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人生

1年前 (2024-04-21)
百岁人生蒙娜丽莎瓷砖 百岁人生该如何规划 如果能活到100岁,你该怎样规划自己的人生?长寿一直是人类的美好愿望,但当长寿成为每个人的标配之后,你有没有想过,美好愿望的达成会给我们带来哪些现实挑战?作者通过对未来的六大预言,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具体来看看。
预言一:你很可能会活到100岁。
1. 老话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但现代社会,人类寿的格局已经大变样。
数据表明,建国初期中国人的平均寿是40岁, 截止2016年,已经突破了76岁。
根据一些研究机构计算,一个2008年出生的00后,少活到100岁的概率,高达50%。
百岁人生,将在未来成为现实。
建议: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我们这代人活到100岁的概率非常大。
对人生的规划,不能只着眼于几个月、几年,而是要有“长寿意识”,从长远的视角去看。
预言二:三段式人生必将消亡,多段式人生即将登场。
2. 传统三段式人生,把人生分为上学、工作、养老三个阶段,这是过去几十年大多数人的生活节奏。
但作者认为,这种三段式人生在长寿时代,将不再适用。
原因有三个:① 工作阶段积累的财富,很难支撑长达三四十年的养老阶段。
② 行业的动荡。
大部分行业,正在以15-20年的速度重新洗牌。
想要在一个行业干到80岁再退休,几乎不可能。
③ 无聊。
研究表明,从事一个行业超过三十年,就可能会出现精上的严重疲惫,无聊会慢慢杀死你。
3. 长寿时代,多段式人生才是主流:人生被分割成很多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主题,并且各段穿行,没有明确的边界。
比如,你可能在30岁重返校园,40岁抽空谈了恋爱并结婚,50岁辞职旅行,回来后重新创业......这些今天看来不可思议的人生,在未来会司空见惯。
建议:不要抱着“上学、工作、养老”的三段式人生墨守成规,人生有多种多样的可能性,要学会用多段式去规划。
预言三:自我革新变生的生存技能,喜新厌旧成为一种美德。
4. 过去,思想封闭的人能轻松混到退休;但在快速变化的未来,如果固步自封,不去拥抱新事物,只会被时代抛弃。
比如,过去人到50岁,在单位混日子等退休十分常见,但在长寿时代,50岁才刚过人生的一半,如果不愿意改变,就会被辞退。
5. 在百岁人生,学习将会是贯穿我们一生的任务。
除了进入大学,碎片化学习更会成为时代的趋势。
只有保持终身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变化。
建议:要学会自我否定、自我更新。
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把自己清理一遍,敢于放弃已经拥有的东西,包括经验、学历、甚三观。
预言四:大量职业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原创行业和个人服务业成为人类主流行业。
6.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类大量的工作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特别是那些科技含量不高,具有重复性、标准性、容易被指令描述的产业,像中介、金融、物流、医疗、会计、银行,可能都是被替代的重灾区。
7. 有哪些行业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呢?作者认为:最顶层的原创行业,比如科研、教育、娱乐;以及较底层的个人服务业,比如餐饮、化妆等行业,将会被保留,而且需求会越来越大。
建议:想要在未来不被机器淘汰,从现在起,就要关注时代趋势,并且多去学习,随时做好放弃过去、改变行业的准备。
预言五:跨年龄交往,将在未来成为主流。
8. 在过去,年龄是判断一个人阅历的重要标准。
但在多段式人生,年龄不再是区分人群的标签。
比如上司可能比你小10岁,但他的经验丰富;邻居40岁,才刚办完婚礼;甚跨越多个年龄段的爱情,都不再稀奇。
建议:要提高自己和不同年龄段的人打交道的能力。
用更开放的心态,真诚迎接来自不同年龄的新朋友。
而不要用有色眼镜,看待与你年龄差异大的人。
预言六:人生的选择,尤其是婚姻,将会越来越慎重。
9. 你可能觉得,寿拉长后我们做选择会更随意。
作者的观点却恰恰相反:我们会比原来更慎重。
因为做的选择越多,要付出的成本就越多,人们会更加谨慎。
最典型的就是婚恋延迟,人们选择会更谨慎,宁缺毋滥。
三四十岁不结婚,会变得非常正常。
建议:① 经常放空自己。
一味埋头赶路,很容易迷失自我。
学会适当地停下来,比如去旅行,感受外面的世界,反而更容易帮你做出正确选择。
② 重视个人无形资产的积累,即个人信誉、口碑、人脉圈子等。
在百岁人生,有形资产像房子、车子总会贬值,但无形资产却会更加珍贵、历久弥新。
比如在你跳槽时,足够广的人脉圈,能给你带来更好的行业或职位信息;良好的个人信誉和口碑,别人给你介绍的对象也会更优秀。
大概率上,我们这代人的寿会超过一百岁。
传统的三段式人生将消亡,要做好开启多段式人生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