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研学交流活动感想

1年前 (2024-04-21)
南京研学交流活动感想孙颖    金陵风景好,豪士集新亭 ——《金陵新亭》唐·李白 南京,背倚钟山,怀抱大江,十朝都会,人杰地灵。
2019年8月3日到8月6日,我校组织了高一年级全体学生,到风景宜人的南京进行为期四天的研学旅行活动。
  天,我们来到了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它地处九乡河湿地公园,东濒仙林湖,北望栖霞山景区,毗邻多所知名高校。
在绿树成荫的校园中,我们看到了许多仍抱着求学态度的学姐学长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即使在暑假期间仍然在图书馆中学习,为考研做准备,真是学无止境。
在学长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南大仙林校区的标志性建筑,杜厦图书馆和南京大学敬文学生活动中心。
  杜霞图书馆是由南京大学杰出校友杜厦先生捐资建设,是江苏省藏书量、中国藏书量前三的高校图书馆,中国一座双枢纽管理体系的智能化信息图书馆。
杜厦图书馆外部造型独特,风格庄重典雅。
俯视杜厦图书馆,三个体块围绕内院组成一个巨大的“计算机硬盘”,而从校区正门看杜厦图书馆,又犹如一部翻开的大书,既表现了文献信息中心的功能性特征,体现了图书馆明快现代、兼容博大的建筑意象。
馆内有自习室和众多资料室,在这样一个环境宜人,学习气氛浓郁的图书馆,真是许多准备考研的学生必去的好地方。
  南京大学敬文学生活动中心位于南京大学仙林校区中心位置,紧邻杜厦图书馆、体育馆。
由哈佛大学建筑系主任普雷斯顿·科恩亲手设计,是南大的制高点。
就是在这里我们盐中学子有幸聆听了徐慨老师的精彩报告。
1.你的理想是什么?2.你为此做过哪些努力?3.你如何证明你更适?来自徐慨老师的黄金三问实在是叩问心灵引人深思。
徐老师做出结论: 我们要实现我们的理想 需要动机,态度,和能力 真的很佩服徐老师,口若悬河,台风稳健是他留给我的印象,而他那震撼人心的言语在一次次激荡着我们的心。
能够做他的学生何其的幸运,他,集才华横溢与幽默风趣于一身,一直追逐理想不放弃让人折服,连蒋昌建都是你的背景。
  随后,我们来到了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辅导员为我们介绍了南大在化学化工领域的成就,同学们纷纷惊叹不已。
高分子系优秀学生袭锴为我们介绍了不一样的化学,解释了高分子化学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即在生活中的应用,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第二天,站我们来到了中山陵。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博爱坊。
孙中山先生一生都在宣扬博爱精,他说,总统便是人民的公仆。
这不仅体现了他的博爱精,还体现了他的以民为本的主张。
登上中山陵,其台阶本身的设计十分巧妙,一步一步走上去感觉很用力,回头一看,下面却平平坦坦。
仿佛革的道路,刚开始的时候很崎岖,回首之时已波澜不惊。
台阶共有392级,象征着当时中国3.92亿人民,体现孙中山先生一生都在为人民服务。
  随后,我们怀着庄严的心情,来到南京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雨花台烈士陵园。
一进大门,看到一个花坛,是由红花、绿草组成的。
绿草的形状,恰恰说出了林园的名字 雨花台。
绕过花坛,一座震撼人心的雕像屹立在我们的面前,他们有的被铐着,看他们的表情,毫不畏惧,一个个庄严肃穆,紧握拳头,几双愤怒的眼睛凝视前方。
  长明灯是信仰的象征。
从1921年中国共产成立,共产主义理想的燎原星火熊熊燃烧了近一个世纪。
无论雨天还是晴天,长明灯的火焰永不会熄灭。
就像共产主义理想,无论什么时代都不会被取代。
  纪念碑庄严矗立。
正前方是黑色的战士雕像。
蓝天白云,微风轻拂。
纪念碑在和平年代度过了一段时光。
它记录了峥嵘岁月,镌刻了一代青年的壮志。
艰苦卓绝的时代,血与泪的奋斗。
  ,我们参观了著名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在参观之前,导游再三强调:不可拍照,不可不尊敬,不可带帽。
这是对死者的尊重。
炎炎烈日下,我们怀着无比沉重的心情参观了纪念馆,看着一排排遇难者的名字,一帧帧悲壮惨烈的照片,一具具含恨冤死的白骨,深切体会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是怎样的悲凉和绝望。
当我们凝望历史,历史也在凝望着我们,正如约翰·拉贝说的,可以宽恕,但不可以忘记。
  和平鸽在和平女的手中飞起,飞到远方,将 和平散播到世界。
让我们远离战争,珍爱和平,为建设和谐社会而奋斗。
  第三天,上午我们去了南京博物院,南京博物院是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是国家一级博物馆、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京博物院为“一院六馆”格局,即历史馆、特展馆、数字馆、艺术馆、非遗馆、民国馆。
其中我最喜欢民国馆,民国一条街,满满的民国风,让人忍不住想穿一身旗袍,坐上黄包车,来一场邂逅。
民国的房中有一架古旧的钢琴,琴键淌的是岁月。
不知是否咿咿呀呀,但是一定明白何为世事安好,波澜不惊。
墙上的画已淡淡泛黄,想必亦是岁月的积淀。
沙发完全西式,中西在这里地融,不分彼此。
  下午,我们来到了东南大学,人才辈出,东南人杰地灵。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的汪晓茜教授为我们做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
她说:"城市有历史,校园可阅读,南京民国建筑,我们去寻你。
"有一句老话:"盛唐建筑看西安,明清建筑看北京,民国建筑看南京。
"实实在在地说出了南京民国建筑之精美。
随后,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的钱堃教授为我们带来纯理工男式的机器人介绍,对于我们女生来说,还是无趣了些,不如男生听的津津有味。
随后,我们了解了一位为世界物理做出杰出贡献的女士——吴健雄女士,在东南大学的校园里有一座专门为她而打造的博物馆——吴健雄博物馆,在哪里我们认识到一位杰出的科研人,必须执着于事情的本源,必须勤奋探索科学的奥秘,必须严谨对待科研成果,必须追求万物的真理。
  快乐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转眼就要到了了,同学们都开始珍惜接下来半天的时光了。
,我们来到了南京理工大学,它是一所理、工、文、经、管、法、教、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
在南理工,我们参观了南理工的武器博物馆,枪,坦克,地雷,一个个威力无比的武器为我国的国防安全做出重要贡献。
一个国家的综国力也提现在这个国家的国防力量上。
  随后,我们又听了教授的机器人讲座,了解的机器人的历史,机器人名字的由来,机器人在生活中的作用等等。
明白了机器与人工之间的“纠葛”,知道了机器对于国家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在这四天里,我学到了很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这样的研学旅行活动,让我深切感受学、玩、游三者一的乐趣,在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的切身体验中培养自己努力学习、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