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平安帖

1年前 (2024-04-21)
王羲之的平安帖申伟 王羲之的平安帖有两件,一为行书平安帖,二是草书平安帖。
【释文】 此粗平安,修载来十余□□人近集,存想明日当复悉□□由同增概。
此帖凡四行,共二十七字。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钩摹精细入微,毫发毕现。
《平安帖》结字一般是取正局的,即不作作过多的欹侧,这容易形成排布,排布也就是状如算子,所以,处理好变化仍然是十分重要的。
取正局又给人以多变的感受,一般来说,细微部分的变化要求就要高些。
此帖中,最明显的变化是轻重变化。
整体上看,帖右上部分轻,左下部分重。
逐行看,行的轻重变化不大,但,每个字的内部是很有味道的。
如quot安quot字,每一笔都用曲,中横的弯曲更是明显,整个字又稳如泰山。
quot载quot字的土字头写法奇,车旁好像塞在半包围的框中。
quot来quot、quot余quot的笔致变化,真有纸上舞蹈的韵味。
类似的这此变化,保持始终,这便增加了quot可读性quot。
当然,王羲之这些变化,不是quot计划quot来的,虽然有意在笔先之说,但,意是玄妙的,并不是像做建筑工程一样,一步步去实现蓝图。
第二行的轻重变化是明显的,一看便知。
到第三行,行笔开始加快,写得随意了些,往往用了草书的写法。
可以揣度,王羲之写《平安帖》时,心情是相对平和甚是欣悦的。
字很秀,很美,很挺拔,没有太大的波动。
像quot明日quot这样的字,很流美;像quot当复quot,有凌空欲飞之势,这种感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我们在临帖的时候,当然主要是临字,其实,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临情绪,临节奏,临心态。
此帖雄强潇洒,颇能体现当时的魏晋风度。
用笔法度严谨、沉稳精到,又不失自然轻灵、明快畅达。
观此幅作品,无一丝渣尘,若白璧无瑕、若精金美玉,其境界之高,非可强为,实乃羲之心手双畅之作。
羲之变法,踵事而增华,变朴拙为姿媚,但其离古未远,大朴未散。
此帖既有娟美之处,又不失古拙遗风,可谓朴拙相生,得中和之美。
草书平安帖》又名《告姜道帖》,最早见于北宋著名丛帖《绛帖》,后经《宣和书谱》著录,当时共有九行,后被一分为二。
上帖是前半部,为绢本,纵24.5厘米,横13.8厘米,共4行,41个字。
《草书平安帖》上并没有作者的名款,但历史上大多数人都认为是王羲之所书。
延展开这幅草书帖,41个字的周围盖满了几十方收藏鉴赏印章,可见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屡次易主。
乾隆帝盛誉该帖quot可亚时晴quot,媲美quot三希堂quot瑰宝王羲之《快雪时晴帖》,民间流传王羲之高古摹本无出其右。
2010年11月20日20时57分,王羲之高古摹本《草书平安帖》在北京嘉德秋拍夜场以2.75亿元拍卖,总成交价3.0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