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旅游20180615
1年前 (2024-04-21)
金门旅游20180615明生 2018年6月14日、15日。
福州→金门二日游,石井乘船。
金门自古属福建泉州府同安县所辖,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始创县治。
隶属福建省泉州市,辖区由金门岛、小金门岛(烈屿)、大担岛、二担岛、东碇岛、北碇岛等12个岛屿组成,总面积151.656平方公里,人口13.1万人(2015年)。
距厦门约18海里,距离福建省厦门市东南端的角屿仅1.8公里,离台湾岛有210公里。
金门岛形如锭,东西长约20公里,南北最长处约15.5公里,中部狭窄处仅3公里。
根据台湾当局实行的行政区划,金门县辖3镇、3乡,金城镇、金湖镇、金沙镇、金宁乡、烈屿乡、乌丘乡(代管)。
地方特产:金门高梁酒、金门高粱醋、金门贡糖、金门菜刀。
著名景点:莒光楼、邱良功母节孝坊、太武山、金门国家公园、古宁头战史馆等。
水头聚落:离开水头码头,我们站就是去水头聚落。
水头聚落的人们很自豪地称:“有水头富,无水头厝”,意思是比水头富裕的村落也许很多,但比水头漂亮的村落却不多。
走进水头聚落,眼看见的就是高耸的得月楼。
整个聚落里洋楼和古厝和谐比邻而居,是颇为典型的闽南侨乡洋楼与古厝并存的建筑风格,这种风格也和琴岛异彩纷呈的建筑有异曲同工的意思。
得月楼最初是为了防御海盗的侵袭而修建的用于保卫聚落安全的防御性建筑,它是金门代表性的一座枪楼,建于上世纪30年代,楼高约11米,地面共四层(不包括地下室一一层)。
中西璧的风格令人耳目一新,和很多建筑一样,它的地下坑道可通相邻的洋楼。
金水国小建于上世纪20年代,是当时规模的学校建筑。
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这里被征收为日军的野战医院。
其外观为典型洋楼式样,内部是回字型布局。
整个建筑的闽南特色环境与细部呼应异常生动活泼。
水头聚落的宁静如同一幅淡彩的水彩画卷,浸透着乡野幽居的恬淡和惬意,颇有离尘出世的向往。
相比于聚落里多姿的建筑,我更喜欢这里的宁静和恬淡。
这份宁静流淌在高低错落的洋楼和古厝间,难怪“水头侨居”成了金门新十景之一。
金门水头陇西李氏 金水国民小学 得月楼 莒光楼建于民国四十一年(1952年),由金门防卫司令官胡琏所辟建,著名建筑师沉学海所设计,仿古代麒麟阁三层式建筑,外观雄伟、气宇非凡。
莒光楼是一座水泥钢骨仿宫殿式建筑,飞檐画栋,碧瓦朱柱,气派轩昂以,屋身构造为硬山搁檩。
莒光楼用以表彰驻扎金门军人的英勇事迹,宏扬毋忘在莒的精,为金门战地精的象征。
金门人说:“没到过莒光楼,别夸说自己到过金门”;自建成以来常是金门邮票和风景明信片的主题,莒光楼已经成为金门的象征。
成功海防坑道全长500余米。
昔日号称的地下金门,几乎每个村落的地底下,都有战备坑道,经过八二三炮战,金门的防御工事全面朝地下发展,国军为突破大陆军事封锁,在全岛海岸线择地开挖小型坑道,以利运补作业,当时有句口号“保持战力于地下,发挥火力于地面”,贴切的描绘出坑道的时代背景。
陈景兰洋楼位于金门东边,南临府视成功海滩. 一个两层西式白色主调的建筑物,在蓝天与大海的映衬下特别美!该建物于西元1917年由旅居新加坡的金门陈坑陈景兰买地兴建成融南洋及闽式建筑特色,于1921年完成。
属于五脚基洋楼,外廊呈凵字形,是金门规模洋楼。
陈景兰洋楼在49年后曾做为陆军五十三医院、金门中学、后来又成为官休假中心。
在解除战务之后由金门县政府接管,并于2008年8月对外以战事博物馆方式开放提供大众参观。
金湖镇由8个行政里(新市里、山外里、溪湖里、莲庵里、料罗里、新湖里、正义里、琼林里)所组成。
该镇拥有金门最高的山——太武山。
金湖镇黄海路 金门免税商场 民俗文化村位于山后村,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
系旅日侨领王国珍、王敬祥父子构建分赠山后王氏族人居住的宅第,全部房舍采用闽南传统二进式建筑。
十八栋双落古厝,依山面海,井然有序。
所用建材来自漳州、泉州,甚远江西一带。
从辟建完成,费时二十余年,呈现整齐、精致的建筑风貌。
民俗文化村依文物、礼仪、喜庆、休闲、武馆、生产等单元展现金门地方民俗,另有古代官邸一座,可以欣赏的雕梁画栋之美。
狮山炮阵地,位于金门东北角五虎山,坑道式阵炮阵地,坑道名为震东坑道,全长508米,一共有4个炮堡,是负责金门东北部海域安全的,2010年金门县接管了狮山炮阵地,斥资2700万TWD修整为观光景点,坑道内有狮山炮阵地及榴炮发展影片、炮操表演、8寸榴弹炮、75山炮等等。
狮山阵地操炮表演 清总署旧称“丛青轩”,原是明宗万历年乡贤进士许獬励志苦读故居,由于地点适中,场地宽敞,清朝迄今每多为官衙办公处所。
康熙年间,总陈龙改建为总署,1915年,又曾为县公署,1949年金防部、福建省政府暨1957年金门会,均曾驻此办公,现为国家古迹。
金门模范街。
昔日郑成功在此训练陆军,故又名“内校场”。
1925年由金门商会会长傅锡琪向侨界集资,兴建这条具有日大正时代建筑风格的街道。
建筑风貌具日式、闽南、西洋、南洋等各种风格。
建筑多为二进店屋,一为日式洋楼,二为闽式建筑。
是金门维持许久的老街之一。
街尾大榕树处原为文应举之大宅,在对日抗战金门沦陷时,日军据为指挥所,遭美军炸毁。
模范街十四、十六、十八号三户设有露台,有绿釉栏杆。
在街角转弯处的房屋栱门因力学因素要做小一点,并建三层楼以登高御敌。
虽然只是条短短的路程,但却拥有全金门的特色商店,其中当然也包含主妇们喜爱的“金门菜刀”。
“恋恋红楼”则是家有名的改良地方菜馆,其特色菜是加了金门高粱酒的奶茶,别具新意。
邱良功母节孝坊,矗立于金门镇东门里灵济寺旁市街,建于清嘉庆17年壬申(公元1812年),已有180年历史,是邱良功任浙江提督时为守节逾时二十八年的寡母旌表所建的牌坊。
已将此牌坊列为国家一级古迹。
石牌坊的造型雄伟精致,柱身上刻有楹联,叙述着邱良功母的节孝事迹,是台闽地区现存牌坊中较壮观的一座。
金门国家公园位于福建省金门县,是台湾地区的第六座国家公园,1995年5月25日公告计划,1995年10月18日成立管理处,是台湾地区首座位于离岛的国家公园,也是首座以维护历史文化资产、战役纪念为主,并兼具自然资源保育功能的国家公园。
八二三战史馆位于金门中正公园内,建于1988年,为当年炮战的事迹作历史见证。
战史馆正门两侧外壁上镌刻有战役期间殉职官姓名共587位,左侧展示当年主力战斗机——F八六军刀机以及主力炮-五五公厘加农炮,右侧则停放海陆间穿梭自如的两栖登陆运输车(LVT)。
馆内另外将战役有关史料规划成十二个展示区,以图表、照片、文件、遗物、模型等不同展示方式,将八二三炮战事件始未做了完整的记录。
在金门地区除了八二三战史馆外,鹊山及小金门也分别建有八二三炮战的纪念碑。
金利钢刀 金门厦之旅20180615
福州→金门二日游,石井乘船。
金门自古属福建泉州府同安县所辖,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始创县治。
隶属福建省泉州市,辖区由金门岛、小金门岛(烈屿)、大担岛、二担岛、东碇岛、北碇岛等12个岛屿组成,总面积151.656平方公里,人口13.1万人(2015年)。
距厦门约18海里,距离福建省厦门市东南端的角屿仅1.8公里,离台湾岛有210公里。
金门岛形如锭,东西长约20公里,南北最长处约15.5公里,中部狭窄处仅3公里。
根据台湾当局实行的行政区划,金门县辖3镇、3乡,金城镇、金湖镇、金沙镇、金宁乡、烈屿乡、乌丘乡(代管)。
地方特产:金门高梁酒、金门高粱醋、金门贡糖、金门菜刀。
著名景点:莒光楼、邱良功母节孝坊、太武山、金门国家公园、古宁头战史馆等。
水头聚落:离开水头码头,我们站就是去水头聚落。
水头聚落的人们很自豪地称:“有水头富,无水头厝”,意思是比水头富裕的村落也许很多,但比水头漂亮的村落却不多。
走进水头聚落,眼看见的就是高耸的得月楼。
整个聚落里洋楼和古厝和谐比邻而居,是颇为典型的闽南侨乡洋楼与古厝并存的建筑风格,这种风格也和琴岛异彩纷呈的建筑有异曲同工的意思。
得月楼最初是为了防御海盗的侵袭而修建的用于保卫聚落安全的防御性建筑,它是金门代表性的一座枪楼,建于上世纪30年代,楼高约11米,地面共四层(不包括地下室一一层)。
中西璧的风格令人耳目一新,和很多建筑一样,它的地下坑道可通相邻的洋楼。
金水国小建于上世纪20年代,是当时规模的学校建筑。
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这里被征收为日军的野战医院。
其外观为典型洋楼式样,内部是回字型布局。
整个建筑的闽南特色环境与细部呼应异常生动活泼。
水头聚落的宁静如同一幅淡彩的水彩画卷,浸透着乡野幽居的恬淡和惬意,颇有离尘出世的向往。
相比于聚落里多姿的建筑,我更喜欢这里的宁静和恬淡。
这份宁静流淌在高低错落的洋楼和古厝间,难怪“水头侨居”成了金门新十景之一。
金门水头陇西李氏 金水国民小学 得月楼 莒光楼建于民国四十一年(1952年),由金门防卫司令官胡琏所辟建,著名建筑师沉学海所设计,仿古代麒麟阁三层式建筑,外观雄伟、气宇非凡。
莒光楼是一座水泥钢骨仿宫殿式建筑,飞檐画栋,碧瓦朱柱,气派轩昂以,屋身构造为硬山搁檩。
莒光楼用以表彰驻扎金门军人的英勇事迹,宏扬毋忘在莒的精,为金门战地精的象征。
金门人说:“没到过莒光楼,别夸说自己到过金门”;自建成以来常是金门邮票和风景明信片的主题,莒光楼已经成为金门的象征。
成功海防坑道全长500余米。
昔日号称的地下金门,几乎每个村落的地底下,都有战备坑道,经过八二三炮战,金门的防御工事全面朝地下发展,国军为突破大陆军事封锁,在全岛海岸线择地开挖小型坑道,以利运补作业,当时有句口号“保持战力于地下,发挥火力于地面”,贴切的描绘出坑道的时代背景。
陈景兰洋楼位于金门东边,南临府视成功海滩. 一个两层西式白色主调的建筑物,在蓝天与大海的映衬下特别美!该建物于西元1917年由旅居新加坡的金门陈坑陈景兰买地兴建成融南洋及闽式建筑特色,于1921年完成。
属于五脚基洋楼,外廊呈凵字形,是金门规模洋楼。
陈景兰洋楼在49年后曾做为陆军五十三医院、金门中学、后来又成为官休假中心。
在解除战务之后由金门县政府接管,并于2008年8月对外以战事博物馆方式开放提供大众参观。
金湖镇由8个行政里(新市里、山外里、溪湖里、莲庵里、料罗里、新湖里、正义里、琼林里)所组成。
该镇拥有金门最高的山——太武山。
金湖镇黄海路 金门免税商场 民俗文化村位于山后村,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
系旅日侨领王国珍、王敬祥父子构建分赠山后王氏族人居住的宅第,全部房舍采用闽南传统二进式建筑。
十八栋双落古厝,依山面海,井然有序。
所用建材来自漳州、泉州,甚远江西一带。
从辟建完成,费时二十余年,呈现整齐、精致的建筑风貌。
民俗文化村依文物、礼仪、喜庆、休闲、武馆、生产等单元展现金门地方民俗,另有古代官邸一座,可以欣赏的雕梁画栋之美。
狮山炮阵地,位于金门东北角五虎山,坑道式阵炮阵地,坑道名为震东坑道,全长508米,一共有4个炮堡,是负责金门东北部海域安全的,2010年金门县接管了狮山炮阵地,斥资2700万TWD修整为观光景点,坑道内有狮山炮阵地及榴炮发展影片、炮操表演、8寸榴弹炮、75山炮等等。
狮山阵地操炮表演 清总署旧称“丛青轩”,原是明宗万历年乡贤进士许獬励志苦读故居,由于地点适中,场地宽敞,清朝迄今每多为官衙办公处所。
康熙年间,总陈龙改建为总署,1915年,又曾为县公署,1949年金防部、福建省政府暨1957年金门会,均曾驻此办公,现为国家古迹。
金门模范街。
昔日郑成功在此训练陆军,故又名“内校场”。
1925年由金门商会会长傅锡琪向侨界集资,兴建这条具有日大正时代建筑风格的街道。
建筑风貌具日式、闽南、西洋、南洋等各种风格。
建筑多为二进店屋,一为日式洋楼,二为闽式建筑。
是金门维持许久的老街之一。
街尾大榕树处原为文应举之大宅,在对日抗战金门沦陷时,日军据为指挥所,遭美军炸毁。
模范街十四、十六、十八号三户设有露台,有绿釉栏杆。
在街角转弯处的房屋栱门因力学因素要做小一点,并建三层楼以登高御敌。
虽然只是条短短的路程,但却拥有全金门的特色商店,其中当然也包含主妇们喜爱的“金门菜刀”。
“恋恋红楼”则是家有名的改良地方菜馆,其特色菜是加了金门高粱酒的奶茶,别具新意。
邱良功母节孝坊,矗立于金门镇东门里灵济寺旁市街,建于清嘉庆17年壬申(公元1812年),已有180年历史,是邱良功任浙江提督时为守节逾时二十八年的寡母旌表所建的牌坊。
已将此牌坊列为国家一级古迹。
石牌坊的造型雄伟精致,柱身上刻有楹联,叙述着邱良功母的节孝事迹,是台闽地区现存牌坊中较壮观的一座。
金门国家公园位于福建省金门县,是台湾地区的第六座国家公园,1995年5月25日公告计划,1995年10月18日成立管理处,是台湾地区首座位于离岛的国家公园,也是首座以维护历史文化资产、战役纪念为主,并兼具自然资源保育功能的国家公园。
八二三战史馆位于金门中正公园内,建于1988年,为当年炮战的事迹作历史见证。
战史馆正门两侧外壁上镌刻有战役期间殉职官姓名共587位,左侧展示当年主力战斗机——F八六军刀机以及主力炮-五五公厘加农炮,右侧则停放海陆间穿梭自如的两栖登陆运输车(LVT)。
馆内另外将战役有关史料规划成十二个展示区,以图表、照片、文件、遗物、模型等不同展示方式,将八二三炮战事件始未做了完整的记录。
在金门地区除了八二三战史馆外,鹊山及小金门也分别建有八二三炮战的纪念碑。
金利钢刀 金门厦之旅2018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