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野扬子津,小镇也风情!
1年前 (2024-04-21)
郊野扬子津,小镇也风情!张明霞 扬子郊野公园四季有花,草木含情, 真可谓春赏玉兰夏采莲,秋闻木樨冬咏梅,冠以”城市绿肺”实不过矣。
五妹, 多才脱俗, 亦是此次活动的主办者,自她来过这里,就迷失在了这小桥流水,琴音画韵里, 于是,8月5日,我们就与这里有了一个姹紫嫣红的相逢。
六妹, 多才,聪慧,伶俐,此次活动的摄影, 为了给姐妹们留下美好的瞬间,在这炎炎的夏日 汗水浸湿了几套衣服. 四妹,女主角!多才贤慧, 浪漫风趣。
微微一笑,两朵小花盛开于嘴角两边,甚是妩媚。
于是乎,我想摔它一跤,不对,是两跤。
希望左右小脸刚好跌到二颗差不多大小的小石子上。
等伤疤好的时候,一定会惊奇的发现,两颗深深的酒窝,镶嵌在了嘴巴上。
哈哈哈! 三妹,女主角,诙谐开朗,一曲卷珠帘,悠扬婉转余音绕梁, 听得人柔肠寸断。
小妹,善良敦厚, 实实在在的扬州好人是咱们姐妹的骄傲, 二姐我, 很想好好的夸夸自己,可是实在不好意思开口,呵呵呵! 喜欢听箫曲,爱的是那种疏朗与洒脱的韵律。
当冰冷而温润的青箫放在悸动的唇间,如玉的手指轻轻按压,再和上那平仄声调。
当一阵低回沉郁的箫声惊醒了千年的红尘春梦。
怎不感叹,世生如此尤物。
远望着青山隐隐,碧水迢迢。
在一个明月如缀的秋夜,登上那座桥,遥望远方的伊,手中还握着一支玉箫。
或许有鸣虫,有江南未凋尽的秋草,既是这样,便想起了杜牧那两句已不必再述的诗。
千种缠绵,万般柔情,皆倾心于此。
常常遥想,千年前的那位玉面郎君,是否会凭栏吹箫,等待着这边又一声琴声的响起。
琴瑟相和,他翘首企盼的,是否是这样呢?或许夜影阑珊的时候,那支玉箫会幻化成翩翩白衣女子,无端入梦。
伴着那支箫,足以让他心清朗。
那个吹箫的红衣女子隐在宋朝烟雨中,缓缓的走来,她唇边的箫吹成桃花的落红, 在这幅丹青的水墨画中是最淡却又最浓的一笔,恍若隔世,不经意的一点墨痕溅在了谁的心上? 终是沉寂了,经过了夏的盛放,走进了秋的萧索,有些遇见是繁华的,亦会有寂寥,时光给予我们一个姹紫嫣红的相逢,却留下一个风轻云淡的背影,唯有那些花开的记忆,是永恒不变的芬芳。
在午后懒懒的阳光下,搬一把摇椅在阳台,淋浴着轻风,沏上一壶清茶,躺在摇椅上,一页页地翻着,慢慢地浏览,渴了呷上一口茶,让淡淡的茶香萦绕心头,是不是很惬意? 记得看过这样一段话:女人有三种美丽,一种天生丽质的美 一种娇媚惊艳;但最美的是读书的女人,优雅中透出淡淡的书香,自内而外散发出美丽的魅力,让人心仪往。
做一个读书的女人,与智者交流,与贤人低语,在不知不觉中,洗去心灵的尘埃,领悟人生 , 享受这无语的宁静, 她读书,我们读她,她是不是像一朵开放在春天里的花儿,一缕夏天的风,一片秋天的云,一阵寒冬的雪,盈满四季? “腹有诗书气自华”是千年不破的真理,让女人的气息在读书中慢慢升华,让生活在读书. 即使小小绣针,扎破手指,流出花来,又奈我何?只要这一针一线把我的妹妹们装扮得姹紫嫣红…… 一绣风光无限好。
二绣姐妹情谊深。
三绣难得糊涂竹。
四绣酒窝赛牡丹。
五绣玫瑰别样红。
六绣禅荷芬芳 烦请四妹绣二姐,清新脱俗蕙质兰。
姐妹联手绣五妹,七绣卓尔出群梅! 妹妹们别绣了,快快随姐移步诗亭戏鱼赏花可好?一一一一吾之有妹们,犹鱼之有水也! 我指着照片对朋友说,你看看,这上面有书箫琴花,他说哪来的花呀?我莞尔一笑。
小手一指: 难道那四朵不是吗?哈哈! 看着五妹,手起, 琴响。
仿佛看到了她的山水画里,巍峨的大山 ,飘逸的高云,嶙峋的山石,苍翠的松树,朴素的茅舍,烘托着仙风道骨的古人老者怀抱古琴的画面, 此到, 没有琴声, 却仿佛听到了一阵阵空灵的与凡俗无关的回响。
手起, 琴响,又仿佛听到了一段远古的高山流水,漫过岁月,穿越时空,像风华绝代的女子,由远而近姗姗而来。
他来了, 可他并非女子。
他叫俞伯牙,战国时的音乐家,曾担任晋国的外交官。
俞伯牙从小就酷爱音乐,他的老师成连曾带着他到东海的蓬莱山,领略大自然的壮美奇,使他从中悟出了音乐的真谛。
他弹起琴来,琴声优美动听,犹如高山流水一般。
虽然,有许多人赞美他的琴艺,但他却认为一直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
他一直在寻觅自己的知音 有一年,俞伯牙奉晋王之出使楚国。
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
遇风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
晚上,风浪渐渐平息了下来,云开月出,景色十分美丽。
望着空中的一轮明月,俞伯牙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 他弹了一曲又一曲,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的琴声之中的时候,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
俞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 俞伯牙正在猜测岸边的人为何而来,就听到那个人大声地对他说:“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 俞伯牙借着月光仔细一看,那个人身旁放着一担干柴,果然是个打柴的人。
俞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于是他就问:“你既然懂得琴声,那就请你说说看,我弹的是一首什么曲子?” 听了俞伯牙的问话,那打柴的人笑着回答:“先生,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
打柴人的回答一点不错,俞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
那打柴人看到俞伯牙弹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
”接着他又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
听了打柴人的这番讲述,俞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
接着俞伯牙又为打柴人弹了几曲,请他辨识其中之意。
当他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候,打柴人说:“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
"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打柴人说:“这后弹的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
” 俞伯牙听了不禁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人能听得懂,而眼前的这个樵夫,竟然听得明明白白。
没想到,在这野岭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于是他问明打柴人名叫钟子期,和他喝起酒来。
俩人越谈越投机,相见恨晚,结拜为兄弟。
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
和钟子期洒泪而别后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于是他便弹起琴来召唤这位知音,可是又过了好久,还是不见人来。
第二天,俞伯牙向一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
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俞伯牙的琴声。
听了老人的话,俞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古曲《高山流水》。
弹罢,他挑断了琴弦,长叹了一声,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了个粉碎。
他悲伤地说:我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呢?”两位“知音”的友谊感动了后人,人们在他们相遇的地方,筑起了一座古琴台。
直今天,人们还常用“知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
知音难寻吗?不难!你弹, 我们跳。
没有钢管, 一根破竹杆足矣,照样舞出万种风情。
没有团扇,一把破芭蕉足矣, 只要音乐响起,她总会情不自禁踮起脚,扭起腰,甩起手,那怕手里只有破芭蕉。
呵呵! 爱跳舞的六妹,走路有独特的韵味;她的脚步像跳跃的琴键,和谐的节奏中富有柔柔的弹性,不失稳健不失自信,只要动起来就是一只快乐的天鹅; 爱跳舞的六妹,春有春的妩媚,夏有夏的飘逸,秋有秋的玲珑,冬有冬的梦幻;一年四季在她身上都能看见花开的鲜妍 二姐五妹, 姐俩身姿健美,如柳如梅,情怀浪漫,如酒如歌;看她们手舞足蹈,想那是是非非永远沾不着她们的边;在音乐中舞动自已,身心如水,清柔透亮;她们灿烂如阳光,快乐胜天鹅! 她们衣裙飘动、柔臂展姿,高傲的、唯美的舞动着无怨无悔,舞动着豁达从容。
舞吧舞吧舞吧, 抬起手臂,在日夜星辰中流转,在春夏秋冬中舞动;在有限的生中尽情飞翔。
三妹,儿媳妇谈了吗?没呢,谢谢二姐关心哈哈呵呵 "二姐, 我身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六妹 ,妹妹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哈哈哈 我有酒,你有故事吗?我有故事,你有酒吗?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接着一杯来。
从前,有一个女人,名叫嫦娥,有…… 最美最是那酒微醺时!饮酒从来风雅事,坐把岁月过成诗。
可是可是, 咱毕竟是俗人, 下酒菜呢?哈哈 来了,来了,来了, 翠花,上豆 , 炒刀豆炒缸豆炒土豆炒毛豆炒蚕豆炒扁豆炒豌豆炒四季豆。
四妹, 火候如何?咱姐俩入厨房可以煮壶酒,入厅堂也能论英雄 二姐,火候刮刮老的叫,下面一炒,韭菜炒大葱。
不过咱要低调低调,自夸自不费事.哈哈哈 姐俩,一个锅上一个锅下,配默契,很快的,一桌农家乐搬上了饭桌。
姐妹们今天一会弹琴,一会儿跳舞, 一会儿绣花一会儿喝酒,一会儿闲逛一会儿看书,一桌农家乐,意犹未尽。
当然,的。
千万别忘了看看那个烧火丫头。
哈哈 二 姐 三 妹 四 妹 五 妹 六 妹 小 妹 再………………见
五妹, 多才脱俗, 亦是此次活动的主办者,自她来过这里,就迷失在了这小桥流水,琴音画韵里, 于是,8月5日,我们就与这里有了一个姹紫嫣红的相逢。
六妹, 多才,聪慧,伶俐,此次活动的摄影, 为了给姐妹们留下美好的瞬间,在这炎炎的夏日 汗水浸湿了几套衣服. 四妹,女主角!多才贤慧, 浪漫风趣。
微微一笑,两朵小花盛开于嘴角两边,甚是妩媚。
于是乎,我想摔它一跤,不对,是两跤。
希望左右小脸刚好跌到二颗差不多大小的小石子上。
等伤疤好的时候,一定会惊奇的发现,两颗深深的酒窝,镶嵌在了嘴巴上。
哈哈哈! 三妹,女主角,诙谐开朗,一曲卷珠帘,悠扬婉转余音绕梁, 听得人柔肠寸断。
小妹,善良敦厚, 实实在在的扬州好人是咱们姐妹的骄傲, 二姐我, 很想好好的夸夸自己,可是实在不好意思开口,呵呵呵! 喜欢听箫曲,爱的是那种疏朗与洒脱的韵律。
当冰冷而温润的青箫放在悸动的唇间,如玉的手指轻轻按压,再和上那平仄声调。
当一阵低回沉郁的箫声惊醒了千年的红尘春梦。
怎不感叹,世生如此尤物。
远望着青山隐隐,碧水迢迢。
在一个明月如缀的秋夜,登上那座桥,遥望远方的伊,手中还握着一支玉箫。
或许有鸣虫,有江南未凋尽的秋草,既是这样,便想起了杜牧那两句已不必再述的诗。
千种缠绵,万般柔情,皆倾心于此。
常常遥想,千年前的那位玉面郎君,是否会凭栏吹箫,等待着这边又一声琴声的响起。
琴瑟相和,他翘首企盼的,是否是这样呢?或许夜影阑珊的时候,那支玉箫会幻化成翩翩白衣女子,无端入梦。
伴着那支箫,足以让他心清朗。
那个吹箫的红衣女子隐在宋朝烟雨中,缓缓的走来,她唇边的箫吹成桃花的落红, 在这幅丹青的水墨画中是最淡却又最浓的一笔,恍若隔世,不经意的一点墨痕溅在了谁的心上? 终是沉寂了,经过了夏的盛放,走进了秋的萧索,有些遇见是繁华的,亦会有寂寥,时光给予我们一个姹紫嫣红的相逢,却留下一个风轻云淡的背影,唯有那些花开的记忆,是永恒不变的芬芳。
在午后懒懒的阳光下,搬一把摇椅在阳台,淋浴着轻风,沏上一壶清茶,躺在摇椅上,一页页地翻着,慢慢地浏览,渴了呷上一口茶,让淡淡的茶香萦绕心头,是不是很惬意? 记得看过这样一段话:女人有三种美丽,一种天生丽质的美 一种娇媚惊艳;但最美的是读书的女人,优雅中透出淡淡的书香,自内而外散发出美丽的魅力,让人心仪往。
做一个读书的女人,与智者交流,与贤人低语,在不知不觉中,洗去心灵的尘埃,领悟人生 , 享受这无语的宁静, 她读书,我们读她,她是不是像一朵开放在春天里的花儿,一缕夏天的风,一片秋天的云,一阵寒冬的雪,盈满四季? “腹有诗书气自华”是千年不破的真理,让女人的气息在读书中慢慢升华,让生活在读书. 即使小小绣针,扎破手指,流出花来,又奈我何?只要这一针一线把我的妹妹们装扮得姹紫嫣红…… 一绣风光无限好。
二绣姐妹情谊深。
三绣难得糊涂竹。
四绣酒窝赛牡丹。
五绣玫瑰别样红。
六绣禅荷芬芳 烦请四妹绣二姐,清新脱俗蕙质兰。
姐妹联手绣五妹,七绣卓尔出群梅! 妹妹们别绣了,快快随姐移步诗亭戏鱼赏花可好?一一一一吾之有妹们,犹鱼之有水也! 我指着照片对朋友说,你看看,这上面有书箫琴花,他说哪来的花呀?我莞尔一笑。
小手一指: 难道那四朵不是吗?哈哈! 看着五妹,手起, 琴响。
仿佛看到了她的山水画里,巍峨的大山 ,飘逸的高云,嶙峋的山石,苍翠的松树,朴素的茅舍,烘托着仙风道骨的古人老者怀抱古琴的画面, 此到, 没有琴声, 却仿佛听到了一阵阵空灵的与凡俗无关的回响。
手起, 琴响,又仿佛听到了一段远古的高山流水,漫过岁月,穿越时空,像风华绝代的女子,由远而近姗姗而来。
他来了, 可他并非女子。
他叫俞伯牙,战国时的音乐家,曾担任晋国的外交官。
俞伯牙从小就酷爱音乐,他的老师成连曾带着他到东海的蓬莱山,领略大自然的壮美奇,使他从中悟出了音乐的真谛。
他弹起琴来,琴声优美动听,犹如高山流水一般。
虽然,有许多人赞美他的琴艺,但他却认为一直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
他一直在寻觅自己的知音 有一年,俞伯牙奉晋王之出使楚国。
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
遇风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
晚上,风浪渐渐平息了下来,云开月出,景色十分美丽。
望着空中的一轮明月,俞伯牙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 他弹了一曲又一曲,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的琴声之中的时候,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
俞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 俞伯牙正在猜测岸边的人为何而来,就听到那个人大声地对他说:“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 俞伯牙借着月光仔细一看,那个人身旁放着一担干柴,果然是个打柴的人。
俞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于是他就问:“你既然懂得琴声,那就请你说说看,我弹的是一首什么曲子?” 听了俞伯牙的问话,那打柴的人笑着回答:“先生,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
打柴人的回答一点不错,俞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
那打柴人看到俞伯牙弹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
”接着他又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
听了打柴人的这番讲述,俞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
接着俞伯牙又为打柴人弹了几曲,请他辨识其中之意。
当他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候,打柴人说:“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
"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打柴人说:“这后弹的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
” 俞伯牙听了不禁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人能听得懂,而眼前的这个樵夫,竟然听得明明白白。
没想到,在这野岭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于是他问明打柴人名叫钟子期,和他喝起酒来。
俩人越谈越投机,相见恨晚,结拜为兄弟。
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
和钟子期洒泪而别后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于是他便弹起琴来召唤这位知音,可是又过了好久,还是不见人来。
第二天,俞伯牙向一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
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俞伯牙的琴声。
听了老人的话,俞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古曲《高山流水》。
弹罢,他挑断了琴弦,长叹了一声,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了个粉碎。
他悲伤地说:我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呢?”两位“知音”的友谊感动了后人,人们在他们相遇的地方,筑起了一座古琴台。
直今天,人们还常用“知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
知音难寻吗?不难!你弹, 我们跳。
没有钢管, 一根破竹杆足矣,照样舞出万种风情。
没有团扇,一把破芭蕉足矣, 只要音乐响起,她总会情不自禁踮起脚,扭起腰,甩起手,那怕手里只有破芭蕉。
呵呵! 爱跳舞的六妹,走路有独特的韵味;她的脚步像跳跃的琴键,和谐的节奏中富有柔柔的弹性,不失稳健不失自信,只要动起来就是一只快乐的天鹅; 爱跳舞的六妹,春有春的妩媚,夏有夏的飘逸,秋有秋的玲珑,冬有冬的梦幻;一年四季在她身上都能看见花开的鲜妍 二姐五妹, 姐俩身姿健美,如柳如梅,情怀浪漫,如酒如歌;看她们手舞足蹈,想那是是非非永远沾不着她们的边;在音乐中舞动自已,身心如水,清柔透亮;她们灿烂如阳光,快乐胜天鹅! 她们衣裙飘动、柔臂展姿,高傲的、唯美的舞动着无怨无悔,舞动着豁达从容。
舞吧舞吧舞吧, 抬起手臂,在日夜星辰中流转,在春夏秋冬中舞动;在有限的生中尽情飞翔。
三妹,儿媳妇谈了吗?没呢,谢谢二姐关心哈哈呵呵 "二姐, 我身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六妹 ,妹妹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哈哈哈 我有酒,你有故事吗?我有故事,你有酒吗?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接着一杯来。
从前,有一个女人,名叫嫦娥,有…… 最美最是那酒微醺时!饮酒从来风雅事,坐把岁月过成诗。
可是可是, 咱毕竟是俗人, 下酒菜呢?哈哈 来了,来了,来了, 翠花,上豆 , 炒刀豆炒缸豆炒土豆炒毛豆炒蚕豆炒扁豆炒豌豆炒四季豆。
四妹, 火候如何?咱姐俩入厨房可以煮壶酒,入厅堂也能论英雄 二姐,火候刮刮老的叫,下面一炒,韭菜炒大葱。
不过咱要低调低调,自夸自不费事.哈哈哈 姐俩,一个锅上一个锅下,配默契,很快的,一桌农家乐搬上了饭桌。
姐妹们今天一会弹琴,一会儿跳舞, 一会儿绣花一会儿喝酒,一会儿闲逛一会儿看书,一桌农家乐,意犹未尽。
当然,的。
千万别忘了看看那个烧火丫头。
哈哈 二 姐 三 妹 四 妹 五 妹 六 妹 小 妹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