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杨柳青年画"莲年有余"内涵密码大揭密!

1年前 (2024-04-21)
经典杨柳青年画"莲年有余"内涵密码大揭密!杨柳青王记年画店 2016年4月18号我有幸参加了由文化部和天津美院举办的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柳青木版年画研习班"对杨柳青木版年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提起杨柳青木版年画我们不得不从他的原材料木版说起,这是今生长在天津美院的两颗天津仅存为数不多的杜梨树。
杜梨树最早在杨柳青盐碱地区常见,应用于防护林和水土保护林,聪明的老祖宗们就是用它创作了一朵世界奇葩"杨柳青木版年画"身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杨柳青人让我感到无比自豪。
这张年画在我们当地老人们都叫他"王小抱鱼"。
王小这个人物传说出自"二十四孝"的一个典故,"王祥卧冰求鲤",故事讲的是古时候一个寒冬的季节王祥的妈妈卧病在床,想喝鱼汤,天寒地冻,河面结冰哪里有鱼可吃,王祥为了尽孝砸开冰面卧在冰上求得鲤鱼,抱鱼而归,所以这幅年画又体现了一个"孝"字,"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理念直接的展现给大家。
再从娃娃的造型看,杨柳青年画的娃娃头发的造型大多都是要么全梳辫,要么全梳发髻,唯独连年有余这幅画,一边是髻一边是辫,大家可以把他的脸用手遮起一半看你会发现带花的是女孩,梳辫的是男孩,一个女,一个子,起来正好是一个"好"字,寓意老百姓的生活越过越好,一男孩一女孩寓意儿女双全。
再看这条鱼,他是鲤鱼的身子,金鱼的尾巴,鲶鱼的头,"鲶"字和"年"同音,加上画面有莲花寓意"连年",三种鱼为一条鱼寓意"有余",这样一幅寓意深厚的"连年有余"出现了。
杨柳青木版年画始于明盛于清,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的方法,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
它是来源于民间,取悦和服务于大众,深深的扎根于老百姓的心间。
杨柳青年画不仅是年节一种五彩缤纷的点缀,还是文化流通、道德教育、审美传播、信仰传承的载体与工具;也是一种看图识字式的大众读物;对于那类时事题材的年画,还是一种百性喜闻乐见的媒体。
杨柳青木版年画时时刻刻展现着他的魅力与存在,让我们更加用心的去保护她,爱护她,不遗余力的传承她,力争让他重现昔日盛世的辉煌。
长按二维码加我微信吧!有更多精彩内容等您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