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画初步技法

8个月前 (04-21)
烙画初步技法吴越烙印 看到不少初学的同学,对于烙笔的应用还没有一点基础,就开始临摹作品,这是学习烙画的一个误区。
匆忙间烙了一些图块,希望能给初学者一个基础练习的方向,少走些弯路。
首先声明,这些色块是采用一只烙笔,温度不变,一气呵成。
烙画用笔,大致有三个大方向,一是线条,二是点画,三是晕色(又叫烘色)。
线条练习大致有三种模式:一是直线,直线练习要求线条流畅,浓淡一致。
练习时要注意不同的方向。
二是曲线,曲线的练习与直线基本相同,线条均匀,弯曲自然。
三是粗细变化线,这种线条的用途非常之广,练习时要注意,粗细、浓淡的变化要有意而为,各种变化要心中有数。
要表现不同物体的质感,就要学会灵活运用点画,小点,大点,短线点,还有粗线点,揉搓点等等。
不论哪种点,都要运笔圆润,过度自然。
烘色,是烙画最最基础的练习,也可分三种练习方法,一是均匀烘色,由浅入深,可以尝试用相同的温度,不同的运笔速度烘染浅色和深色,浅色淡若不见,深色可浓如墨碳(烙木)。
第二种方法是深浅过度,可有浅深,也可有深浅,要求过度自然。
三是不规则过度,可以先用随意勾画不同的曲线,再沿线烘色。
氧化与烙画的基本功是有一定关系的,比如烙木板,如果用笔的温度、力度和速度配的理自然,烙出来的颜色均匀细腻,表面光亮,如果温度过高,又不能随意掌控,烙出来的表面粗糙,纤维焦糊,自然容易氧化。
烙画机和笔头笔触的选择:烙画机发展到今天,已经非常灵便和成熟,可以精确控制温度,笔触也越来越丰富多样。
(现在的主流类型有两三种,带云母片电热体的,和笔头电阻尼自发热的,以后者为轻巧方便。
手持的位置距离笔头也近,更加适绘制时控制手感)烙画的最主要工艺特点,就在于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在材料上烙出精确的线条和影调,温度高了会轻易就烙的过头,温度浅了效果又不足。
该高温的地方,烙出的黑色要精透亮,不能灰暗。
该描绘微妙细节时需要用低一些的温度,一遍一遍熨烫,到付加深直到完成。
温度高了,运笔速度就会快,反之就会慢,所以温度与笔触快慢在材料上的效果和手感,是烙画工艺主要的难点,需要灵活运用,巧妙施为。
一般来说,低温慢速烙出来的效果更加优美精致。
烙画笔的用法,要有以烙代笔的感觉。
烙画虽然一般是单色的,但和纸上素描很不一样。
纸上素描所用铅笔碳条和纸的关系非常和谐,下笔即有。
通过线条的叠加体现层次,直接塑造形象,过渡的调子直接就出来了。
烙画不是,烙画要比素描难很多,首先就要通过烙画笔和材质的结效果问题。
过不了这个台阶,就不能去塑造形象。
过渡调子是多次复出来的。
烙画笔和毛笔有很多相似之处,落笔的效果和很相似。
可以有抑扬顿挫,勾皴点染的手法,可以有笔墨感,节奏感。
在烙制大块面时不太容易控制均匀,笔头积碳也容易使效果发干发涩。
烙画笔的执笔,越往前越好控制,但是因为很热,所以最好垫上隔热垫。
使用的过程中,主要用指用腕,尽量要做到流畅,不颤抖。
不同的笔头有不同的运笔方式。
通常的情况,最好把自己最喜欢最适的笔头挑出来,顺、逆、顿、挫,勤加练习,笔头横用就是宽道,竖用就是细线,基本上在这一个笔头上就可以完成大部分的烙画工作,充分发挥挖掘这个笔头的表现力同时形成自己的习惯和风格。
其他的笔头都是增加特殊效果的用途和别的题材内容,频繁更换笔头,并不能天然增加作品的表现力。
也可以把笔头用磨石磨成自己更舒服的形状。
这是一个烙笔运行的轨迹示意图,烙铁通过电溶丝的加热,使之落笔为温度最高点。
烙画要"意在笔先、落笔成形",这句话很多人不能理解,由于我们长期养成的书写习惯,笔不落纸,不会运行,但烙笔不同,如果按照平常的习惯烙笔,出来的线条肯定是蛇头鼠尾,甚是钉头状。
从示意图中,大家可以看到,笔的运行轨迹是呈抛物线状的,先动后落,笔是在运行中落在板上的。
练习时可以幅度大一些,逐渐缩短落笔时运行的轨迹,当熟练以后,落笔先动的距离已经很短,外人几乎是看不出的。
所谓的意在笔先,是指烙笔与板面接触的位置要心中有数。
落笔成形,在是指烙印是无法补救的。
线条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