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的基本结构——读《巫婆一定得死》

1年前 (2024-04-21)
童话的基本结构——读《巫婆一定得死》江湖夜雨 童话的基本结构和坎贝尔梳理的话的基本结构差不多,都是跨越——遭遇——征服——庆典。
每一段旅途都是发现自我的一站。
几乎所以童话故事的开头都是主角跨越一道隐形的界限,而踏入未知的领域,诱因通常是某种困境。
白雪公主面临生死交关的困境,桃乐丝(《绿野仙踪》)面临去危险的奥兹国的困境,小红帽一个人进入危机四伏的森林的困境。
也就是她们都要进入有奇幻事件或怪异生物的地方。
主角进入另一个世界后,怪异的幻想会具体出现。
他们会遭遇女巫,遭遇奇物品或善意的帮助者。
白雪公主的女巫为后母,善意的保护者为七个小矮人;桃乐丝的是西方邪恶女巫,奇物品是奇鞋子;养鹅女孩的女巫为她的仆人,奇物品为母亲留给她的手帕和马。
女巫代表的是孩子的负面品质(白雪公主的虚荣、养鹅女仆的说谎),善意的保护者和奇物品代表的是母亲的力量。
征服消灭女巫是童话的第三段,也是最重要的一段。
女巫必须死掉,儿童才能克服困扰他们的想法与不对的冲动。
这是相对于五岁以下的儿童来说的,因为在这些儿童的内心,世界是截然而分的,非黑即白,没有介于中间的,因此必须除掉女巫,才能帮助幼童处理他们无法用普通方式处理的欲望。
对于七岁以上的儿童,思维有所发展,女巫可以不死(非大奸大恶的女巫,介于正邪之间的女巫),这时候让孩子了解女巫,比杀死女巫更重要。
这样可培养儿童的同理心。
童话旅程的一步就是庆典,可以说几乎每一个童话都有一个美丽的结局。
即使《海的女儿》最终化作泡沫,,其实也是获得了一个不朽的灵魂。
从心理学的观点看,美丽结局代表自我正面力量的胜利,邪恶部分消除,让读者感到安全,自我肯定。
但美丽的结局是短暂的,经由女巫死亡而消灭的感觉和欲望不久又会重现。
所以儿童不久就会重温这些故事。
人性不变,童话对儿童就会有恒久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