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资深户外领队总结的户外原则!你知道吗?

1年前 (2024-04-21)
一位资深户外领队总结的户外原则!你知道吗?橙子甜甜 不知什么时候起,人们把领队这个词引入到AA制户外。
在这种户外活动里,领队决定线路的制定、车辆的联系、人员的召集以及遇到危险情况时的事情处置。
但是如果我们把商业户外和AA户外真正定义的话,那么喜马拉雅式登山和阿尔卑斯式登山将是最好的诠释。
在喜式登山中,领队就是保姆:车辆、线路、吃、住等一切事宜都在他们的考虑之中,你只管走,背不动了会有背夫帮你背,走不动了甚可以帮你架上顶,当然你必须要有足够的金钱。
而阿式登山的精髓是:不依赖他人,不靠外界的补给,完全或主要靠登山者自身力量攀登各种山峰。
没有背夫来帮着背装备,没有后勤的补给支持……阿式登山强调的是在登山过程中对“独立与公平”精的体验,同样这也是AA户外的内涵,当然还要再加一条:环保。
当前户外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像我朋友说的:是人穿件冲锋衣就认为自己是驴了。
但是又有多少人或他的家庭充分认识到了户外的危险和无情。
许多把户外当作休闲和旅游的人,是无法面对和承受扑面而来的山难…… 户外原则:永远依靠自己!AA户外许多人理解成费用AA,这是当前AA户外的误区,其实不仅仅是费用AA,责任和风险同样AA,因此户外出行时,不是只有队员面临危险,领队也同样面临户外的危险。
看过垂直极限和冰峰168小时的都知道,当有人处于绝境并且危及到其它队员生时,割绳可能是选择。
这就是登山的法则,我不是说不救助,团结和互助是登山精中最宝贵的财富,但是为什么又要把这个场景展现在大家面前,因为现实是残酷的,你必须明白,如果你想选择这种生活方式,就必须去勇敢面对有你本人或你的会割去你头顶的绳子。
明白这个才能明白2007珠峰攀登时,为什么霍尔濒临死亡时没人去救。
一些朋友进入户外时(对不起还不能把你们叫驴)总是或多或少在寻找一种依靠,这样才出现了“这个领队照顾人不细致、老驴看不起我们新驴”的抱怨。
从1786年到1865年间,国外几乎所有海拔3000~4000公尺以上的山头都被踏足,后来世界登山界称这段时期为阿尔卑斯的黄金时代。
一些阿式登山的法则早已形成,在阿式登山里,不要想着别人会帮助我,在这里每个人都在独立地面对着大山。
别人帮助你那是别人的事,但是自己要明白:我必须依靠我自己!!! 时刻关注着的安危行进中,同一绳子相连的,如果其中一个发生滑坠,其他人是否会面临同样的危险?穿越途中,如果一名队友崴了脚或无法前行,全队将面临多大的困难?一个团队是一个整体,每个队员的失误都会为整个队伍带来意想不到的困难,因此保护好你的队友也是在保护自己,这与条不矛盾:永远把自己照顾好是你能生存下来的法则;保护好你的队友这是实现你们目标的保证。
特别是一些技术性登山中,许多路线需要轮流交替保护,如果你一个人或一个团队带着一个受伤的队友,你是否能想象将面临多大的困难? 不要参加与实力与自己差别太大的AA队许多新驴抱怨一些老驴不带他们出去,也有一些领队以能多带上一些MM为荣。
如果是线路倒没什么,但是如果自虐或技术型线路,那么你必须问自己,我有能力参加这样的线路吗?一个实力差别太大的AA队,势必会出现信息和经验的不对称:选线路、选营地、出行装备的选择以及未知困难的处理,有些东西别人可能会细心的提醒,有些东西别人也许没有意识到:进山时你的装备是否防寒防水?鞋子是否能适应多种变化的线路、有没有多带一双?袜子有没有带够?有时一些很小的细节如果没有注意到,你将面临比你队友更多的危险和困难。
特别是一些MM,出行时总想把自己的安全寄托在领队或一些男队员身上,但户外是危险的,当大家都进入极限状态时,想得最多的是让自己活下来,因此大家必须明白,有时危险来临时,事故往往会从队里最弱的队员开始。
如果你想参加阿式登山,请先提高自身实力!!! 永远不要用到自己的极限朋友,如果你走的是商业队,请尽情发挥你的体力,因为当你力竭时,会有协作照顾把你安全送回营地;如果你为荣誉而战,也尽情发挥你的体力,因为实现目标才是你最终选择。
但是在阿式登山中,请保留一份体力去面对后面的困难,山还在那里,这次不行还有下次,只要你还活着,机会永远还在。
突出自己的特长阿式登山和AA制登山我是不提倡“保姆式”领队这个概念的。
其实大家出行时,每个人都需要有自己的特长,人员联系和交通、导航、救护、后勤、技术等,也许会有个所谓的领队,但他仅仅是团队的沟通和仲裁者,并不能是每件事的操作者。
如果你真想在登山圈中有自己一席之地,请少学习一项自己的特长。
讲给AA领队的话1安全永远是位的当发生意想不到的的情况时,要敢于“舍得”,这里不仅仅是指全队,有时是针对个人。
许多情况下队员没有考虑到即将到来的危险,但是领队如果发现时,必须提出和制止,也许是身体状况不好,也许是装备不齐,别存在侥幸心理,当然这个决定是痛苦的,但是有“舍”才有“得”,领队必须明白,安全永远是位的!!! 根据队中最弱的队员来调整计划和行程在户外登山,一个团队的实力是由木桶效应原则来决定的,也就是说在由高度参差不齐的木板围成的木桶中,其蓄水量是由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的,一个好的领队要随时注意队员的情况,按照最弱队员的体力安排好行进速度,同时根据最弱队员的实力来调整计划和行程,这样才能保证整个团队的安全。
这样的安排一些领队可能感觉不公平,但是要么你别带TA进山,既然带了,为了安全在计划时必须考虑队员实力。
不要过于照顾队员面对一些女孩子或体力较弱的队员,有些领队往往帮他们背东西,甚背包,这是万万不可取的,既然出来,每个人都要有独立面对困难的勇气,当体力不行时,体力好的可以适当分担一些重量,但是必须保证该队员生活标准,一些食物和睡袋是必须的,因为当出现意外情况失散时,这些是等待救援和出山的依靠。
随时听取队员的理化建议领队不是的,很多情况下领队也有拿不定主意的时候,一方面队员随时要向领队提出理化建议,另一方面领队也要虚心接受,不要装懂、不要炫耀;诚实面对自己的能力极限。
队员的两不带A、没有团结协作精的队员不带:这样的队员往往是强驴,迟到、自私、独特立行,他们有自己的一套经验或理念或有颗自私的心理,对领队一些决定存在着抵触情绪,许多时候自行其事,有时甚会形成一个小圈子,这样的队员对整个团队带来的后果将是灾难性的,因此领队管不住的队员千万不能带。
B、实力差别太大的队员不能带(针对自虐和技术型线路):如果实力差别太大,不仅仅是拖全队的后腿,因此还可能产生队员之间的不团结,有时一句:“人家还是新驴嘛,你就不会照顾一下。
”会让你十分无语。
这样的队员不管是美女还是什么,还是把拒绝吧,这样对她对全队都好。
也许有人会说,出行招集队员时是无法了解队员的身体和性格状况的,这引出我的一条原则:尽量和熟悉的人一起出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