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与理

1年前 (2024-04-21)
情与理陈传捷 情与理息息相关,情深蕴于理,理也同样离不开情。
不久前,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人,是理性还是感性的?我不敢妄下结论,因为这个问题似乎缥缈地无边际了,一千个人有一千个答案,一万个人便有一万个答案。
我们存活于世,我们吃饭,睡觉,走路,欢笑,按照预定好的路行走,我们也思考,发泄,为了争一口气而头破血流,自觉遵守着社会的秩序。
有时人用理性思考,平静地做着乎常理的事,没有偏激,心如止水。
有时人用感性思考,可能会被一个素不相识的人打动,可能会轻而易举地陷入诱惑之中,可能会莫名哭泣。
小时候常爱玩一些生活日用品,大人们理所当然地理解为小孩的天性,但那时的我是真的将那些东西当作玩具来看待的。
其实也就是枕头,凉席之类的东西,却可以让我玩很久。
长得后却不感兴趣了,也许因为我突然发现这些东西并非为乐趣而生,每个东西都在预定的轨道上行驶,每个东西都有其作用。
如此想来,实用也变得无聊起来,生活也多了一份索然无味,理性难免无聊起来。
忽然想起塞翁失马的故事,其中老翁不为情感和成见所扰,旁人眼中的好事并非是好事,旁人眼中的坏事也并非是坏事。
老翁凭借他丰富的经验和冷静的思考,一眼就触其本质,这便是理性的力量。
如此看来,理性也变得不可或缺起来。
  看来,人既包含理性又包含感性,但每个人的情与理的占比都是不同的,无人能一眼看出。
然而当一个人的情与理的占比出现问题时,这个人也会随之可怕起来,或在其他人的眼中逐渐奇怪起来。
也许世间并不存在所谓“性本善”“性本恶”,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此复杂的世界之中,人的情理的确会出现问题。
如何调节,又成了一个问题。
但上文中所提的“怪胎”的确是存在的。
不论在你的世界中对我如何,在我的世界中你我终究不同。
这种人可能是情感出现了问题,抑或是三观与理性扭曲,反正是不健康的。
他们的内心孤独,性格古怪。
又略感伤感地想到,所谓社会之黑暗不也是一条条不正常的情与理构成的吗?社会永远做着情与理的对抗。
我不禁想起了太宰治笔下的叶藏,一个人格扭曲的人,却抱歉为人。
他尝试用他的一切情感和理性来解释自己存在的意义。
他剥开情感的一层层外壳,展现出最真实的自我来,却忘记了生而为人。
于是在光鲜的外壳下度过了他的一生,内心却又深陷对情理的思考之中,他吸烟,喝酒,,归于平静。
多么悲哀的人啊。
《人间失格》一出,便有很多人购买,如今仍然热销,可见现代人之孤独。
情与理实在复杂,但我想,我不为情而活,也不为理而活,我为自己而活,为生活的正能量而活。
前面的思考全部抛开不谈,不必思考爱情还是爱理。
该笑就笑,该哭就哭,顺应内心,凭心而活。
如此才是情理平衡,顺从自己的情理,不极端,不偏激。
如此,光鲜的外壳也是真我。
人也变得善良,积极阳光起来。
看,太阳都在向你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