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典音乐赏析:晨曲

1年前 (2024-04-21)
西方经典音乐赏析:晨曲道可書院   《晨曲》是格里格所作音乐组曲,创作于1875年。
格里格是挪威杰出的民族乐派作曲家;他根据1875年为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五幕诗剧《培尔·金特》所作的配乐选编了两套组曲。
“晨景”——原为诗剧第四幕第五场的前奏曲;主人公远涉重洋,前往美洲贩运黑,一时成了富商。
这时,他来到摩洛哥,清晨,在一个山洞前,他用独白披露自己的内心活动。
但这段音乐所描绘的并非是炎热的沙漠,而更像北欧清晨静谧清新的抒情画面。
乐曲具有牧歌风格,由单一的田园风味主题加以自由而精心的发展构成。
音乐一开始,长笛轻柔地吹出静谧、安详的音乐主题,以五声音阶为主的旋律和平稳的68拍节奏,使其又具有清新的牧歌风味。
这一象征晨曦的音乐主题令人进入恬静温馨的田园诗般的意境。
双簧管接着长笛将主题延续下去,随后,又是长笛重复主题,但在移高小三度的调上进行。
突出弦乐音响的整个乐队的加入,暗示从沉睡中苏醒的大自然,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逐渐地,音乐在宁静的气氛中消失。
《晨曲》作为其中的乐章,像是一缕宁静的阳光穿透心灵,极富表现力。
朝阳、晨光、薄雾、河流配着柔和的旋律,在弦乐上跳动,在管乐间流淌,展示着婉转的黎明,表现着挪威诗人纯净的心。
  《皮尔·金特》取材于挪威民间故事。
除了格里格之外,没有人能够为可怜的皮尔·金特对山魔王的厅堂的访问写出这种富于表情的音乐,表现那里的那些好恶作剧的小侏儒扑在他身上掐他、咬他时的情景,或者那具耐心的索尔维格在那孤独的棚屋里等待着多年在世界浪的培尔.金特时唱的那首温柔的歌曲。
甚当格里格描写培尔在埃及和东方奇异的国家里的冒险行为时,他的音乐听起来在某种程度上几乎总是有“挪威风味”的。
乐曲具有牧歌风格,由单一的田园风味主题加以自由而精心的发展构成。
篇幅不长,但是沐浴在这样海上吹来的平和晨风里,整个人像是被笼罩在一片的阳光中。
乐曲的开始先由长笛吹奏出悠扬美好的晨曲主题,幽静的晨曦中,金色的旭日冉冉升起。
短暂的反复后,大提琴却表现出一个灰色的乐句,仿佛是乌云的遮挡,叙述出整个主体的矛盾,对喷薄而出的的暂时掩盖反而更加突出了背后的希望。
不断上扬的旋律由一个变奏开始渐轻,回到了主题的再现,稍稍地加以变化,增强了配器演绎的空间感。
展开了初升的太阳完全跃出地平线的释然之感,希望洋溢在其间,让音乐的旅程带着一个清爽的微笑而继续。
仿佛能看到清晨的浓舞徐徐散去,一轮红日缓缓从地平线山冉冉升起,远方的山野孕育着勃勃生机。
清新空气围绕在你周围……那灵动飘逸的感觉简直妙极了。
德不孤,必有邻!“道“者,“可”同行…道可书院!知行一,乃文乃武…道可山长:(已绑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