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林军起义”与农工人邓昊明——庆祝南京解放七十周年

1年前 (2024-04-21)
“御林军起义”与农工人邓昊明——庆祝南京解放七十周年龙宫王 【农工 史故事 008】 上图: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
毛泽东在北京香山双清别墅看解放南京的捷报。
lt七律·人民占领南京gt. 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南京解放前夕,轰动全国的“御林军”起义的故事,让我们从位于南京下关长江边的“渡江胜利纪念馆”的一块展版说起。
上图:展版标题:策反工作 上图:第三小结记载了:1949年3月24日,国民“首都警卫师”(第45军97师)师长王晏清率部起义。
上图:展版右下角的双人照片上,文字说明是:起义的国民首都警卫师师长王晏清和策反人之一邓昊明(右一)。
上图:笔者寻觅到了与上述双人照片可能同时同地拍摄的另一个版本。
照片上共四人影,右起:农工人邓昊明,起义的国民首都警卫师师长王晏清,起义的国民首都警卫师副团长邓健中,农工人李君素(邓昊明夫人)。
邓昊明、李君素夫妇是王晏清的舅舅、舅妈。
让我们进一步认识一下这个真实故事中的几位主人公。
上图:邓昊明(1904-1998)、字皓明,湖南永兴人。
1930年邓昊明率学生进步组织“本社”集体加入邓演达领导的临委会(农工前身),曾任临委会北平负责人。
1933年到广西南宁,在桂系担任集团军上校秘书等职。
抗战中先后任安徽省第九、第六、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
1947年参与组织孙文主义革同盟,任军事部长。
1949年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了全国政协一届全体会议,光荣出席开国大典,亲历并见证了建国大业。
新中国成立后,邓昊明历任:政务院参事;南京市建设局长,市建委主任;农工南京市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南京市政协副主席;江苏省交通厅厅长;农工中央常委兼江苏省主委;江苏省政协第四、五、六届副主席;农工中央咨监委副主席;全国政协第二、五、六、七届委员。
上图:李君素(1907--1995),湖南永兴人。
邓昊明的夫人。
1924年李君素就读湖南衡阳省立第三女师,1928年考入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文学系。
1932年起任教于北师大女附中、广西南宁小学、桂林中山纪念学校,1945年任安徽省刚直中学校长。
1930年在北平由“本社”集体加入邓演达领导的临委会(农工前身)。
南京解放前夕,与邓昊明一起,参加了对“御林军”的策反工作。
上图:邓昊明与李君素夫妇在南京原白下区城佐营5号住宅前影。
建国后李君素参加了南京市妇联筹委会工作,后任市妇联常委、组织部副部长、办公室副主任;是南京市政协届第七届驻会委员;历任农工南京市委委员、省委执委与顾问、农工中央咨监委委员。
上图:王晏清 (1910 ─1992)湖南永兴人。
王晏清系中央军校军官训练班第二期、陆军大学正则班第十五期毕业。
长期在国民第18军中任职。
1947年任国民青年军副师长、1948年任副军长。
1948年8月任首都警卫师 (97 师)少将师长。
1949年起义,参加中国人民。
建国后,任华东军政大学战术研究室主任、南京军事学院情报处副处长、教授会副主任、军事史料研究处副处长。
1955 年授予大校军衔和二级解放勋章。
曾任南京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府参事室副主任、省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
上图:王晏清(左1)与夫人曹恬(右2)、女儿王怀义(右1)、及小外孙(左2)在读报时留影。
拍摄于1977年,其时小外孙李腾仅五个月大。
上图:解放前夕邓昊明、李君素住在城佐营5号。
王晏清起义后,邓昊明为防止受迫害立即举家搬迁。
解放后,城佐营5号曾是幼儿园,现已拆除,新楼刚刚峻工。
2010年笔者去寻访时,残存的老围墙上“城佐营幼”四个字,仍依稀可辨。
“御林军 ” 起义(片断13)邓昊明在侄女、中共地下员邓柏的介绍下,与中共南京地下负责策反工作的史永、李益之等取得联系。
1948年9月,南京城佐营5号宅院里,中共南京地下的李益之化名为陆平,以《大公报》记者的身份,和王晏清见了面。
王晏清是国民南京警卫师(97师)的师长。
李益之之所以能顺利地见到王晏清,得益宅院主人的帮助,主人正是王晏清的舅舅与舅母、农工人邓昊明与李君素。
上图:珍贵的历史瞬间 :1948年李君素(右1)、王晏清(中)与南京中共地下组织负责策反工作的李益之(左),在王晏清家中(南京 中央路147号)影。
“御林军”起义(片断23)在中共地下的领导和帮助下,邓昊明夫妇通过大量努力,终于促使王宴清下定起义的决心。
九十七师素有“御林军”之称,师长一职的人选,都是蒋介石亲自见面后决定的,但这次蒋介石看走了眼。
在中共组织的安排下,王晏清积极地筹划起义工作。
1949年3月,李益之再次在城佐营邓昊明家约见王晏清,明确告诉他,“你以后的行动归陈毅司令员指挥,到时候陈毅同志会通过电台令你如何行动。
”两人还商量用哪首唐诗作密码,王晏清不假思索地说:“葡萄美酒夜光杯”。
“御林军”起义(片断33)遗憾的是,数日之后,有些风声被走露,引起了国民首都卫戍司令张耀明的怀疑,张耀明把王晏清叫到卫戍司令部查问。
幸而副司令覃异之同情王晏清,叫他先回家“随传随到”。
王晏清脱离虎口后,考虑到起义企图已经暴露,开放江防正面迎接渡江的计划已不可能实现,当机立断,于当晚发布全师渡江游击的令。
蒋介石闻讯后,下令出动飞机、坦克和步追赶。
天色发亮后,飞机在头上疯狂扫射并大量散发。
上说:“97师官们:你们师长王晏清,勾结,背叛国,该师官……有击毙王匪者赏银洋3万元,有击毙次要匪首者,赏银洋1万元,并连升。
” 使王的部队受到损失,大部分士逃散。
王晏清率百余人突出乱军,到达解放区——江北桥林镇。
随后来到滁县第8团司令部,受到司令员陈士渠、江渭清、联络部长廖卓之等领导人热情接待。
以后又到三野政治部,得到唐亮、钟期光主任和联络部长徐宗田等领导人热情关怀和照顾。
4月22日王晏清随大军渡江解放江南。
南京解放后,于5月3日回到南京。
王晏清起义后,其夫人曹恬和子女四人被国民特务看押在东门街17号寓所,逼迫其交代王与共产人的来往,王妻曾几次想跳楼未遂。
南京解放后,王晏清得以和妻子、儿女们欢聚一堂。
这次起义在军事上虽未能达到预期目的,但因九十七师身份特殊,政治上的影响力远远超过军事上的,极大地动摇了国民军心,这说明,国民反动政府真的即将土崩瓦解。
上图:右:邓昊明、左: 杨逸棠。
杨逸棠曾任北伐军总政治部股长,农工一干会当选25名干事之一。
王晏清起义后,邓昊明为防迫害,除举家搬迁外,本人避走。
与在港的杨逸棠相见,留下此照。
约30年后两人在北京相聚,杨逸棠将此照回赠邓昊明,并记下当年情景,后附诗一首。
这份见证了农工人为南京解放作出贡献的珍贵史资料,现珍藏于农工中央史陈列馆中。
资料上写道:“1949年夏 昊明在解放战争时策动反蒋工作 为蒋方严*缉捕 脱险来 相见……而叙 摄影”,“1978年昊明来京……特将此照片回赠纪念”。
上图:1949年邓昊明从返回,抵达上海时留影。
上图:《人民日报》海外版、《报》及网络,对“御林军起义”的报道。
上图:南京“总统府”——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内,珍藏的巨幅油画:《4.24 晴空万里 . 南京解放》相关资料介绍:画面中一位身着白色旗袍的女性,与一位指挥官握着手,站在总统府顶楼的最前端。
他们身后,是一大群穿着、态各异的人。
有西装革履,有长衫礼帽,有制服,有国民陆海空军制服……景深处一片祥和,南京城晴空万里。
身着白色旗袍的女性,是中共南京地下市委陈修良。
1946年,她是中共派到南京的第九任最高领导人,前八任大多牺牲了。
陈修良左下方是她领导的几位地下高层,其中包括她的下级:史永——策反部部长。
右边是起义的B24轰炸机飞行员俞渤、“重庆号”巡洋舰舰长邓兆祥、首都警卫师师长王晏清等国民军官。
为更全面的缅怀邓昊明先辈,在“御林军”起义故事之外,再编发下面一组照片: 上图:新四军领导人叶挺与项英,在“皖南事变”前夕,联名写给(邓)昊明等人的感谢信。
信中指出:“本军奉戍守皖南三载”,“蒙友友军” “殷爱帮助”,“戮力同心、共保斯疆”。
并对曾经赠送锦旗及盛情招待,表示谢意。
信中接着指出:今“为团结抗战初衷”、“遵北移”,“当深入敌后”,“奋勉以捣冦巢”。
信件反映了邓昊明等,在国共第二次作期间,与中国共产精诚团结,为抗日做贡献,得到了新四军充分肯定。
上图:安徽省泾县“新四军史料陈列馆”。
叶挺、项英给(邓)昊明等的信件,拍摄于此。
上图:1950年12月农工中央工委发出通知,为便于工作联系,印发给各地组织的通讯录。
资料反映:农工南京市工委、农工苏南区整委的负责人,均为邓昊明。
上图:1951年10月,南京市建设局以邓昊明局长名义,向华东军员会水利部和市建委送呈了《拟具初步整治秦淮河意见》。
上图:1951年在市建设局局长邓昊明组织下,人民政府重修了南京城南交通咽喉——长干桥。
刘伯承亲自为新桥题写桥名。
长干桥因李白之诗闻名遐迩。
《长干行》唐.李白……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 上图:邓昊明手迹,【重建长干桥记】 【重建长干桥记】摘要 始建于明,毁于太平天国。
1876年修复。
1937年日寇再毁。
1946年草率修补,隔年崩塌。
1951年人民政府重建。
上图:今日长干桥。
上图:1951年南京市领导柯庆施(右7)、及邓昊明(右5)等,在南京中华门前留影。
上图:全国政协二届一次会议1954年12月在北京召开。
图为全国政协主席周恩来与政协委员们亲切交谈。
图右:与周主席四目亲切对视、微笑者是邓昊明。
上图:1978年春,邓昊明(左3)在花果山九龙桥调研。
上图:邓昊明参加全国政协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前留影 上图:李端环与邓昊明亲切握手。
上图:1993年邓昊明(左)在程思远家中。
上图:邓昊明在家中。
上图:邓昊明。
2004年9月20日 省政协办公厅 和农工江苏省委 联举行座谈会 纪念邓昊明同志诞辰一百周年 会议指出,邓昊明是我省统一战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同志、老领导。
长期以来,他坚持中国共产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认真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积极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为的统一战线事业作出了的奉献。
座谈会上,与会者缅怀邓昊明不断奋斗、光明磊落的一生,表示要学习他坚定的政治信念,始终与中国共产亲密作的优良品质,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我省实现“两个率先”而努力奋斗。
附录:4月17日: 农工南京市委 在长江轮渡上 召开庆祝渡江战役胜利 暨南京解放70周年座谈会 农工南京市委主委、南京市副市长胡万进,中共南京市委统战部副巡视员顾振华,中共鼓楼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丁健生,中共浦口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杨雯懿,中共栖霞区委统战部副部长孙璐璐参加活动。
农工南京市委专职副主委许蕾主持会议。
胡万进主委就“追寻红色足迹、发扬红色传统”发表讲话。
他号召全体员,传承红色基因,不忘作初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中共南京市委和农工江苏省委的领导下,解放思想、凝心聚力,苦干实干、奋勇争先,为聚力建设“创新名城、美丽古都”,加快省会城市功能和中心城市首位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邓昊明之三子邓快帆,王晏清之女王怀义应邀参加座谈,并向农工南京市委捐赠了珍贵的史资料和照片。
会议集体观看了纪录片《胜利之光、烛照未来》。
农工南京市委文史工作委员会主任王宗宏、副主任章建宁参加活动并发言;鼓楼区、栖霞区、浦口区及江北新区的基层员、老员代表傅昌元参加活动。
,鼓楼区中教支部,在轮渡的甲板上,以快闪的形式,演出了由小提琴独奏、独唱、唱、独舞等组成精彩节目《我和我的祖国》。
全体参会人员手舞鲜红的国旗,同声歌唱祖国,歌声在长江江面荡漾,达到。
【农工 史故事 008】 ——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