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云间城,锵锵十人行 —-记2018“浦东之春”语文教学高峰论坛
1年前 (2024-04-21)
问道云间城,锵锵十人行 —-记2018“浦东之春”语文教学高峰论坛滔妈 暮春之初,春光融融;天气突变,风雨凄凄。
此时,北蔡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却是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2018"浦东之春"语文教学高峰论坛在此举办,来自全国2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600多位语文教育工作者齐聚一堂,共同研讨小学语文教学。
来自浙江义乌的方敏名师工作室一行10人,共赴这场。
此次论坛的主题是"吴立岗作文教学思想暨小学交际活动作文体系专题研讨会",包含素描作文、童话作文、活动作文三个主题。
这是一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研讨活动。
名师课堂 坐着轮椅来上课的贾志敏老师,令全场泪目,看到贾老师从轮椅站起的那一刻,不禁泪涌,那是一种大爱!贾老师是真学者,智者,仁者,师者!贾老师的声音一如当年,洪亮,磁性。
观察,构思,素写,朗读、交流、评改,发表……一堂课的作文全程指导,微讲座,老师一张嘴,足矣。
读写结、文字敲推融自然而又水到渠成。
妙哉!素描,素教,大道简。
听了朱煜老师的作文课《布丁是只猫》,才发现原来作文课还能这样上。
他的课少有标新立异的形式,少有令人眩目的课件,全课中插入多个布丁玩耍视频,将对布丁的喜爱溢于言表,让学生乐说、想写。
他坚持教好教材作文,朴实、有效,反而显得别具一格。
用老师们的话来说,朱老师的作文课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很实在。
汤瑾老师的巜读绘本、写童话》,以绘本为资源,为媒介,牵手教材习作,引入绘本巜鳄鱼爱上长颈鹿》,让学生展开大胆奇妙的想象,以绘本语言为范式,使学生在模仿中学习表达,在创编中构建言语图示,从而实现童话构思与创作的自然舒展。
徐俊老师通过头饰绘"话",校园绘"话",活动绘"话"实现了身份的意象化,场景的意象化,节日的意象化。
从而实现了儿童童心的解放,诗心的烂漫,本性的表达。
"写作是真的有用!"李斌老师的课堂正是诠释了习作在生活中的应用。
由"十点钟后,学生不用写作业"这则新闻入手,李老师设计了《我是小记者》的情境,学生和老师一起认真地讨论怎么写采访提纲。
李老师还现场联系记者朋友,向他请教怎么写提纲,孩子们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会了很多采访技能。
这样的习作指导不单单是让孩子学会了表达,更告诉孩子:作文,真的很有用! "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这该是李维勇老师指导的"____让生活更美好"的学习宗旨。
李老师在开课之初便从学生生活的一个个镜头引入,创设了一个美好的学习情境,让孩子在这样的情境中愿意敞开心扉讲述自己心中最美好的故事。
孩子们自行选定话题,确定事件后,李老师借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和《珍珠鸟》两篇名家名作给孩子提供了很好的习作范例,通过观察和分析,孩子们的思路便打开了,于是,紧接着的生生评改的过程便成为了孩子们思维相互碰撞的过程。
这样的习作课是属于孩子的,通过评改,他们似乎一下子就明白了作文该怎么去写。
毋庸置疑,一堂课下来,带来的是愉悦的精享受和表达享受,更是无形中的学习增量。
学者之风 作为此次研讨会的主角,全国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原副理事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吴立岗带来专题讲座《构建小学交际活动作文新体系》,从交际需要是习作的动力、思维训练是习作的关键、生活经历是习作的源泉、表达能力是习作的目标、读写结是习作的基础五个方面,分阶段、成系统、有针对性地为小学六个年级的习作教学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内容、形式、方法、习惯。
他的讲座理论丰富、案例生动,深入浅出、发人深省,直击作文教学费时费力、收效甚微的弊病,带给我们很多启发。
上海崇明区实验小学校长张秀丽给我们带来的专题讲座《小学专题性作文序列训练的思考和实践》,张校长从低年段童话创作教学、中年级素描作文教学和高年级生活观察、积累与表达指导三个方面系统的阐述了小学生习作训练体系。
根据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的要求,整体思考和系统设计,使总目标和分年段目标相呼应,不同年级的要求和内容衔接,体现一定的层次性和递进性。
通过聆听,让我们对习作教学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再次得到增强,对习作教学的目的和要求的清晰度明显。
锵锵三人行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中学语文教研员陈祳、浙江省杭州市天长小学教师施民贵、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芳草小学副校长钟玉文对话"童话作文怎样教"。
他们指出一,二,四篇童话讲的是关于友爱和情谊;三,五篇童话讲述的是游戏的欢乐;同样的落叶图在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故事。
若我们有善于观察的眼睛,有柔软的心灵就随时能看见生活中的美好风景。
活动剪影 与会老师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 时光短暂,然回味无穷。
教学需要一种坚守,语文需要一种呵护,写作需要一种精。
学习不只发生在教室里,写作更应该立于天地之间,而不是荧光灯下、课桌椅前。
简简单单,扎扎实实,走向广阔天地,教出好作文!
此时,北蔡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却是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2018"浦东之春"语文教学高峰论坛在此举办,来自全国2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600多位语文教育工作者齐聚一堂,共同研讨小学语文教学。
来自浙江义乌的方敏名师工作室一行10人,共赴这场。
此次论坛的主题是"吴立岗作文教学思想暨小学交际活动作文体系专题研讨会",包含素描作文、童话作文、活动作文三个主题。
这是一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研讨活动。
名师课堂 坐着轮椅来上课的贾志敏老师,令全场泪目,看到贾老师从轮椅站起的那一刻,不禁泪涌,那是一种大爱!贾老师是真学者,智者,仁者,师者!贾老师的声音一如当年,洪亮,磁性。
观察,构思,素写,朗读、交流、评改,发表……一堂课的作文全程指导,微讲座,老师一张嘴,足矣。
读写结、文字敲推融自然而又水到渠成。
妙哉!素描,素教,大道简。
听了朱煜老师的作文课《布丁是只猫》,才发现原来作文课还能这样上。
他的课少有标新立异的形式,少有令人眩目的课件,全课中插入多个布丁玩耍视频,将对布丁的喜爱溢于言表,让学生乐说、想写。
他坚持教好教材作文,朴实、有效,反而显得别具一格。
用老师们的话来说,朱老师的作文课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很实在。
汤瑾老师的巜读绘本、写童话》,以绘本为资源,为媒介,牵手教材习作,引入绘本巜鳄鱼爱上长颈鹿》,让学生展开大胆奇妙的想象,以绘本语言为范式,使学生在模仿中学习表达,在创编中构建言语图示,从而实现童话构思与创作的自然舒展。
徐俊老师通过头饰绘"话",校园绘"话",活动绘"话"实现了身份的意象化,场景的意象化,节日的意象化。
从而实现了儿童童心的解放,诗心的烂漫,本性的表达。
"写作是真的有用!"李斌老师的课堂正是诠释了习作在生活中的应用。
由"十点钟后,学生不用写作业"这则新闻入手,李老师设计了《我是小记者》的情境,学生和老师一起认真地讨论怎么写采访提纲。
李老师还现场联系记者朋友,向他请教怎么写提纲,孩子们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会了很多采访技能。
这样的习作指导不单单是让孩子学会了表达,更告诉孩子:作文,真的很有用! "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这该是李维勇老师指导的"____让生活更美好"的学习宗旨。
李老师在开课之初便从学生生活的一个个镜头引入,创设了一个美好的学习情境,让孩子在这样的情境中愿意敞开心扉讲述自己心中最美好的故事。
孩子们自行选定话题,确定事件后,李老师借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和《珍珠鸟》两篇名家名作给孩子提供了很好的习作范例,通过观察和分析,孩子们的思路便打开了,于是,紧接着的生生评改的过程便成为了孩子们思维相互碰撞的过程。
这样的习作课是属于孩子的,通过评改,他们似乎一下子就明白了作文该怎么去写。
毋庸置疑,一堂课下来,带来的是愉悦的精享受和表达享受,更是无形中的学习增量。
学者之风 作为此次研讨会的主角,全国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原副理事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吴立岗带来专题讲座《构建小学交际活动作文新体系》,从交际需要是习作的动力、思维训练是习作的关键、生活经历是习作的源泉、表达能力是习作的目标、读写结是习作的基础五个方面,分阶段、成系统、有针对性地为小学六个年级的习作教学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内容、形式、方法、习惯。
他的讲座理论丰富、案例生动,深入浅出、发人深省,直击作文教学费时费力、收效甚微的弊病,带给我们很多启发。
上海崇明区实验小学校长张秀丽给我们带来的专题讲座《小学专题性作文序列训练的思考和实践》,张校长从低年段童话创作教学、中年级素描作文教学和高年级生活观察、积累与表达指导三个方面系统的阐述了小学生习作训练体系。
根据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的要求,整体思考和系统设计,使总目标和分年段目标相呼应,不同年级的要求和内容衔接,体现一定的层次性和递进性。
通过聆听,让我们对习作教学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再次得到增强,对习作教学的目的和要求的清晰度明显。
锵锵三人行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中学语文教研员陈祳、浙江省杭州市天长小学教师施民贵、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芳草小学副校长钟玉文对话"童话作文怎样教"。
他们指出一,二,四篇童话讲的是关于友爱和情谊;三,五篇童话讲述的是游戏的欢乐;同样的落叶图在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故事。
若我们有善于观察的眼睛,有柔软的心灵就随时能看见生活中的美好风景。
活动剪影 与会老师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 时光短暂,然回味无穷。
教学需要一种坚守,语文需要一种呵护,写作需要一种精。
学习不只发生在教室里,写作更应该立于天地之间,而不是荧光灯下、课桌椅前。
简简单单,扎扎实实,走向广阔天地,教出好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