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分享——《毛毛虫变蝴蝶的全过程》

1年前 (2024-04-21)
课堂教学分享——《毛毛虫变蝴蝶的全过程》晓晓艺术教育中心 教学目标:让孩子会观察,找不同,激发孩子对绘画的兴趣,提高动手能力,促进大脑发育。
了解一种动物的习性、特征,让孩子知道做任何事情坚持最重要。
教学过程:一:(半个小时)谈话导入,让孩子回忆一下上周写生时观察叶子的情形,例如:是不是有完全一样的叶子?叶子有几种漂亮的颜色?…让孩子自由回答,然后老师总结。
二:(半小时)让孩子在回忆的基础上画出自己喜欢的叶子,同时告诉孩子今天的主题,叶子是用来做毛毛虫的家的,让孩子自己想像毛毛虫应该喜欢什么叶子包括:形状,颜色… 画好之后放在一边,因为是水粉,所以晾干需要一定的时间。
三:(半小时)看课件:《毛毛虫成功蜕变成蝴蝶的艰难过程》, 了解一些生物知识的同时让孩子感受到毛毛虫不再是那么难看了,同时被它坚韧不拔的精而感动。
四:(一个小时)给孩子发轻粘土,让孩子回忆毛毛虫的形态特征,身体构造,自己动手去做。
这个过程比较重要所以给时间比较长,让孩子通过捏,拍,抓,等捏塑的原始技能去体验,去探索,去发展。
促进思维能力自然的由二维向三维启发式转变。
五:(半个小时)把做好的毛毛虫放在自己已经晾干的叶子上,作品完成。
然后进入评画阶段,让孩子们自己去比较。
这时候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
六:(十分钟)课堂总结:引导孩子做任何事都不能半途而废,我们要多从食物里,知识里,吸取各种营养,都一定会变成最美的自己。
教学反思:打破传统的美术授课方式,成功做到了一人一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