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大教堂:上海佘山天主教堂
1年前 (2024-04-21)
远东大教堂:上海佘山天主教堂周庄 上海佘山天主教堂座落于西佘山之顶,被誉为远东大教堂。
始建于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1年)。
由法国传教士所建,后又经几次翻修。
现在的教堂是1925年扩建而成,此教堂为欧洲巴洛克风格,建筑融希腊,罗馬,哥特建筑艺术于一炉,部分建筑与装饰采用中国传统建筑手法,教堂与山林融为一体,堂红山绿相映成輝。
整个建筑平面呈拉丁式十字形,充分体现了建筑美学上的对称中不对称的美感。
佘山圣母大殿可容纳近4000名,而且音响效果。
大殿正祭台用大理石砌成,殿窗部分镶嵌五彩玻璃,顶部盖以碧色琉璃瓦。
高耸的钟楼,按一定音符排列着8只大钟,塔尖高38米,是由紫铜铸成的圣母像,高8米。
圣母高举双手呈十字状的小耶稣,寓意欢迎各地前来的朝圣者。
通往圣母大殿的台阶 位于西佘山山腰的中山圣母堂。
始建于同治二年(1863年),传教士在山腰处选了五间平房建造疗养所,内有一间小堂。
光绪廿十年,翻建小堂,名为“中山圣母堂”。
同治九年(1870年),先在中山堂北面广场造了若瑟亭,圣母亭,耶稣圣心亭,称“三圣亭”。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又在中山堂北面广场后阶顶端建造了“耶稣山园祈祷”塑像。
1981年,经重新整修后,恢复宗教活动。
佘山圣母大殿融了东西方建筑精华。
巍峨的建筑庄严宏伟,雄峙山巅。
于佘山共存。
始建于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1年)。
由法国传教士所建,后又经几次翻修。
现在的教堂是1925年扩建而成,此教堂为欧洲巴洛克风格,建筑融希腊,罗馬,哥特建筑艺术于一炉,部分建筑与装饰采用中国传统建筑手法,教堂与山林融为一体,堂红山绿相映成輝。
整个建筑平面呈拉丁式十字形,充分体现了建筑美学上的对称中不对称的美感。
佘山圣母大殿可容纳近4000名,而且音响效果。
大殿正祭台用大理石砌成,殿窗部分镶嵌五彩玻璃,顶部盖以碧色琉璃瓦。
高耸的钟楼,按一定音符排列着8只大钟,塔尖高38米,是由紫铜铸成的圣母像,高8米。
圣母高举双手呈十字状的小耶稣,寓意欢迎各地前来的朝圣者。
通往圣母大殿的台阶 位于西佘山山腰的中山圣母堂。
始建于同治二年(1863年),传教士在山腰处选了五间平房建造疗养所,内有一间小堂。
光绪廿十年,翻建小堂,名为“中山圣母堂”。
同治九年(1870年),先在中山堂北面广场造了若瑟亭,圣母亭,耶稣圣心亭,称“三圣亭”。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又在中山堂北面广场后阶顶端建造了“耶稣山园祈祷”塑像。
1981年,经重新整修后,恢复宗教活动。
佘山圣母大殿融了东西方建筑精华。
巍峨的建筑庄严宏伟,雄峙山巅。
于佘山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