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八大菜系及代表菜

1年前 (2024-04-21)
中国八大菜系及代表菜草原寻梦 菜系,也称“帮菜”。
是指选料、切配、烹饪等技艺方面,经长期演变而自成体系,具有鲜明的地方风味特色,并为社会所公认的中国饮食的菜肴流派。
中国饮食文化的菜系,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由于气候、地理、历史、物产及饮食风俗的不同,经过漫长历史演变而形成的一整套自成体系的烹饪技艺和风味,并被全国各地所承认的地方菜肴。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饮食文化中南北菜肴风味就表现出差异,到唐宋时,南食,北食各自形成体系。
发展到清朝初期时,鲁菜、淮扬菜、川菜、粤菜,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地方菜,被称作“四大菜系”。
到清末时,浙菜、闽菜、湘菜、徽菜四大新地方菜系分化形成,共同形构成中国饮食的“八大菜系”。
1. 鲁菜 作为菜系中的龙头老大,鲁菜,启源于山东的齐鲁风味,中国汉族的四大菜系之首(也是八大菜系)奠基,中国家常菜之基础,历史源远流长,底蕴深厚。
鲁菜选料考究,刀工精细,技法全面,调味平和,菜品繁多,火候严谨,强调鲜香脆嫩。
大众菜品往往突出葱香、蒜香、酱香,风味与全方面面食是绝配。
因此在我国以发面面食为主流的地区广为流传,菜离不开奶汤、清汤,优质食材与上佳的厨艺,大方古朴,堂堂正正,味鲜形美,有儒家饮馔风采,宴席隆重,讲究礼仪。
历史上鲁菜有三个最重要时期: 2500年前的儒家圣贤们,奠定了中国饮食对精细的审美取向以及五味调和的调味哲学,1500年前《齐民要术》中的“蒸、煮、烤、酿、煎、炒、腊、盐、豉、醋、酱、酒、密、椒”奠定了中餐的烹调技法框架。
明清时期大量菜品进去宫廷,形成了众多极端考验厨艺的菜品和技法。
清明两代北京的八大堂或十大堂,八达楼,八大居,的二十四名店,皆为鲁菜。
八旗子弟暗中投资,山东人经营,汉满作的饭店,在慈嬉之后,达到顶峰,均开设在闹市区,古香古色,一派富丽堂皇。
“素有八大堂”、“八大楼”、“八大居”之说。
皆为明清餐饮高级餐馆交椅。
传承今,鲁菜担负着对中国传统烹饪遗产传承意义和发展责任。
2. 淮扬菜 淮扬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以扬州为中心。
淮扬菜系是指以扬州府和淮安府为中心的淮扬地域性菜系,覆盖扬州、东台、泰州、淮安等地区。
淮阳菜,始于春秋,兴于隋唐,盛于明清,素有“东南佳味,天下之美”之美誉。
淮扬菜选料严谨,因材施艺,制作精细,风格雅丽,追求本味,清鲜平和。
淮扬菜十分讲究刀功,刀功比较精细,尤以瓜雕享誉四方。
菜品形态精致,滋味醇和;在烹饪上则善用火候,讲究火功,擅长炖、闷、煨、焐、蒸、烧、炒;原料多以水产为主,注重鲜活,口味平和,清鲜而略带甜味。
著名菜肴有扬州炒饭、清炖蟹粉狮子头、大煮干丝、三套鸭、软兜长鱼、水晶肴肉、松鼠鳜鱼、梁溪脆鳝等。
其菜品细致精美,格调高雅。
3. 粤菜 粤菜即广东菜,狭义指广州府菜,也就是一般指广州菜,含南番顺,是中国汉族四大菜系之一。
发源于岭南,广义由广州菜、客家菜、潮州菜发展而成,以广州菜为代表,是起步较晚的菜系,但它影响深远,世界各国的中菜馆,多数是以粤菜为主,在世界各地粤菜与法国大餐齐名,国外的中餐基本上都是粤菜。
因此有不少人认为,粤菜是海外中国的代表菜系。
4. 川菜 川菜作为中国汉族传统的四大菜系之一,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取材广泛,调味多变,菜式多样,口味清鲜醇浓并重,以善用麻辣调味著称。
并以其别具一格的烹调方法和浓郁的地方风味,融会了东南西北何方的特点,博彩众家之长,善于吸收,善于创新,享誉中外。
川菜兴起于清末和抗战两个时间段,以家常菜为主,取材多为日常百味,其特点在于红味讲究麻、辣、香,白味咸鲜中仍带点微辣。
发表菜品有鱼香肉丝,宫保鸡丁,夫妻肺片,麻婆豆腐,回锅肉,东坡肘子等。
5. 浙菜 浙江菜,简称浙菜,是中国汉族八大菜系之一。
其地山清水秀,物产丰富佳肴美,故颜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浙江省位于一我国东海之滨,北部水道成网,素有鱼米之乡之称。
西南丘陵起伏,盛产山珍野味,东部沿海渔场密布,水产资源丰富,有经济鱼类和贝壳水产品500余种,总产值居全国之首,物产丰富,佳肴自美,特色独具,有口皆碑。
6. 闽菜 闽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常以福州菜和厦门菜为底部。
后来发展中形成福州、闽南、闽西三种流派。
福州菜包括泉州菜、厦门菜,菜肴淡爽清鲜,重酸甜,讲究汤提鲜,闽南菜包括漳州一带,讲究佐料调味,重酸辣,闽西菜包括长汀及西南一带地方,偏重咸辣,烹制多为山珍,带有山区风味。
7. 湘菜 湘菜又叫湖南菜,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一种地方菜,早在汉朝就已经形成菜系。
是汉族饮食文化八大菜系之一。
以湘江流域、洞庭湖区和湘西山区三种地方风味为主。
湘菜制作精细,用料上比较广泛,口味多变,品种繁多,色泽上油重色浓,讲究实惠,品味上注重酸辣、鲜香、软嫩制法上以煨、炖、腊、蒸、炒诸法见称。
湘菜代表菜品有东安鸡、金鱼戏莲、永州血鸭、腊味蒸、姊妹团子、宁乡口味蛇、岳阳姜辣蛇、剁椒鱼头等。
8. 徽菜 安徽菜,简称徽菜,根据2009年出版的中国徽菜标准,正式确定徽菜为皖南菜、皖江菜、肥菜、淮南菜、皖北菜五大风味,沿江菜、沿淮菜、皖南菜的总称。
是中国著名的八大菜系之一,辉煌时曾一度登上八大菜系之首。
安徽菜又称“徽帮”,“安徽风味”,起源于徽菜南宋时期的古徽州,原是徽州山区的地方风味。
由于徽商的崛起,这种地方风味逐渐进去市肆,流传于苏、浙、贛、闽、沪、鄂以及长江中下游区域,具有广泛的影响。
徽菜的特点:清雅纯朴,原汁原味,酥嫩鲜香,浓淡适宜,选料严谨,火工独到,讲究食补,注重本味,菜式多样。
烹饪技法:滑烧、清炖和生熏法。
它于烹制山珍野味著称,擅长烧、炖、蒸,而少爆炒。
其烹饪芡大,油重,色浓朴素实惠。
代表菜品:红烧果子狸,火腿炖甲鱼,雪冬烧山鸡,符离集烧鸡,蜂窝豆腐,无为熏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