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去上学——炊烟篇
8个月前 (04-21)
走路去上学——炊烟篇落英缤纷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校园的广播,准时响起了熟悉的音乐。
我一如既往地布置家庭作业、整理背包,换上运动鞋,朝着东边的另一所学校走去…… 此时,天边红通通地一片霞,晕染在本来湛蓝湛蓝的天空,于是,各种深红、浅红和米黄、金黄交织在一起,织起了一匹披着霞光的锦缎,这锦缎闪着耀眼的光芒,缀满无数的明珠,绮丽、壮观。
都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可是,夕阳的归隐,正是另半个地球的光明,也是在为新的到来积蓄力量,就像我们生,有呼有吸,有张有弛。
因此,此时的我们一定要忽略李商隐的“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 看看杜甫的“夕阳薰细草,江色映疏帘。
”多美,轻吟浅唱之际,惬意满满。
迎着夕阳,映着青山,不知何时,炊烟已袅袅从烟囱娉婷而出,那炊烟,轻盈袅娜,丝丝缕缕,飘过屋顶,向着青山,直奔彩霞一路追逐。
炊烟的惊现,让整个村子一下就静谧下来了,向晚的金丝皇菊乖乖地躺在院子的簸皿里,等待着淬火的炼狱、华丽的转身;金黄的老南瓜成堆静静卧在大门口;墙根,红薯也被整整齐齐码成了堆;大黄狗尽职地在院子里巡视;只有没心没肺的鸡还在和大白鹅争抢着食物。
猪圈里,男主人正端着食物给猪喂食,猪听见动静,急忙起身,条件反射地来到喂食的石槽狼吞虎咽,吧嗒吧嗒的吃食声夹着哼唧哼唧的埋怨,似乎是怪主人来晚了吧。
痴痴凝望着炊烟,盯着它时而轻柔时而婉转的身姿,似乎,那飘出来的不是烟,而是生活的温馨、母亲的呼唤、妻子的叮咛,是山村的标志;是房屋升起的云朵,……滋啦”一声,我听见了蔬菜下锅的清脆声,继而是锅铲翻动的乒乓声,这乒乓声时轻时缓,仿若一曲厨房圆舞曲。
伴随着女主人慈爱的呼唤声,孩子们在院子里撒开脚丫和鹅转起了圈,调皮的孩子抱着香甜的面包在前面跑,鹅就张开翅膀拼地追,大黄狗实在忍受不了孩子和鹅的嬉闹,甩了甩毛也加入了孩子和鹅的行列。
在锅铲的碰撞声中,喷香的菜籽油以及芋头、辣椒独特的香味,正从窗口缓缓溢出,这种味道熟悉而又亲切,脑海中,一幕幕温馨的画面慢慢浮现并掠过心头。
从菜的香味里我似乎还看见了灶里的炉火正猛烈地燃烧着,炊烟正欢快地跳着华尔兹,母亲正一面和着面一面跟我讲《蜜蜂和老虎》的故事……一种妈妈的味道悄然来袭。
时间转回30年前的傍晚。
每天放学回家,我要做的件事就是烧猪食,猪吃的食物很简单,放上一锅水,切上红薯和萝卜就是它的美味,难的是把锅烧着。
每次,我都要先用火钳夹一些细碎的柴火或杉树枝放进炉灶,然后找来劈成细碎的松根,这些松根黄澄澄、金灿灿的,闻着,一股松脂的香味迎面而来,乍一看还以为是火腿肉呢!这样的松根浸满了松脂,火柴一点就着,是山里烧柴人的。
每年冬天,我大哥和二哥都会去山上寻找,深挖后抬回家,破成一小根一小根的拿到集市上去卖,以贴补一部分家用,卖不掉的,就自家拿来燃火。
“赤啦”一声,火柴被点着,继而,松根吐着舌头呼呼蹿出火苗,这时必须飞快地把松根放入炉膛,用它点燃杉枝。
待杉枝点燃,需要及时放入整根的柴火,否则柴火点不着将前功尽弃。
一开始,我总是点不着的,后来,在火钳火叉火筒的帮助下越来越得心应手了。
在火即将灭时,我就用火钳不断地夹松针,又用火叉及时把火拨弄开,如果不小心真的灭了,我就改用火筒鼓起腮帮子不停地吹,“呼——呼——呼——”我的小脸儿通红,眼睛被烟熏得直流泪。
可是这一切都难不倒我,依旧攒足了劲使劲吹。
“轰——”火笑了,我也笑了,母亲说,火是会笑的,只要你认真去烧。
每当猪食煮好的时候,母亲也挑着柴火从炊烟里进了院子,卸下柴担的同时,一束乌饭果就变戏法似的从母亲手里变出来了。
在母亲的夸赞声中,我有时帮着母亲一起准备饭菜,有时拿着书坐在烧火凳上就着炉火津津有味地看着,有时也和小们一起去晒谷场上疯也似的玩,直到传来每家每户不同的呼唤才急急朝家跑去。
当久违的声音和香味亲切地来到自己身边时,就会不由自主地放缓脚步,孩提时代的情景历历在目,似乎只是恍如一梦。
回到现实中来,我继续着自己的行程,可无论是观景还是戏水,心里总是抹不去母亲在炊烟里的身影。
我知道,不忘初心是好事,可我的窝我的梦却在脚的前方,我能在炊烟中驻足,却是一个永远也回不到炊烟中去的人了。
回眸远眺,已是万户炊烟。
我一如既往地布置家庭作业、整理背包,换上运动鞋,朝着东边的另一所学校走去…… 此时,天边红通通地一片霞,晕染在本来湛蓝湛蓝的天空,于是,各种深红、浅红和米黄、金黄交织在一起,织起了一匹披着霞光的锦缎,这锦缎闪着耀眼的光芒,缀满无数的明珠,绮丽、壮观。
都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可是,夕阳的归隐,正是另半个地球的光明,也是在为新的到来积蓄力量,就像我们生,有呼有吸,有张有弛。
因此,此时的我们一定要忽略李商隐的“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 看看杜甫的“夕阳薰细草,江色映疏帘。
”多美,轻吟浅唱之际,惬意满满。
迎着夕阳,映着青山,不知何时,炊烟已袅袅从烟囱娉婷而出,那炊烟,轻盈袅娜,丝丝缕缕,飘过屋顶,向着青山,直奔彩霞一路追逐。
炊烟的惊现,让整个村子一下就静谧下来了,向晚的金丝皇菊乖乖地躺在院子的簸皿里,等待着淬火的炼狱、华丽的转身;金黄的老南瓜成堆静静卧在大门口;墙根,红薯也被整整齐齐码成了堆;大黄狗尽职地在院子里巡视;只有没心没肺的鸡还在和大白鹅争抢着食物。
猪圈里,男主人正端着食物给猪喂食,猪听见动静,急忙起身,条件反射地来到喂食的石槽狼吞虎咽,吧嗒吧嗒的吃食声夹着哼唧哼唧的埋怨,似乎是怪主人来晚了吧。
痴痴凝望着炊烟,盯着它时而轻柔时而婉转的身姿,似乎,那飘出来的不是烟,而是生活的温馨、母亲的呼唤、妻子的叮咛,是山村的标志;是房屋升起的云朵,……滋啦”一声,我听见了蔬菜下锅的清脆声,继而是锅铲翻动的乒乓声,这乒乓声时轻时缓,仿若一曲厨房圆舞曲。
伴随着女主人慈爱的呼唤声,孩子们在院子里撒开脚丫和鹅转起了圈,调皮的孩子抱着香甜的面包在前面跑,鹅就张开翅膀拼地追,大黄狗实在忍受不了孩子和鹅的嬉闹,甩了甩毛也加入了孩子和鹅的行列。
在锅铲的碰撞声中,喷香的菜籽油以及芋头、辣椒独特的香味,正从窗口缓缓溢出,这种味道熟悉而又亲切,脑海中,一幕幕温馨的画面慢慢浮现并掠过心头。
从菜的香味里我似乎还看见了灶里的炉火正猛烈地燃烧着,炊烟正欢快地跳着华尔兹,母亲正一面和着面一面跟我讲《蜜蜂和老虎》的故事……一种妈妈的味道悄然来袭。
时间转回30年前的傍晚。
每天放学回家,我要做的件事就是烧猪食,猪吃的食物很简单,放上一锅水,切上红薯和萝卜就是它的美味,难的是把锅烧着。
每次,我都要先用火钳夹一些细碎的柴火或杉树枝放进炉灶,然后找来劈成细碎的松根,这些松根黄澄澄、金灿灿的,闻着,一股松脂的香味迎面而来,乍一看还以为是火腿肉呢!这样的松根浸满了松脂,火柴一点就着,是山里烧柴人的。
每年冬天,我大哥和二哥都会去山上寻找,深挖后抬回家,破成一小根一小根的拿到集市上去卖,以贴补一部分家用,卖不掉的,就自家拿来燃火。
“赤啦”一声,火柴被点着,继而,松根吐着舌头呼呼蹿出火苗,这时必须飞快地把松根放入炉膛,用它点燃杉枝。
待杉枝点燃,需要及时放入整根的柴火,否则柴火点不着将前功尽弃。
一开始,我总是点不着的,后来,在火钳火叉火筒的帮助下越来越得心应手了。
在火即将灭时,我就用火钳不断地夹松针,又用火叉及时把火拨弄开,如果不小心真的灭了,我就改用火筒鼓起腮帮子不停地吹,“呼——呼——呼——”我的小脸儿通红,眼睛被烟熏得直流泪。
可是这一切都难不倒我,依旧攒足了劲使劲吹。
“轰——”火笑了,我也笑了,母亲说,火是会笑的,只要你认真去烧。
每当猪食煮好的时候,母亲也挑着柴火从炊烟里进了院子,卸下柴担的同时,一束乌饭果就变戏法似的从母亲手里变出来了。
在母亲的夸赞声中,我有时帮着母亲一起准备饭菜,有时拿着书坐在烧火凳上就着炉火津津有味地看着,有时也和小们一起去晒谷场上疯也似的玩,直到传来每家每户不同的呼唤才急急朝家跑去。
当久违的声音和香味亲切地来到自己身边时,就会不由自主地放缓脚步,孩提时代的情景历历在目,似乎只是恍如一梦。
回到现实中来,我继续着自己的行程,可无论是观景还是戏水,心里总是抹不去母亲在炊烟里的身影。
我知道,不忘初心是好事,可我的窝我的梦却在脚的前方,我能在炊烟中驻足,却是一个永远也回不到炊烟中去的人了。
回眸远眺,已是万户炊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