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莆田东圳水库全貌印象

1年前 (2024-04-21)
福建莆田东圳水库全貌印象凛然正气 东圳水库位于福建省莆田市区西北8公里许的延寿溪中游(莆田市城厢区常太镇东圳尾村)。
东圳水库具有灌溉、防洪、发电、航运、养殖、游览等作用。
是福建省大型水库之一,也是莆田市的一座大型水库,是莆田市的“大水缸”和生线工程。
东圳水库拦河大坝长360米,高58米,顶宽8米,像一座巨大的屏障,横亘在天马、地龙两山峡谷之间,拦住了自仙游九鲤湖奔流而下的溪水,形成一个面积10平方公里、库容量达4.35亿立方米的人工湖。
1962年,郭沫若来莆参观时,曾赋诗盛赞。
今天,东圳水库已成为一个新兴的游览区。
凌波荡桨,泛舟湖上,其乐无穷。
两岸奇秀的山峰、蓊郁的树林,同澄碧的湖水相映成趣。
湖上置有各种娱乐设施,游客到此兴致倍增。
市区有公路通达库区。
1958年3月,成立莆田县东圳水库工程指挥部,省水电厅晋江工程局刘序文、周连贵任指挥,工程师高宝善、副县长许子斌任副指挥。
1958年6月动工,1960年4月竣工通水,共完成土石方2007万立方米,投工3643万工日,总投资4748.92万元,其中水库投资3192.07万元,渠道投资1556.85万元,淹没耕地1.17万亩,2666户;13382人,房屋14847间。
水库流域面积321平方公里,河道长40.5公里,总库容量4.35亿立方米,正常蓄水位80.5米罗零高程(下同),相应库容量2.827亿立方米,死水位高程50米,死库容400万立方米,正常水位面积17.756平方公里。
 工程由大坝、输水涵洞、溢洪道3大建筑物组成。
水库总库容4.35亿立方米,正常库容2.827亿立方米,死库容400万立方米。
1975年,河南省出现罕见水灾后,国家水电部对大中小型水库的防洪标准重新确定,东圳水库按“千年一遇”标准设计,“万年一遇”加20%进行校核,其洪峰流量由4770立方米秒提高为9340立方米秒。
坝后利用压力水头修建1座水力发电站,原为2台,计装机容量3120千瓦,后扩大1台3200千瓦,计6320千瓦。
水库以灌溉为主,农业用水灌溉26万亩,结防洪、发电、养殖、航道等综利用。
东圳水库渠道工程指挥部于1958年6月成立,有关公社按军事化组成城郊、涵江、渠桥、华亭、黄石、笏石、埭头、忠门、北高等9个民工团(后改为工段),生产大队为民工营,生产队为民工连。
渠道工程线长面广,建筑物多,工程相当艰巨。
除木兰倒虹吸管、山牌等渡槽由省水电厅直接负责施工外,其他技术工作概由县水电局负责。
是年秋收后,全面动工。
到12月间劳力最多上场达7.6万人,红山水库5000人。
经过8个月的紧张施工,176公里长的干支渠工程全面完成,1960年4月通水。
干渠完成后,还新开泗华、寺山、锦亭、溪北、溪南、龙泉、红山、东郊、东埔、梅山、岭下、东峤、古汀、灵川等14条支渠,长91.5公里,以及1000多公里的分斗毛渠,并在渠顶以上高地安装26台980匹马力抽水机,使灌溉面积逐年增加,最高时灌溉面积达到26万亩。
如今的东圳经过连年的洪峰考验,不断地完善加固,它可谓是一道坚不可破的堤坝,为莆田人民的水利建设立下了一个"大水缸"解决了沿海地区的水源灌溉起到重要作用,对库区水质严格把关控制净化,为莆田人民的生活用水,解决了一大难题,如今对库区的的环境美化又进一步建设,已成为莆田地区新二十四景的景点之一,对旅游事业也是一个促进。
  库区航拍全景图由翁庆强提供 请将手机打横欣赏  图片: 文字:百度摘录 制作:正气 航拍:翁 庆 强 二零一九年二月二十四日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