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徒步之旅 -----仙游凤山十八股头

1年前 (2024-04-21)
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徒步之旅 -----仙游凤山十八股头白头翁 同事周五晚上打电话问是否有空参加明天的户外爬山活动,活动地点位于仙游的凤山乡--十八股头。
因在10年前就错过几次去十八股头的机会,也一直没有队伍跟着前往,此时既然有组织和人员同行,我也就爽快的答应了。
出行前仍提醒做好出行的功略,约定明日7:00既定地点出发。
应都在工厂上班,大家对时间观念都能把控,准点后即开车前往,到达凤山九座寺的时间大概9:20左右,下车带上各自的背包干粮后就开始了徒步。
这个“九座寺”原名“太平院”,始建于唐懿宗咸通六年(865年),有1148年的历史渊源。
现在的“九座寺”的历史建筑几乎不存,能看到的是这寺门的2个石塔和大雄宝殿内的几根石柱是比较久远的产物。
寺庙的墙上张贴"南少林发源地",传说寺僧五百余众,由南少林之誉”。
而如今莆田(西天尾)南少林、泉州南少林、福清南少林、东山南少林等均自称为正宗南少林寺。
显然这个不是今天的主题,就由那些专业人士去考证,我们只是路过。
在一个小发电站的后方直接上去,到上方平台看下,坡度有45度,然后就是土质的机耕道,路况还好。
上山---顺着机耕路行走中... 穿越丛林 路边的树枝上,有很多户外运动组织来过留下的路标,这样就不会迷路,也服务于后者。
约走了1个半小时,在路边的小溪处休整一下,顺便补充一下能量。
这个标识直接给我们指明方向。
大家就顺着这条防火线往上走,应该是不久才修整出来的,路况还好。
休息的时候,Jimy挖到了一棵宝贝,因十八股头不走回头路,所以只能打开背包全程带上了,也成了一个"靓丽的风景". 这次休整大约20分钟,恢复体力,大家都比较轻松的跟上了。
领头的人员突然尖叫,原来是看到块冰川时代遗留下的巨石。
轮流摆酷拍照。
2位小盆友很敏捷的已经攀上石头顶部,并来了剪刀手。
大家一起来吧。
这个时候已是3步1个景,5步1个亮点了,队友们自由拍照模式 2位小盆友在一起就能对比,走路都能跟得上,还能走在队伍的前头。
这位人物是本次活动的主角,此次的随军记者兼线路领队和总导演,总策划----大名鼎鼎的翁。
这位是制片幕后总监--黄总监 继续浏览漂亮的风景 这位是本片的主角,男一号(黄小明),幕后还兼大伙的司机,工作确实很辛苦。
影片大影,有大石头做后靠山,大伙还是很放心的靠着。
路边的红叶在告诉我们已是深秋,已是红叶的挣艳时间 再往上10分钟就看见山上的巨石了。
队友们进入游览模式中, "黄总监"面带微笑,仿佛不虚此行。
"大妹纸"出场 黄主角已在树下乘凉中 这棵树看来确实有些姿色和魅力,吸引大家 来个留念 电影开拍了,主脚登场。
主脚:"我能把这个石头用莲花掌推下山,你们信"?观众:"不相信" 主脚:"我能把这个石头用二阳指顶上天,你们信"?观众:"不相信"主脚:"那我就不表演了".我说主脚,能吹一些就好了,吹大了是不行的。
还是去看看石头有多大吧! 主脚:"确实太大了".大伙还是来个照吧。
双龙戏珠 闽中龟 鸡冠石 下山路线,两边的草木也是刚搞过的,比较干净,但路比较陡和滑,不算好走。
这是十八股头最重要的一个点,户外人士称为"賊营".主要是这个洞口类似与强盗或山寨的门口,所以称之。
继续下山,回根据地。
下山徒中的峡谷 无尘塔石碑,是市,省,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无尘塔--位于莆田市九座寺西面,创建于唐咸通六年(865年),为该寺历代寺僧圆寂后火化的荼毗塔,距今已1100多年。
宋崇宁间赐名"无尘塔"。
塔为三层石构,八角空心,高14.22米,内径4.45米。
塔尖为莲花葫芦形。
基座为莲花石雕,各层角柱呈瓜楞形。
底层下部八面刻有奔龙舞狮等浮雕图案。
设南北开门,东南与西南两面有护门卫士浮雕。
塔内有螺旋形石级盘旋而上。
塔前有月台,与宋以后的石塔形制迥然不同。
这是省内罕见的唐代古塔中特殊的石塔之一。
塔入口的2樽武士像栩栩如生。
终于到了出发时的根据地了。
此次登山总里程13公里,历经6小时。
满天繁星母女笑了 小江母女笑了 黄总监笑了 黄主角笑了 女妹纸笑了 总导演,总策划兼行军记者笑了 来个抒情豪放的庆祝 快快快,大伙再来一下照。
期待下次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