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山西省文化馆领导班子和厅管干部考核大会
1年前 (2024-04-21)
2019年度山西省文化馆领导班子和厅管干部考核大会山之西 山西省文化馆2019年度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计划 2019年,山西省文化馆在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系列讲话精,全面贯彻“不忘初心、牢记使”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发挥省文化馆职能作用,全面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认真履行职责。
在全馆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较好地完成了本年度目标考核工作任务。
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加强组织建设 (一)深入开展主题教育,牢记初心使 “不忘初心、牢记使”主题活动开展以来,我馆严格按照“守初心、担使,找差距、抓落实”总要求。
集中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纲要》《习近平“不忘初心、牢记使”重要论述选编》等,以支部和小组为单位,深入开展以“读原著”为主题的分享交流活动。
并组织我馆全体员干部和群众骨干赴阳曲县底子店村开展“不忘革先烈、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日,听课,重温入誓词。
组织全馆人员赴省博物院参观“壮丽70年,奋进新时代—山西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图片展,回望伟大历程,激励全体员干部奋发进取。
主题教育活动期间我们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通过调查研究与检视问题相结、与整改落实相结、与专题课相结,在调研中找准差距,在整改中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坚持即知即改、立行立改,确保 “不忘初心、牢记使”主题教育在实际工作中取得实效。
(二)全心全意做好扶贫工作 以建档立卡人口贫困户为主要对象,以驻村帮扶为主要依托,今年3月,圆满完成与壶关县百尺镇韩庄村38户贫困人口建立结对帮扶手册工作,并多次组织员干部深入扶贫点进行慰问,详细 了解所包联贫困户的家庭情况、实际困难等。
年底我馆投入两万余元与省文旅厅扶贫工作队在韩庄村共同建立爱心超市。
为进一步丰富扶贫点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先后4次组织“群星奖”优秀作品深入韩庄村及厅属贫困村进行文化扶贫演出。
(三)深入工作实际,解决具体问题 全年我馆进行了四次安全生产大检查,两次消防安全讲座和演练,将安全隐患杜绝在萌芽状态,全年无安全事故发生。
经过多年努力,年初职工食堂正式启动,解决了多年来职工用餐问题。
为了方便职工和群众,新建了车棚,并安装电动车充电设施, “二青会”期间,我馆出资3.8万元,完成了楼外廓亮化工程,并对整个办公楼外立面进行清洗和补修,使文化馆的形象焕然一新。
为保证宿舍院的正常供暖,我馆出资20万元,对宿舍院天然气锅炉进行了更换改造,大大地节约了能源,节省了资金。
将宿舍院闲置已久的房屋通过公开招标程序进行了租赁,所收租金全部用于宿舍取暖资金不足的部分。
(四)用心用情做好老干部工作 我们紧抓老干部政治、生活待遇两方面,不断开创老干部工作新局面。
2019年班子成员和老干科同事多次探望老同志,详细了解老干部家庭状况、身体情况和晚年生活,为他们排忧解难;组织离、退休老干部40余人在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为老干部征订《中国老年报》、《中国文化报》等十余种报纸和刊物,积极组织老干部同志参加省城老年万人起步式走步活动;协助厅老干处组织举办省直文化系统 “话重阳 庆国庆”老艺术家联欢会。
二、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推进全民艺术普及 (一)不断打造品牌服务 加强示范作用 1、开展对外文化交流,让山西群众文化走出国门。
2019年新春之际,我馆组织山西民间艺术团赴斯里兰卡参加了由中国驻斯里兰卡大使馆、斯里兰卡中国文化中心主办的第三届“欢乐春节”中国春节庙会,为华人华侨和斯里兰卡友人献上精彩演出。
大家在形式多样的民歌、民舞、剪纸、面塑等节目中共度“山西风味”的中国春节。
2. 我馆负责国庆70周年天安门广场大联欢活动山西民间艺术的组织、排练和展演工作。
10月1日,山西民间艺术的“背阁”与2022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呈现在天安门广场,受到现场观众热烈欢迎和北京指挥部的高度评价。
并于10月13日,协助省文旅厅圆满完成“奋进山西”国庆彩车山西巡展启动仪式。
3.我馆组织开展了山西省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新创作品选拔赛、第十八届山西省“群星奖”选拔赛,全省共有76个作品参加了选拔。
其中12个作品进入全国复赛;2件作品进入在上海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暨第十八届群星奖决赛。
经过激烈角逐,音乐作品武迓鼓《保卫娘子关》获得全国“群星奖”音乐类名,舞蹈《乐秋》获得入围奖,为我省争得了荣誉。
4. 做好山西省“群星奖”优秀作品巡演活动。
2019年在中国福利基金资助下,我馆组织13个群星奖获奖作品及若干优秀节目在全省革老区、贫困地区、边远山区演出20余场,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中国文化报、山西日报、山西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
5.继续做好群众文艺精品创作。
我馆2019年编创作品《新圪梁梁》在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办的2019年第二届“戴爱莲杯”人人跳全国群众舞蹈展演上,荣获最高奖—“魅力之星”称号;指导创作钢板鼓书《心的呼唤》荣获山西省第十六届杏花奖曲艺表演奖。
创作的山西特色广场舞舞《花开幸福》荣获交通银行沃德杯广场舞全国总决赛冠军。
(二)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 1.加强文化阵地建设,推动全民艺术普及。
面对社会,我馆常年开设公益艺术培训,涉及声乐、舞蹈、美术、书法、模特等多个门类;圆满完成2019“元旦”“春节”两节期间“春满三晋,欢乐万家”曲艺、京剧、蒲剧、豫剧、晋剧等文化惠民专场演出;2020年山西省双城(太原•汾阳)新年唱音乐会、省城新年唱音乐会,现场观众300余人,线上观众1万余人。
成功举办2019剪纸展、“老干部书法展”、“妙手丹青绘中华”全省第三届山水画临摹展、“大美吉林”吉林省农民画、深圳书画交流展等10余次。
为进一步做好艺术普及工作,扩大受惠人群,今年5月,我馆在享堂南街小学建立唱培训基地,每周三、五定期对小学生进行声乐基础、唱理论及乐理知识的培训。
12月,圆满完成数字化项目“小老醯儿说戏”山西戏曲动漫进校园活动,迎泽区第二实验小学老师和同学200余人参与活动,本次活动开启了山西省文化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化”山西戏曲动漫进校园活动的序幕。
通过新颖独特、生动有趣的动漫艺术表现形式,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学生们的心中潜移默化、扎根发芽。
2、加强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 推进基层文化服务 9月组织实施了文化和旅游部“阳光工程”农村文化志愿者行动计划项目,对我省大同、朔州50名文化志愿服务者进行了系统的指导培训。
11月组织山西文化志愿者赴开展“春雨工程”山西民间美术作品展活动,120幅具有山西地域特色的民间剪纸、木板年画、农民画展出,为山西和两地文化工作者交流搭建了平台。
自治区文化厅组、厅长龙志刚、副厅长张治中等领导出席了活动并给予高度肯定。
3.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培养。
为深入推进“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我馆选派20余名业务干部分别于7月、9月深入河曲、隰县进行了声乐、器乐、舞蹈、模特等艺术门类的辅导培训,培训人次800余人。
为进一步做好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我馆业务骨干多次深入蒲县、广灵、应县、陵川等地对文化骨干进行指导、培训,全年培训30余次,培训人次1000余人。
为进一步推动全省各级数字文化馆建设工作,我馆全年共组织举办公共文化数字建设培训班3次,推广活动4次,全省11个市、102个县人员参加培训,培训人次300余人。
三、精心开展群众文化系列活动、勇挑群文龙头重担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群众文化系列活动”是我省今年的重大文化活动,于6月拉开帷幕,历时5个月。
我馆负责组织、指导十四项省级示范活动,在活动中我们积极联系各市、县馆,调动全省群众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不断探索文旅融新模式,努力打造群众文化品牌活动。
1、“礼赞祖国 放歌山西”唱展演于6月在阳泉举办,此次活动邀请全国优秀唱团队与山西本土唱团共同组成100支唱团队齐聚阳泉。
2、“舞动三晋”山西特色民歌广场舞展演于7月在长治市潞州区文体中心成功举办,由各市组织选拔11支队伍参加展演。
3、“歌唱希望 放飞梦想”山西省第八届农民工歌手展演于8月在皇城相府文化广场成功举办。
经过各市选拔,我省共94名歌手参加展演。
4、“70年乡愁记忆”全省农民画优秀作品展于8月在晋城皇城相府举办,此次活动从各市集中遴选200幅有特色、有内涵的现实题材农民画参加展览。
5、“繁荣盛世 鼓舞山西”锣鼓艺术展演于9月在吉县举行,此次活动以太原锣鼓、威风锣鼓、浮山架子鼓为主,辅以翼城花鼓、稷山高台等8支百人锣鼓团队参加展演。
6、“传经典 颂中华”十九省民歌展演于9月在大同举办,此次活动组织全国十九省区民歌爱好者同台演绎,以经典传唱的形式回望新中国70年历史。
7、全省“金唢呐”八音会竞技大赛于9月在应县举办,由各市,经过复赛选拔,共有8支队伍参加了展演。
8、“梨园歌盛世”山西省第二届地方戏曲票友展演9月在介休举办,来自全省11支代表队,49个节目,50余人参加了省级展演。
9、“英姿再现”山西省首届中老年模特大赛于9月在阳曲县青龙古镇举办,来自省城的21支优秀的中老模特队,500余选手参加了展演。
10、“文化共享 美好生活”—山西省第十一届网络摄影作品展于9月、10月在汾阳市、太原市举办,摄影展收到来自全省各地20余个单位、机构和组织的千余名摄影人报送的近2000幅摄影作品,经专家评选,共有167幅作品入展。
11、“妙手丹青绘中华”山西省第三届中国山水画经典作品临摹展于10月在省图书馆举办,此次活动面向全国绘画爱好者征集经典山水画临摹作品200余幅。
12、“真功夫 大对决”乡镇综文化站业务人员技能比武于10月在蒲县举行,来自全省11个市区69名乡镇综文化站业务人员参加。
13、“高手在民间”乡土文化能人技能比武于10月在蒲县举办,来自全省11个地市的80名文化能人带来了民歌、乐器演奏、方言快板、剪纸、杂技、面塑等20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绝活。
14、群星璀璨—优秀“群星奖”获奖作品巡演,此次活动从8月到11月,在参加十二届中国艺术节的基础上,组织优秀“群星奖”获奖作品深入全省基层、景区,贫困地区进行巡回演出。
在此次系列活动的组织实施中,我馆积极探索文旅融新模式,使优秀文化品牌活动走进皇城相府、华严寺、贾家庄、青龙古镇等山西著名景区,并通过山西公共文化超市、山西省文化馆公众号等新媒体进行了全程直播。
推送全省活动信息160余条,通过网络直播观看的人数达95.3万人次,网络投票参与活动人数31.8万人次,接收作品近2000幅,用户量近3000人,投票总数达8.2万票。
使群众文化品牌活动成为旅游景区的重要内容,旅游景区成为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这是群众文化与景区融的成功尝试。
这次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极大提高了省、市、县、乡、村五级广大文艺爱好者的积极性,锻炼了群众文化队伍。
讲好山西故事,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推动群众文化事业发展,增强广大人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四、加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建设,推动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快速发展 作为全国数字文化馆第三批试点建设单位,我馆围绕“数字文化服务”打造以山西公共文化超市、群艺网、山西省文化馆公众号为依托的全省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
运行一年来,我们在服务效能和服务水平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截止目前,全年制作推文宣传图片200余幅;即时推送信息及资源共计300余条次;公众号和平台浏览量50余万人次,新增用户总量6000余人。
1、完善平台建设,强化版块功能。
在前期完成平台建设9大版块的基础上,增加大数据统计、全景导航、满意度调查等版块,加强并完善文化直播、活动预约、资源共享功能,实现整站优化。
5月,“艺网通”远程培训中心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
2、建立山西省数字文化馆总分馆建设山西省数字文化馆平台为11市群艺馆、117县文化馆开放端口,市、县级馆分馆平台使用94个,占全省总数的73.4%,初步搭建山西省数字文化馆总分馆体系。
此项工作得到文旅部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 3、专题性文化活动“学习强国”山西学习平台面向全省开展优质资源系列征集活动。
山西省数字文化馆开设“学习强国”山西学习平台优质资源系列征集线上活动专栏,征集各类作品共计250余件。
活动收到很好效果,优质用户数量明显上升。
4、积极开展地方资源建设,努力打造特色文化资源库截止2019年9月,资源库自制资源量达到视频1600余分钟、图片近4000幅。
通过实现与国家公共文化云的深度对接,国家级共享资源达到约3800分钟,文字7万余字。
目前项目完成了专家评审验收,资源建设从内容、质量到访问流畅等方面均得到发展中心的一致认可。
五、积极推进山西省文化馆协会工作 山西省文化馆协会届一次理事会于2019年4月11日在太原召开,会议就章程中增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更改部分常务理事代表两项事宜进行了审议并举手表决,获全票通过;理事围绕协会今后工作及2019年工作要点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12月20日山西省文化馆年会暨协会一届二次全体会员代表大会在长治召开,本届年会是山西省文化馆协会成立以来的首届年会,也是山西省文旅融发展后举办的文化馆行业大会。
省文化和旅游厅、长治市文旅局相关领导、第三届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阮可和协会代表80余人共同参加会议,年会以“新时期文化馆的使与担当”为主题,开展了专家讲座、参观交流、观看演出等内容丰富、形式创新的活动。
大会审议通过了《山西省文化馆协会章程》、《山西省文化馆协会会费标准及管理办法》的修订案,并在章程中增加了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立组织等重要内容。
六、2020年工作计划 2020年,在厅组的正确领导下,我馆将积极发挥龙头作用,以山西省文化馆协会为平台,以文化馆法人治理为保障,以文旅融为契机,调动全省广大群众文化队伍的积极性、创造性,不断创新理念,创新服务方式,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做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职工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不断加强内容管理,提高职工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工作效率,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创新工作。
二、继续做好群众文化活动季各项工作,不断创新品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文化需求。
三、不断加强数字文化平台建设,服务能力,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参与和享受精文化生活。
四、加强阵地建设,不断增加培训、讲座、展览活动,满足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群众需求。
山西省文化馆2019年1月14日
在全馆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较好地完成了本年度目标考核工作任务。
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加强组织建设 (一)深入开展主题教育,牢记初心使 “不忘初心、牢记使”主题活动开展以来,我馆严格按照“守初心、担使,找差距、抓落实”总要求。
集中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纲要》《习近平“不忘初心、牢记使”重要论述选编》等,以支部和小组为单位,深入开展以“读原著”为主题的分享交流活动。
并组织我馆全体员干部和群众骨干赴阳曲县底子店村开展“不忘革先烈、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日,听课,重温入誓词。
组织全馆人员赴省博物院参观“壮丽70年,奋进新时代—山西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图片展,回望伟大历程,激励全体员干部奋发进取。
主题教育活动期间我们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通过调查研究与检视问题相结、与整改落实相结、与专题课相结,在调研中找准差距,在整改中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坚持即知即改、立行立改,确保 “不忘初心、牢记使”主题教育在实际工作中取得实效。
(二)全心全意做好扶贫工作 以建档立卡人口贫困户为主要对象,以驻村帮扶为主要依托,今年3月,圆满完成与壶关县百尺镇韩庄村38户贫困人口建立结对帮扶手册工作,并多次组织员干部深入扶贫点进行慰问,详细 了解所包联贫困户的家庭情况、实际困难等。
年底我馆投入两万余元与省文旅厅扶贫工作队在韩庄村共同建立爱心超市。
为进一步丰富扶贫点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先后4次组织“群星奖”优秀作品深入韩庄村及厅属贫困村进行文化扶贫演出。
(三)深入工作实际,解决具体问题 全年我馆进行了四次安全生产大检查,两次消防安全讲座和演练,将安全隐患杜绝在萌芽状态,全年无安全事故发生。
经过多年努力,年初职工食堂正式启动,解决了多年来职工用餐问题。
为了方便职工和群众,新建了车棚,并安装电动车充电设施, “二青会”期间,我馆出资3.8万元,完成了楼外廓亮化工程,并对整个办公楼外立面进行清洗和补修,使文化馆的形象焕然一新。
为保证宿舍院的正常供暖,我馆出资20万元,对宿舍院天然气锅炉进行了更换改造,大大地节约了能源,节省了资金。
将宿舍院闲置已久的房屋通过公开招标程序进行了租赁,所收租金全部用于宿舍取暖资金不足的部分。
(四)用心用情做好老干部工作 我们紧抓老干部政治、生活待遇两方面,不断开创老干部工作新局面。
2019年班子成员和老干科同事多次探望老同志,详细了解老干部家庭状况、身体情况和晚年生活,为他们排忧解难;组织离、退休老干部40余人在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为老干部征订《中国老年报》、《中国文化报》等十余种报纸和刊物,积极组织老干部同志参加省城老年万人起步式走步活动;协助厅老干处组织举办省直文化系统 “话重阳 庆国庆”老艺术家联欢会。
二、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推进全民艺术普及 (一)不断打造品牌服务 加强示范作用 1、开展对外文化交流,让山西群众文化走出国门。
2019年新春之际,我馆组织山西民间艺术团赴斯里兰卡参加了由中国驻斯里兰卡大使馆、斯里兰卡中国文化中心主办的第三届“欢乐春节”中国春节庙会,为华人华侨和斯里兰卡友人献上精彩演出。
大家在形式多样的民歌、民舞、剪纸、面塑等节目中共度“山西风味”的中国春节。
2. 我馆负责国庆70周年天安门广场大联欢活动山西民间艺术的组织、排练和展演工作。
10月1日,山西民间艺术的“背阁”与2022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呈现在天安门广场,受到现场观众热烈欢迎和北京指挥部的高度评价。
并于10月13日,协助省文旅厅圆满完成“奋进山西”国庆彩车山西巡展启动仪式。
3.我馆组织开展了山西省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新创作品选拔赛、第十八届山西省“群星奖”选拔赛,全省共有76个作品参加了选拔。
其中12个作品进入全国复赛;2件作品进入在上海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暨第十八届群星奖决赛。
经过激烈角逐,音乐作品武迓鼓《保卫娘子关》获得全国“群星奖”音乐类名,舞蹈《乐秋》获得入围奖,为我省争得了荣誉。
4. 做好山西省“群星奖”优秀作品巡演活动。
2019年在中国福利基金资助下,我馆组织13个群星奖获奖作品及若干优秀节目在全省革老区、贫困地区、边远山区演出20余场,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中国文化报、山西日报、山西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
5.继续做好群众文艺精品创作。
我馆2019年编创作品《新圪梁梁》在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办的2019年第二届“戴爱莲杯”人人跳全国群众舞蹈展演上,荣获最高奖—“魅力之星”称号;指导创作钢板鼓书《心的呼唤》荣获山西省第十六届杏花奖曲艺表演奖。
创作的山西特色广场舞舞《花开幸福》荣获交通银行沃德杯广场舞全国总决赛冠军。
(二)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 1.加强文化阵地建设,推动全民艺术普及。
面对社会,我馆常年开设公益艺术培训,涉及声乐、舞蹈、美术、书法、模特等多个门类;圆满完成2019“元旦”“春节”两节期间“春满三晋,欢乐万家”曲艺、京剧、蒲剧、豫剧、晋剧等文化惠民专场演出;2020年山西省双城(太原•汾阳)新年唱音乐会、省城新年唱音乐会,现场观众300余人,线上观众1万余人。
成功举办2019剪纸展、“老干部书法展”、“妙手丹青绘中华”全省第三届山水画临摹展、“大美吉林”吉林省农民画、深圳书画交流展等10余次。
为进一步做好艺术普及工作,扩大受惠人群,今年5月,我馆在享堂南街小学建立唱培训基地,每周三、五定期对小学生进行声乐基础、唱理论及乐理知识的培训。
12月,圆满完成数字化项目“小老醯儿说戏”山西戏曲动漫进校园活动,迎泽区第二实验小学老师和同学200余人参与活动,本次活动开启了山西省文化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化”山西戏曲动漫进校园活动的序幕。
通过新颖独特、生动有趣的动漫艺术表现形式,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学生们的心中潜移默化、扎根发芽。
2、加强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 推进基层文化服务 9月组织实施了文化和旅游部“阳光工程”农村文化志愿者行动计划项目,对我省大同、朔州50名文化志愿服务者进行了系统的指导培训。
11月组织山西文化志愿者赴开展“春雨工程”山西民间美术作品展活动,120幅具有山西地域特色的民间剪纸、木板年画、农民画展出,为山西和两地文化工作者交流搭建了平台。
自治区文化厅组、厅长龙志刚、副厅长张治中等领导出席了活动并给予高度肯定。
3.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培养。
为深入推进“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我馆选派20余名业务干部分别于7月、9月深入河曲、隰县进行了声乐、器乐、舞蹈、模特等艺术门类的辅导培训,培训人次800余人。
为进一步做好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我馆业务骨干多次深入蒲县、广灵、应县、陵川等地对文化骨干进行指导、培训,全年培训30余次,培训人次1000余人。
为进一步推动全省各级数字文化馆建设工作,我馆全年共组织举办公共文化数字建设培训班3次,推广活动4次,全省11个市、102个县人员参加培训,培训人次300余人。
三、精心开展群众文化系列活动、勇挑群文龙头重担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群众文化系列活动”是我省今年的重大文化活动,于6月拉开帷幕,历时5个月。
我馆负责组织、指导十四项省级示范活动,在活动中我们积极联系各市、县馆,调动全省群众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不断探索文旅融新模式,努力打造群众文化品牌活动。
1、“礼赞祖国 放歌山西”唱展演于6月在阳泉举办,此次活动邀请全国优秀唱团队与山西本土唱团共同组成100支唱团队齐聚阳泉。
2、“舞动三晋”山西特色民歌广场舞展演于7月在长治市潞州区文体中心成功举办,由各市组织选拔11支队伍参加展演。
3、“歌唱希望 放飞梦想”山西省第八届农民工歌手展演于8月在皇城相府文化广场成功举办。
经过各市选拔,我省共94名歌手参加展演。
4、“70年乡愁记忆”全省农民画优秀作品展于8月在晋城皇城相府举办,此次活动从各市集中遴选200幅有特色、有内涵的现实题材农民画参加展览。
5、“繁荣盛世 鼓舞山西”锣鼓艺术展演于9月在吉县举行,此次活动以太原锣鼓、威风锣鼓、浮山架子鼓为主,辅以翼城花鼓、稷山高台等8支百人锣鼓团队参加展演。
6、“传经典 颂中华”十九省民歌展演于9月在大同举办,此次活动组织全国十九省区民歌爱好者同台演绎,以经典传唱的形式回望新中国70年历史。
7、全省“金唢呐”八音会竞技大赛于9月在应县举办,由各市,经过复赛选拔,共有8支队伍参加了展演。
8、“梨园歌盛世”山西省第二届地方戏曲票友展演9月在介休举办,来自全省11支代表队,49个节目,50余人参加了省级展演。
9、“英姿再现”山西省首届中老年模特大赛于9月在阳曲县青龙古镇举办,来自省城的21支优秀的中老模特队,500余选手参加了展演。
10、“文化共享 美好生活”—山西省第十一届网络摄影作品展于9月、10月在汾阳市、太原市举办,摄影展收到来自全省各地20余个单位、机构和组织的千余名摄影人报送的近2000幅摄影作品,经专家评选,共有167幅作品入展。
11、“妙手丹青绘中华”山西省第三届中国山水画经典作品临摹展于10月在省图书馆举办,此次活动面向全国绘画爱好者征集经典山水画临摹作品200余幅。
12、“真功夫 大对决”乡镇综文化站业务人员技能比武于10月在蒲县举行,来自全省11个市区69名乡镇综文化站业务人员参加。
13、“高手在民间”乡土文化能人技能比武于10月在蒲县举办,来自全省11个地市的80名文化能人带来了民歌、乐器演奏、方言快板、剪纸、杂技、面塑等20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绝活。
14、群星璀璨—优秀“群星奖”获奖作品巡演,此次活动从8月到11月,在参加十二届中国艺术节的基础上,组织优秀“群星奖”获奖作品深入全省基层、景区,贫困地区进行巡回演出。
在此次系列活动的组织实施中,我馆积极探索文旅融新模式,使优秀文化品牌活动走进皇城相府、华严寺、贾家庄、青龙古镇等山西著名景区,并通过山西公共文化超市、山西省文化馆公众号等新媒体进行了全程直播。
推送全省活动信息160余条,通过网络直播观看的人数达95.3万人次,网络投票参与活动人数31.8万人次,接收作品近2000幅,用户量近3000人,投票总数达8.2万票。
使群众文化品牌活动成为旅游景区的重要内容,旅游景区成为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这是群众文化与景区融的成功尝试。
这次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极大提高了省、市、县、乡、村五级广大文艺爱好者的积极性,锻炼了群众文化队伍。
讲好山西故事,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推动群众文化事业发展,增强广大人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四、加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建设,推动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快速发展 作为全国数字文化馆第三批试点建设单位,我馆围绕“数字文化服务”打造以山西公共文化超市、群艺网、山西省文化馆公众号为依托的全省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
运行一年来,我们在服务效能和服务水平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截止目前,全年制作推文宣传图片200余幅;即时推送信息及资源共计300余条次;公众号和平台浏览量50余万人次,新增用户总量6000余人。
1、完善平台建设,强化版块功能。
在前期完成平台建设9大版块的基础上,增加大数据统计、全景导航、满意度调查等版块,加强并完善文化直播、活动预约、资源共享功能,实现整站优化。
5月,“艺网通”远程培训中心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
2、建立山西省数字文化馆总分馆建设山西省数字文化馆平台为11市群艺馆、117县文化馆开放端口,市、县级馆分馆平台使用94个,占全省总数的73.4%,初步搭建山西省数字文化馆总分馆体系。
此项工作得到文旅部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 3、专题性文化活动“学习强国”山西学习平台面向全省开展优质资源系列征集活动。
山西省数字文化馆开设“学习强国”山西学习平台优质资源系列征集线上活动专栏,征集各类作品共计250余件。
活动收到很好效果,优质用户数量明显上升。
4、积极开展地方资源建设,努力打造特色文化资源库截止2019年9月,资源库自制资源量达到视频1600余分钟、图片近4000幅。
通过实现与国家公共文化云的深度对接,国家级共享资源达到约3800分钟,文字7万余字。
目前项目完成了专家评审验收,资源建设从内容、质量到访问流畅等方面均得到发展中心的一致认可。
五、积极推进山西省文化馆协会工作 山西省文化馆协会届一次理事会于2019年4月11日在太原召开,会议就章程中增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更改部分常务理事代表两项事宜进行了审议并举手表决,获全票通过;理事围绕协会今后工作及2019年工作要点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12月20日山西省文化馆年会暨协会一届二次全体会员代表大会在长治召开,本届年会是山西省文化馆协会成立以来的首届年会,也是山西省文旅融发展后举办的文化馆行业大会。
省文化和旅游厅、长治市文旅局相关领导、第三届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阮可和协会代表80余人共同参加会议,年会以“新时期文化馆的使与担当”为主题,开展了专家讲座、参观交流、观看演出等内容丰富、形式创新的活动。
大会审议通过了《山西省文化馆协会章程》、《山西省文化馆协会会费标准及管理办法》的修订案,并在章程中增加了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立组织等重要内容。
六、2020年工作计划 2020年,在厅组的正确领导下,我馆将积极发挥龙头作用,以山西省文化馆协会为平台,以文化馆法人治理为保障,以文旅融为契机,调动全省广大群众文化队伍的积极性、创造性,不断创新理念,创新服务方式,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做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职工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不断加强内容管理,提高职工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工作效率,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创新工作。
二、继续做好群众文化活动季各项工作,不断创新品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文化需求。
三、不断加强数字文化平台建设,服务能力,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参与和享受精文化生活。
四、加强阵地建设,不断增加培训、讲座、展览活动,满足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群众需求。
山西省文化馆2019年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