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疮的分期及IV期褥疮一实例手术详解

1年前 (2024-04-21)
压疮的分期及IV期褥疮一实例手术详解张 乐(太原中心医院汾东院区) 压疮,也称压力性损伤,是指皮肤和或皮下组织的局限性损伤,通常发生在骨隆突部位、与医疗器械或其他器械接触的部位。
由压力或压力联剪切力所致。
许多影响因素或混杂因素也与压疮有关。
I期:指压不变白的红斑表现:在骨隆突处,皮肤出现压之不褪色的局限性红斑,但皮肤完整。
深色皮肤可能没有明显的苍白改变,但其颜色可能与周围的皮肤不同。
发红区域可能会出现疼痛、发硬、表面柔软,皮温发凉或发热。
肤色较深的人可能难以识别,但可以提示个体处于压疮发生的危险中。
II期:部分皮层缺失表现:浅表的开放性溃疡,创面呈粉红色,无腐肉。
也可表现为完整的或开发破损的浆液性水泡。
III期:全皮层缺失表现:全层皮肤缺失,可见皮下脂肪暴露,但骨骼、肌腱、肌肉并未外露。
可有腐肉,但并未掩盖组织缺失的深度。
严重者可出现窦道。
III期压疮的深度因解剖学位置不同而有不同。
鼻梁、耳朵、枕骨部和踝骨部没有皮下组织,这些部位发生三期压疮可呈浅表状。
相反,脂肪多的区域可以发展成非常深的III期压疮。
骨骼和肌腱不可见或无法直接触及。
IV期:全层组织缺失表现:全层组织缺失,并伴有骨骼、肌腱或肌肉的暴露。
在创面基底某些区域可有腐肉和焦痂覆盖。
通常会有窦道。
IV期压疮可扩展肌肉、筋膜、肌腱或关节囊,有可能引发骨髓炎。
患者,男,45岁,因高处坠落致高位截瘫10年,腰骶部及右臀部褥疮5年。
次清创后探查见骶尾部创面约22cmX17cm,内部隐性创面约23cmX26cm,骶椎外露,骨质破坏,呈骨髓炎征象;右臀部坐骨支处10cmX8cmX15cm窦道,坐骨支骨质破坏,呈骨髓炎征象。
经多次彻底清创后拟行左臀大肌肌瓣修复骶尾部+右半腱肌肌瓣修复右臀部+局部转移皮瓣修复手术。
取左臀大肌瓣修复骶尾部创面。
取右半腱肌肌瓣修复右臀部缺损。
局部皮瓣覆盖肌瓣及创面,放置引流管引流。
术后恢复良好,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结论:采用肌皮瓣修复术对臀部,骶尾部深度褥疮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褥疮术前、后护理要求严格,营养支持非常重要,期间需要多次手术,一旦康复,对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极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