安;湖南莽山。
黄腹角雉繁殖期为每年四五月间。
雄鸟时,也是它们最美丽的时候。
喉下的肉裙平时不显眼,这时膨胀下垂,显现鲜艳的朱红色,翠蓝色的条纹纵横交错,远看好像繁体“寿”字,故又称“寿鸡”。
头上那一对翠蓝色的肉角,这时挺直突出,更加锃亮。
  2)灰腹角雉(寿鸡、灰斑角雉)Tragopan blythii英文名Blyth’s Tragopan(中国有分布,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灰腹角雉分布于印度东北部、不丹、缅甸北部以及中国云南西北和东南部。
灰腹角雉的2个亚种野外数量都非常稀少,其中指名亚种的数量不足5000只。
在中国更为罕见,仅于1980年代在云南高黎贡山采到过一只雄鸟标本,收藏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标本室,对它的野外情况所知甚少。
由于脸出部和体羽斑纹颜色的不同,共分化为2个亚种,在中国都有分布。
指名亚种脸的出部为深蓝色,仅见于云南西北部的贡山;藏南亚种脸的出部为金,分布于南部、东南部的察隅、错那、墨脱等地。
繁殖期为4-6月。
  3)红胸角雉Tragopan satyra英文名Satyr Tragopan(中国有分布,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国国内分布于南部春丕河谷及喜马拉雅山麓亚东、聂拉木、定日、吉隆等地。
国外分布于尼泊尔、斯里兰卡、不丹及印度北部。
红胸角雉与黑头角雉相反,是角雉中数量最多的一个种,估计总数在20000只左右。
不过它在中国境内却是罕见的种类,最近几年才在南部的亚东和云南西北部的贡山等地见到一些零星的个体,数量非常稀少。
1990年在云南贡山独龙江采到雌性标本1只,数量稀少。
繁殖期为5一6月。
  4)黑头角雉Tragopan melanocephalus英文名Western Tragopan(中国有分布,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生活在喜马拉雅山脉西段的巴基斯坦和印度北部,在中国分布于阿里地区狮泉河流域。
栖息于海拔2400—3600米的温带林区,冬天下降到2000—2800米的针叶林与阔叶林区。
黑头角雉是角雉中数量较为稀少的一个种,目前仅在印度西北部、巴基斯坦西北部等地发现了一些种群,总数不足5000只。
中国除在西部的狮泉河流域有过早期的记录外,一直未有新的报道。
在中国境内已灭绝,灭绝时间不详。
黑头角雉每年5—7月进入繁殖期,期雄鸟具极有气势的炫耀表演,肉质角及肉裙膨胀,两翅一高一低,面对雌鸟以取效果。
  5)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英文名Temminck’s Tragopan(中国有分布,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红腹角雉没有亚种分化,国外仅见于印度东北部、缅甸东北部和越南的极西北部,而主要分布在中国湖北西部、东部、甘肃东南部、湖南西部、广西东北部、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北部和陕西南部一带。
此外,也有人认为还分布于广东北部山区,但尚无可靠证据。
在它的项下还生有一块图案奇特的肉裙,色彩绚丽而富于变幻,两边分别有八个镶着白边的鲜红色斑块,中间在黑色的衬底上散布着许多天蓝色的斑点,有人说这些斑点很象草书的“寿”字,所以又称它为“寿鸡”,视为长寿和好运的象征。
每年三月红腹角雉进入繁殖期,这段时间的每天清晨和傍晚,在寂静的森林中都会传出雄鸟“哇……哇……”的占区叫声,此起彼伏,十分响亮,很像婴儿的啼哭声,所以当地村民又叫它“娃娃鸡”。
雄鸟的肉质角平时藏而不露,头顶部只能看到长长的羽冠,肉裙也收缩在项下。
每当求偶炫耀时,两只角就膨胀起来,高高耸立,肉裙也充血膨胀,突然展开,飘洒在胸前,几乎可以垂到地面,就好像系了一条漂亮的彩裙,而且一会儿缩回,一会儿展开,更像是一朵不断开的鲜花,令人眼花缭乱。
同时微微张开双翅,尾羽也如同扇子一样展开,交替踏着舞步缓缓移动,以博得雌鸟的欢心。
达到时,肉角不断地颤动,同时发出低沉的“咕,咕”声,随后直起身体,煽动两翅,昂首冲向雌鸟。
雌鸟则呈半蹲状,一动不动地接受交尾。
交尾后雄鸟离开雌鸟并抖动双翅,肉角和肉裙也缓慢地收回。
  6.花尾榛鸡属Tetrastes(2种,中国有分布2种,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物) 1)斑尾榛鸡(羊角鸡)Tetrastes sewerzowi英文名Chinese Grouse(中国有分布,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国特有种):中国中部特有种。
指名亚种分布在青海、甘肃中部祁连山脉四川北部。
四川亚种分布在四川西部及东部。
具体分布:甘肃肃南、祁连山东段、天祝、永登、康乐、卓尼、迭部,青海祁连、同仁、玉树、斑玛,四川青川、北川、平武、木里、康定、白玉、巴塘、马尔康、松潘,类鸟齐、江达、贡觉、芒康,云南中甸。
甘肃省莲花山自然保护区。
  2)花尾榛鸡(飞龙、飞龙鸟)Tetrastes bonasia英文名Hazel Grouse(中国有分布,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分布范围:欧亚区北部、阿尔泰山北部萨哈林岛。
分布状况:常见于中国东北海拔800~2100米的针叶林区及有森林覆盖的平原地区。
亚种sibiricus分布于大兴安岭泰加林;亚种amurensis分布在小兴安岭、大兴安岭南端及黑龙江流域,南可达辽宁及河北东北部。
另见于中国西北部的阿尔泰山脉。
花尾榛鸡的分布范围较大,自欧亚大陆西端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班牙的比利牛斯山一直向东,到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鄂霍次克海岸,以及朝鲜和日本北海道等地,在中国分布于内蒙古、新疆、天津、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
天敌动物:长尾林鸮(Strixuralensis)、苍鹰(Accipitergentilis)等猛禽及一些鼬科动物(Mustelidae)是花尾榛鸡的主要天敌。
在长白山的花尾榛鸡栖息地可以躲避天敌的针叶树较少,因此受天敌的威胁大。
作为医药成分被捕猎。
  7.鹇属Lophura(10种,中国有分布3种,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物) 1)蓝鹇(蓝腹鹇、台湾蓝腹鹇、华鸡)Lophura swinhoii英文名Swinhoe’s Pheasant(中国有分布,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台湾特有种):全球仅台湾本岛山地有本物种分布。
分布范围:台湾特有种。
分布状况:全球性近危(Collar et al., 1994)。
鲜见于海拔800~2200米低山潮湿林地。
引种繁殖使种群数量有所回升。
  2)白鹇(银鸡、银雉、越鸟、越禽、白雉)Lophura nycthemera英文名Silver Pheasant(中国有分布,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清代五品文官官服上的鸟图像就是白鹇。
白鹇分化为14亚种。
中国有8个亚种,其中5个亚种见于云南西部和南部地区。
云南可能是白鹇的起源地。
分布于东南亚。
中国见于长江以南地区,仅有1个亚种,产于长江以北的四川峨眉山。
产于我国南部各省。
国内分布于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广东、海南岛等南方各省。
国外分布于缅甸东部、泰国北部和中南半岛等国家。
白鹇因其体态娴雅、外观美丽,自古就是著名的观赏鸟。
中国很早就饲养白鹇,散见在诗、词及其他文学作品中。
18世纪传入欧洲。
各国动物园和饲禽业,多有饲养。
分布范围:中国南部、海南岛及东南亚。
分布状况:常见留鸟,见于中国南部及东南部大部地区中等海拔高度的常绿林。
竹林及灌丛。
亚种fokiensis在福建及广东东部;指名亚种在广西;whiteheadi在海南岛;rongjiangensis在贵州;omeiensis在四川南部;beaulieui 在云南南部及东南部;occidentalis在云南怒江以西;rufipes在云南西南部怒江以东;jonesi在西双版纳怒江和澜沧江之间南接 rufipes。
一些著者并不认同所有这些亚种。
  3)黑鹇(鸬雉 、黑鸡)Lophura leucomelanos英文名Kalij Pheasant(中国有分布,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印度北部、缅甸北部及西部。
分布状况:在中国相当罕见,仅分布于海拔2100~3200米的亚热带森林。
指名亚种在的南部及东南部,lathami分布于云南西部怒江以西。
黑鹇分布于中国西南的云南、,以及印度北部、缅甸、泰国、尼泊尔、不丹、巴基斯坦、克什米尔等国家和地区,共分化为9个亚种,各亚种之间主要在雄鸟的羽冠、胸部、下背等处的羽色差异较大。
中国有2个亚种,指名亚种雄鸟胸部的羽色大都为白色沾灰,分布在南部的聂拉木、吉隆、亚东等地;藏南亚种雄鸟胸部的羽毛为黑色,分布在东南部的墨脱、察隅、波密和云南西北部的盈江、贡山等地。
  4)-10)爱氏鹇Lophura edwardsi英文名Edwards’s Pheasant(东洋界:c Vietnam,极危)、苏门答腊鹇Lophura hoogerwerfi英文名Hoogerwerf’s Pheasant、黑尾鹇Lophura inornata英文名Salvadori’s Pheasant(东洋界:Sumatra苏门答腊)、棕尾火背鹇Lophura erythrophthalma英文名Crestless Fireback(东洋界:Malay Peninsula,Sumatra, Borneo)、凤冠火背鹇Lophura ignita英文名Crested Fireback(东洋界:Malay Peninsula,Sumatra, Borneo)、戴氏火背鹇Lophura diardi英文名Siamese Fireback(东洋界:Southeast Asia)、鳞背鹇Lophura bulweri英文名Bulwer’s Pheasant(东洋界:Borneo)   8.雉鹑属Tetraophasis(2种,中国有分布2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1)雉鹑Tetraophasis obscurus英文名Verreaux’s Monal-Partridge(中国有分布,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分布范围:中国中西部。
分布状况:全球性近危(Collar et al., 1994)。
地方性不罕见。
见于四川岷山、邛崃山及沿青海-甘肃边境祁连山由林线海拔4600米的多岩山地。
繁殖期在每年的5—6月间。
  2)四川雉鹑Tetraophasis szechenyii 英文名Szechenyi’s Monal(中国有分布):分布范围:青藏高原东部中国中部。
分布状况:全球性近危(Collar et al., 1994)。
地方性不罕见,分布在东南部及东部、青海南部、四川西南部及云南西北部海拔3350~4600米之间。
四川雉鹑的野外数量也相对较多,在的最高密度竟达到每公顷4只以上,的总蕴藏量估计在40000只左右。
与雉鹑非常相似,区别在于其喉部皮,喉块缺白色边缘。
眼周皮猩红色。
  9.山鹧鸪属Arborophila(21种,中国有分布10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1)四川山鹧鸪Arborophila rufipectus英文名Sichuan Partridge(中国有分布,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国特有种):四川山鹧鸪是中国的特产鸟类,没有亚种分化,仅分布在中国四川中部的沐川、马边、峨边、屏山、甘洛和雷波等几个县境内。
  2)海南山鹧鸪Arborophila ardens英文名Hainan Partridge(中国有分布,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国特有种):中国特产雉类,仅分布于海南省。
海南山鹧鸪仅分布于海南岛的儋州、屯昌、白沙、昌江、东方、乐东、陵水、保亭和琼中等县、市境内。
  3)白额山鹧鸪(白眉山鹧鸪)Arborophila gingica英文名White-necklaced Partridge(中国有分布,中国特有种):白眉山鹧鸪(White-necklaced Partridge、 Rickett’s Hill Partridge、White-browed Hill Partridge)是中国的特产鸟类,分布于浙江南部的泰顺,福建西北部的顺昌、建瓯、邵武、武夷山、建阳,江西南部的安远、赣县、龙南、全南,广东北部的始兴、乳源、连平和广西东北部的融水、金秀、贺县、罗城、环江等地。
  4)环颈山鹧鸪Arborophila torqueola英文名Hill Partridge(中国有分布):环颈山鹧鸪分布于中国云南、和与其相邻的印度北部、东北部、尼泊尔、克什米尔、缅甸北部和越南的西部和北部等国家和地区。
  5)红喉山鹧鸪Arborophila rufogularis英文名Rufous-throated Partridge(中国有分布):分布范围:印度北部中国西南部和东南亚。
分布状况:在中国为罕见留鸟。
指名亚种分布在东南部;亚种euroa分布在云南南部及东南部,亚种intermedia分布在云南西部的盈江怒江以西地区。
中国分布于墨脱、云南省的西部和南部等地。
国外分布于印度、缅甸、老挝、越南南部和尼泊尔。
分布在以下保护区:哀牢山 大围山 金平分水岭 铜壁关。
  6)白颊山鹧鸪Arborophila atrogularis英文名White-cheeked Partridge(中国有分布):状况:在中国仅为区域性分布。
留鸟,见于云南西部的盈江及怒江以西地区。
国外分布:国外分布于印度东北部和缅甸东北部。
  7)红胸山鹧鸪Arborophila mandellii英文名Chestnut-breasted Partridge(中国有分布):红喉山鹧鸪分布于中国云南,以及印度东北部、缅甸、泰国、老挝和越南等地。
  8)褐胸山鹧鸪Arborophila brunneopectus英文名Bar-backed Partridge(中国有分布):分布范围:中国西南部,东南亚。
国内分布: 国内分布于云南景东、思茅、西双版纳等地,也曾见于广西瑶山。
国外分布: 国外分布于缅甸、老挝、越南、泰国和印度。
  9)绿脚山鹧鸪Arborophila chloropus英文名Green-legged Partridge(中国有分布):分布范围:东南亚。
分布状况:全球性易危种(Collar et al., 1994)。
中国地方性留鸟,仅分布于云南南部(西双版纳)。
  10)台湾山鹧鸪Arborophila crudigularis英文名Taiwan Partridge(中国有分布,中国特有种):台湾山鹧鸪是我国的特产鸟类,分布于台湾的宜兰、台东、花莲等县境内的山地。
  11)-21橙颈山鹧鸪Arborophila davidi英文名Orange-necked Partridge、栗头山鹧鸪Arborophila cambodiana英文名Chestnut-headed Partridge、泰国山鹧鸪Arborophila ersa英文名Siamese Partridge、砍氏山鹧鸪Arborophila campbelli英文名Malaysian Partridge、罗氏山鹧鸪Arborophila rolli英文名Roll’s Partridge、苏门答腊山鹧鸪Arborophila sumatrana英文名Sumatran Partridge、灰胸山鹧鸪Arborophila orientalis英文名Grey-breasted Partridge、棕腹山鹧鸪Arborophila javanica英文名Chestnut-bellied Partridge、红嘴山鹧鸪Arborophila rubrirostris英文名Red-billed Partridge、赤胸山鹧鸪Arborophila hyperythra英文名Red-breasted Partridge、栗胸山鹧鸪Arborophila charltonii英文名Chestnut-necklaced Partridge   10.原鸡属Gallus(4种,中国有分布1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1)原鸡(茶花鸡)Gallus gallus英文名Red Junglefowl(中国有分布,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为家鸡的始祖,现产于中国的云南、广西壮族自治区及海南省。
东南亚、印度、马来半岛及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等也有分布。
印度次大陆北部、东北部及东部,中国南部,东南亚,苏门答腊及爪哇。
中国西南部(spadiceus)及中国南部并海南岛(jabouillei)的热带常绿带灌丛及次生林。
中国国内分布于云南的潞西、永德、镇康、耿马、双江、西盟、景洪、勐海、勐腊、思茅、景东、绿春、金平、河口与富宁,广西的靖西、百色、那坡、巴马、崇左、龙州、宁明、凭祥、大新、天等、防城、上思、武鸣、邕宁、上林、膝县、岑溪、马山、田林以及博白、红水河等地,广东的徐闻,海南的霸王岭、吊罗山、文昌、琼海、白沙、万宁、乐东、琼中、鹦哥岭、尖峰岭、东方、保亭和陵水,均为留鸟。
繁殖期2-3月。
红原鸡 上中下分别为雄、雌、雌带雏↓   2)-4)灰原鸡Gallus sonneratii英文名Grey Junglefowl(东洋界:India)、蓝喉原鸡(黑尾原鸡、斯里兰卡原鸡、锡兰原鸡或锡兰野鸡)Gallus lafayetii英文名Sri Lanka Junglefowl(斯里兰卡特有,当地国鸟)、绿原鸡(绿领原鸡、爪哇原鸡)Gallus varius英文名Green Junglefowl(东南亚印度尼西亚、爪哇等地的岛屿中)   11.锦鸡属Chrysolophus(2种,中国有分布2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1)红腹锦鸡(金鸡)Chrysolophus pictus英文名Golden Pheasant(中国有分布,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国特有种):宋代以后帝王衮冕“十二章”中,“华虫”的原形就是红腹锦鸡。
该鸟是中国的特产种类,没有亚种分化。
早在200多年前,西方人便把红腹锦鸡引入欧洲饲养。
主要分布地域:红腹锦鸡为中国特有鸟种,分布在中国中部和西部的青海西南部地区、甘肃和陕西南部、四川、湖北、云南、贵州、湖南及广西等地,本物种分布的核心区域在甘肃和陕西南部的秦岭,据传陕西省宝鸡市的名字就得自本物种。
分布范围:中国中部特有种。
分布状况:全球性近危(Collar et al., 1994)。
常见于海拔800~1600 米,偶上2800 米。
留鸟,分布在青海东南部、甘肃南部、四川、陕西南部、湖北西部、贵州、广西北部及湖南西部。
  2)白腹锦鸡(铜鸡、笋鸡、衾鸡、箐鸡、宽宽鸡、花箐鸡(雄)、麻箐鸡(雌)、鸟林、垅宗、打敲、庄七、尖冲)Chrysolophus amherstiae英文名Lady Amherst’s Pheasant(中国有分布,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国特有种,缅甸有分布):清代二品文官官服上的鸟类图像就是白腹锦鸡,仅次于皇帝的龙、皇后的凤凰及一品文官的丹顶鹤。
可见白腹锦鸡之地位。
在我国分布于广西、贵州、东南部、四川、云南等地。
见于屏山、峨眉、峨边、甘洛、美姑、木里、西昌、米易、会东、德昌、叙永、雅安、石棉、宝兴、天全、康定和九龙。
国外仅见于缅甸东北部。
分布范围:缅甸东北部中国西南部。
引种欧洲。
分布状况:全球性近危(Collar et al., 1994)。
海拔1800~3600米山林的非常见鸟,分布于东南部、云南、四川南部、贵州西部广西西部红腹锦鸡分布的西界。
白腹锦鸡在野外还有一定的数量,如在云南牟定的密度为每公顷0.55—0.65只,在四川宝兴为每公顷0.08—0.12只,在贵州威宁的典型栖息地更是高达每公顷1.4只。
  12.马鸡属Crossoptilon(4种,中国有分布4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1)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英文名Brown Eared Pheasant(中国有分布,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国特有种):中国鸟类学会则把褐马鸡作为会标,山西省已将褐马鸡定为省鸟。
它只分布在中国华北地区,在中国境内是除环颈雉外分布最北的一个种,是中国的特有种。
我国古代武官帽上常佩有褐马鸡尾羽,与孔雀羽毛混成的叫作"花翎"。
褐马鸡是中国特有种。
分布区极为狭窄,除山西西部芦芽山、吕梁山的个别点外,还有河北西部小五台山有分布。
主要分布省份:北京、河北、山西、河南、陕西、新疆;分布在以下保护区:小五台山、庞泉沟、芦芽山、五鹿山;分布在以下山脉湖泊:东灵山、关帝山、黄龙山、芦牙山、吕梁山。
褐马鸡褐马鸡1980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分别在吕梁山的庞泉沟和芦芽山林区建立了褐马鸡自然保护区。
河北省政府于1984年批准将蔚县小五台国有林场改建为以保护褐马鸡为主的自然保护区。
2001年,经陕西省政府批准,韩城市建立了黄龙山褐马鸡省级自然保护区。
截止2011年,仅韩城市褐马鸡数量就增加到近2000只,成为中国褐马鸡重要的栖息地。
  2)白马鸡(雪雉)Crossoptilon crossoptilon英文名White Eared Pheasant(中国有分布,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分布范围:高原东南部中国中部,有可能见于缅甸东北部。
分布状况:较常见,但数量普遍在减少。
栖于海拔3000~4000米林线灌丛。
指名亚种分布于青海东南部、四川及东部;dolani于青海南部(玉树);drouynii从青海南部四川西北部及东南部金沙江和怒江之间;lichiangense在四川南部及云南西北部(丽江)。
过渡型见于重叠分布区。
  3)蓝马鸡Crossoptilon auritum英文名Blue Eared Pheasant(中国有分布,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全球性近危(Collar et al., 1994)。
地方性常见,分布于青海东部及东北部、甘肃南部、宁夏、东北部(唐古拉山脉)及四川北部海拔2000-4000米地带。
分布于宁夏及内蒙古的贺兰山种群的其余分布区相去甚远。
蓝马鸡是高山寒冷地区的鸟类,只产在中国,终年留居于青海东北部和东部,甘肃西北部祁连山一带及南部,宁夏贺兰山及四川北部。
蓝马鸡通体羽毛呈蓝灰色。
头侧呈绯红色,耳羽簇则呈白色。
中央尾羽的羽支,分披下垂蓬松如马尾。
蓝马鸡栖息于海拔2500-3400米高处的云杉、橡树林中或山柳、金腊梅的灌丛间。
秋后向下迁移到有水的山间谷地或开阔的灌丛草原。
平时结集成群,每群10-30只不等。
在3-6月的繁殖季节,蓝马鸡常隐藏在树枝间或丛草间活动,不易被发现。
此时,它们分散配对,一雄配一雌。
时,雄鸟之间发生争斗。
雌鸟在荫蔽树丛的地面上稍微凹洼处产卵,每窝6-12枚不等。
繁殖季节过后,又结群生活。
青海、甘肃、宁夏、四川等地。
它们喜欢生活在高山寒冷地区,栖息于海拔较高的2000-3000m的丛密云杉、橡树林内,或在山柳、腊梅灌木丛间,秋后随着雪线下移,而迁到有水的山谷或开阔的灌丛草原。
  4)藏马鸡Crossoptilon harmani英文名Tibetan Eared Pheasant(中国有分布,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东洋界:Tibet, ne India。
藏马鸡栖息于海拔3000~4000米的针阔混交林及高山灌丛中,仅分布于中国四川西部、青海南部、东部和云南西北部,是我国特产鸟类。
为四川、青海、、云南等地留鸟。
四川西部的德格,南部的木里,西部和北部的23个县;青海南部的玉树、杂多、囊谦,东南部的班玛、达日;东部的嘉黎、索县、昌都、类乌齐、丁青,东北部的芒康、贡觉、左贡、江达、察雅等地;云南西北部的丽江、中甸、德钦等地;甘肃南部的玛曲。
在曲水县才纳乡的雄赛寺(又称休瑟寺、雄色寺等),由于寺庙的尼姑长期投喂,在该寺区域活动的藏马鸡散布于寺内各处,如同家禽。
  13.勺鸡属Pucrasia(1种,中国有分布,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1)勺鸡(柳叶鸡、角鸡)Pucrasia macrolopha英文名Koklass Pheasant(中国有分布,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中国中部及东部。
分布状况:罕见,北方和南方的分布范围均有缩小。
西部及北部的个体于海拔1200~4600米间做季节性迁移,但在东部只见于海拔600~1500米处。
几个亚种见于中国 -- xanthospila在河北北部、辽宁西部及山西北部;ruficollis在甘肃南部、陕西南部、宁夏、四川北部及西部;joretiana在安徽西部;darwini在湖北、四川东部、贵州、安徽南部、浙江、福建北部、江西及广东北部;meyeri在于东南部及云南西北部。
广布于中国辽宁省以南东南部的中部地区。
勺鸡虽然分布区范围较大,但分布区不连续,每地的数量都不多,例如安徽大别山的安徽亚种密度为每公顷0.12—0.23只;四川北川、宝兴、南坪等地的陕西亚种的密度分别为每公顷0.02、0.05和0.007只;宁夏六盘山的河北亚种密度为每公顷0.01只等等。
生境与红腹角雉相似,主要栖息于中亚热带中山常绿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亚高山针叶林、亚高山矮林灌丛中,但罕见于山顶矮林灌丛带。
亚种分化:勺鸡东南亚种(学名:Pucrasia macrolopha darwini),是中国的特有物种。
分布于四川、湖北、安徽、浙江、福建、广东等地。
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浙江山地。
勺鸡安徽亚种(学名:Pucrasia macrolopha joretiana),是中国的特有物种。
分布于安徽等地。
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安徽霍山。
雄鸟头部呈金属暗绿色,具棕褐色长形冠羽;颈部两侧有明显白色块斑;雌鸟体羽以棕褐色为主。
  14.琴鸡属Lyrurus(2种,中国有分布1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1)黑琴鸡Lyrurus tetrix英文名Black Grouse(中国有分布,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黑琴鸡在世界上的分布范围也较大,广布于欧亚大陆的北部,从欧洲北部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苏格兰,往东一直到俄罗斯的萨哈林岛、堪察加半岛,以及蒙古、朝鲜等地,在我国分布于新疆、内蒙古、河北、吉林、黑龙江等地。
在我国分布有3个亚种,北方亚种黑龙江的呼玛、塔河以及内蒙古东北部8个县、市境内的大兴安岭地区;东北亚种除了在黑龙江的哈尔滨、齐齐哈尔、同江、抚远、逊克、孙吴、黑河,以及萝北、伊春、嘉荫、牡丹江等小兴安岭地区和吉林的长白山等地外,在河北的燕山山脉以北的围场县一带也生活着一些较大的种群;新疆亚种分布于新疆的新源附近的天山山脉和喀什、塔城、裕民、阿勒泰等地。
黑琴鸡的分布范围虽然很大,但栖息地都呈不连续的孤岛型,在我国也是如此,各地的种群数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大兴安岭地区的种群密度仅有每公顷0.00035只。
可喜的是,在河北围场县,这个黑琴鸡分布的一块“飞地”上,还栖息着数量较大的种群,总数在4000只以上。
每年进入4月份,克什克腾旗境内的落叶松和混交林内斗鸡。
  2)高加索黑琴鸡Lyrurus mlokosiewiczi英文名Caucasian Grouse:古北界:Caucasus   15.雪鸡属Tetraogallus(5种,中国有分布3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1)藏雪鸡(淡腹雪鸡、贝母鸡、藏语译音为“公莫”)Tetraogallus anus英文名Tibetan Snowcock(中国有分布,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在各个地区,均有广泛分布,在青藏高原周围的新疆、甘肃、青海、四川高山地区也有分布,但数量稀少。
因藏雪鸡多栖息活动于海拔4000—6000米的高山“雪线”附近,故称“雪鸡”。
藏雪鸡在国外见于与中国相邻的尼泊尔、锡金、不丹、克什米尔和中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
在中国分布于、新疆南部、四川西部、甘肃、青海和云南西北部等地。
由于头顶、后颈与背部上体羽色的深浅程度不同,共分化为6个亚种,在中国境内都有分布。
各亚种上述部位羽色的变异由浅深依次为:疆南亚种、指名亚种、青海亚种、藏南亚种、四川亚种。
指名亚种分布在新疆西南部和中、西部一带;疆南亚种分布在新疆南部的和田、若羌一带,也可能达到青海的西部;藏南亚种主要分布于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东部;青海亚种分布在东北部、青海、甘肃、新疆东南部和四川北部的红原、阿坝、若尔盖等地;四川亚种分布于四川西部的北川、宝兴、汶川、康定、德格等县;云南亚种是中国学者于1987年发表的新亚种,分布在云南西北部的中甸、德钦和东南部的昌都、左贡一带。
每年4—5月间进入繁殖期。
雄色寺的藏雪鸡↓   2)阿尔泰雪鸡Tetraogallus altaicus英文名Altai Snowcock(中国有分布):阿尔泰雪鸡分布在中国新疆与蒙古和俄罗斯交界的地区。
共分化为2个亚种,在中国均有分布,指名亚种分布于新疆极北部的阿勒泰、青河、富蕴等县的阿尔泰山地区;东部亚种则分布在与其相邻的木垒县北部的北塔山地区。
有趣的是,从前人们一直认为生活在这些地区的雪鸡属于高山雪鸡,直到90年代初,才由中国学者确认它们是阿尔泰雪鸡。
  3)暗腹雪鸡Tetraogallus himalayensis英文名Himalayan Snowcock(中国有分布):中国国内分布于新疆阿尔泰、布克赛尔、塔城、托里、温泉、博乐、霍城、昭苏、温宿、喀什、和田;青海柴达木盆地德令哈、都兰、祁连山系西部及以南各山脉(河南山、哈梅尔山、库库诺尔岭、布尔布达山以青海湖以南山脉);阿里地区日土、改则;甘肃西北部张掖、武威、酒泉、天祝、肃南、肃北、阿克塞、碌曲、玛曲等地,均为留鸟。
国外分布于帕米尔、阿富汗、克什米尔、拉达克、西昆仑山及喜马拉雅山。
暗腹雪鸡繁殖期为4一6月。
  4)-5)高加索雪鸡Tetraogallus caucasicus英文名Caucasian Snowcock、里海雪鸡Tetraogallus caspius英文名Caspian Snowcock   16.雷鸟属Lagopus(3种,中国有分布2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1)岩雷鸟(雪鸡)Lagopus muta英文名Rock Ptarmigan(中国有分布,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岩雷鸟广布于北美洲的北部以及欧亚大陆极北部的北极圈内,但在法国北部、意大利北部、蒙古北部、俄罗斯东部、我国西北部,以及日本中部等地也有零星分布,亚种分化多达27个,其中分布于中国的仅有新疆亚种,见于新疆阿勒泰、青河、富蕴、布尔津、福海、哈巴河等地的阿尔泰山地区。
分布范围:北半球的苔原冻土带。
分布状况:亚种nadezdae鲜见于新疆极西北部阿尔泰山海拔1300~2000米处的砾石苔原、桧树灌丛及沼泽地。
岩雷鸟的繁殖期为6—8月。
似柳雷鸟,但夏羽甚为灰暗而冬季眼先黑色而非白色。
  2)柳雷鸟Lagopus lagopus英文名Willow Ptarmigan(中国有分布,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冬季的柳雷鸟亚种okadai极罕见于中国极东北部沿黑龙江的柳树丛中。
中国目前2种,而白尾雷鸟仅分布北美。
柳雷鸟在世界上分布遍及旧大陆和新大陆的北部,有19个亚种,在国外是重要的狩猎鸟类。
在中国柳雷鸟过去仅认为分布于黑龙江流域,近期有报道在新疆阿尔泰山亦有分布。
柳雷鸟生活在北极附近的冻原地带、冻原灌丛森林和多岩石的草甸地带,非常耐寒。
喜欢在树林中活动,有时也到农田地带。
除了繁殖期外大多成群活动,冬季甚可达百只以上。
活动范围广,冬季会进行长途迁移。
柳雷鸟是典型的寒带鸟类。
随季节不同,栖息地也有变化。
夏秋季栖息于桦树幼林、有块状松林的苔藓沼泽地、桦树为主的混交林、或耕地附近的小块阔叶林中,也见于一些灌丛林中。
冬季栖息在柳丛和小片森林的沿河区域。
是典型的植食鸟类,很少吃昆虫。
但所食植物随季节不同也有变化,冬季和早春食植物芽苞和微枝,夏季吃绿叶,夏末和秋季吃草籽和浆果。
植物以桦、杨、柳等为主。
4-5月间。
柳雷鸟的繁殖期是5-7月。
  3)白尾雷鸟Lagopus leucura英文名White-tailed Ptarmigan:仅分布在北美洲。
  17.血雉属Ithaginis(1种,中国有分布,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1)血雉(血鸡、松花鸡、柳鸡)Ithaginis cruentus英文名Blood Pheasant(中国有分布,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血雉主要分布在中国青藏高原东部甘肃的祁连山和陕西的秦岭山脉。
除中国外,血雉仅见于印度东北部、尼泊尔、锡金、不丹和缅甸西北部。
从血雉不同亚种的分布情况来看,四川西部和云南西北部所产的亚种数量最多,中国鸟类学者推断血雉可能起源于横断山脉,以分布在这一地区的四川亚种为中心,分为两支,一支往西,分布到喜马拉雅山脉;另一支往北,分布到中国西北的秦岭、祁连山等山地一带。
卡久寺的血雉(雄)↓   卡久寺的血雉(雌)↓   18.雉属Phasianus(2种,中国有分布1种) 1)环颈雉(雉鸡、野鸡、山鸡、项圈野鸡、野山鸡、七彩山鸡、普通雉)Phasianus colchicus英文名Common Pheasant(中国有分布):环颈雉分布于欧洲东南部、蒙古、朝鲜、俄罗斯东南部、中国、越南北部、缅甸北部等地。
我国各地多有分布,仅海南省和的羌塘高原处尚未发现。
分布范围:西古北区的东南部、中亚、西伯利亚东南部、乌苏里流域、中国台湾等地、朝鲜、日本及北部湾。
引种欧洲、澳大利亚、新西兰、夏威夷及北美洲。
分布状况:广泛分布在有矮树的开阔地区。
过去常见,如今局部地区已降低水平。
具诸多的地域型亚种分化 -- pallasi于黑龙江及内蒙古东北部;karpowi 于辽宁、吉林、河北东部及内蒙古东南部;torquatus于中国东部及东南部;kiangsuensis于陕西北部、内蒙古中部、山西及河北西部;decollatus于贵州、四川东部及湖北西部;rothschildi于云南东南部(蒙自);tatatsukasae于广西西南部;formosanus于台湾中部;elegans于中国西南;suehschanensis于东北部、四川北部及青海东南部;strauchi于四川北部及东北部、陕西南部、甘肃中部及南部、青海东部;satscheuensis于青海北部及甘肃西北部;shawii于新疆西南部;tamirensis于新疆塔里木盆地及吐鲁番盆地;Mongolicus于新疆西北部;vlangalii于青海的柴达木盆地;sohokhensis于内蒙古西部的腾格里沙漠;alaschanicus于宁夏的贺兰山;edzinensis于内蒙古西部的 居延海。
亚种差异我国境内约有19个亚种。
雉鸡在中国有19个地域型亚种,分为有全部白色颈环、有不完整白色颈环和没有白色颈环。
不同的亚种下背及胸部颜色不同。
一、东北亚种pallasi,分布于黑龙江及内蒙古东北部。
形态特征:头顶披羽淡灰绿色。
具有明显的白色眉纹。
有完整白色颈环,颈圈宽阔,颈背较窄。
前胸紫红,上背皮黄,下背灰蓝。
二、河北亚种karpowi,分布于河北东部、辽宁、吉林及内蒙古东南部。
形态特征:同东北亚种相似。
只是翼覆羽及两胁颜色较浓重。
颜色较东北亚种浓重。
三、华东亚种torquatus,分布于中国东部及东南部。
形态特征:头顶披羽淡灰绿色。
白色眉纹可见。
白色颈环在前颈处中断。
腰大部灰蓝或蓝绿色。
四、内蒙古亚种kiangsuensis,分布于内蒙古中部、陕西北部、山西及河北西部。
形态特征:眉纹可见。
白色颈环完整,但颈圈较窄。
胸紫红,胁棕黄。
体色较河北亚种淡,而与华东亚种相近。
五、广西亚种takatsukasae,分布于广西西南部。
形态特征:待定。
六、台湾亚种formosanus,分布于台湾中部。
形态特征:同华东亚种相似。
背部颜色较浅,呈黄白色。
两胁颜色亦较浅,几近白色。
七、四川亚种suehschanensis,分布于四川北部及青海东南部、东北部。
形态特征:头顶披羽蓝绿色。
没有白色眉纹,没有白色颈环。
胸部具有小范围暗绿色。
八、甘肃亚种strauchi,分布于四川北部及东北部、陕西南部、甘肃中部及南部、青海东部。
形态特征:头顶暗绿色。
没有白色眉纹。
没有白色颈环。
胸部暗绿色直到腹部。
背部棕红色且缺少白色点斑。
两胁棕而具黑色横纹。
九、云南亚种elegans,分布于四川中西部及西南部,云南的西北部及东部,的东部。
形态特征:头顶披羽灰绿色。
没有白色眉纹。
没有白色颈环。
胸部暗绿色范围较大。
腰部灰色,带有黑色横斑。
整个体羽栗色,背部黑纹较细,两胁黑色横斑亦较细。
十、滇南亚种rothschildi,分布于云南东南部(蒙自):待定。
十一、贵州亚种decollatus,分布于贵州、四川东部及湖北西部:形态特征:头顶披羽暗绿。
没有白色眉纹。
没有白色颈环。
胸浓紫红色,具有较阔的黑色羽缘。
环颈雉雌性↓   2)绿雉Phasianus versicolor英文名Green Pheasant:绿雉仅分布于日本,1947年被定为日本的国鸟。
注意,绿雉不是绿尾虹雉。
一些鸟类分类学者把绿雉列为环颈雉 (Phasianus colchicus)的亚种(Phasianus colchicus versicolor)。
  19.松鸡属Tetrao(2种,中国有分布2种) 1)黑嘴松鸡(细嘴松鸡)Tetrao parvirostris英文名Black-billed Capercaillie(中国有分布): 黑嘴松鸡在国外见于俄罗斯西伯利亚东部萨哈林岛。
共分化为2个亚种,国内仅有指名亚种,分布于东北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海拔300~1000米的落叶松及松树林。
游荡鸟可抵及辽宁及河北边境。
黑嘴松鸡从前在内蒙古和黑龙江境内的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阿尔山等地均有分布,冬季在河北的兴隆县境内的东陵附近也能见到。
现在它的两个主要栖息地小兴安岭和阿尔山地区的种群也已处于灭绝的边缘,河北也不再能见到越冬的个体。
近日,汗马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发现有大量的细嘴松鸡在保护区内频繁的成群出没。
3~4月是松鸡期,常5~7只雄、雌集群于山坡向阳而具稀疏高大树木及小灌木地带的求偶场内配对。
黑嘴松鸡的求偶炫耀非常精彩,所以有泰加林中的“舞蹈家”之称。
5~6月进入繁殖期。
  2.松鸡)Tetrao urogallus英文名Western Capercaillie(中国有分布):注意中国境内的雷鸟属的鸟类如柳雷鸟(又叫红松鸡)、松鸡属的黑嘴松鸡等也常俗称为松鸡,请勿混淆。
分布范围:苏格兰、北欧、亚洲北部。
分布状况:亚种taczanowskii罕见于新疆极西北部阿尔泰山脉海拔3200~4400米的针叶林。
松鸡是不会迁徙的鸟类,会在欧洲北部及亚洲中西部的针叶林繁殖。
它们曾一度在欧亚大陆北部及东北部寒带及欧洲温带的针叶林中生活。
苏格兰品种已经灭绝,但却引入了瑞典的品种。
在德国,它们处于濒危状况,在巴伐利亚的低山地区已经绝迹。
在比利时,它们仍然有在上法涅出没。
在巴伐利亚林山、黑森林及哈茨山,松鸡虽然受到保护及培育,但数量却仍然下降。
雄性及雌性松鸡的翼弯都有白点。
松鸡眼睛上有一层显眼的红色皮肤。
松鸡的求爱期会在三月四月间开始,直五月或六月。
  20.石鸡属Alectoris(7种,中国有分布2种) 1)石鸡(美国鹧鸪、嘎嘎鸡、红腿鸡、朵拉鸡)Alectoris chukar英文名Chukar Partridge(中国有分布): 国内分布于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华北,一直到东北西南部等北部广大地区。
国外分布: 国外分布于欧洲、小亚细亚、中亚、蒙古、阿富汗、伊拉克、伊朗、克什米尔和印度。
石鸡野外分布于从欧洲西部向东一直到亚洲西部和中部、蒙古、阿富汗、克什米尔、印度和中国西北、华北等地。
分布范围:欧洲南部、小亚细亚、喜马拉雅山脉、亚洲中部蒙古及中国北部。
引种英国及其他地区。
分布状况:广泛分布于中国北方,为地方性常见鸟。
繁殖期4月末6月中旬。
  2)大石鸡Alectoris magna英文名Przski’s Partridge(中国有分布,中国特有种):分布范围:青藏高原东北部中国北部。
分布状况:不常见,于青海东部甘肃祁连山脉海拔1800~3500米的山地及丘陵地带。
习性:栖居于荒凉的高原及多岩的各山地、沟谷。
以小群活动。
不常见于青海东部甘肃祁连山脉海拔1800~3500米的山地及丘陵地带。
甘肃东部和宁夏西部某些地区大石鸡的数量尚比较丰富,但个别分布数量相当少。
例如庄浪,在这一地区大片丘陵尽垦为农田,生境已被破坏,加情的狩猎,其数量大为减少。
为保护资源,应采取有效的措施。
极似石鸡但体型略大而多。
下脸部、颏及喉上的白色块外缘有一黑线如石鸡,但另有一特征性栗色线。
尾下覆羽多沾黄。
眼周皮绯红。
  3)-7)欧石鸡(岩石鸡)Alectoris graeca英文名Rock Partridge(古北界:s,se Europe)、黑脸石鸡Alectoris philbyi英文名Philby’s Partridge(半岛的西南部)、北非石鸡Alectoris barbara英文名Barbary Partridge、红腿石鸡(法国石鸡)Alectoris rufa英文名Red-legged Partridge(古北界:sw Europe)、石鸡Alectoris melanocephala英文名Arabian Partridge   21.竹鸡属Bambusicola(2种,中国有分布2种) 1)棕胸竹鸡Bambusicola fytchii英文名Mountain Bamboo Partridge(中国有分布):国内分布于四川西南部、贵州西南部、云南西部和南部。
国外分布:国外分布于越南北部、缅甸和印度阿萨姆邦。
繁殖期4-7月。
  2)灰胸竹鸡(华南竹鹧鸪、泥滑滑、山菌子、竹鹧鸪、普通竹鸡、中华竹鸡、竹鸡)Bambusicola thoracicus英文名Chinese Bamboo Partridge(中国有分布,中国南方特有种): 分布状况:指名亚种为中国中部、南部、东部及东南部的常见留鸟。
亚种sonorivox为台湾留鸟。
灰胸竹鸡在中国有两个亚种:灰胸竹鸡台湾亚种(学名:Bambusicola thoracica sonorivox),是台湾特有物种。
头和颈的两侧暗灰色。
分布于台湾本岛。
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台湾。
灰胸竹鸡指名亚种(学名:Bambusicola thoracica thoracica),是中国的特有物种。
头和颈的两侧栗红色。
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北达陕西南部、西四川盆地西缘等地。
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中国。
1919年引入日本,现分布很广。
每年3月份进入繁殖期。
  22.鹌鹑属Coturnix(7种,中国有分布2种) 1)普通鹌鹑(西鹌鹑、西方鹌鹑)Coturnix coturnix英文名Common Quail(中国有分布):国内的家养鹌鹑是从日本鹌鹑而非本种驯养过来的。
分布范围:欧洲亚洲西部、印度、非洲、马达加斯加及亚洲东北部。
分布状况:罕见。
繁殖于新疆喀什、天山及罗布泊地区;迁徙时见于南部及东南部。
  2)日本鹌鹑(鹌鹑、赤喉鹑、红面鹌鹑、罗群、鹑鸟、宛鹑、奔鹑)Coturnix japonica英文名Japanese Quail(中国有分布):颈侧的两条深褐色带有别于三趾鹑。
冬季则与普通鹌鹑(西鹌鹑)难辨。
注:有些作者将此种归为普通鹌鹑的一亚种。
由于普通鹌鹑在中国非常罕见,俗称的鹌鹑实际上是本种日本鹌鹑。
分布范围:亚洲东部、印度东北部、中国大陆及台湾、东南亚及菲律宾;引种夏威夷。
分布状况:地方性常见鸟。
繁殖于东北各省,河北、山东及甘肃东部Heshui地区,并可能繁殖于中国西南部及南部。
越冬见于中国中部、西南部、东部及东南部的大部地区,台湾及海南岛。
日本鹌鹑和普通鹌鹑(西鹌鹑)的区别:在国内分布上无重叠,普通鹌鹑(西鹌鹑)罕见于、新疆等地,而日本鹌鹑见于中国大部分地区,繁殖期雄鸟面部红色。
  3)-7)黑胸鹌鹑Coturnix coromandelica英文名Rain Quail(东洋界:Pakistan to Sri Lanka and Burma)、花脸鹌鹑Coturnix delegorguei英文名Harlequin Quail(非洲:广泛分布)、褐鹌鹑Coturnix ypsilophora英文名Brown Quail(澳洲界:广泛分布)、澳洲鹌鹑Coturnix pectoralis英文名Stubble Quail、新西兰鹌鹑Coturnix novaezelandiae英文名New Zealand Quail   23.蓝鹑属Excalfactoria(2种,中国有分布1种) 1)蓝胸鹑Excalfactoria chinensis英文名King Quail(中国有分布):广泛分布分布于中国、印度、斯里兰卡、缅甸、孟加拉国、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以及澳大利亚等地。
中国云南东南部、广西、广东、福建和台湾等地,为留鸟或夏候鸟。
罕见于中国南部及东部低海拔的草地、灌木丛及稻田。
  2)非洲蓝鹑Excalfactoria adansonii英文名Blue Quail:非洲广泛分布   24.雪鹑属Lerwa(1种,中国有分布) 1)雪鹑Lerwa lerwa英文名Snow Partridge(中国有分布):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中国中部。
分布状况:常见于海拔2900~5000米林线以上的高山草甸及碎石地带。
指名亚种分布在南部;major 分布于四川,callipygia在甘肃南部及四川北部。
  25.山鹑属Perdix(3种,中国有分布3种) 1)灰山鹑Perdix perdix英文名Grey Partridge(中国有分布):灰山鹑的分布范围很大,几乎遍及整个欧洲,从英伦三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葡萄牙、西班牙、法国等向东经欧洲中部、东部到亚洲中部、伊朗北部等地。
但在中国仅分布于新疆西北部塔城和准噶尔盆地一带。
  2)斑翅山鹑Perdix dauurica英文名Daurian Partridge(中国有分布):斑翅山鹑在国外分布于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乌苏里和蒙古等地,在中国分布于东北、华北和西北等北方大部分地区。
斑翅山鹑过去在中国北方也是有较大分布范围和数量较多的重要狩猎鸟,冰冻后销往国外,为我国出口食品的一大宗,在黑龙江与花尾榛鸡、雉鸡一起被称为“三鸡”。
  3)高原山鹑Perdix hodgsoniae英文名Tibetan Partridge(中国有分布): 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及高原。
分布状况:较常见留鸟,见于海拔2800~5200米具稀疏灌丛的多岩山坡上。
亚种caraganae见于西部及南部;指名亚种在东南部;sifanica 在东部、四川西北部、青海南部和甘肃,koslowi 在青海北部。
亚种分化:高原山鹑亚种(学名:Perdix hodgsoniae caraganae)。
在中国大陆,分布于等地。
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克什米尔Shushal。
高原山鹑指名亚种(学名:Perdix hodgsoniae hodgsoniae)。
分布于尼泊尔、、印度以及中国大陆的等地。
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南部。
高原山鹑青海亚种(学名:Perdix hodgsoniae koslowi),是中国的特有物种。
分布于甘肃、青海(青海湖周围及以南山脉等地。
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祁连山脉。
高原山鹑四川亚种(学名:Perdix hodgsoniae sifanica),是中国的特有物种。
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等地。
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祁连山脉东部。
雄色寺的高原山鹑↓   26.鹧鸪属Francolinus(5种,中国有分布1种) 1)中华鹧鸪(中国鹧鸪、越雉、怀南)Francolinus pintadeanus英文名Chinese Francolin(中国有分布):分布区域:印度东北部中国南部及东南亚。
引种菲律宾。
分布状况:常见留鸟,见于云南西部及南部、贵州西南部、广西、海南、广东、福建、江西、浙江及安徽。
中华鹧鸪的繁殖期为3—6月,3—4月间开始求偶交配。
  2)枞树镰翅鸡Falcipennis canadensis英文名Spruce Grouse:北美洲:Alaska, Canada, n U南美洲   27.镰翅鸡属Falcipennis(2种,中国有分布1种) 1)镰翅鸡Falcipennis falcipennis英文名Siberian Grouse(中国有分布):镰翅鸡无论是在俄罗斯还是中国,都非常罕见,成为松鸡科中最为稀有的濒危物种。
为罕见迷鸟。
现已在中国绝灭。
松鸡科鸟类中分布范围最狭小的一个种,没有亚种分化。
是典型的森林鸟类。
镰翅鸡是松鸡科鸟类中分布范围最狭小的一个种,没有亚种分化。
在国外仅见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西伯利亚、贝加尔湖和勒拿河上游以东到鄂霍次克海岸、乌苏里江和萨哈林岛等地;在中国境内则仅分布于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及黑龙江下游,十分罕见。
  2)-5)黑鹧鸪Francolinus francolinus英文名Black Francolin、花彩鹧鸪Francolinus pictus英文名Painted Francolin、灰鹧鸪Francolinus pondicerianus英文名Grey Francolin、沼泽鹧鸪Francolinus gularis英文名Swamp Francolin   28.长嘴山鹑属Rhizothera(2种):长嘴山鹑Rhizothera longirostris英文名Long-billed Partridge(东洋界:Malay Peninsula, Sumatra, Borneo)、霍氏长嘴山鹑Rhizothera tensis英文名Hose’s Partridge(东洋界:n Borneo) 29.黑鹑属Melanoperdix(1种):黑鹑Melanoperdix niger英文名Black Partridge (东洋界:Malay Peninsula, Sumatra,Borneo) 30.丛林鹑属Perdicula(4种):丛林鹑Perdicula asiatica英文名Jungle Bush Quail(东洋界:India, Sri Lanka)、岩林鹑Perdicula argoondah英文名Rock Bush Quail、红嘴林鹑Perdicula erythrorhyncha英文名Painted Bush Quail、阿萨姆林鹑Perdicula manipurensis英文名Manipur Bush Quail 31.锈红林鹧鸪属Caloperdix(1种,东洋界:Burma, Malay Peninsula,Sumatra, Borneo):锈红林鹧鸪Caloperdix oculeus英文名Ferruginous Partridge 32.红头林鹧鸪属Haematortyx(1种):红头林鹧鸪Haematortyx sanguiniceps英文名Crimson-headed Partridge(东洋界:Borneo) 33.冕鹧鸪属Rollulus(1种):冕鹧鸪Rollulus rouloul英文名Crested Partridge (东洋界:Thailand, Malay Peninsula,Sumatra,Borneo) 34.喜马拉雅鹌鹑属Ophrysia(1种,东洋界:n India):喜马拉雅鹌鹑Ophrysia superciliosa英文名Himalayan Quail (东洋界:n India) 35.鸡鹑属Galloperdix(3种):赤鸡鹑Galloperdix spadicea英文名Red Spurfowl(东洋界:India, Nepal)、彩鸡鹑Galloperdix lunulata英文名Painted Spurfowl(东洋界:India)、斯里兰卡鸡鹑Galloperdix bicalcarata英文名Sri Lanka Spurfowl 36.彩雉属Catreus(1种):彩雉Catreus wallichii英文名Cheer Pheasant (东洋界:Himalayas) 37.冠眼斑雉属Rheinardia(1种):冠眼斑雉Rheinardia ocellata英文名Crested Argus(东洋界:c Vietnam,e Laos,Malaysia) 38.大眼斑雉属Argusianus(1种):大眼斑雉Argusianus argus英文名Great Argus (东洋界:Malay Peninsula,Sumatra,Borneo) 39.雪山鹑属Anurophasis(1种):雪山鹑Anurophasis monorthonyx英文名Snow Mountains Quail (澳洲界:New Guinea) 40.沙鹑属Ammoperdix(2种):沙鹑Ammoperdix heyi英文名Sand Partridge(古北界,非洲:Arabian Peninsula,Egypt,n Sudan)、漠鹑Ammoperdix griseogularis英文名See-see Partridge(古北界:sw Asia) 41.林鹧鸪属Peliperdix(4种):林鹧鸪Peliperdix lathami英文名Latham’s Francolin(非洲:w,c)、栗顶鹧鸪Peliperdix coqui英文名Coqui Francolin(非洲:广泛分布)、白喉鹧鸪Peliperdix albogularis英文名White-throated Francolin、栗喉鹧鸪Peliperdix schlegelii英文名Schlegel’s Francolin   42.环颈鹧鸪属Scleroptila(7种):环颈鹧鸪Scleroptila streptophora英文名Ring-necked Francolin(非洲:ec)、灰翅鹧鸪Scleroptila afra英文名Grey-winged Francolin、红翅鹧鸪Scleroptila levaillantii英文名Red-winged Francolin、芬氏鹧鸪Scleroptila finschi英文名Finsch’s Francolin、谢氏鹧鸪Scleroptila shelleyi英文名Shelley’s Francolin、高地鹧鸪Scleroptila psilolaema英文名Moorland Francolin、橙翅斑鹧鸪Scleroptila gutturalis英文名Orange River Francolin 43.凤头鹧鸪属Dendroperdix(1种):凤头鹧鸪Dendroperdix sephaena英文名Crested Francolin (非洲:e,se) 44.鸡鹧鸪属Pternistis(23种):鳞斑鹧鸪Pternistis squamatus英文名Scaly Francolin(非洲:c)、褐顶鹧鸪Pternistis ahantensis英文名Ahanta Francolin、灰纹鹧鸪Pternistis griseostriatus英文名Grey-striped Francolin、希氏鹧鸪Pternistis hildebrandti英文名Hildebrandt’s Francolin、双距鹧鸪Pternistis bicalcaratus英文名Double-spurred Francolin、黄嘴鹧鸪Pternistis icterorhynchus英文名Heuglin’s Francolin、红眶鹧鸪Pternistis clappertoni英文名Clapperton’s Francolin、海氏鹧鸪Pternistis harwoodi英文名Harwood’s Francolin、斯维氏鹧鸪Pternistis swierstrai英文名Swierstra’s Francolin、喀麦隆鹧鸪Pternistis camerunensis英文名Mount Cameroon Francolin、艳鹧鸪Pternistis nobilis英文名Handsome Francolin、肯尼亚鹧鸪Pternistis jacksoni英文名Jackson’s Francolin、栗枕鹧鸪Pternistis castaneicollis英文名Chestnut-naped Francolin、淡腹鹧鸪Pternistis ochropectus英文名Djibouti Francolin、棕顶鹧鸪Pternistis erckelii英文名Erckel’s Francolin、哈氏鹧鸪Pternistis hartlaubi英文名Hartlaub’s Spurfowl、红嘴鹧鸪Pternistis adspersus英文名Red-billed Spurfowl、南非鹧鸪Pternistis capensis英文名Cape Spurfowl、纳塔尔鹧鸪Pternistis natalensis英文名Natal Spurfowl、黄颈喉鹧鸪Pternistis leucoscepus英文名Yellow-necked Spurfowl、彩鹧鸪Pternistis rufopictus英文名Grey-breasted Spurfowl、喉鹧鸪Pternistis afer英文名Red-necked Spurfowl、斯氏鹧鸪Pternistis swainsonii英文名Swainson’s Spurfowl 45.马岛鹑属Margaroperdix(1种):马岛鹑Margaroperdix madagarensis英文名Madagascan Partridge (非洲:Madagascar) 46.坦桑尼亚鹑属Xenoperdix(2种,非洲):坦桑尼亚鹑Xenoperdix udzungwensis英文名Udzungwa Forest Partridge、鲁山鹑Xenoperdix obscurata英文名Rubeho Forest Partridge 47.刚果孔雀属Afropavo(1种,非洲:DR Congo):刚果孔雀Afropavo congensis英文名Congo Peacock   48.蓝镰翅鸡属Dendragapus(2种):蓝镰翅鸡Dendragapus obscurus英文名Dusky Grouse(北美洲:s Yukon to c Colorado)、乌镰翅鸡Dendragapus fuliginosus英文名Sooty Grouse(北美洲:se Alaska to s California) 49.火鸡属Meleagris(2种):火鸡Meleagris gallopavo英文名Wild Turkey(北美洲,中美洲:s Canada, U南美洲,n Mexico)、眼斑火鸡Meleagris ocellata英文名Ocellated Turkey(中美洲:se Mexico, Belize, Guatemala) 50.榛鸡属Bonasa(1种):披肩榛鸡Bonasa umbellus英文名Ruffed Grouse (北美洲:Alaska, Canada, n U南美洲) 51.艾草松鸡属Centrocercus(2种):艾草松鸡Centrocercus urophasianus英文名Sage Grouse(北美洲:wc)、小艾草松鸡Centrocercus minimus英文名Gunnison Grouse 52草原松鸡属Tympanuchus(3种):尖尾松鸡Tympanuchus phasianellus英文名Sharp-tailed Grouse(北美洲:nc,nw)、小草原松鸡Tympanuchus pallidicinctus英文名Lesser Prairie Chicken、草原松鸡Tympanuchus cupido英文名Greater Prairie Chicken   二.珠鸡科Numididae(4属6种) 1.珠鸡属Numida(1种,非洲广泛分布):珠鸡Numida meleagris英文名Helmeted Guineafowl 2.黑珠鸡属Agelastes(2种):白胸珠鸡Agelastes meleagrides英文名White-breasted Guineafowl(非洲:w)、黑珠鸡Agelastes niger英文名Black Guineafowl(非洲:w,c) 3.冠珠鸡属Guttera(2种):冠珠鸡Guttera pucherani英文名Crested Guineafowl(非洲:w,c,e,se)、西非冠珠鸡Guttera plumifera英文名Plumed Guineafowl 4.鹫珠鸡属Acryllium(1种,非洲:e):鹫珠鸡Acryllium vulturinum英文名Vulturine Guineafowl   三.凤冠雉科Cracidae(11属55种) 1.冠雉属Penelope(15种):斑尾冠雉Penelope argyrotis英文名Band-tailed Guan、须冠雉Penelope barbata英文名Bearded、古铜冠雉Penelope ortoni英文名Baudo Guan、安第斯冠雉Penelope montagnii英文名Andean Guan、绿背冠雉Penelope marail英文名Marail Guan、眉纹冠雉Penelope superciliaris英文名Rusty-margined Guan、红脸冠雉Penelope dabbenei英文名Red-faced Guan、紫冠雉Penelope purpurascens英文名Crested Guan、考加冠雉Penelope perspicax英文名Cauca Guan、白翅冠雉Penelope albipennis英文名White-winged Guan、棕胸冠雉Penelope jacquacu英文名Spix’s Guan、乌腿冠雉Penelope obscura英文名Dusky-legged Guan、彩冠雉Penelope pileata英文名White-crested Guan、栗腹冠雉Penelope ochrogaster英文名Chestnut-bellied Guan、白眉冠雉Penelope jacucaca英文名White-browed Guan 2.小冠雉属Ortalis(16种):纯色小冠雉Ortalis vetula英文名Plain Chachalaca(北美洲,中美洲:s Texas to nw Costa Rica)、灰头小冠雉Ortalis cinereiceps英文名Grey-headed Chachalaca、栗翅小冠雉Ortalis garrula英文名Chestnut-winged Chachalaca、棕臀小冠雉Ortalis ruficauda英文名Rufous-vented Chachalaca、棕头小冠雉Ortalis erythroptera英文名Rufous-headed Chachalaca、棕腹小冠雉Ortalis wagleri英文名Rufous-bellied Chachalaca、墨西哥小冠雉Ortalis poliocephala英文名West Mexican Chachalaca、乔科小冠雉Ortalis canicollis英文名Chaco Chachalaca、白腹小冠雉Ortalis leucogastra英文名White-bellied Chachalaca、鳞斑小冠雉Ortalis guttata英文名Speckled Chachalaca、东巴西小冠雉Ortalis araucuan英文名East Brazilian Chachalaca、点斑小冠雉Ortalis squamata英文名Scaled Chachalaca、哥伦比亚小冠雉Ortalis columbiana英文名Colombian Chachalaca、小冠雉Ortalis motmot英文名Little Chachalaca、栗头小冠雉Ortalis ruficeps英文名Chestnut-headed Chachalaca、黄眉小冠雉Ortalis superciliaris英文名Buff-browed Chachalaca 3.鸣冠雉属Pipile(4种):鸣冠雉Pipile pipile英文名Trinidad Piping Guan(南美洲:Trinidad)、蓝喉鸣冠雉Pipile cumanensis英文名Blue-throated Piping Guan、红喉鸣冠雉Pipile cujubi英文名Red-throated Piping Guan、黑额鸣冠雉Pipile jacutinga英文名Black-fronted Piping 4.肉垂冠雉属Aburria(1种,南美洲:Venezuela to Peru):肉垂冠雉Aburria aburri英文名Wattled Guan 5.镰翅冠雉属Chamaepetes(2种):黑镰翅冠雉Chamaepetes unicolor英文名Black Guan(中美洲:Costa Rica,Panama)、褐镰翅冠雉Chamaepetes goudotii英文名Sickle-winged Guan 6.山冠雉属Penelopina(1种):山冠雉Penelopina nigra英文名Highland Guan (中美洲:s Mexico to Nicaragua)   7.角冠雉属Oreophasis(1种,中美洲:se Mexico,Guatemala,濒危):角冠雉Oreophasis derbianus英文名Horned Guan 8.夜冠雉属Nothocrax(1种,南美洲:w Amazonia):夜冠雉Nothocrax urumutum英文名Nocturnal Curassow 9.盔嘴雉属Mitu(4种):无冠盔嘴雉Mitu tomentosum英文名Crestless Curassow(南美洲:n Amazonia)、白腹盔嘴雉Mitu salvini英文名Salvin’s Curassow、大刀嘴凤冠雉Mitu tuberosum英文名Razor-billed Curassow、阿拉戈盔嘴雉Mitu mitu英文名Alagoas Curassow(野外灭绝) 10.凤冠雉属Crax(7种):大凤冠雉Crax rubra英文名Great Curassow(拉丁美洲:Mexico to Peru)、蓝嘴凤冠雉Crax alberti英文名Blue-billed Curassow、黄瘤凤冠雉Crax daubentoni英文名Yellow-knobbed Curassow、黑凤冠雉Crax alector英文名Black Curassow、肉垂凤冠雉Crax globulosa英文名Wattled Curassow、面凤冠雉Crax fasciolata英文名Bare-faced Curassow、红嘴凤冠雉Crax blumenbachii英文名Red-billed Curassow 11.盔凤冠雉属Pauxi(3种): 盔凤冠雉Pauxi pauxi英文名Helmeted Curassow(濒危)、单盔凤冠雉Pauxi unicornis英文名Horned Curassow(濒危)、希拉盔嘴雉Pauxi koepckeae英文名Sira Curassow   四.冢雉科Megapodiidae(7属22种) 1.塚雉属Megapodius(13种):波利塚雉Megapodius pritchardii英文名Tongan Megapode(太平洋:Tonga,濒危)、马利塚雉Megapodius laperouse英文名Micronesian Megapode(濒危)、尼柯巴冢雉Megapodius nicobariensis英文名Nicobar Megapode、菲律宾冢雉Megapodius cumingii英文名Philippine Megapode、苏拉冢雉Megapodius bernsteinii英文名Sula Megapode、塔宁冢雉Megapodius tenimberensis英文名Tanimbar Megapode、暗色冢雉Megapodius freycinet英文名Dusky Megapode、福氏冢雉Megapodius forsteni英文名Forsten’s Megapode、比亚克冢雉Megapodius geelvinkianus英文名Biak Scrubfowl、美拉尼西亚冢雉Megapodius eremita英文名Melanesian Megapode、瓦鲁阿图冢雉Megapodius layardi英文名Vanuatu Megapode、新几内亚冢雉Megapodius decollatus英文名New Guinea Scrubfowl、橙脚冢雉Megapodius reinwardt英文名Orange-footed Scrubfowl 2.冠冢雉属Aepypodius(2种):冠塚雉Aepypodius bruijnii英文名Waigeo Brushturkey(澳洲界:Waigeo I.濒危)、肉垂塚雉Aepypodius arfakianus英文名Wattled Brushturkey(澳洲界:New Guinea) 3.丛塚雉属Alectura(1种,澳洲界:e Australia):丛塚雉Alectura lathami英文名Australian Brushturkey 4.营冢雉属Talegalla(3种,):红嘴塚雉Talegalla cuvieri英文名Red-billed Brushturkey(澳洲界:New Guinea)、黑嘴塚雉Talegalla fuscirostris英文名Black-billed Brushturkey、领冢雉Talegalla jobiensis英文名Collared Brushturkey 5.斑眼塚雉属Leipoa(1种,澳洲界:s Australia):斑眼塚雉Leipoa ocellata英文名Malleefowl 6.苏拉塚雉属Macrocephalon(1种,澳洲界:Sulawesi,濒危):塚雉Macrocephalon maleo英文名Maleo 7.摩鹿加塚雉属Eulipoa(1种,澳洲界:Moluccas):摩鹿加塚雉Eulipoa wallacei英文名Moluccan Megapode   五.齿鹑科Odontophoridae(10属34种) 1.石鹑属Ptilopachus(2种):石鹑Ptilopachus petrosus英文名Stone Partridge(非洲:w)、氏鹧鸪Ptilopachus nahani英文名Nahan’s Partridge 2.齿鹑属Colinus(4种):山齿鹑Colinus virginianus英文名Northern Bobwhite(北美洲,中美洲:ec,se U南美洲,e Mexico)、黑喉齿鹑Colinus nigrogularis英文名Yucatan Bobwhite、斑点美洲鹑Colinus leucopogon英文名Spot-bellied Bobwhite、冠齿鹑Colinus cristatus英文名Crested Bobwhite 3.山翎鹑属Oreortyx(1种):山翎鹑Oreortyx pictus英文名Mountain Quail (北美洲,中美洲:sw Canada to Baja California) 4.翎鹑属Callipepla(4种):珠颈翎鹑Callipepla californica英文名California Quail(北美洲,中美洲:sw Canada to Baja California。
加州州鸟)、鳞斑鹑Callipepla squamata英文名Scaled Quail、华丽翎鹑Callipepla douglasii英文名Elegant Quail、黑腹翎鹑Callipepla gambelii英文名Gambel’s Quail 5.斑鹑属Philortyx(1种,中美洲:c Mexico):斑鹑Philortyx fasciatus英文名Banded Quail 6.林鹑属Odontophorus(15种):云斑林鹑Odontophorus gujanensis英文名Marbled Wood Quail(拉丁美洲:Costa Rica to e Bolivia)、斑翅林鹑Odontophorus capueira英文名Spot-winged Wood Quail、黑耳林鹑Odontophorus melanotis英文名Black-eared Wood Quail、棕额林鹑Odontophorus erythrops英文名Rufous-fronted Wood Quail、黑额林鹑Odontophorus atrifrons英文名Black-fronted Wood Quail、栗林鹑Odontophorus hyperythrus英文名Chestnut Wood Quail、暗背林鹑Odontophorus melanonotus英文名Dark-backed Wood Quail、棕胸林鹑Odontophorus speciosus英文名Rufous-breasted Wood Quail、黑顶林鹑Odontophorus dialeucos英文名Tacarcuna Wood Quail、领林鹑Odontophorus strophium英文名Gorgeted Wood Quail、委内瑞拉林鹑Odontophorus columbianus英文名Venezuelan Wood Quail、白喉林鹑Odontophorus leucolaemus英文名Black-breasted Wood Quail、纹颊林鹑Odontophorus balliviani英文名Stripe-faced Wood Quail、黄眼斑林鹑Odontophorus stellatus英文名Starred Wood Quail、点斑林鹑Odontophorus guttatus英文名Spotted Wood Quail 7.须林鹑属Dendrortyx3.(3种):须林鹑Dendrortyx barbatus英文名Bearded Wood Partridge(中美洲:c Mexico)、长尾林鹑Dendrortyx macroura英文名Long-tailed Wood Partridge、黄顶林鹑Dendrortyx leucophrys英文名Buffy-crowned Wood Partridge 8.歌鹑属Dactylortyx(1种):歌鹑Dactylortyx thoracicus英文名Singing Quail (中美洲:c Mexico to Honduras) 9.彩鹑属Cyrtonyx(2种):彩鹑Cyrtonyx montezumae英文名Montezuma Quail(北美洲,中美洲:sw US, Mexico)、眼斑彩鹑Cyrtonyx ocellatus英文名Ocellated Quail 10.茶脸鹑属 Rhynchortyx(1种):茶脸鹑Rhynchortyx cinctus英文名Tawny-faced Quail (拉丁美洲:Honduras to Ecuador)   沙鸡目 Pteroclidiformes(1科2属16种) 一.沙鸡科Pteroclidae(2属16种) 1.沙鸡属Pterocles(14种,中国有分布1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1)黑腹沙鸡Pterocles orientalis英文名Black-bellied Sandgrouse(中国有分布,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黑腹沙鸡为中型鸟类,嘴的形状与家鸡相似,但小而弱。
喉的下部有一个三角形的黑斑,并延伸颈部。
分布范围:西班牙、北非、中东、印度北部及西北部、阿富汗、俄罗斯南部。
在中国罕见。
亚种arenarius繁殖于新疆北部及西北部(天山),迁徙时途经新疆西南部(喀什)。
繁殖于中国新疆北部及阿勒泰、哈巴河、和丰、博乐、福海、托里等地,迁徙时见于新疆西部喀什。
黑腹沙鸡在国外分布干欧洲的伊比利亚半岛、非洲西北部、加拉利群岛、亚洲中部、阿富汗和印度西北部,冬季还游荡到伊朗、伊拉克、印度、俄罗斯南部,以及意大利和德国等,在我国仅分布于新疆北部的阿勒泰、哈巴河、和丰、博乐、福海、托里和西部喀什、天山等地。
  2)-14)白腹沙鸡Pterocles alchata英文名Pin-tailed Sandgrouse(古北界:sw,also n 非洲)、那马瓜沙鸡Pterocles namaqua英文名Namaqua Sandgrouse(非洲:s)、栗腹沙鸡Pterocles exustus英文名Chestnut-bellied Sandgrouse(非洲,古北界,东洋界:w 非洲 to India)、斑沙鸡Pterocles senegallus英文名Spotted Sandgrouse(非洲,古北界:nw 非洲 to nw India)、黄喉沙鸡Pterocles gutturalis英文名Yellow-throated Sandgrouse(非洲:e,sc)、花头沙鸡Pterocles coronatus英文名Crowned Sandgrouse(非洲,古北界:w 非洲 to Pakistan)、黑脸沙鸡Pterocles decoratus英文名Black-faced Sandgrouse(非洲:e)、马岛沙鸡Pterocles personatus英文名Madagascan Sandgrouse、里氏沙鸡Pterocles lichtensteinii英文名Lichtenstein’s Sandgrouse(非洲,古北界:nw 非洲 to Pakistan)、彩沙鸡Pterocles indicus英文名Painted Sandgrouse(东洋界:India)、四斑沙鸡Pterocles quadricinctus英文名Four-banded Sandgrouse(非洲:e,c,w)、二斑沙鸡Pterocles bicinctus英文名Double-banded Sandgrouse(非洲:s)、杂色沙鸡Pterocles burchelli英文名Burchell’s Sandgrouse(非洲:s)   2.毛腿沙鸡属Syrrhaptes(2种,中国有分布2种) 1)毛腿沙鸡(沙鸡、突厥雀、寇雉、鸠)Syrrhaptes paradoxus英文名Pallas’s Sandgrouse(中国有分布):分布范围:中亚及中国北部。
中国北方适宜生境的无定性留鸟;中国东北的鸟群南下河北、陕西、辽宁及山东越冬。
繁殖在新疆、内蒙古繁殖。
  2)毛腿沙鸡Syrrhaptes anus英文名Tibetan Sandgrouse(中国有分布):中国国内繁殖在羌塘及南部、四川西北部石渠,北达新疆西部阿克陶,青海南部玉树、东部柴达木盆地、青海湖、天峻等地,冬季迁海拔4000m以下地带。
国外分布于帕米尔高原(国外部分)、锡金、印度北部等地。
  鸨形目Otidiformes(1科11属26种,中国有分布1科3属3种)一.鸨科Otididae(11属,中国有分布3属3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1.鸨属Otis(1种,中国有分布,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1)大鸨Otis tarda英文名Great Bustard(中国有分布,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鸨在国外主要分布于欧洲南部、摩洛哥北部、中东、阿富汗北部、中亚、西伯利亚南部、蒙古,往东一直到俄罗斯东部,偶尔也见于印度和日本。
大鸨共分化为2个亚种,在我国均有分布,普通亚种繁殖于黑龙江的齐齐哈尔,吉林的通榆、镇赉,辽宁西北部,以及内蒙古等地;越冬于辽宁、河北、山西、河南、山东、陕西、江西、湖北等省,偶尔也见于福建,此外也有少数种群终年留居在繁殖地。
指名亚种繁殖于新疆西部和东部。
大鸨每年3月中旬迁繁殖地,繁殖期为5—7月。
  2.小鸨属Tetrax(1种)1)小鸨Tetrax tetrax英文名Little Bustard(中国有分布,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分布范围:中东及中亚;迷鸟印度西北部。
分布状况:全球性近危(Collar et al., 1994)。
种群数量甚少。
在中国繁殖于天山的草场;迁徙时经中国西北部,迷鸟四川。
4~6月繁殖。
  3.波斑鸨属Chlamydotis(2种,中国有分布1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波斑鸨Chlamydotis macqueenii英文名Macqueen’s Bustard(中国有分布,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波斑鸨分化为3个亚种,中国仅有中亚亚种,分布于新疆北部和西部天山(繁殖鸟,旅鸟),内蒙古巴彦卓尔盟乌拉特后旗也有少量分布并繁殖;此外,偶尔还见于河北博野、内蒙古乌拉特后旗等地,可能是迷鸟或夏候鸟。
国外见于印度及阿尔泰地区,冬季到西欧、东埃及和印度西北部。
波斑鸨在19世纪时还遍及整个欧洲,北抵瑞典、芬兰,60年代初还见于英国。
但由于过度猎捕和生境的恶化,使分布区缩小,数量减少,近来却仅见于加那利群岛、西班牙、西撒哈拉、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利比亚、埃及、以色列、约旦、叙利亚、伊拉克、科威特、沙特、卡塔尔、联酋长国、阿曼、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中亚、蒙古和中国境内。
新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是波斑鸨生活栖息的主要地方。
每年九、十月间,波斑鸨从这里出发,经中国阿拉山口、塔城盆地到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最终到达阿富汗、巴基斯坦南部和伊朗等国,在那里渡过漫长的冬季。
春天再按原路返回中国新疆的木垒。
在木垒“娶妻生子,养育”。
波斑鸨有沙的羽毛,上面均匀地洒满褐色斑点;整个身体与秋天的原野同色,只有头上的饰羽黑白分明。
波斑鸨永远是沉默的,远古的文献中称它们为“哑巴鸟”。
它们相互间的交流只能靠眼睛。
波斑鸨4~7月繁殖。
  2)翎颌鸨Chlamydotis undulata英文名Houbara Bustard:分布于加那利群岛、北非、伊朗及巴基斯坦。
  4.鹭鸨属Ardeotis(4种):鸨Ardeotis arabs英文名Arabian Bustard、灰颈鸨Ardeotis kori英文名Kori Bustard、南亚鸨Ardeotis nigriceps英文名Great Indian Bustard、澳洲鸨Ardeotis australis英文名Australian Bustard 5.黑冠鸨属Neotis(4种):黑头鸨Neotis ludwigii英文名Ludwig’s Bustard(非洲:sw,濒危)、黑冠鸨Neotis denhami英文名Denham’s Bustard、黑脸鸨Neotis heuglinii英文名Heuglin’s Bustard、棕顶鸨Neotis nuba英文名Nubian Bustard 6.蓝鸨属Eupodotis(5种):白腹鸨Eupodotis senegalensis英文名White-bellied Bustard(非洲:广泛分布)、蓝鸨Eupodotis caerulescens英文名Blue Korhaan、黑喉鸨Eupodotis vigorsii英文名Karoo Korhaan、鲁氏鸨Eupodotis rueppelii英文名Rüppell’s Korhaan、褐鸨Eupodotis humilis英文名Little Brown Bustard 7.冠鸨属Lophotis(3种):萨氏鸨Lophotis savilei英文名Savile’s Bustard(非洲:w,c)、黄冠鸨Lophotis gindiana英文名Buff-crested Bustard、红冠鸨Lophotis ruficrista英文名Red-crested Korhaan 8.黑鸨属Afrotis(2种):黑鸨Afrotis afra英文名Southern Black Korhaan(非洲:s)、白翅黑鸨Afrotis afraoides英文名Northern Black Korhaan 9.黑腹鸨属Lissotis(2种):褐黑腹鸨Lissotis melanogaster英文名Black-bellied Bustard(非洲:广泛分布)、灰黑腹鸨Lissotis hartlaubii英文名Hartlaub’s Bustard 10.孟加拉鸨属Houbaropsis(1种,东洋界:s Nepal,ne India,s Vietnam,极危):孟加拉鸨Houbaropsis bengalensis英文名Bengal Florican 11.凤头鸨属Sypheotides(1种,东洋界:India):凤头鸨Sypheotides indicus英文名Lesser Florican   麝雉目 Opisthocomiformes(1科1属1种,中国无分布)一.麝雉科Opisthocomidae(1属1种)1.麝雉属Opisthocomus(1种,南美洲:Amazonia)1)麝雉Opisthocomus hoazin英文名Hoatzin:生活在南美洲热带地区,长有羽冠,是一种非常原始的鸟类。
成鸟体长约22英寸(56厘米)。
上体羽毛呈咖啡色,稍杂有白斑。
和羽冠均呈淡红褐色。
脸部出的皮肤呈蓝色。
麝雉的每个翅膀上生来都长有两只爪子,用于攀登,三周后,这两只爪子消失,这一特征被古生物学家引为鸟类起源于爬行动物的证据。
麝雉嗉囊极大,分为两部分,用于贮存和消化海芋属植物有弹性的叶子,那是它主要的食物来源。
由于麝雉身体里散发出一种浓烈的霉味,因此才称作麝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