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瞬集》十三

1年前 (2024-04-21)
《一瞬集》十三彩虹 名字的疯狂 古人云:“黄帝正名百物。
”世间凡是东西就都有自己的名儿,没有名儿的就不是东西。
人是“万物之灵”,名字自然就尤为重要。
中国人历来对起名字非常讲究,名字是“名”和“字”的称。
如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
韩非子说:“夫立名号,所以为尊也。
”当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谋臣们先劝他给国家定名:“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
” 可见名字对一个国家、一个朝代、一个家族乃一个人是多么得重要。
眼下到了做梦都想发财升官的年代,人们自然就更重视名字了。
《说文解字》里解释:名,也。
现代顺口溜也说:“不怕生坏,就怕取坏名。
” 所以,现代人为了给自己改个好名字,或者给子女起个好名字,真是穷尽脑汁,测八字,查生辰,翻词典,问先生……恨不得名字一诞生就万事大吉,功成名就,财源滚滚。
据报载,一对年轻的中国夫妇,出于一种复杂的心态给自己的儿子取名“万岁”。
趁着现在没有人自称万岁也没有人喊万岁了,何不捷足先登把万岁这两个分量最重、意味无穷的字占住!但“万岁”没有喊多久,就遭到周围人和亲戚朋友的强烈嘲笑,后来简直就弄得无法让孩子见人,不得不重新给孩子改了个极其普通的名字。
心理学家的调查结果证实,父母在给孩子起名字的时候,会不期然显露出自己的本性,反映出他们自己的人生追求、价值判断、生定位以及许多性格特征。
美国的《读者文摘》也讲了一个类似故事:巴西有个一直渴望当官却怎么也升不上去的小公务员,有了儿子后起名叫“部长”。
他以为让儿子叫“部长”就真是部长了,想借儿子补偿自己的官场失意。
孰料儿子长大后不仅没有沾上“部长”这个名字的光,反而到处找不到工作。
因为谁也不想雇个部长,成天“部长、部长”的喊着,叫外人一听到底谁大啊?就这样,年轻入被耽误了前程,后来想改名字已经晚了。
他父亲到临死的时候安慰他说:“你没有什么抱怨的,有那么多重要人物为当上部长争得汗流浃背,成天望着夫空观察是否能福星高照。
而你呢,却已经是部长了,你一直是部长,生下来就是!这是你的权力,你不必依赖任何政府,可以永远是部长,一直到死!”说完,父子俩抱头痛哭。
有人说名字就是符号,叫什么都行。
符号就是标志,这个标志可非同一般,要伴随你的一生。
你有什么符号就吸引什么信息,在信息时代你有什么信息就会有什么运。
你不是部长叫“部长”,不能万岁叫“万岁”,以前叫“万岁”的人都死了,靠这个名字吸收到的不是长寿,而是一股腐朽和死亡的气息再说既然是符号,名不符实,名实分离,生永远处在分裂状态,这个人的生活能好得了吗? 起个普通的名字,通常反映了性格朴实、随和,容易融人社会。
有人甚还故意求俗,大俗大贵。
如叫“狗剩”,说不定更长寿,叫“铁蛋”,会结实、健康。
名字起的深奥,是追求超凡脱俗,拒绝潮流,自视甚高,目标定的很高。
起个怪异的名字,体现了望子成龙的野心,希望子女将来能成为让人瞩目的焦点人物。
根据流行的时尚起名字,显示了赶时髦的癖好,通常会思想开通,善于交朋友…… 总之,世界上没有人会对自己和子女的名字马大哈。
外国人也一样,由于他们的名字更麻烦,写起来一长串,平时为了简便就把几个字头拉出来,以缩写代替。
这一来不打紧写一长串原名的时候是一种意思,缩写后容易变成另外一种意思。
比如美国的前总统肯尼迪,全名是,缩写后就只是。
去年,美国行为医学会(其缩写是)第19届年会上,专门讨论了“姓名和寿的关系”,详细研究了加州自19691995年的死亡者的死亡证明书。
得出的结论是:“姓名缩写含贬意的男性,如:(猪),()”(死),(悲伤)等,比姓名缩写毫无意义(不好不坏)者均短28岁。
而姓名缩写是褒意的男性,如:(欢乐),(爱),(赢),(健康),(巨大成功),(生活)等,比姓名缩写无意义的男性平均寿又增长448岁。
—这就是说,姓名含:褒意比姓名含贬意的男人平均要多活728岁。
美国的行为医学专家们自然不是在搞迷信,他们把人的种族、性别、死亡之年、社会经济状况以及父母忽视等原因综起来,仍然无法解释新研究的成果。
报告说:“惊人的发现是,父母给孩子起的名字似乎可以改变孩子今后的死亡原因及时间。
姓名缩写贬意者,不仅寿较短,而且所患的种类也更多,意外死亡发生率最局。
这就是所谓“符号”的意义。
一个人的“符号”就是这个人的社会存在,有什么样的存在自然就有什么样的生活。
以前孩子多的家庭顾不过来,有时就马马虎虎地随便给孩子安上个名字。
也有个别人出于某种原因不喜欢自己的孩子,故意给孩子起个的或出洋相的名字。
现在生存竞争十分激烈,要个孩子不容易,金贵还金贵不过来呢,哪肯在名字上马虎!倒是应该防备金贵得过了头,想“名”惊人反弄巧成拙。
现代人不仅给孩子起名字要花样翻新,拼拔高,在给自已的公司和业务项目名时也要云苦雾罩,胡乱标榜。
方歌舞厅要叫“富豪王”、“凤和凰”;洗浴房起名叫“梦里水乡”、“重返伊甸园”;住宅小区的名字就更邪乎了,什么“动感之都”、情缘花园“钻石广场”、“金尊山庄”……甚连饭馆的菜名都出现了“”——无非是用牛奶、羊奶烹制鲍鱼;“波黑战争”——疲菜炒黑木耳;“悄悄话”——就是凉拌猪腰子和猪耳朵…… ——真是疯啦!如今疯狂也是时髦。
所以,要了解现代人和现代社会时尚无需太费事,只要留意一下周围五花八门的名字,就能知道个大概了。
舌头的功能 我在报刊上常看到一些奇奇怪怪的关于舌头的照片,便顺手剪了下来。
原以为舌头的大小、长短、厚薄或许跟一个人的性别、职业、口才、口福有着某种联系。
照片存得多了,就生出疑问,甚得出了相反的结论。
比如,有一张爱因斯坦吐舌瞪眼做怪样儿的照片,这位科学泰斗式的人物也称得上是幽默,谈吐极是诙谐锋锐。
他的大脑经科学家研究证实比普通人的大脑重得多,开发利用的比例也高出许多倍。
但他的舌头很一般,顶端尖细,呈三角形,搭拉到唇外不过寸许。
还有一张是小品演员黄宏的舌头,这样一条能把亿万人逗笑的舌头,总该有些与众不同吧?他在墨西哥和一个当地男人比舌头,两个人都拼向外吐舌,也不过就是一寸多长,毫无惊人之处。
倒是在他们身后的几个女人的舌头,长大肥硕得吓人一大跳。
那也是一幅巨型的伸舌头照片一我猜测可能是墨西哥或世界长舌大赛的一个镜头。
照片上并排挤靠着八张年轻的女人脸,每个人都大张着嘴巴,努力伸长她们的舌头……哎呀,那是一条条什么样的舌头啊?比黄宏的舌头长出四倍还不止,如一根根从中间劈开的丝瓜垂挂在唇下。
厚实柔韧,抽动灵巧,舌尖,透出一种强劲的力道。
真是长舌妇啊!这么一挂大舌头,口腔里怎么就能放得下呢?真是奇了。
墨西哥人或者是西方人为什么要举行舌头长短的比赛呢?莫非舌头长大会有什么好处?这恐怕是用不着回答的问题,只要看看舌头的用处就知道了。
舌头的功能非常复杂:舐取、吸吮、吞咽、品尝、说话、亲吻……舌头能干这么多事,岂不是越大越好? 在中医学里称舌为脾之外候,脏腑经脉多与舌有联系,心气通于舌,“舌为心之苗”。
好个“舌为心之苗”——人的心看不到,想要知道一个人有着什么样的心,只要看他的舌头就行了。
但不是只看舌头的大小,大舌头使用不得法也是空占了一个“大”字,小舌头能使得上下翻飞,却能以小克大。
主要是注意观察一个人平时是怎么使用舌头的,就能知道他的为人和心眼好坏。
另看舍头这么重要,人的“五官”里没有它,“七窍”里也不包括它,它总是藏在暗处,伸缩自如,动静随心,到需要的时候才会探出头来,狼狼地搅动一番。
会相面的都是相人的头、脸、印堂、眼、耳、鼻,等等,没有要相看舌头的。
只有医生才看舌头,那是诊断你生了什么病。
有病找舌头,舌头是代表病的。
所谓“病从口人”,有舌头的一份功劳。
许多人一生都为舌头所累。
古人讲“祸从口出”,凡口惹的祸都离不开舌头。
现在得“长舌病”的人就更多了,你说现代人么话不敢说,什么笑话木敢讲,什么街不敢骂,什么谣不敢造、不敢传,什么钱不敢赚,什么东西不敢尝,什么不敢舔,什么嘴不敢亲… 用舌头的地方太多了,只恨没有多生几根。
世上不光有长舌妇,男人的舌头也有长得出奇的。
去年的《文汇报》上登过一个刑警队长的故事,他亲手枪毙过一个犯人,那是个总爱摇唇鼓舌、惹事生非的家伙,后来被判了。
在执刑的时候枪子从他的后脑打进去,偏巧就打飞了他的舌头,落在老远的地方。
执刑者没看见、,一脚踩上去,软软的,像一很香蕉皮。
抬起脚才看清是一根大舌头,足足有五寸多长。
五寸就是半呀?这岂不就是个“长舌男”! 体育人生 你知道徐福生吗?球迷们大概还不于太健忘,20世纪50年代的国家队队员。
前年10月15日,他骑着良行车在北京大街上与一辆轿车发生了轻微的接触,轿车司机在口角当串挥出一拳,打中徐福生的左耳根子上,随即倒地而亡。
在这儿没有篇幅评论这场事故,我只想说它让人看到了竞技人生的脆弱。
二个当年在球场上头顶脚踢,闪转腾挪,能够在急速奔跑中进行拼抢和对抗的人,就这么在大街上被人一拳毙了?能踢足球的人身体当然要格外好,耐力、速度、强壮、敏捷、柔韧……到他不能踢球了,也就是说这些优势全都用完了,光剩下劣势了:身心疲惫,布满伤痛,有的甚成为残疾,多者可收获三四项残疾证书。
人们平时看到的往往是运动员最风光的一面我后横怒起,意气凌仙,身轻一鸟过,球急万人呼。
因此现代女人认为当今世界上最性感的男人都在绿茵场上贝克汉姆不就被评为全世界2003年度最性感的偶像吗?可有谁知道,还有”部分球员刚刚,40多岁就失;去了性能力,所以我要问、你真的知道什么是体育吗? 滚圆的足球是由好几块并不滚圆的皮子缝制而成,它有接口,有缝隙,有里有外,外面被踢磨得精光,里面和接口处却藏着泥垢和被血汗浸泡的痕迹。
它充足了气可风靡世界,然而世间所有充气的东西总有泄气的时候比赛是短暂的,生活是漫长的,更别提伤痛还会放大漫长。
这就是足球人生。
一且和足球结缘,就像中了魔力,足球和人生,球运和运就再难分辨清楚。
球就是人的,人就是球的魂。
其他竞技体育又何偿不是如此? 另有一足球运动员因伤痛折磨英年早逝,生前曾留下遗愿,请家属和队友趁黑夜将其骨灰偷埋于球场之下,让自己的魂魄永远熔铸于绿茵场为后来的球员加油、助威。
生不能看到中国足球扬威于世,死了化成灰也要给中国足球壮胆保驾。
这是典型的体育人生,赛场上是养小不养老的,它给体育运添加了~种悲壮美。
赛场上的人生最是酣畅淋漓,波澜壮阔。
但也残酷激烈,风云难测,胜败转于一瞬,忽而大喜,忽而大悲。
而体育人生的全部魅力,也正在这里。
运动员的运是由信仰和忍耐构成。
可谓体育如人,人生如体育。
迈开两条腿,上边顶着个脑袋这就是“人”字。
这个字其实也包容了体育的全部涵义:必须奔跑,连续不断奔跑,被绊倒了爬起来再跑,如同只要有生就必须活下去一样二人的生本身正是如此无时无刻不处于运动之中,静止就是死亡。
因此运动着的生充满渴望,如饿虎扑食,鹰击奔兔。
而体育则最生动地体现了人类生本质中的这种渴望。
有了渴望就会有动力,有感觉,凝聚、爆发、拼抢,发机如惊焱,在纵从风旋。
人生突然变成瞬间的事情,输赢往往取决于的一秒或百分之一秒、的一枪、的一箭、的个球……球飞进対方大门就是生,旋进自家网底就是死。
鸟儿有巢,蜘蛛有网,人类有门,有各种各样的门。
竞技场上的大门是天堂和地狱的入口处。
别看赛场有限,体育人生却极其广阔。
世界上的大多数人终其一生不过是活在自己出生的地区,而运动的生舞台少是以整个国家为背景,而他们的视野则必须是整个世界。
生苦短,人生几何,体育使其凝练、精彩,可发挥到,瞬间辉煌。
有生如此,夫复何求? 人类创造了体育,体育又创造了人类。
赛场是地球的缩小,赛场上映照出现代世界的影像。
现代社会的所有元素赛场都包括了,现代人类的本质也蕴涵在体育里。
比如足球界有着各种详细的规则,而现实的足坛却纷扰混乱,让球迷几乎不知该抱怨谁,这和庞大的地球现状几乎毫无二致。
地球上有多复杂,赛场上就有多热闹。
可见人类既非天使,亦非野兽,不过是个运动员。
人类的各种品行体育里都包括了。
入类所有跟外界接触的部位都是球形的:头顶、眼珠、鼻头、嘴唇、手指肚、膝盖、脚后跟、脚指肚、……只有圆的东西才能强韧,圆滑,不怕碰撞,且能钻能挤能飞能转。
因此足球所代表的体育人生的优势就是永不绝望,拒绝胆怯。
足球滚圆,滚来滚去,今天败了明天照样滚,气瘪了可以再充气。
你只要一看到足球又在滚动飞旋,立刻就会抛弃所有绝望重新恢复希望和感动。
有时即便是最轻率蛮勇的拼争,却会导致意想不到的成功,随即便让人恢复了希望和感动。
体育喜欢铤而走险,在创造中显示力量。
因此体育人生是夸张的,有夸张才有,这一场的消失便孕育了下一场的爆发。
有热爱体育的人,一般都热爱生活,一阵失望过后随即又燃起一种新的希望。
永远都对体育怀有特殊的希望和感动。
体育就是人生,就是每个人自己,所以才能成为世界性的拥有最多信众的“宗教”。
而宗教就需在感动中。
如果你不希望,又怎么会感动?没有感动,生就会荒芜,变得平庸和倦怠。
只有希望才是四通八达的路,路路通向感动,体育恰好就了现代人这种感动和希望。
无须否认,现代社会流行顺口溜,而且已经“溜”成了一种奇特的世俗文化景观。
你说吧,近年来,中国人谁没有听过或传过顺口溜?一提这三个字人们的脑子里立刻就会願出几个精彩的段子,…现在还有什么现象、什么领域、什么人,是顺口溜不能编排的?只要是老百姓关注的东西,准会有顺口溜编出来它无处不在,无孔不入,通俗上口,广为传播。
顺口溜竟然这么受欢迎,自然是有原因的。
装做没听到或没看见,不如正视这一事实,研究一下顺口溜是怎么“溜”起来、弁“溜”成气候的? 别看谁听到新的顺口溜时都会哈哈一笑,但入人心里又都很清楚,顺口溜现象的产生并不像表面的逗笑那么单纯,有着更为复杂的社会原因和现代人的心理因素。
听起来简单,溁咂滋味却不简单,别有意趣存焉。
当然也不可否认,顺口溜作为群的口头创作,有着大量粗俗不堪的内容。
那么作为眼下最红火的网络文学,以及很正规地印成铅字的流行文学,不也有许多低级庸俗的东西吗?又何必苛责不能登大雅之堂的顺口溜呢? 当然也有许多报刊会经常正式摘发一些当下正流行的顺口溜,还有人每隔一段时间就把流行的顺口溜收集整连,编辑成册,正式出版。
我少见过四种版本的《顺口溜汇编》,每一本都很厚,定价不低,销路却还不错。
但是,眼睛阅读印到纸面上的顺口溜,跟用耳朵次听到这首顺口溜的味道,可要大打折扣,效果差远了,有些根本就让人笑不起来了。
你说怪不怪?世间有许多东西靠耳朵听不行,需用眼睛看才过瘾。
而顺口溜为什么看不如听呢? 顺口溜、顺口溜,顺口溜出是为了让你顺耳进去,你听就听,不听就随风而散,查无此据,概不负责。
它的魅力,或者它的杀伤力,就在于它的生猛鲜活,以直对隐,以粗对雅,以下犯上。
一旦印成文宅,必難要加以修饰,让它文法,不刺眼,太直了要绕一下,太粗的要弄细点……这样一来顺口溜就变成了“顺眼溜”,味道自然也大不一样了。
怪也就怪在这里,正是这样“来无影去无踪”的东西,却以一种无法阻挡、防不胜防的强势,加人到当前的社会流行文化当中。
不能不承认,这种顺口溜出来的东西,却对社时事和权力阶层多多少少起到了一点萆测作用。
当然是民间的测试,民心的度量。
无论是谁,成了顺口揮嘲讽的对象,就离倒霉不远了。
俗云:;“千夫所指,无疾而终!”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将顺口溜视为群众的一种呼声,口无遮拦,荤素全有、出其不章,以逗笑为目的。
其中所有的寓意,包括调侃、规劝嘲讽、鞭打都是通过笑来完成。
这是民风所致,国情所致,中国人特有的机敏和幽默所致。
老百姓以顺口潭的形式发言,是民意的宣泄,也使社会有了通气孔,不于闷得发酵而酿成沼气。
让生活健康明朗,阴阳调和,平安少事。
故此,真还要感谢顺口溜。
但我翻遍了手边的工具书,却查不到关于“顺口溜”这三个字的出处。
或许它就是过去人们所说的民谣?《诗经魏风》有云:“心:之忧矣,我歌且谣。
”《毛传》解释说“曲和乐曰歌,徒歌曰遥。
”可以称顺口癉就是不配曲的流行歌谣、它的传播广度,绝不亚于现代流行歌曲。
袁中郎《答李子髯诗》称:“当代无文字,闾巷有真诗。
却沽一壶酒,携君听竹枝。
”竹枝词也是一种民间歌谣,竟被袁宏遣评价这么高。
顺口溜来自民间,百姓因心之忧,心之忿,“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
所以,顺口溜最爽直快捷地表达了群众的情绪,直出肺肝,平实质朴,幽默鲜活,辛辣剌激。
无论在什么场,无论在场的有多少人,无论是些什么身分的人,每听到一首新的顺口溜,都会抚掌称快。
请问,当下还有什么作品,能有这样的社会效应?如《四大闲》中先把“大款的老婆”和“贪官的钱”摆在了前面,是大款们制造了“现代多妻制”,养二奶、包情人、带小蜜,“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
办公室有好看的,身边有发贱的,远方有思念的”。
据报载,广州等一些发达大城市的郊区都出现了“情妇村”,其四周挤满美容院、健身房、歌舞厅、酒吧等娱乐消闲场所。
贪官的钱“含金量”最高,“工资基本不用,老婆基本不碰”。
有些贪官出了事,家里犄角旮旯都藏着钱,闲着没用。
他们贪,不是因为缺钱,而是一种心穷的病态反映。
顺口溜最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谁也无法知道作者是谁。
这些年社会传了那么多顺口溜,简直可以车载船装、特别是在盗版盛行、版权纷争不断的今天,竟没有一个人站出来抢哪一首顺口溜的版权。
顺口溜的创作讲究切中时弊,又要自然流畅,好的顺口溜甚很严密,漏掉一句或改动一句味道就变了。
有时你在向朋友们转述一首新顺口溜时忽然忘了一两句,自己若想临时现编几句补上去,那可就难了,怎么编都不是原来的味滇。
哪怕是请在,场的人一起帮着编大家当场可以凑出许多句子,却每个人都觉得不怎么顺,不如人家原汁原味的顺口。
而顺口遛首先就要“顺”,要有一种自然的流畅感和诙谐感。
可见,能够流传开来的顺口溜,创作时是经人下过工夫的,或集多人智慧反复推敲和锤炼而得。
那么,这都是些什么祥的人呢?这才叫创作不为名利,“万人如海一身藏”。
笑谈“黄段子” 伴随顺口溜一同兴盛起来的还有各式各样的笑话,以笑话为最多,又称“荤段子”。
或三言两语,或百八十字,不必像顺口齒那么压韵,却保证能让听者一笑。
有些还久传不衰,堪称“经典之作”,民间的各类笑话很多,为什么惟黄段子独领,几成铺天盖地之势? 全国几千万乃上亿只手机,无时无刻不在储存和发送着各种带色儿的笑话,在各地奔跑着的成千上万辆旅游车上,不厌其烦地绘声绘色地讲着一个又一个的荤段子,还有数不清的饭桌上、茶话会上也在复述着这类笑话…… 几年前我参加一个“边塞笔会”,大象分乘三辆车,到后来男女老少拼要挤到一辆中级面包车上去。
原来那辆车上有位北京的老记者,擅讲故事,一个一个又一个,一黄一黄又一黃,连讲几天不重复,可谓此中高竽。
凡是这样的高手,在任何笔会上都是的人。
去年,一位老相识是正部级的在职领导干部,平时一贯不苟言笑,勉强被拉到山西参加一个活动,说好第二天一早就得赶回来。
不想一到山西,每饭必有荤段子拌着荤菜下酒,外出视察一坐进汽车就听黄笑话,晚上更是听得黄天黄地荤头荤脑。
此兄竟连听了三天,还跟我大谈民间文学多么了不起,应该大力开掘等等。
荤段子一:就是性故事。
而性,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弗洛伊德。
说它是其他许多行为的驱动力。
各种各样的人都会对它感兴趣,而且这种兴趣可以持续很长时间,直晚年。
人类的任何一种活动,都没有像性那样在生活中起到这么特殊的作用。
而现代时尚又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更为自由的性态度,在这个已经为消费欲童所主宰的世界里,性也成了一种消费品,花钱可以购买。
但,五花八门的,特别是染上就会要的艾滋病,又给现代人带籴前所耒有的恐慎、焦虑和孤独,真实的性快乐变得让入丧和惊惧那么谈性就成了时尚,既省钱又安全,和性压抑,却可以通过嘴的大谈特谈得到某种程度的释放。
于是,荤段子便应运而生。
这确卖是由文化所决定的,不崗的文化形态,决定了人们的性观念和性行为会迥然不崗。
在这个光怪陆离的现代世界上,并没有统一的性行为标准,个民族的文化会限制这个民族的性行为模式。
中国虽然也在实行商品经济,社会也在大开放,但中国的文化背寰决定不会制造出西方真杀实砍的“性解放运动”,倒能够造出一个“谈性的运动”——中国文化中的含蓄和智慧,让人们绕耆弯子编出了无穷无尽的性故事。
在中国这是有传统的,哪个年代都有黄笑话,不过是于今为烈罢了。
以前讲笑话似乎是男人的专利,现在黄段子大普及,不能不承认跟女人们的加人有关。
中国的导游小姐擅讲荤段子已经很出名了,还有一批年轻的女明星、女强人、女白领,也乐此不疲,甚大大方方地专喜欢讲给男人们听。
一群一伙的大老爷们儿,听着一个女人讲荤笑话,那自然就更,兴头也会越发地浓烈。
这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特点。
既然是讲笑话,男人可以讲,女人也可以讲,男人可以享受,女人也可以享受。
现代科学研究积累的大量证据表明,男女之间的相似之处大大超过了差异之处,而且男女之间的绝大部分差别,并不是由于生物因素造成的,而是社会和文化塑造出来的。
正是现代社佘的开放,文化的活跃和自由使人们对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禁锢觉得难以忍受,讲笑话能够获得犯禁的刺墩和。
却又不犯大忌,正好借以消除旅途中的疲劳和寂寞,打掉无聊应酬中的遮尬,和等待时的无奈以及烦躁。
现代人平时被套话、官话、假话弄得外壳都比较僵硬,装模作样,假眉三道,有时甚被会场上的气氛压得喘不上气来。
一个黄故事讲下来”太家都彼此彼此了,谁也甭想再严肃正经、装腔作势。
导游小姐之所以开场先讲荤段子,就是上来先把每个人的陌生面具和包装全部撕去,这实际上等同于“下马威”,在最短的时间获得组织和管理大家的便利。
:另外,在旅途中如果大家都瘸子脚面一綳着,那也太累了。
人们却也不必为此忧虑,这股“黄风”是会刮过去的,连美国,六十年代的“性革”和我们的文化大革”都有个结束的时悸,何况讲荤段子只不过是逞口舌之快,讲来讲去就没劲了。
社会的进步和成熟就在于容忍了顺口溜和黄段子的存在,我们也才得以用轻松的心态关注它,并僙此从另一个角度理解当前的社会情势和文化形态,要说也不无禆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