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瓶山游记
1年前 (2024-04-21)
银瓶山游记春柳江亭 初识银瓶山,缘于东莞同学时常在微信朋友圈发的爬山日志。
出于好奇,赶紧借问度娘,得知银瓶山位于东莞市谢岗镇境内,是个森林公园,有石鼓水库、岭南佳果园、外星坑孔雀瀑布、双叠瀑布群等景点,素有“小九寨沟”之美誉,主峰银咀山是东莞境内最高峰,海拔898.2米。
于是便有了想到银瓶山一游的意愿。
11月17日,相约珠海一同学大早便从珠海驾车前往谢岗,上午10时多已抵达目的地,先是见了美女、帅哥同学,而后一同午餐,并携同游览银瓶山。
放眼望去,层峦叠嶂,竹木苍翠,整个山都被郁郁葱葱的竹木包裹。
从山脚仰望山顶,主峰银瓶咀就这样兀立在一层层绿色之上,海拔虽不算高,但显得苍劲、雄伟、高傲,那唯我独尊之气势让你不由心生“登山难”之怯意。
既来之,则安之,能爬多少算多少吧,同学们互相打气。
缓步向前,初始是宽阔的水泥铺就的平路,走起来毫不费劲,及约二三百米后,则见一木板小桥,长约10多米,宽约1.5米左右,两边安装铁链护栏,溪水在桥底静静流淌毫无声响,溪上靠桥一侧矗立一高约两米的石头,上书“银瓶揽胜”四个大字。
赶紧招呼同学拍照,以示“王七到此一游”。
向前,路转溪桥收窄成石阶小道,向上蜿蜒曲折延伸。
行进间,忽闻轻缓流水声,循声而行,发现顺山而下一溪流在各种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石头间缓缓穿行,溪水极其清澈,应该就是刚才所见小溪的上游了。
看着一些登山者在此游玩,我忍不住也纵身跳到溪水中的一块石头上,弯腰捧起几把溪水轻抚脸庞,刹那间无比的清凉由脸而背、而腰、而脚,游遍全身,此前的热意倏忽间荡然无存。
“走吧,得抓紧时间咯”,同学催促道。
沿着石阶小道拾级而上,两旁绿树成荫,不时有小鸟在林中低声鸣啭,偶尔有三两成群的登山者从身旁擦肩而过,或上或下,间或传来或远或近甚而有些许飘渺的交谈声,更加影衬得山林无比寂静与安逸了,这倒让我突然想起幼时所学王维的《鹿柴》,油然而生“但闻人语响”之意境。
我笑说若是在此安一吊床睡觉肯定无比香甜。
但这一想法很快便遭遇泼冷水,据同学所述,因为当天是正常上班时间,来此登山者少,若是周末或节假日则人头涌涌,高峰时还需对进山者实行管制。
听闻这些,我倒庆幸无意间找了个登山点了。
一路走走停停,同学们都在为登顶而努力着,坚持着。
快到山顶时,石阶突然变得陡峭起来,几成七十五度角延伸山顶,石阶尽处旁边一石头上赫然可见“东莞峰”几个石刻大字。
因了这几个字,在此驻足留影便也成看了游览此山之必选项目,而“你在阶上看风景,我在不远处看你”却又成了另一道风景。
用了两个多小时,我们终于顺利登顶。
到得山顶,地势立马开阔起来,极目远眺,各种美景尽收眼底,倒还真是心旷怡,暂时忘却了登山时的疲惫。
有女同表示这是自己头一次来到银瓶山顶,前几次都是半山折返。
我笑言“得看和谁一起爬山,同伴对激发自己潜能的力量不可低估”。
欣赏着美景,沐浴着已失去夏日温度的秋日午后阳光,我真想长啸几声放空自己的心灵,但又恐惊他人引来侧目,最终还是作罢。
东莞同学介绍,若是在雨雾季节站在这里,看着云雾不断由山腰往上涌,将银瓶咀山和自己缭绕在一起,尤如腾云驾雾般,不是仙境更胜仙境。
留连间,见一年青小贩在销售水和冰棍,价格还算公道,同学便买了5根冰棍,因有女同学不吃冰棍,而由我一人独享2根。
在高山顶上吃冰棍,于我也是人生回,却也别有情趣。
该下山了,同学们招呼着“不走回头路”,改从另外一侧山道下山,领略不一样的风景。
下山途中,东莞同学指着一种样似茶树的乔木介绍道,这是“红花荷”,待到每年2-3月份,满山的“红花荷”开花,整个银瓶山显得分外妖娆,于是又给了我充分的想像空间自我陶醉。
快到山脚时,已是下午五点来钟,却见几个年青小伙正欲上山,我担心他们还未到半山已天黑,赶紧劝导他们打道回府,建议他们改日预留足够时间再来领略银瓶山之美景。
同学相伴一上一下银瓶咀,算起来差不多五个多小时,脚是累的,但心是极爽的。
下山后,又去了惠州博罗,并于次日去了惠州城区、淡水镇,在那见到好几个二十几年未谋面的同学,也顺带去参观了叶挺纪念园。
珠海同行的同学不止一次笑我此次出行赚大了。
而我,笑了。
古人乐山乐水,我游览银瓶山,是看山还是看人?我也不懂了……
出于好奇,赶紧借问度娘,得知银瓶山位于东莞市谢岗镇境内,是个森林公园,有石鼓水库、岭南佳果园、外星坑孔雀瀑布、双叠瀑布群等景点,素有“小九寨沟”之美誉,主峰银咀山是东莞境内最高峰,海拔898.2米。
于是便有了想到银瓶山一游的意愿。
11月17日,相约珠海一同学大早便从珠海驾车前往谢岗,上午10时多已抵达目的地,先是见了美女、帅哥同学,而后一同午餐,并携同游览银瓶山。
放眼望去,层峦叠嶂,竹木苍翠,整个山都被郁郁葱葱的竹木包裹。
从山脚仰望山顶,主峰银瓶咀就这样兀立在一层层绿色之上,海拔虽不算高,但显得苍劲、雄伟、高傲,那唯我独尊之气势让你不由心生“登山难”之怯意。
既来之,则安之,能爬多少算多少吧,同学们互相打气。
缓步向前,初始是宽阔的水泥铺就的平路,走起来毫不费劲,及约二三百米后,则见一木板小桥,长约10多米,宽约1.5米左右,两边安装铁链护栏,溪水在桥底静静流淌毫无声响,溪上靠桥一侧矗立一高约两米的石头,上书“银瓶揽胜”四个大字。
赶紧招呼同学拍照,以示“王七到此一游”。
向前,路转溪桥收窄成石阶小道,向上蜿蜒曲折延伸。
行进间,忽闻轻缓流水声,循声而行,发现顺山而下一溪流在各种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石头间缓缓穿行,溪水极其清澈,应该就是刚才所见小溪的上游了。
看着一些登山者在此游玩,我忍不住也纵身跳到溪水中的一块石头上,弯腰捧起几把溪水轻抚脸庞,刹那间无比的清凉由脸而背、而腰、而脚,游遍全身,此前的热意倏忽间荡然无存。
“走吧,得抓紧时间咯”,同学催促道。
沿着石阶小道拾级而上,两旁绿树成荫,不时有小鸟在林中低声鸣啭,偶尔有三两成群的登山者从身旁擦肩而过,或上或下,间或传来或远或近甚而有些许飘渺的交谈声,更加影衬得山林无比寂静与安逸了,这倒让我突然想起幼时所学王维的《鹿柴》,油然而生“但闻人语响”之意境。
我笑说若是在此安一吊床睡觉肯定无比香甜。
但这一想法很快便遭遇泼冷水,据同学所述,因为当天是正常上班时间,来此登山者少,若是周末或节假日则人头涌涌,高峰时还需对进山者实行管制。
听闻这些,我倒庆幸无意间找了个登山点了。
一路走走停停,同学们都在为登顶而努力着,坚持着。
快到山顶时,石阶突然变得陡峭起来,几成七十五度角延伸山顶,石阶尽处旁边一石头上赫然可见“东莞峰”几个石刻大字。
因了这几个字,在此驻足留影便也成看了游览此山之必选项目,而“你在阶上看风景,我在不远处看你”却又成了另一道风景。
用了两个多小时,我们终于顺利登顶。
到得山顶,地势立马开阔起来,极目远眺,各种美景尽收眼底,倒还真是心旷怡,暂时忘却了登山时的疲惫。
有女同表示这是自己头一次来到银瓶山顶,前几次都是半山折返。
我笑言“得看和谁一起爬山,同伴对激发自己潜能的力量不可低估”。
欣赏着美景,沐浴着已失去夏日温度的秋日午后阳光,我真想长啸几声放空自己的心灵,但又恐惊他人引来侧目,最终还是作罢。
东莞同学介绍,若是在雨雾季节站在这里,看着云雾不断由山腰往上涌,将银瓶咀山和自己缭绕在一起,尤如腾云驾雾般,不是仙境更胜仙境。
留连间,见一年青小贩在销售水和冰棍,价格还算公道,同学便买了5根冰棍,因有女同学不吃冰棍,而由我一人独享2根。
在高山顶上吃冰棍,于我也是人生回,却也别有情趣。
该下山了,同学们招呼着“不走回头路”,改从另外一侧山道下山,领略不一样的风景。
下山途中,东莞同学指着一种样似茶树的乔木介绍道,这是“红花荷”,待到每年2-3月份,满山的“红花荷”开花,整个银瓶山显得分外妖娆,于是又给了我充分的想像空间自我陶醉。
快到山脚时,已是下午五点来钟,却见几个年青小伙正欲上山,我担心他们还未到半山已天黑,赶紧劝导他们打道回府,建议他们改日预留足够时间再来领略银瓶山之美景。
同学相伴一上一下银瓶咀,算起来差不多五个多小时,脚是累的,但心是极爽的。
下山后,又去了惠州博罗,并于次日去了惠州城区、淡水镇,在那见到好几个二十几年未谋面的同学,也顺带去参观了叶挺纪念园。
珠海同行的同学不止一次笑我此次出行赚大了。
而我,笑了。
古人乐山乐水,我游览银瓶山,是看山还是看人?我也不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