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创新与创新实验

1年前 (2024-04-21)
实验创新与创新实验明明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泼的心理成分,是学习动力重要的源泉。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而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具有千变万化的现象,它是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更好地利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呢?浏阳市新翰高级中学化学组全体老师以《实验创新与创新实验》为主题开展了历时2个小时的第五次教研活动,时间为2019年11月14号下午15:00. 实验教学作为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但是目前实验教学处于从属地位,高中化学教学仍然是以理论教学为主要模式。
这种理论灌输的教学模式不仅不能发挥化学教学的实用性,还会使学生的兴趣下降,不利于实验教学的开展,所以,进行实验创新式教学的改革,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势在必行,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学校科学素养中心主任刘九成主任以《实验创新与创新实验》为主题展开了一场精彩的报告。
、向我们介绍了新翰高级中学科学素养中心成立的初心:1.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2.培养学生创新实验设计能力;3.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科学论文的撰写能力;5.培养学生的科学精和人生理想——造就未来科学家。
第二、向我们介绍了科学素养中心初步实施方案:1.巩固落实教本实验;2.探究高考综实验及创新设计;3.课外商业实验体验,理论联系实际,为当地经济服务;4.开展课题研究,编写新翰实验校本教材。
第三、向我们介绍了高中教本实验有多少个,必修一共29个,必修二共17个,选修4共18个。
第四、向我们介绍了研究科学实验的意义:1.科学实验丰富化学的内容;2.科学实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3.实验创新促进教师事业发展,铸造名师。
第五、向我们介绍了教本实验研究。
(一)创新思维理念:1.借助课外实验书籍、网络媒体;2.撰写实验论文。
(二)观察发现问题,疑难:1.解决疑难问题;2.教材实验研究;3.实验异常现象讨论。
(三)革新教法:1.微型实验;2.数字化实验;3.微型数字化实验。
第六、向我们介绍了教材实验要点探究。
实验一、银镜反应的成功要点探究:(1)严格按照教材的浓度要求配制溶液,氨水一定要足够稀;(2)试管一定要按求清洗干净;(3)药品用量一定按照要求使用。
实验二、菲林反应的成功要点探究:(1)严格按照教材的浓度要求配制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较大;(2)药品用量一定要按教材要求使用;(3)氢氧化钠溶液一定过量。
实验三、蔗糖脱水实验成功关键:1.药品用量,浓硫酸一定要足量;2.改进:加入2克蔗糖,2滴碳酸钠浓溶液,1.5毫升浓硫酸;3.可在密闭体系中进行,氢氧化钠吸收尾气。
实验四、电解氯化铜溶液的奇怪现象:1.阴极产生白色沉淀,为什么?因为产生了氯化亚铜;2.阴极有气体放出,为什么?因为产生了氢气。
实验五、铝热反应实验探究,选择氯酸钾为氧源往往实验不能成功,覃孔彪老师给出建议,采用过氧化钠为氧源。
实验六、硝化纤维制备:1.混酸制备,浓硫酸和发烟硝酸的比为3:1,硝化时间为10到20分钟,硝化温度为25到30摄氏度;2.洗涤;3.副反应,防止水解,控制温度;4.一种炸药,无烟火药,燃烧迅速。
实验七、雷酸银的制备。
实验八、乙炔银的制备:1.银氨溶液中通入乙炔;2.乙炔银为不溶于水的黑色固体,是一种炸药;3.鉴别乙炔的一种方法。
实验九、红磷和氯酸钾的猛烈反应。
实验十、废硝酸银溶液提取银的实验探究:1.活泼金属(锌、铁)置换法;2.银镜反应,蔗糖还原法;3.先转化为氯化银,再与碳酸钠共热,碳酸银热分解法。
实验十一、石膏蜡像的制作方法。
实验十二、氯化铁和氯化亚铁溶液实验探究:1.铁离子的检验:硫氰化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2.亚铁离子检验:(1)铁氰化钾溶液,(2)高锰酸钾溶液,(3)硫氰化钾溶液和双氧水,(4)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十三、二氧化硫性质实验探究(配成亚硫酸):1.二氧化硫氧化性:硫化钠溶液和硫氢化钠溶液;2.二氧化硫还原性:(1)高锰酸钾溶液(2)硝酸钡溶液,(3)溴水,(4)氯化铁溶液,(5)氯化铜溶液。
时光匆匆流逝,不知不觉两个小时过去,这次实验创新与创新实验主题让青年教师收获满满,大家一起对课本中的实验进行理论性的探讨,各老师对疑难实验的探究和改进说明以及在实验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应该要注意的问题,还有一些创新性实验等等。
化学是一门综性学科,同时又是一门实验性学科,所以如果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提高化学成绩是关重要的。
因此作为一名化学教师,除了具有渊博的知识外,还应掌握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良好的思维品质。
听了刘九成老师的以《实验创新与创新实验》主题报告后感触颇深,我们应重视教材实验,但不要一成不变和墨守成规,应力求对实验素材进行深入拓展和挖掘,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应具备创新的精。
在实验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次研讨会议由高三化学备课组长张娜老师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