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杭高……

1年前 (2024-04-21)
再见了,杭高……小雨   美丽的日子总不经过,只一个转身,在杭高的幸福光阴转瞬成了故事……在最美的季节,我们仨牵手走进最美的杭高,遇见心中最美的教育,何其有幸!   从夏走到秋,从秋走到冬,我们仨徜徉沉醉,本以为日子够长,如今定晴回望,只弹指之间啊,日子就飞逝了。
     这光阴啊,就如一首拨动心弦的老歌,更如一坛浓醇郁香的老酒。
  四个多月,122天,杭高给我们太多太多,以大校风范,敞开最广阔最温暖的的教育心怀,任由我们跟岗学习和交流。
  我们除了得到教育教学管理、教师专业成长、学校文化建设、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特色活动开展、新高考“七选三”运作模式等方面的经验,更收获了来自杭高各位领导、各部门、各科室、各教研组及老师们最深切的关怀和最真诚的帮助。
  我们除了感激感恩感动,唯有珍惜,唯有好好工作。
一路走来,杭高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感动——   学校领导的管理智慧和艺术,各部门宝贵的经验,老师们渊博的学识,学生们高贵的杭高独有气质……   杭高的教育教学管理、学校文化建设、育人目标定位、特色活动开展、教学品牌打造、舆论正面引导到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极大开阔了我们的教育眼界。
【教育教学管理】 在基础上进一步奠基,在内涵上纵深加强,在特色上全力开发。
  我的学习总结里有这么几句话: 什么样的领导值得仰慕和追随? 像杭高这样的领导,能在下级需要时给予一定指导帮助下级发展;行动目标明确;有成功经验;心胸宽广;真诚有温度的领导就值得仰慕和追随。
  一个学期观察下来,从对教育、教学、科研、学生的管理看,我们都能强烈感受到蔡校长的管理明晰的思路:根基于学生,根基于教师,根基于教育教学。
我说,蔡校就是一个暖体,更是一个发光体。
杭高有这样的领导,何其有幸!相信我们杭高在他的下,下一个120年的辉煌愿景一定能实现。
【学校文化建设】 精文化建设:抓紧抓牢学校120如此深厚的办学历史,对学生、老师进行一系列的精文化熏陶。
从人心上“凝聚”杭高人的向心力。
  都说,一个学校的发展需要法治,但更重要的是靠一种风气、文化、凝聚力。
治校大到如同治国,小到如同治家。
一个国家的兴盛和一个家庭的幸福,全在于人心所向,人心就是团结的“凝聚剂”;人才的重视更是一把打开教育大门的“锁”。
  常有言:三年的学校靠“领导”,十年学校靠“制度”,百年的学校靠“文化”。
以今年120年校庆的效应来看,杭高已经基本达成“靠文化”来管理学校了。
少我看到了蔡校长着力地做了这样的工作,而且成效。
记得我问过不少杭高的老师。
我问:你怎么看杭高的管理?“不用管理的管理”,这是我在大多数老师那听到最多的观点。
大家认为,每个杭高人个人素质功夫都很深,只要上级领导做好了“顶层设计”,把好了方向,下面的机构到一般老师,会在“学校文化”高度认同感的向心力感召下,出色完成各项工作。
  我以为,这就是一所学校最理想的管理状态。
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制度文化建设:修订、完善学校各种规章制度,健全系列长效管理机制。
我除了看到学校章程、规划制定、管理制度、运行机制外,让我惊喜看到杭高制定的类似“导师私人定制”,“校长有约”制,“宽到底,严到位”制这样有温度有情怀的情感和谐生态环境的制度和机制。
  课程文化建设:树立素质教育的课程观,以课程建设为中心,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发展,为社会、家庭和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课程服务,构建一个充满生机活力,适应学生全面发展和特长发展的课程改革体系。
在这里,我看到了大到“课程规划”“课程实施”,小到“课程评价与保障”,国家课程和校本特色课程相提并用,相得益彰。
两个校区,做到各个科类均有特色课程开发,听校长述职报告中,学校今年有2门课程入选杭州市第15批精品选修课程。
语文自编的校本课程共十二册,感谢周主任送给我了。
手捧翻阅,我深深被震撼折服,这些教材早就走在“群文阅读”前列,彰显了目前“统编教材”理念。
  物质文化建设:杭高的学校文化标识、学校建筑设施、育人环境建设、食堂文化建设,我是看在眼里,服在心上。
贡院养正园、树人园、亨颐园,校史馆、体育馆,改造后的二进教学楼,文化广场,“一师风潮”中心雕塑,各大名人校友雕塑林立,还有那“课间物语”“贡院驿站”都让我深深迷恋。
这样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标的物质文化建设,它不断地改善物质环境,就能加快精文明物化环境建设。
  行为文化建设:班级管理、社团活动、特色活动、常规活动、家校社作这些平台,皆拿来实现校园文化特色活动的成果展示,它不但丰富了学校的行为文化,更鲜活了学校文化生活,因为它需要全体师生员工积极参与进来的行为文化。
以今年杭高120年建校庆典活动为例,它就极大彰显了全员参与的能动效益。
庆典当日,到场校友最多;来的院士最多;来的将军最多;校庆文库最厚,印行了反映杭高办学成果的校庆丛书三本(《百廿校志》《百廿影像》《杭高人 杭高情》),共计1050页,180万字;媒体报道最多,省内知名媒体和《中国教育报》等国家级媒体都有大幅报道;筹得基金最多;上级领导最关注,省委、市委等省市主要领导在校庆前相继来到杭高并表示祝贺。
李岚清、徐匡迪、徐光春等在校庆前后也相继来学校并题词祝贺……用心把这样一个“行为文化”做到如此大强,还做出极高效益,产生的轰动效应是无法用“定数”来衡量的。
【育人目标定位】 以“值周班制度”、“双达标班级”、“行为规范强化月”、“美丽寝室”为抓手,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以“宽到底,严到位”的要求,培养学生“自律的贵族精 + 自主的精英意识”的富有“弹性”的品格,这着意锻炼和培养学生领导力的行动计划实在是让人叹服。
  除了那些常规做好,所有“班主任沙龙活动”“精品系列晨会”“筑梦杭高,职引人生,成就未来”生涯规划主题活动,“家长导师登台”,学生“养正学堂”,学生干部“养正之夜”之系列——礼赞之夜、思辨之夜、文学之夜,“小院士”学子评比,“星级社团”评比,还有举办“守望天穹”天文主题图片展、“中国天眼”主任科学家彭勃讲座、WWT万维望远镜全国教师培训与天文教育研讨会、“迎新星空漫游”、“福禄寿三星拜年”、元宵节“超级月亮”等,所有这些高规格活动,唯杭高“独一”。
【特色活动开展】 “樱花文会”、“钱潮雅集”这杭高校园文化之“双璧”,已经打造成最经典,杭高文化特色的活动,魅力之大,影响之广,已经超出“学校活动范畴”。
以一所学校的“活动”,带动“一市”,乃“一省”的文化活动,估计也只有我们杭高能做到了。
【教学品牌打造】 打造教学品牌,教学品质,杭高做得扎实有效——杭高获评杭州市内、浙江省内四所之一的省首批现代化学校。
  “差错反馈处理”“杭高讲坛”,“明远班”建设,“空中课堂”构建。
开办人文、数学、钱学森班、理科综等实验班,开设各类竞赛辅导,实行主教练负责制,钱江校区高二部分选考科目(理化生)实行分层编班教学;部数学、物理的分层走班……所有这些教学“招数”,是招招落地,招招见效。
  学科竞赛国家级、省级、市级获获就是见证;帝国理工、康奈尔大学、加州大学、爱丁堡大学、多伦多大学、墨尔本大学、悉尼大学等世界名校录取通知书就是见证;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哈工大、国防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高校颁发的一块块“优质生源基地”校牌就是见证;同济大学“苗圃计划”落户杭高、“西安交大少年班”预科基地落户杭高就是见证。
【正面舆论引导】 在舆论引导上,杭高给我们做出非常好的榜样。
2019年,杭高学校官网、官微、团学微信号、QQ空间等舆论阵地均发挥了正向传播好声音的功能。
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2019全年发布微信200余条,全年阅读数261万余次,阅读人数192万余人次。
可以这么说,“讲好杭高人故事”“传播好杭高人声音”,我们杭高人做到了。
【教师专业成长】 注重人才引进培养,这是我从别的学校看不到的“实际行动”。
这两年,学校正高级教师增加8人,教师12人。
这在中学系列学校真是少见。
  在学校“人才顶层设计”机制引发下,“育秀中心”在原有“新老挂钩”培养机制之上,开展“青年教师风采大赛”“教坛新秀推选”,青年教师第二层次“明远教师”培养计划,“杭高学术周”等活动,快速稳健助推青年和骨干教师成长。
  充分发挥人才作用。
学校充分发挥教师、正高级教师在教学、科研、育人等方面“特”的优势,助推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同时发挥杭高“名师”的辐射作用,建立“名师工作室”帮扶省内外兄弟学校教师的成长,推进不同地区、城乡优质师资的均衡化。
  在加强教师培养这一块,开展的是“百师听千课”“百人访千家”活动。
在培养年轻干部方面,我们杭高也是做得非常好。
一项“领雁行动”,打造出一支梯队理的能干事、会干事、愿意干事的干部队伍。
  回顾这半年的学习之路,我们幸福在杭高学习生活——在杭高感受到教育的每一处细节都是温暖的;在杭高看到教育的每一道风景都是美丽的……沉甸甸的收获、满当当的感动啊!   再一次表示感谢感恩。
感谢杭高倾心为我们提供如此珍贵的学习机会;感恩杭高倾情为我们提供如此高规格的学习平台!   再多的定语都无法强调我们对杭高的感激之情。
移用今年一热词——我们唯有不负韶华为教育,才不辜负杭高给我们提供如此美丽的教育生活。
  ,再移用我们杭高校友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表达我们即将不舍离去的心情—— 在最美的秋季 我们走进最美的杭高 遇见最美的教育 四个月,一个学期 杭高给我们的太多太多   今天 我们即将离开 用我们杭高校友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表达我们不舍离去的心情   憧憬着,期待着 我们来了 带着问题 带着疑惑 我们轻轻跨步 走进杭高的大门 见识最美的情怀 开阔最广的眼界 遇见最美的教育 沾染最高贵的气质   满满的,幸福的 我们走了 带着收获 带着浓情 我们不舍离开 挥一挥热泪 我们带走的 不只是 最前沿的教育理念 最温度的教育情怀 还有那 对杭高深深的念想   纵有万般不舍 别离的笙箫总要吹响 从此,我们 同怀一颗杭高心 满载一船杭高星 从此,我们 多了一份念想 多了一份牵挂   再见了,我们亲爱的杭高 祝福杭高的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