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6日南巡广东游之十四

8个月前 (04-21)
2019年12月6日南巡广东游之十四陈晓林 2019年12月19日,晴,主要游玩景点是潭西镇古大楼村,待渡山,海角甘泉,澳角炮台,靖海古城 墙。
潭西镇古大楼村 大楼村位于陆丰市西面。
大楼村历史上称善庆楼,始建于明弘治5年(公元1492年),楼仔村称德馨楼,现已在一起,有2000多人口,大楼村的建筑风格系独具儒家文化内涵的“五马拖车”造型,子午正线分金,建于明朝万历21年(公元1594年),乃七世祖举人可盛公所建,历九年建成,八世祖进士林呈祥之妻王氏(乃当朝姓王的宰相之女,称“京奶”)及其子林长春再于不断完善,距今四百多年。
大楼村主建筑是包围式的整体,进入正大门前厅连天井,天井左右两边各有二巷道直进,正门过天井后进入二进系会客厅,会客厅隔天井再进入三进便是祭祀先祖的“襟德堂”。
襟德堂的背后有一座二层楼,楼前系天井,与四巷道相通,楼后背靠山,巷内建筑物属规格化的民居,有房屋70间119门户,整个村庄四面相通,遥相呼应。
正门进出,四面展开,围绕中心,左右相照,分对称,中庸大度。
整座建筑物很像五匹马在拉动一辆大轿车,因而得名。
配上村前的三台旷地和半圆型水池,成为圆山圆水方建筑,方圆相济,相映成辉,大观。
村落背有靠山,远依法岫(法留山);前揽沃原,面照大德(大德岭),是一块历来人们赞不绝口的风水宝地。
“五马拖车”的主建筑占地面积为:3100平方米,面前旷地2550平方米,水池1413平方米,总面积7063平方米,占现有大楼村面积三分之二以上。
由于建筑物太于久远,有不少地方已有明显的残破迹象,但在整体保护上基本完好。
后楼七间楼房系用溪沙、红坭、糯米、红糖、壳灰夯墙体,今尚坚硬完好,且其主门上端设有消防用的螺旋下水口。
大楼村在环境和安全、消防等方面都做得比较好,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火灾、水灾、失盗等事故。
百年老荔枝树。
待渡山又名大胆山。
相传南宋景炎元年(1276年),宋都临安失陷,元军追迫,赵罡及其弟两帝在张世杰、陆秀夫等护卫下,从福洲沿海逃甲子,驻扎此山,意欲东进与文天祥会师,以图东山再起,故此山得名“待渡山”。
他们得到甲子进士邑人范良臣进食劳军,赐之为右仆射,渔民郑复翁率众勤王,被封为都统;二帝惊魂稍定,胆量大增,故待渡山又名“大胆山”。
现山上还有“进食亭”的遗迹。
为明代万历年间参将张万纪、守备胡文恒驻甲子时兴建。
进食亭又名帝子亭,为仿木结构,面积约20平方米,内塑有陆秀夫、范良臣为宋帝进食石像,并刻有“君恩如海”四个字。
进食亭下还建有一处“将军宿”,是为告慰郑复翁忠心报国的在天之灵而建的。
待渡山山顶矗立着“甲秀楼”古塔。
据说甲秀楼建于清嘉庆十年(1850年)。
为两层泥塔,高15米,呈六角形,似葫芦盖顶,塔尖直指蓝天,造形独持,十分壮观。
楼旁立有15米高的标杆,为甲子港的台风警报信号。
甲秀楼门口有一对联,曰:“书云大手笔;镇海小山”体现了甲秀楼与待度山伟岸高拔,威镇海隅之势。
这里依山傍水,潮涨期到,海水如千军万马涌入甲子港,气势不凡,场面壮观。
登楼远眺,海天一色,归帆返照,景色美丽,这就是陆丰八景之一的“甲子吞潮”。
海角甘泉位于南海之滨,粤东之南。
海角甘泉被人们编造出许多奇传说,使此泉演变为“泉”。
清乾隆间知县王玮在井旁建亭,将苏福独联刻在亭柱上,并树碑撰文。
清代歌咏泉诗中有“天涯有奇景,海角出甘泉”的句子,因而产生了“海角甘泉”的雅称。
澳角炮台 位于惠来县城南二十里的澳角乡西北。
东溪东炮台5里,西泉炮台5里。
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为防倭寇而建。
设置炮6尊,营房7间,专防外委一员,台18名。
炮台朝东,面临溟渤。
炮台四周贝灰夯筑,上有城堞、炮眼及人行通道。
墙高5.8米、厚2米,人行道1.3米,总面积312平方米。
现四周仍完好。
靖海古城墙位于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靖海古城墙于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奉旨建城,历13年始成。
康熙三十八年己卯(1699)重修,雍正五年丁未(1727)年又修。
靖海古城近600米的古城墙及东、西、北门历经460多年历史的沧桑之后,今仍保留原来的风貌,是粤东地区迄今保存较完好的古城墙遗址,于2010年入选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晚上下榻汕头市长讯宾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