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
1年前 (2024-04-21)
端午清风园 粽香里的端午庄晓滨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
作为中国四大节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之一,端午节是一个忙碌的节日,在古代中国所蕴含丰富的农耕文化中,端午节代表着夏收秋种。
在过去的北方,每年过端午正是新麦下来的时候,很多人都很期盼这个日子的到来,因为能够吃到新麦做的各种食品。
而在过去的南方,端午节却是另外一种粮食水稻收获的季节,新打下来的水稻碾成了大米,过节的前正好能够包成粽子,然后美美吃上一顿。
如今,南北差异已经没有那么大,但端午节吃粽子,这还是全中国人民的一大传统习俗。
粽子还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
据说,早在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
可是在当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到了南北朝时期,中国出现杂粽。
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
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
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
在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之后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现如今我国不少地方五月初五这天,还保留着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
从馅料看,中国的南北差异也还是存在的。
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棕;南方则有豆沙、鲜肉、八宝、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
粽子与春节的饺子、元宵节的汤圆和冬节的馄饨等有异曲同工之处,均为内肉外皮,象征阳内阴外、阴阳和包裹之象,它表达古代中国人祈求端午之后,阴阳调和,风调雨顺的愿望。
吃粽子的历史由来已久,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开始流传的,那人们互相送粽子作为对屈原的纪念。
楚人因为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
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赛龙舟作为体育比赛,是力量的较量,也是万众一心的标志,参加比赛的人全贯注,奋勇向前,观看者呐喊助威,欢呼雀跃。
它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娱乐人们的生活。
"赛龙舟"和"吃粽子"一起成为端午节的两大内容。
还有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
小孩还要挂香囊的。
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一样形状,结成一串,形形,玲珑夺目。
端午在自然节气上虽曾被视为"恶日",但中国人却有生生不息的创造精,依靠自己的智慧战胜邪恶,从而化凶为吉,化恶为善,化丑为美。
这不管在地球的那个角落,只要是中国人,都有一样的眼睛、一样的鼻子和一样的,情感是相通的……
作为中国四大节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之一,端午节是一个忙碌的节日,在古代中国所蕴含丰富的农耕文化中,端午节代表着夏收秋种。
在过去的北方,每年过端午正是新麦下来的时候,很多人都很期盼这个日子的到来,因为能够吃到新麦做的各种食品。
而在过去的南方,端午节却是另外一种粮食水稻收获的季节,新打下来的水稻碾成了大米,过节的前正好能够包成粽子,然后美美吃上一顿。
如今,南北差异已经没有那么大,但端午节吃粽子,这还是全中国人民的一大传统习俗。
粽子还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
据说,早在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
可是在当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到了南北朝时期,中国出现杂粽。
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
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
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
在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之后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现如今我国不少地方五月初五这天,还保留着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
从馅料看,中国的南北差异也还是存在的。
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棕;南方则有豆沙、鲜肉、八宝、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
粽子与春节的饺子、元宵节的汤圆和冬节的馄饨等有异曲同工之处,均为内肉外皮,象征阳内阴外、阴阳和包裹之象,它表达古代中国人祈求端午之后,阴阳调和,风调雨顺的愿望。
吃粽子的历史由来已久,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开始流传的,那人们互相送粽子作为对屈原的纪念。
楚人因为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
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赛龙舟作为体育比赛,是力量的较量,也是万众一心的标志,参加比赛的人全贯注,奋勇向前,观看者呐喊助威,欢呼雀跃。
它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娱乐人们的生活。
"赛龙舟"和"吃粽子"一起成为端午节的两大内容。
还有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
小孩还要挂香囊的。
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一样形状,结成一串,形形,玲珑夺目。
端午在自然节气上虽曾被视为"恶日",但中国人却有生生不息的创造精,依靠自己的智慧战胜邪恶,从而化凶为吉,化恶为善,化丑为美。
这不管在地球的那个角落,只要是中国人,都有一样的眼睛、一样的鼻子和一样的,情感是相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