挚爱梵高——《向日葵》鉴赏

1年前 (2024-04-21)
挚爱梵高——《向日葵》鉴赏涑水联双语学校 2018.7.12 心藏瑰宝灿烂如歌 唯画作可为我吟唱 每年都有超过500万人从世界各地来到伦敦国家美术馆只为了亲眼看看这幅梵高的《向日葵》,这幅画这么有名,背后到底有什么故事? 1853年3月30日梵高生于荷兰南部布拉邦特的格鲁特·曾德特,是荷兰新教 牧师泰奥多勒斯·梵·高(1822-1885)和安娜·科妮莉娅·卡本特斯(1819-1907)的长子。
1857年5月1日,梵高一生的知己、他的弟弟提奥诞生。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vanGogh,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画家。
出生于新教牧师家庭,是后印象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地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
梵·高早期只以灰暗色系进行创作,直到他在巴黎遇见了印象派与新印象派,融入了他们的鲜艳色彩与画风,创造了他独特的个人画风。
他最著名的作品多半是他在生前二年创作的,期间梵高深陷于精中,其在他37岁那年将他导向一途。
作品目前主要收纳在法国的奥赛美术馆,以及苏黎世的kunshaus美术馆。
《向日葵》就是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所作的。
整幅画以为主,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满怀炽热的令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
梵高笔下的向日葵,像一团熊熊的烈火,那样的华丽,那团烈火似乎想要将每个观看过它的人的心燃烧,让每个观看过它的人震惊于梵高的想象力。
15朵金的向日葵从一个普通的陶罐中冒出来,陶罐是的、背景也是的,色彩的对比单纯而强烈。
它们仿佛互相呼应,有的花儿亭亭玉立,有的要成熟结子,开始凋萎,梵高的笔触粗厚中充满了灵气,这些向日葵虽然姿态各异,但都有着律动感和生力。
梵高的向日葵已经不仅仅是株植物了,它们像一团团烈火,燃烧着,牵动着我们的心。
  完成幅创作后,梵高画向日葵时会研究和创新,包括笔触、画笔的方向和颜料的质地,以及图形的组,他先后创作了11幅《向日葵》。
这幅画青绿色背景下,装在绿釉罐中的向日葵。
另一幅是宝蓝色的墙壁前,桌子上和罐中各放有三朵向日葵,是1945年,美国轰炸日本时被毁。
这幅和最有名的那幅相似,不过是青绿色的背景,罐中有14朵向日葵。
值得一提的是,梵高在这幅《向日葵》的签名竟然直接签在了花瓶上,蓝色和的巧妙搭配并不显得突兀,反而有一种互相呼应的美感。
对于梵高而言,向日葵这种花是表现他思想的题材。
夏季短暂,向日葵的花期更是不长,梵高亦如像向日葵般结束自己短暂的一生,称他为向日葵画家,应该是恰如其分。
报名咨询热线:任老师刘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