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塔山游记(原创)

10个月前 (04-21)
白塔山游记(原创)成顺   这几天回公司办点业务,正好也消闲几日。
由于多年的工地生活,我已经对城市的喧哗有了情绪,只要家里有足够的吃喝,我就能成为十足的宅男!这几日在家里整理了一下收藏的书画,并在墙上挂了几幅,那是缘于净空法师的一句话,好的字画便是家中好的风水。
由此忽然想到白塔山上有个碑林,应该再去欣赏一下,二十多年前,曾与一位朋友去过一次白塔山,看过碑林里的碑文,二十多年过去了,又经历了很多世事,想必会有不同的感悟,于是决定只身前往。
既然是白塔山游记,就得介绍一下白塔寺和碑林,当然还有我游览的奇特经历。
白塔山公园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北部,因山头有一座白塔寺而得名。
该寺始建于元代、重建于明朝,寺平面呈长方形,白塔居中,塔身为八面七级,高约十七米,上有绿顶,下有圆基,通体洁白,挺拔秀丽。
塔南是三大寺楼,北面是准提菩萨殿,东西各有配殿数间。
  登白塔山顶,可俯视兰州市容,集精巧的建筑结构和精湛的雕刻艺术于一身,充分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力,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杰作。
白塔与黄河上的铁桥构成雄浑壮丽的画面,成为兰州市的象征之一。
  白塔山西面是兰州碑林,这里陈列着翻刻或收集到的甘肃著名碑刻,有汉和西夏两种文字的西夏碑、汉藏两种文字的大崇教寺碑、汉蒙两种文字的西宁王碑、汉和八思巴文两种文字的镇海寺碑,王仁裕道碑、弘化公主墓碑、岣嵝碑等。
东西碑廊陈列着历代甘肃籍名人作品和历代名人手札。
从东汉的草圣张芝,东汉末年曹魏时期的梁鹄,西晋索靖,唐代的李世民、李白,直明清及以后的胡缵宗、邹应龙、邢澍、张澍、安维峻、刘尔忻、马福祥、梁启超、范振绪等。
介绍完白塔山和碑林,也要说一说今天游览的奇特经历。
下午吃完饭,正值两点,是每天最热的时间,我便出乘车到了白塔山山脚下。
沿着水泥台阶一阶阶往上行走,山上游客很多,大多是年轻的学生情侣,也有中老年人到山上休闲娱乐的。
起初没有看到指示牌,盲目地沿着台阶行走,可是走了很久却找不到白塔,也看不到行人了,感觉是路线错了。
返回后又跟着人群行走,很快找到了白塔,但白塔不是我的最终目标,碑林才是我想看的。
还是没有找到指示牌,问了几个游客均回答不知道。
于是按照自己的分析,继续向山顶爬去,到了山顶,看到了一个指示牌,并明确标出碑林的方向。
顺着指示方向走了百十米,好几个岔路口,却没有路标,又依自己的经验判断选择了一条向西的小道,此时已经三点多了,我已是汗流浃背,手上的水已经喝完了。
沿着这条水泥路,走到了一个很深的沟谷里,静悄悄的,一个人影都没有。
但我相信方向是对的,可能不是人们常走的道而已。
就这样到了沟底又沿小路上山,盘山路好多拐弯,路很窄也很陡。
估计快到山顶了,我突然头晕目眩,恶心,浑身乏力,眼睛什么也看不见了。
我意识到可能是中暑了,趁着当时意识还清楚,赶紧坐下来,顺路斜躺下,用手指掐着人中穴,心想千万不要让自己昏睡过去,这里可是没有一个人影啊!就这样艰难地忍受了半个多小时,我不能在这半山上等死啊,怕会出现更坏的状况,于是扶着路边的土坎开始小心翼翼地爬行,一点点挪动,恐怕再次头晕失控栽到山坡下面,好希望能碰到一个人,给我口水喝帮帮我! 就这样艰难地爬行了约两百多米,基本到了山顶,看见一个砖墙围起的院落,听见院子里有人在说话,我想这可能是茶园了,于是跌跌撞撞地到了大门口,扶着砖墙柱,向院子里的人用微弱的声音问:“有水吗?”我仍然看不清他们的样子,但分明感觉到他们的紧张。
男主人立刻冲过来扶我到院子里的椅子上坐下,我告诉他们我可能是中暑了。
于是,他们给我起了一壶茶,拿出了油饼,热情地招呼着让我慢慢吃喝,并告诉我多喝一些茶水,休息一会儿就会好的。
我并不觉得饿,只是嗓子眼感觉在冒烟,头晕眼花。
有了院子里的人们,我心里踏实了!大约过了半个小时,我慢慢地恢复了精,与他们聊了起来。
原来他们是山上看护山林的农民工,平时吃住在这个院子里,每天给树木花草浇水,同时防止山林火灾,每个月一人一千六百元工资。
男主人也属马,比我大一轮,可小孙子都已经十一岁了!他很健谈,因为我也是从农村出来的,我们有很多的共同话题。
中国的农村及农业存在的问题,农民看的最清,最有发言权,高高在上的官僚和满嘴跑火车的专家们,造成的恶果已经开始显现了! 喝足了茶水,恢复了精,好心的大哥让小孙子陪我到不远处的碑林游览了一圈。
真心感谢这位大哥的温暖帮助,谢谢你,好人会有好报!会我会去看你的! 总结今天的经历:一是爬山不要单独行动,二是世上还是好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