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荫山房

8个月前 (04-21)
余荫山房云深   余荫山房思余荫 看景不如听景,听景不如说景,说景不如想景,想景不如思景。
我喜欢烟雨蒙蒙的江南,尤其是那小巧玲珑的亭台楼阁,宛若婀娜多姿的少女,举手投足间是那样的精致妩媚。
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的余荫山房建成于清朝同治年间,号称广东四大名园(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佛山的梁园)之一。
余荫山房又称余荫园,为清代举人邬彬的私家花园,他的两个儿子也是举人,有“一门三举人,父子同登科”之说。
为纪念先祖的福荫,取“余荫”二字作为园名。
  来到余荫山庄,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它的正门(南门)是不开的,仔细一想才明白小小的大门显示不出来山庄的气势! 走过正门,迎面的影壁非常的简洁古朴。
  向右一转,迎面的影壁色彩斑斓,方显出庭院的非比寻常。
  信步转到二门,一幅对联历历在目,据说是山房故主邬彬所撰。
上联:余地三弓红雨足,下联:荫天一角绿云深。
  进到院内,就看到了主体建筑“深柳堂”,据说屋主人喜欢唐诗: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让人感受到了浓郁的书香。
堂前庭院两侧有两棵苍劲的炮仗花古藤。
  深柳堂前是一池碧水,铺满了荷叶,深柳堂的右侧横卧着一座精巧绝伦的廊桥—沅红跨绿,集桥、廊、亭、栏于一身,是标志性建筑。
  深柳堂的左侧是传统的夹墙翠竹,使得庭院深深更是深几许。
每到春天,新篁爬出花窗之外,从雕花窗棱之间伸展出来,洒浴阳光雨露之中,竹丛便显得更加翠雅娉婷。
夏季微风过处,如绿云般的竹叶沙沙作响,更添满园翠绿诗意。
  隔莲池相望,有“临池别馆”呼应,夏日凭栏,风送荷香,令人欲醉。
据说深柳堂前的炮仗花在盛花期时一串一串,加上其它的花木,姹紫嫣红,绚丽多彩。
到了刮风、下雨、花谢时节,花朵🌺飞飞杨杨、飘飘落落,池塘里落英缤纷,形成一片红雨,加上庭院里绿树成荫、清幽雅静,故主人方以门对记之。
  瑜园之中话瑜园 创业难,守业更难,余荫山房的建筑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在它的一角,就建立了“瑜园”(小姐楼)和后花园,据说是故主人的四代孙添建的,第五代人一直居住到了解放初。
  在小小的瑜园里,各个房屋布置的都很精巧,迂回曲折,显得既紧凑又紧致还灵动。
这一部分最值得诉说的是那一个鱼池,观鱼桥和船厅相映成趣,游人无不流连忘返。
瑜园的对联造型奇特,内容选取更是独具匠心,采取了浮雕、砖雕,经过工匠们的精雕细琢,成为骄人之作。
邬公祠内评邬公 与余荫山房紧贴相通的是善言邬公祠,这是邬家的祖祠。
说到明清古建筑,走到今天保存下来的已经不多了,尤其是有家有庙有祠堂更是凤毛麟角了!山西的乔家大院、河南的康百万庄园游客如云,但是他们背后的铜臭之气弥漫,华丽的外表后边缺乏历史的厚重感。
邬家属于书香门第,优秀人员层出不穷,走到今天仍在传承。
走入邬家家祠,看到年表和家系,感受到的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吾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吾心。
  这组建筑特征上也和岭南的宗祠堂相似,只是因为善言邬公祠又用作学堂,所以大堂正面供奉孔子像,而厅堂摆上了一排排的上课用的桌椅。
祠堂和课堂二者特征兼而有之。
文昌阁上论文昌 进入山房,漫步在旧园和新园之间的小巷,徜徉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时空里,仿佛时间都停滞不前了! 余荫山房布局精巧。
它以“藏而不露”和“缩龙成寸”的手法,将画馆楼台,轩榭山石亭桥尽纳于方寸之间,布成咫尺山林,造成园中有园、景中有景、幽深广阔的绝妙佳境。
通过名工巧匠的精雕细刻,使全园的文饰做到丰富而精致、素色而高雅,给人们一种恬静和雅淡的美感,如置身于“波暖尘香”之中。
注:余荫山房又称余荫园,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东南角北大街,距离广州约17千米。
余荫山房为清代举人邬彬的私家花园,始建于清代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
园占地总面积约1598平方米,以小巧玲珑、布局精细的艺术特色著称,充分表现了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风格和高超的造园艺术。
余荫山房的布局十分巧妙,园中亭台楼阁、堂殿轩榭、桥廊堤栏、山山水水尽纳于方圆三百步之中,充分反映了天人一的文化特色,表现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宇宙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