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山一日游记

10个月前 (04-21)
绵山一日游记鲁钝   早有去绵山一游的想法,2016年6月25日与同事张兄由并加入散客团,早上6点30分乘车。
经过3个小时,车程约130公里,我们来到了绵山景区。
绵山在山西的介休,因介之推而闻名。
介子推又因辅佐过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载入史册。
特别是他割骨奉君的故事,流传很广。
《韩诗外传》卷十,对此有描述。
导游小赵首先安排我们游览前山的云峰寺,观光飞人挂岭,包骨真身像和铁索岭。
在空王真身殿,我们看到三个塑像。
好想给殿里的佛像拍个照片,管理员不让。
导游说中间的就是空王佛真身,两边为文殊、普贤二位菩萨。
据说此人俗姓田,名志超和尚,在世71年。
在山西绵山抱腹寺(后称云峰寺)成佛,是个成佛的。
被视为空王古佛托化人间。
飞人挂铃,也有一些趣事。
导游讲了,没全记住。
这里就是铁索岭,有几个女孩儿试图攀爬。
接着,去往大罗宫。
大罗宫建于形如混元狮子般的悬崖峭壁之上,气势浩大,庄重威武。
建筑群依山而建,共十三层,高110米,总面积30000多平方米,共有景点24处。
当然这几句是从景区碑刻上抄来的。
“三清上,曰大罗”。
大罗宫上有财殿、救苦救难殿、三官殿、元辰殿、斗姆殿、三清殿、星宿殿、凌霄殿等等。
看得人眼花缭乱。
景区里有简介:大罗宫为“天下道观”,可与布达拉宫媲美。
好在我去年7月曾经去过布达拉宫,与此相较,知此言差矣。
大罗宫始建于何时不详。
景区简介:唐玄宗李隆基扩建,经历代帝王将相、名人雅士不断捐资修建,从八仙、妈祖到财、元辰,乃三清、三无等大罗仙,囊括道家各尊灵,形成一个庞大的学体系。
景区介绍:宫内现存雕塑、彩塑、木刻、泥金塑佛像300多尊。
我们从下到上,大致浏览了一下,塑像还真比较多,可觉着好像是老的工艺没几件儿,现在做成的塑像多。
◎清明节与介子推 中午吃了团餐,导游的,一人一个菜,我们九个人拼一桌。
吃饱了,我们接着去参拜介公墓。
乘坐了缆车上去,每人45元。
钱花多少,没什么,就是应该爬山上去,再乘坐缆车下来。
或许导游怕下来没人坐,故而上山前就动员了我们这些散客。
介公岭,可以说是来绵山必游的景点。
介子推是古今中外以山,以县,以节,以俗铭记的历史名人。
绵山介公岭便是介子的隐居地、焚身地和祭祀地。
景区内还有哀号坡、碑林、鱼归山、避火洞、思烟台、介子墓等与介子推有关的景点。
鱼归山,谐音“于归”,是介子推的归隐处。
思烟台记载了晋文公焚山,白鸦绕烟而使火不能焚的故事。
哀号坡,足下亭讲述晋文公面对枯木余烟,用烧剩下的木头制成木屐穿在脚上,口呼“足下”,顿足哀号的往事。
介公墓建于两千级石阶之上的柏树林中,居高临下,放眼眺望,古代晋国山川尽收眼底。
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在默默讲述着介子推的故事。
介公墓,墓丘为介子推衣冠冢。
当年晋文公拾落介子推衣冠,依山为墓安葬于此。
墓前有历代名人凭吊介子推的诗文碑刻十余通。
墓区按侯爵规制营造,松柏森森,清风穆穆,使人发思古崇贤之情怀。
介庙,是供奉介的祠庙。
介庙坐落在一处深28米,宽30米,高18米的自然石窟中。
介庙始立于周襄王二十四年,介子推焚身,晋文公在其草庐西侧立庙奉祀。
晋太和二年后赵皇帝石勒降诏:“帝乡之,多有灵应”,遂凿窟造像。
宋元丰二年春,宗皇帝祈雨得甘霖,敕封介洁惠侯爵,大兴土木进行扩建。
明万历十四年,金粧塑像,配祀介母和解张。
清康熙、乾隆年间屡加修葺。
1940年遭日军焚毁。
化为焦土。
1998年三佳公司在原址扩建。
现庙貌宏伟,金碧辉煌,为海内外石窟祠庙。
大殿正中供奉威烈正介子推。
左侧为绵山圣母介母,右侧为清远正解张。
大殿山墙与中庭明柱悬塑介自出世、成长、事君、隐居、飞升、显灵的故事。
整个雕塑群,栩栩如生,充分反映了介子推崇尚大道,惟诚惟信的光辉一生。
,就是要游览“小九寨”水涛沟自然风景区。
绵山集儒教、道教、佛教之文化,充分体现了民族文化。
介子推归隐不受官禄,不为功名利禄诱惑的气节,将文人品格推极处。
历代以来,无人比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