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天一阁博物馆(五)

1年前 (2024-04-21)
宁波天一阁博物馆(五)张惠民 2017年来了,在新的一年开始时。
回顾2016年都走过了那些地方。
宁波天一阁博物馆,是以天一阁藏书楼为核心,藏书文化为特色的专题性博物馆,占地面积约为31000平方米。
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古籍保护单位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景区分:藏书文化区,东园,南园园林区,秦氏支祠区,麻将起源陈列馆区等景区。
天一阁,又叫宝书楼。
坐落于宁波月湖西岸,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私家藏书楼。
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
由当时退隐的部右侍郞范钦主持建造。
范钦平生喜欢收集古代典籍,存书达到了七万多卷,其中以地方志和登科录最为珍稀。
天一阁是亚洲地区历史最悠久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
范钦铜坐像:天一阁创始人,范钦,字尧卿,号东明,于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官部右侍郞,相当现在的国防部副部长这样的级别。
范钦坐像后面这幅《溪山逸马图》,系已故民间老艺人胡善成的堆塑力作。
八匹骏马溪边扬鬃踢蹄,甩尾扭头,嬉戏嘶鸣,其形其姿,栩栩如生。
堆塑(现已失传)是由柳条,贝壳,石灰粉碾磨出来的粘物为材料,像捏橡皮泥一样在墙上或器皿上把各种图案堆塑而成。
獬豸(xie zhi)(堆塑)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兽,体型大者如牛,小者如羊,类似麒麟,双目明亮有,额上通常有一角,俗称‘‘独角兽’’,它是正义的像征, 《东明草堂》系天一阁建成之前范钦的藏书处,因范钦号东明。
故题其书室为‘’东明草堂‘’,又称‘’一吾庐‘’。
后为范氏后裔居住生活之处,它处于高墙环绕的天一阁藏书楼之外,做到了生活区与藏书区相互隔离,是范钦为保护藏书的精心安排。
范钦书房‘‘一吾庐’’, 范钦授书的场景,范钦的子孙严格遵循‘‘代不分书,书不出阁’’,‘’烟酒切忌登楼’’的遗教。
堆塑作品 ‘’范氏余屋‘’现为天一阁发展史陈列馆。
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乾隆下诏开始修撰《四库全书》,范钦的八世孙范懋柱进献所藏之书638种,于是乾隆皇帝敕测绘天一阁的房屋,书橱的款式,兴造了著名的‘‘南北七阁’’,用来收藏所撰修的七套《四库全书》。
这组铜像是展示范氏家族夏季辛勤晒书画面。
在没有控制温度设施的古代,藏书楼的防潮措施很有限。
书总是藏在建筑的上层,因为防潮手段不多 为了保存好藏书,一定要定期晒书。
书不能直接在太阳下曝晒,因为阳光会让纸张变脆。
要用晒书板,把书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阴干,让潮气散发掉。
每年的梅雨季过后,范家人就要把藏书楼里的书一批批拿出来晒干,这个工作可能要持续一个多月。
南园特大太湖石,太湖石有四大特点瘦,漏,透,皱。
石头形态消瘦狭长,有很多漏孔,非常的通透适堆砌江南特色的园林。
现在这么大的太湖石,而且又是瘦,漏,透,皱各种形态非常突出的太湖石已经非常少见了。
‘’天一阁‘’名称取自《易经》中的一句‘‘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砖木结构的两层建筑,楼下六间,楼上为一个大通间。
正好代表‘‘天一,地六’’。
书阁通高8.5米。
底层面阔,进深六间,前后有廊。
二层除楼梯间外为一大通间,以书橱间隔。
此外,还在楼前凿‘‘天一池’’通月湖,既可美化环境,又可蓄水以防火。
天一阁范钦铜像 天一阁门前的蘭亭,亭柱联是;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其人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天一阁楼前‘’天一池‘’塘边的假山亭台。
尊经阁;中国历代尊崇经学,各省,郡,县学中均建有尊经阁,用以珍藏经籍。
此阁原在宁波府学内,系光绪年间重建的三重飞檐歇山顶建筑。
1935年宁波地方人士筹款维修天一阁时移建于此。
三重飞檐,这么磅礴的气势,堪称天一阁最庄严的建筑了。
在古代,飞檐的数量说明了建筑的等级。
千晋斋:民国时期,甬上学人马廉藏有晋砖千余枚,言其藏室曰‘‘千晋斋’’。
后捐赠天一阁,天一阁特辟一室陈列,仍用其名。
现汇集着宁波当地藏书家捐赠的书籍,古砖,标志着以天一阁为代表的私家藏书百川归流。
百川归流 藏书家捐赠的藏书 邯郸记 东园位于天一阁东南,占地约6000平方米。
自1959年始,平整土地,种植竹木,移迁石亭,铁牛,石虎于此。
百鹅亭是万历年间遗物,原在宁波南郊祖关山,1959年移建于此。
此亭结构精巧,雍容华丽,枋额等处雕有‘‘鱼跃龙门’’,‘‘双狮戏球’’,‘‘麒麟招宝’’等图样。
湖边的铁牛,忠于职守。
东园假山山洞 东园假山凉亭 凝晖堂:为砖木,石柱结构的清代建筑,现内设‘‘四明兰亭专题陈列’’。
四明为文物之邦,文献渊薮,与王羲之及其《兰亭序》有深厚的渊源。
在四明所存诸多《兰亭序》碑帖中,尤以天一阁所藏之龙兰亭为最,此碑笔法秾纤得体,破锋和剥落的痕迹均忠实摹出,被学术界公认为存世《兰亭序》传本之冠。
龙兰亭石刻 龙兰亭石刻注明 宁波花轿又称万工轿,以其做工精细而著称。
展出的花桥高3米,长1.5米,宽0.95米,木质透雕,漆朱贴金,花团锦簇,美轮美奂。
传说南宋小康王赵构被金,幸得一个宁波村姑相救。
脱险后,康王承诺来年接村姑入宫,但两人所约暗号泄露,于是赵构下旨,淅东女子皆受封,出嫁时可穿戴凤冠霞帔,乘坐龙凤花轿,官员遇见,文官下轿,武官下马。
于是从南宋开始,宁波姑娘出嫁坐花轿的民风愈来愈盛,花轿制作也愈来愈考究。
(文字部分参考了景点介绍和网络上的有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