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娘娘的传说

1年前 (2024-04-21)
水母娘娘的传说闲云野鹤 传说农历六月十五(今年阳历7月18日)是水母娘娘柳氏的生日,每年晋祠附近村民都要于当日子时举行祭拜仪式,祈求水母娘娘保佑这一方土地风调雨顺,一方百姓出入平安、健康幸福!图片为部分祭品已经摆入献殿,祭祀准备进行时……! 转(娃T):水母娘娘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晋祠叫古唐村,那时既没有亭台楼阁和花草树木,也没有汨汨而流的清泉,只有一贫穷苦焦的村庄。
最叫老百姓发愁的是要到七八里外的后山沟去挑水吃.家里有壮劳力还好说,没有人手的人家,那可就惨了……古唐村有一个名叫柳春英的贤惠媳妇,娘家在大佛寺村(即今晋源区金胜村)。
春英不仅人长得俊秀,心肠也特别善良,而且人又勤快,可偏偏遇上个又凶又狠的婆婆。
媳妇整天忙里忙外死受,婆婆总是不满意,稍微不顺心,张口就骂,举手就打。
最气人的是,媳妇千辛万苦地从山沟里挑回一担水,她只用前边这桶,后边那桶水就倒了,说是女人身后的水不干净。
她为防止媳妇偷懒,特意让木匠做下一副尖底水桶,这样路上就不能休息了。
一般人家一两担水就够了,可卷英挑四五担也不行,只苦得这媳妇每天流汗流泪……尽管这样,春英还是忍气吞声,终日操劳,不论寒冬酷署,不管刮风下雨,总是天不亮就起床挑水。
早晨,春英挑水回来走到半路,碰见一位牵着马的白发老人。
老人施礼道:“这位媳妇,行行好吧,我和马都快渴死了,让我们用点水吧。
’春英站住脚步,抬头看看老人,只见他风尘满面、唇焦口操,那马也直往水桶跟前凑。
看样子真是渴坏了。
春英本是心善之人.不觉动了恻隐之心,爽快地说:“老大爷,请喝吧!”白发老人急忙弯腰就着桶沿,咕嘟咕嘟,一口气喝下了半桶,剩下的都饮了马。
老人见马喝完水,道了声“多谢”,转身拉马上路。
春英低头挑着空桶,又去后山挑水。
这天挑水回来晚了,误了婆婆的早饭,被狠狠毒打了一顿。
第二天早晨,柳春英起了个大早去挑水,回来走到半路,又遇到昨天那位拉马的白发老人。
看着他们焦渴的样子,春英早把昨天的挨打忘了,又让老人和马喝水。
老人又是弯下腰一气喝了半捅,剩下的又都饮了马。
春英急忙挑起水桶一路小跑二次上山挑水。
可担回水还是误了婆婆的早饭,又让婆婆狠狠地打了一顿。
她默默地挨打,心想:“就是再挨打受气,也不能见死不救,明日再起早一些就是了。
”第三天早晨,春英起得更早,挑回水站在原地 方等候老人。
过了一会儿,老人牵着马又来了,春英不等老人开口,就走上前去说:“老人家,快喝水吧生!”老人也二话不说,低头喝水、饮马,眨眼间一担水又全喝光了。
春英急忙转身又要去挑水,老人拉住扁担说:“好心的媳妇,我是天上的白衣大仙,久闻你贤惠善良,特来相试,果然名不虚传。
今赠你一条马鞭,回家放进瓮里,用水时只须提鞭水瓮即满,但千万不能把鞭子提出瓮外。
切记!切记!”春英接过鞭子刚要道谢,老人和马却飘然不知去向。
春英回家,婆婆还没有起床。
她放下水担,照老人所嘱一试,果然清水满满一瓮。
她高兴地挨门埃户告诉村里的乡亲,让他们到自已家担水,从此古唐村的人再也不用起早摸黑到后山挑水了。
但恶婆婆却大为不满,一怪春英多事,讨厌人们每天从她家挑水二怪水瓮里的水永不枯竭,使得媳妇不再似以前辛苦。
可当着众人的面,也只好把气先咽下。
恶婆婆左思右想心生一计。
假意心好让春英回娘家探亲。
春英临走时再三叮嘱,千万不能将鞭抽出水瓮。
谁知媳妇走后的第二天,恶婆婆就将鞭抽出藏匿。
说时迟,那时快,一股瓮口粗的巨流从水缸里涌出,眨眼功夫就溢出厨房,流到院心,把坏心眼的婆婆淹死了。
大水溢出春英家的院墙,流向大街小巷,眼看古唐村变成了一片汪洋。
此时春英正坐在娘家草垫子上梳头,一听婆家村里发了大水,就知道是婆婆把马鞭子拉出水瓮,连忙夹起草垫,披散着头发向古唐村跑去。
春英跑回家里,只见瓮里的大水不住地往外喷涌,慌忙把草垫往瓮上一扣,自己奋然一跃向瓮上坐去。
说也奇怪,春英坐到瓮上后,水势顿时变缓。
大水退后,人们想起春英,纷纷赶到她家。
只见春英仍然坐在水瓮上,一手持梳,一手挽发,正在安详地梳头。
不管人们怎么叫,她也不应声,临近一看,原来春英早已坐化成仙了。
只有那股清泉,从她坐的瓮底泊泪流出,这就是潺潺不息的难老泉水。
春英用自己的生换来长流不息的难老泉水,灌溉着千万亩良田。
人们为了纪念春英,就在她坐的水瓮边盖庙,尊她为水母娘娘。
今晋祠难老泉边的水母楼里,水母娘娘端坐瓮上,如常人一般束髻举梳,显得平和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