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海穴,厥穴

1年前 (2024-04-21)
气海穴,厥穴兰心原创诗词 图书策划出版 气海穴导读:气海穴的作用与好处有治疗妇科病、腰痛、食欲不振、夜尿症、儿童发育不良等。
气海穴位的位置具体在人体哪里呢,怎么找?本文图解气海穴位位置图和具体手法。
气海穴位于人体下腹部,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肚脐下两指宽处。
直线连结肚脐与耻骨上方,将其分为十等分,从肚脐310的位置,即为此穴。
气海穴又称丹田,有种说法叫:气沉丹田。
阙穴就在我们的肚脐眼这个位置。
我们都知道脐带是胎儿从母体吸取营养的通道,婴儿生下来后,这条吸收营养的通道就关闭了,而阙穴就等于重新启用这条通道,只不过,这时我们不再从母体吸收营养,而是从生的源头上激发自身的潜能,它的作用在于激发人体的元和元气。
元和元气就是人在生开端那一刻就有的和气,它的力量是很强大的。
不然不能发育成胎儿的生。
元和元气一直伴着人走完生的全过程,而很多都源于元气的衰弱,如精不振、男女性功能不调、肠胃功能衰退等,这些病都是慢性的,甚可能伴随人一辈子,但只要重新激活元和元气,我们就可以使精饱满,免疫力,而且可使很多病症快速。
要激发元和元气,就要到它们居住的地方去寻找,这个地方就是阙。
阙是一个返老还童和起死回生的穴位。
1.隔盐灸——补肾助阳 古人很重视阙穴的养生和功能,名医陈良甫说: “旧传有人年老而颜如童子者,盖每岁以鼠粪灸脐中的阙穴一壮故也。
予尝患久溏利,一夕灸三七壮,则次日不如厕。
足见经言主泻痢不止之验也,又予年逾壮,觉左手足无力,偶灸此而愈。
”这段话告诉我们,灸阙穴可以延缓衰老,治疗慢性腹泻,还可以治疗四肢无力。
现在我为大家介绍一种补肾阳的方法:隔盐灸。
它对因为肾阳不足引起的“五更泻”有效。
灸肚脐眼时,首先要在肚脐眼里填满细盐粒,然后将艾炷放在盐上灸。
对于隔盐灸的时间,古代有一种说法是要灸满300壮,其实大家每次灸15~30分钟就行,每日一次,连灸l0次为一个疗程。
如果是用艾条的话,每次灸半根,每日2次,隔日一灸,10次为一个疗程。
中医认为咸味可以入肾,在肚脐眼里填满盐粒后再灸,能够使盐的咸味进入身体,引导艾灸的力量到达肾,这样就可以达到补肾助阳的目的了。
除了隔盐灸,还可以将各种中药制成药饼灸,或者放上姜片灸。
2.摩腹——心肾相交,提高睡眠质量 每次吃完饭如果条件允许,我都有摩腹的习惯,这样不仅有助于消化,还能提高睡眠质量。
说起摩腹这个方法,真可谓历史久远。
两晋时期著名的养生家陶弘景对此就有论述,他说人在吃饭后稍事休息,就可以出去走走,然后手上沾些滑石粉在腹部进行,这样可以防止消化性,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如何摩腹呢?现在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常用的方法。
摩腹前,先将双手搓动一分钟,直到手心发热。
将发热的掌心贴在肚脐上,注意只用一只手即可,然后快速地小范围地摩动,一只手累了可以换另一只手。
摩一段时间,大家就会发现肚脐内出现了发热感,并且向四周散开去,这时就可以停止了。
很多人分不清摩腹和揉腹,其实这两者很好区别,摩只是对于皮肤的摩擦运动,而揉则需要向内压的力。
知道它们的不同,更方便大家对症。
刚才我说了摩腹的两大功效:促消化、助睡眠。
促消化好理解,可为什么这个动作还能帮助睡眠呢?实际上,我们在摩腹的时候,主要是掌心劳宫穴在对着肚脐摩,劳富穴是心包经上的经穴,而肚脐为先天经络汇聚之处,肾为先天之本,故必通于肾气。
掌心的温热作用于肚脐,可以使心交通,能够安健脑,提高睡眠质量。
3.揉腹——同补先天和后天 揉腹时,需要将双手掌重叠在一起放在肚脐上,稍微用力向下按,然后顺时针地,比摩腹时转动的频率要慢一些,先是小圈摩动,之后慢慢扩大到整个腹部,揉腹最好能坚持5分钟。
揉腹时关键点是掌握摩动的范围,如果把它具体化,就是上中脘穴,下关元穴。
这个范围是如何得来的呢? 中医上将肚脐以上定为中焦,居脾胃;肚脐以下为下焦,届肝肾。
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供应着人体后天的营养,被称为后天之本,肝肾则称为先天之本。
中脘穴和关元穴,一个是呵护后天脾胃的重要大穴,一个是滋养先天之气的重要大穴。
肚脐在二者的中间,揉腹的时候,既穿越了先天后天的分界线,叉到了先天后天的代表穴,所以能收到先后天同补的功效。
灸阙穴虽然有补肾助阳的良好作用,但是,在使用时也有一定的时间限制。
在《类经图翼》中就提到了隔盐灸的方法,书中认为秋、冬、春三季都可以使用,但是不能在夏天使用,原因是“人之夏月在脐,故不能灸”,意思是,根据中医五行的理论,夏天属火,而艾灸也属火,夏日艾灸容易让人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