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故事———方孝孺祠考

8个月前 (04-21)
汉中故事———方孝孺祠考洋洋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汉中,自秦厉公26年(公元前451年)秦左庶长修筑南郑城,已有近2500年的历史。
南京有汉中门,上海有汉中路,“始封之地,兴王之所”早已名声远播。
行走古城,隐含久远过往的街街巷巷,在一路高歌猛进的城市化进程中,拆了、推了、碾了、碎了、吹了、忘了。
承载历史记忆的古迹、遗迹,灰飞烟灭。
留下的,只有汉中故事。
一日,旧时汉中城地图上发现,南门内临城墙处标注有“方孝孺祠”,颇为好奇。
按位置看,竞与我整日来来往往的文庙巷近在咫尺。
一代名儒的是是非非进入了我的视野。
方孝孺   方孝孺(1357年—1402年),字希直,浙江台州宁海人。
幼警敏,双眸炯炯,读书日盈寸。
师从明初大儒宋濂,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
《明史•方孝儒传》记载:洪武十五年,以吴沉、揭枢荐,召见。
太祖喜其举止端整,谓皇太子(朱标)曰:“此庄士,当老其才。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又以荐召。
朱元璋再次召见方孝孺,说:“今非用孝孺时。
”其意谓留充子孙辅弼大臣,随任方孝孺为汉中府学教授。
汉中,避处秦巴山地,士人鲜知学,教化初开。
方孝孺就任府学教授后,黎明即起,为诸生讲学课试,暮无惰容,山南学子皆知向学。
蜀王朱椿慕其贤,聘为世子师,尊以殊礼。
孝孺以“逊志”名其书斋,蜀王改为“正学”,故世称孝孺为正学先生。
明惠帝朱允炆   建文元年(1399年),惠帝朱允炆,召方孝孺为翰林学士、侍讲学士,国家方针大计,都请教他。
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惠帝亦派北伐,其诏书檄文均出自方孝孺之手。
建文四年(1402年)五月,燕王朱棣拥攻入京师,建文帝不知所终。
朱棣想要方孝孺起草即位诏书,方孝孺被召到朝廷 。
朱棣对方孝孺说:“先生不要自取忧苦,我只是想要仿效周公辅佐成王的方式。
”方孝孺问:“周成王在哪里?”朱棣答:“他自焚而死。
”方孝孺又问:“为什么不立成王的儿子?”朱棣说:“国家有赖于成年的君王。
”方孝孺说:“为什么不立成王的弟弟?”朱棣答道:“这是我们朱家的事。
”回头示意左右侍者授予方孝孺纸笔,说道:“诏示天下,非得由先生您来起草不可。
” 方孝孺把笔掷到地上,边哭边骂道:“死就死了罢,诏书我绝不能起草。
”朱棣大声喝道:“汝安能轻言死。
即死独不顾九族乎?”孝孺曰:“便十族奈我何?” 朱棣大怒,诏令碎尸于市,于是用“瓜蔓抄”的办法,屠灭十族(九族之外,加朋友门生),死者达873人,成就了方孝孺“建文朝忠臣”。
明成祖朱棣   1425年,朱棣长子、明仁宗朱高炽即位,在位短短一年时间内,朱高炽即建文忠臣方孝孺的“诛十族”惨案。
明仁宗朱高炽   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 年)的汉中文庙,故地如今已成政府中杻所在,方孝孺到任汉中府学教授就在此处。
  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南郑县志》载:方正学祠,在县学署东。
明万历间郡守项公思教建。
清嘉庆《汉中府志•职官》载:值靖难师入,仗节不屈。
前朝忠节,首推孝孺。
汉中建祠文庙之左,祀以春秋上丁。
据汉中地方志前辈郭鹏老先生《方孝孺任汉中府学教授史料遗存》一文指:据《汉中府志•艺文》明代徐用俭所作《方公祠记》,汉中方孝孺祠应建于明万历三年(1575年)。
1988年,政协汉中市(县级)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出版的《汉中市文史资料》(第六辑),陈显远老先生在《汉中市名胜古迹简介》之《方孝孺祠堂》一文指:“祠的故址,在今南大街西,即地委和行署的家属院。
《南郑县志》载:正学方先生祠,文庙东南,农业学校内。
” 文庙巷中寻得的石礅、石条等旧物 据此,本人认为,汉中方孝孺祠故址应在今天汉大道西(文庙花园小区以西),文庙巷路南,将坛西路路北,市非税收入管理局以东区域,范围内有原地委、行署家属楼数幢、原市农业干部学校、市种子管理站、市种子质量监督站等。
  汉中方公祠经历明、清、民国,解放后依然存在,1961年被拆毁。
祠堂虽毁,门口两副木刻对联依然有记,足见古人崇敬方孝孺之遗意。
作事效周公,试问成王安在; 殚忠侔卓敬,不负太祖相知。
在当时称为正学先生,如公不愧; 问今世犹有读书种子,是谁之功? 个人拙见,聊以为乐,求方家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