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作•支队马本斋一纪念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二十五)

1年前 (2024-04-21)
旧作•支队马本斋一纪念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二十五)侗族大歌 七律二首 支队马本斋 其 一 万里征伐马本斋一腔碧血洗尘垓驰腾冀鲁收失土斩刈胡夷复破钗大义绝食慈母殉深仇固志孝儿哀龟缩寨堡倭惶怖回汉齐驱扫燹霾 其 二 冀中举义叱咤平原褫寇魂慕岳慈亲托刺字钦飞赤子懑焦唇围铁壁华师捭碎垒钢拳日旅焚耿奋丹衷遗魄奭英雄母子气凌云(作于2015年9月21日) 注: 尤素夫·马本斋(1901—1944),是抗日英雄马本斋的经名,原名马守清,,1901年出生于河北省献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马本斋的母亲白文冠心地善良,深明大义,常给孩子们讲苏武牧羊、岳母刺字、木兰从军的故事。
母亲的言传身教,对马本斋的幼小心灵产生了深刻影响。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侵略军很快侵入他的家乡,烧杀掠,无恶不作。
马本斋随即在家乡组织建立抗日义勇队,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
1938年初马本斋率队加入河北游击军,编为冀中教导队。
1938年4月,所部改编为冀中军区教导总队,他任总队长。
1938年10月,马本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
1939年,教导总队改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支队,马本斋任司令员。
1939年日寇扫荡华北,马本斋领导的支队在河间、青县、沧县地区转战,并在各大寺帮助“抗战建国会”组织小队,开展敌后游击战争。
1940年在康庄战斗中,马本斋指挥部队向侵略军猛烈进攻,除六七个伪军逃跑外,其余50余人全部歼灭,缴获大炮一门、重机枪一挺、轻机枪两挺、步枪60余支、战马10余匹以及许多弹药。
他率领支队驰骋在冀中平原,英勇善战,威名远扬。
毛泽东称其为“百战百胜的支队”。
1941年7月,马本斋运用游击战,对盘据在河间县城一带的日寇实施严厉打击,日寇缩在据点里不敢出来。
1941年8月27日,无计可施的日军抓走了马本斋的母亲白文冠,企图逼降素有孝子之名的马本斋。
同时,以马母为诱饵,诱使马本斋率部来救,以乘机消灭支队。
日寇用种种手段,逼迫马母给马本斋写劝降信。
但是,深明大义的马母宁死不屈、义正辞严地拒绝敌人:“我是中国人,我儿子当八路军是我让他去的。
劝降?那是妄想!”绝食7天,以身殉国,时年68岁。
支队指战员纷纷请战,要为马母报仇。
马本斋悲痛地写下誓言:“伟大母亲,虽死犹生,儿承母志,继续斗争!” 1942年5月1日,日军集中5万步、800辆汽车及部分坦克和骑,在华北派遣军司令官冈村宁次的指挥下,对冀中根据地进行规模的大“扫荡”。
为了减轻日伪军对我中心区的压力,支队奉打泊镇,袭交河,转移敌人视线。
尔后戳破铁壁围的口袋阵,跳出日伪军的包围圈,胜利转移到冀鲁边区。
1942年8月,支队奉到达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他被任为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兼支队司令员。
改编后的支队,在他的率领下,战斗力不断提高,队伍迅速发展到2000多人,成为八路军冀中军区野战化较早的一支能征善战的精锐部队。
1942年9月,支队奉开赴鲁西北,马本斋被任为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兼支队司令员。
从此,支队作为第三军分区的主力部队,打据点,斗汉奸,广泛开展借粮斗争,担负起了保卫、巩固和发展鲁西北抗日根据地的艰巨任务。
在长期的战争生活中,马本斋营养不良,积劳成疾,突发带状疱疹,又感染肺炎,1944年2月7日不幸病逝于冀鲁豫军区后方医院(今河南濮阳县小屯村),终年43岁。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分别为其题写挽词:“马本斋同志不死”! “民族英雄,吾战士”!“壮志难移,汉回各族模范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2009年9月14日,在中宣部、中组部、民政部等11个部门联组织开展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评选活动中,马本斋荣列其中。
延伸阅读:马本斋 下图为马本斋的母亲白文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