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感想
1年前 (2024-04-21)
清明感想山茶花 没有哪个节日像清明节这样,紧密地勾连着生死,所有逝去的亲人,在这样的节日里总是被深深地缅怀。
对逝者的缅怀,不是单纯对死的默念,更是对生的思考,是对我们和逝者情感的延续。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泪眼婆娑里,我似乎嗅到了一股清新的生的气息…… 早上陵园碰到一个邻居老伯,他是家中独子,外地工作、娶妻生子、事业有成。
十多年前,父母双亡后,他基本不回乡过年了。
唯独每年清明,不远千里,总得返乡。
虽然他也已步履蹒跚、双鬓斑白!我颇有疑惑:“您年纪也大了,为什么每年还要坚持回乡扫墓呢?”“侄子呀”,他站在他父母的坟前说,“人这一辈子,只有站在这里,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走向何处” 电影《寻梦环游记》里说,人的一生会死亡三次:次:是断气的那一刻,从生物学角度来说死亡;第二次:是举行葬礼的时候,这一刻你的身份将会在这个世界上抹除;第三次:是这世界一个记得你的人死亡。
这一刻将是真正的死亡,从此不会有人知道你来过这个世界。
记得年幼,每逢清明,爷爷都要带上我们几个小孩去扫墓。
山草野径中的坟茔里,葬着爷爷的爷爷、爷爷的父母——虽然我们素未谋面。
扫墓途中,爷爷肩扛锄头、手拎祭品,边走边讲祖辈的陈年往事——我们家在北京的生意,他们几个父辈们怎么创业,如何遭遇乱世如麻,如何遍尝人世苦楚,如何不幸离开人世。
年年讲、年年复,一遍一遍,永不厌烦。
待到砍枝锄草、翻沟培土,隐没在田埂的旧坟址按照辈分冒了个头。
此时,爷爷以极其圣的表情,摆上祭品,铺上麻纸,点燃纸钱,引导我们相继跪拜,口里念叨着请祖先保佑之类的话。
正是,清明几处有新烟,满坡哀思与尘埃。
因与祖辈并不相识,小孩们自然谈不上感情,也没什么哀愁。
反倒因为这种肃穆庄严的满满仪式感,觉得好玩、新奇、兴奋。
每次扫墓归来,爷爷总要意味深长叮嘱我们:“我讲的这些古,你们要牢牢记在心里”。
而我们,总似懂非懂点点头。
如今,爷爷早已作古。
他讲的那些古,我也早已忘却。
唯有和爷爷生活的点滴,竟恍若昨日 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 从哪来?静立茔冢默然,你便会追寻到这个答案。
你来自父母,父母来自祖父母,祖祖辈辈,总会有根,总归有源。
开枝散叶。
枝再繁,叶再茂,扎向大地的根,只有一处。
这就是融入血脉中的眷念,是我们的来处。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这样的季节,总会牵动几许思念、几许哀愁。
你会不由自主想起很多人、很多事,可能也只是几声离别时的切切虫鸣,一缕农家黄昏的袅袅炊烟,半点夜深幽梦里的婉然音容。
生者寻根,叶落归根。
有人烟处,必有血脉传承。
难怪有人说,清明节就是中国的感恩节! 慎终追远、归宗溯祖,是族谱上一页页一排排泛黄陌生的名字;再远,是华夏民族、是尧舜禹,是元谋人、是山顶洞人,是非洲大陆几只古老的猿猴,是浩瀚星辰里的一块陨石里孕育的生之源。
到哪去? 静立茔冢默然,你同样会得到答案。
草长莺飞,清明有雨。
万物灵长,有生有死。
不管是谁,多么伟大,这世间终将忘记你的存在,“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样一想,很多事自可淡然、豁然、悠然、乐然、坦然。
清明时节,教我做人。
清洁、清廉、清净,无非一个清白;明事、明礼、明法,无非一个明白!清白明白之人,自有清风拂面涤心,自有明月皎洁般的。
红尘滚滚、功名利禄,如果你过于执着、拿不起放不下,为权、为钱、为名、为情黯然伤,不妨清明时分去扫墓。
那里,自有另一种答案,让你心如止水、超然物外!清爽做人,清白做事,足矣!岂能事事如意,但求无愧于心! 我是谁? 当你明白了“从哪来、到哪去”,“我是谁”似已豁然开朗! 花开花落,云卷云舒。
你是人子(女),你是人父(母),你是人夫(妻),你是华夏血脉,你是人类赤子。
难怪有人说,清明祭祖,彰显的是一种血脉的传承和责任。
来到这世间,你安身立,拥有自己的角色,承担相应的责任。
要珍惜和父母子女的缘分,“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漂泊在外,记得常回家看看,“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要珍惜夫妻之情,“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要珍惜身体、时光和朋友,惜缘惜福,知敬畏懂感恩,“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清明是责任、是感恩,是哀思、是心静,是思接千载、游万仞,是传承、是教育。
清明,更像一种精。
有人说,清明是一种迷信旧俗,我不赞同;有人说,清明是一种浪费形式,我不赞同;有人说,距离太远,干脆在网上团购300-500元一次的扫墓服务,我不赞同。
很多人,琐务缠身,无法返乡。
但请记住,如果有条件了,即便人在天涯鬓已斑,也定要多回乡扫墓,回一次少一次!实在没条件,心底亦可过清明,毕竟,装在心里胜过一切。
耳畔不由得又响起达伯的话:“人这一辈子,只有站在这里,才知道自己从何而来,将向何处!” 梨花风起正清明。
今年你回乡扫墓了吗?和你同行的是谁?你又在思念谁?
对逝者的缅怀,不是单纯对死的默念,更是对生的思考,是对我们和逝者情感的延续。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泪眼婆娑里,我似乎嗅到了一股清新的生的气息…… 早上陵园碰到一个邻居老伯,他是家中独子,外地工作、娶妻生子、事业有成。
十多年前,父母双亡后,他基本不回乡过年了。
唯独每年清明,不远千里,总得返乡。
虽然他也已步履蹒跚、双鬓斑白!我颇有疑惑:“您年纪也大了,为什么每年还要坚持回乡扫墓呢?”“侄子呀”,他站在他父母的坟前说,“人这一辈子,只有站在这里,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走向何处” 电影《寻梦环游记》里说,人的一生会死亡三次:次:是断气的那一刻,从生物学角度来说死亡;第二次:是举行葬礼的时候,这一刻你的身份将会在这个世界上抹除;第三次:是这世界一个记得你的人死亡。
这一刻将是真正的死亡,从此不会有人知道你来过这个世界。
记得年幼,每逢清明,爷爷都要带上我们几个小孩去扫墓。
山草野径中的坟茔里,葬着爷爷的爷爷、爷爷的父母——虽然我们素未谋面。
扫墓途中,爷爷肩扛锄头、手拎祭品,边走边讲祖辈的陈年往事——我们家在北京的生意,他们几个父辈们怎么创业,如何遭遇乱世如麻,如何遍尝人世苦楚,如何不幸离开人世。
年年讲、年年复,一遍一遍,永不厌烦。
待到砍枝锄草、翻沟培土,隐没在田埂的旧坟址按照辈分冒了个头。
此时,爷爷以极其圣的表情,摆上祭品,铺上麻纸,点燃纸钱,引导我们相继跪拜,口里念叨着请祖先保佑之类的话。
正是,清明几处有新烟,满坡哀思与尘埃。
因与祖辈并不相识,小孩们自然谈不上感情,也没什么哀愁。
反倒因为这种肃穆庄严的满满仪式感,觉得好玩、新奇、兴奋。
每次扫墓归来,爷爷总要意味深长叮嘱我们:“我讲的这些古,你们要牢牢记在心里”。
而我们,总似懂非懂点点头。
如今,爷爷早已作古。
他讲的那些古,我也早已忘却。
唯有和爷爷生活的点滴,竟恍若昨日 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 从哪来?静立茔冢默然,你便会追寻到这个答案。
你来自父母,父母来自祖父母,祖祖辈辈,总会有根,总归有源。
开枝散叶。
枝再繁,叶再茂,扎向大地的根,只有一处。
这就是融入血脉中的眷念,是我们的来处。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这样的季节,总会牵动几许思念、几许哀愁。
你会不由自主想起很多人、很多事,可能也只是几声离别时的切切虫鸣,一缕农家黄昏的袅袅炊烟,半点夜深幽梦里的婉然音容。
生者寻根,叶落归根。
有人烟处,必有血脉传承。
难怪有人说,清明节就是中国的感恩节! 慎终追远、归宗溯祖,是族谱上一页页一排排泛黄陌生的名字;再远,是华夏民族、是尧舜禹,是元谋人、是山顶洞人,是非洲大陆几只古老的猿猴,是浩瀚星辰里的一块陨石里孕育的生之源。
到哪去? 静立茔冢默然,你同样会得到答案。
草长莺飞,清明有雨。
万物灵长,有生有死。
不管是谁,多么伟大,这世间终将忘记你的存在,“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样一想,很多事自可淡然、豁然、悠然、乐然、坦然。
清明时节,教我做人。
清洁、清廉、清净,无非一个清白;明事、明礼、明法,无非一个明白!清白明白之人,自有清风拂面涤心,自有明月皎洁般的。
红尘滚滚、功名利禄,如果你过于执着、拿不起放不下,为权、为钱、为名、为情黯然伤,不妨清明时分去扫墓。
那里,自有另一种答案,让你心如止水、超然物外!清爽做人,清白做事,足矣!岂能事事如意,但求无愧于心! 我是谁? 当你明白了“从哪来、到哪去”,“我是谁”似已豁然开朗! 花开花落,云卷云舒。
你是人子(女),你是人父(母),你是人夫(妻),你是华夏血脉,你是人类赤子。
难怪有人说,清明祭祖,彰显的是一种血脉的传承和责任。
来到这世间,你安身立,拥有自己的角色,承担相应的责任。
要珍惜和父母子女的缘分,“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漂泊在外,记得常回家看看,“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要珍惜夫妻之情,“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要珍惜身体、时光和朋友,惜缘惜福,知敬畏懂感恩,“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清明是责任、是感恩,是哀思、是心静,是思接千载、游万仞,是传承、是教育。
清明,更像一种精。
有人说,清明是一种迷信旧俗,我不赞同;有人说,清明是一种浪费形式,我不赞同;有人说,距离太远,干脆在网上团购300-500元一次的扫墓服务,我不赞同。
很多人,琐务缠身,无法返乡。
但请记住,如果有条件了,即便人在天涯鬓已斑,也定要多回乡扫墓,回一次少一次!实在没条件,心底亦可过清明,毕竟,装在心里胜过一切。
耳畔不由得又响起达伯的话:“人这一辈子,只有站在这里,才知道自己从何而来,将向何处!” 梨花风起正清明。
今年你回乡扫墓了吗?和你同行的是谁?你又在思念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