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自卫反击战:独臂英雄丁晓亲手割下臂膀别在腰上奋勇杀敌!

1年前 (2024-04-21)
对越自卫反击战:独臂英雄丁晓亲手割下臂膀别在腰上奋勇杀敌!何老 对越自卫反击战:独臂英雄丁晓亲手割下臂膀别在腰上奋勇杀敌!图文:网络 编辑制作:何老 18岁,花样青春,正值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可在国家安全面前,青春最伟大的志向,就是为保卫自己的祖国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那一年,年仅18岁的丁晓在安徽肥入伍,成为了一名军人。
第二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为了争取到这次上战场的机会,他用匕首扎破手指,用鲜血立下誓言:“敬爱的组织,我坚决要求参加战斗,打头阵、当尖,请国家在战斗中考验我!” 就这样,他与所在的侦查大队一起赴边境侦查,并不辱使的前后完成20多次侦查和战斗任务。
  入伍整一年时,丁晓已经成为了所在部队的“捕俘手”.在一次战斗中,丁晓在越军阵地上擒获了一名俘虏,面对敌人的追击而来的手榴弹,只想着保护战友和俘虏的丁晓一把抓住了手榴弹并扔了出去。
可是手雷在将要离手的时候爆炸了,就这样,丁晓的一条胳膊被炸得只连着一点皮肉,血流不止。
英雄之所以被称为英雄,就是因为他们拥有惊人的毅力和报国的决心。
被炸掉一条胳膊的丁晓咬着牙把胳膊与肩膀仅连的皮肉用匕首割断,把已经断掉的手臂系在腰间,想着等回到营地再接上。
刚刚失去了一条手臂的丁晓就这样凭着顽强的意志力与战友一起把战俘撤回营地。
冒着敌军的炮火追击,坚持了4个小时的丁晓,在那片山野上留下了英雄的一条血路。
  当丁晓把战俘交给营地战友的一瞬间,紧绷的那根弦终于断了,他一头栽倒在地上,所有人都以为他没救了,已经做好了把丁晓送去烈士陵园的准备。
可是经过三天两夜的救治,切开小腿静脉,强行注入2600毫升血浆之后,丁晓挣扎着从死手里逃脱了出来,代价是永远地失去了自己的右臂。
  战争结束以后,很多人都选择了安逸的退伍生活,而像丁晓这样的战斗英雄,更是有很多单位和公司的老板找上门来,希望丁晓去担当要职,并承诺下了房子、车子和丰厚的工资。
国家对丁晓的工作也是十分重视,这个时候的丁晓被鲜花与掌声围绕着,仿佛可以开始新的生活。
  可是丁晓呢?他毅然决然提出了自己而要求,他想留在部队,不想退伍。
不少人对他说:“你现在只有一条左臂,留在部队很难有更好的发展,还是趁着现在名气大、影响大,赶紧给自己找条好的后路吧。
”还有的劝他:“你已经为部队做出了很大牺牲,对得起国家了,该是享受的时候了,机会难得呀!”但是再多的劝诱都抵不过丁晓对部队的一颗赤子之心,他就这样留在了部队。
  只剩一条手臂的丁晓,仍然是那个持着枪聚精会射击的模范,没有因为失去了一条胳膊就与从前有什么不同。
那次惨烈的战争已经过去,丁晓留下的只有一条带血的背带,来时刻提醒自己曾经有过的耻辱。
为了练好工作技能,他从用左手拿筷子、系腰带、练写字等生活技能练起。
为了练好打背包,他一个人躲在房间里,脚、嘴和左手并用,练得手指磨破了皮,嘴角流出了血,直到打背包的速度全连没人赶上他。
  他以“人可以有残缺之躯,但不可有残缺之志”自勉,始终以昂扬的斗志迎战军旅生活的每一次跨跃。
在丁晓家不大的客厅里挂着一幅丁晓自己手写的书法作品:俯仰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
这句话,也是对丁晓最好的描述。
如今的丁晓被授予了少将军衔。
我想这个称号他受得起,因为他配得上。
丁晓是无私的,他用自己的一条手臂换取战友与俘虏的安全。
丁晓是忘我的,哪怕身体残缺,志向却仍在军队,他愿意仅用一条手臂也要保家卫国!从逆境中挣扎启程,在顺境中保持清醒。
沙场带敢称无愧无悔,把守国门能说有骨有节。
他像一把号角,让理想与激动,在士心中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