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故事之:百乐门舞厅

1年前 (2024-04-21)
上海老故事之:百乐门舞厅驿村人 当年,到大光明看电影,到饭店吃西餐,到百乐门跳舞…成为时髦和奢华的表征,而百乐门舞厅更因一个带有殖民色彩和颓废倾向的名字,被理所当然地标签为奢华堕落的代名词。
百乐门是上海著名的综性娱乐场所。
全称“百乐门大饭店舞厅”。
1929年,原开在戈登路(今江宁路)的兼营舞厅的“大华饭店”歇业,被誉为“贵族区” 的上海西区,没有一个与“贵族区”相适应的娱乐场。
1932年,中国商人顾联承投资七十万两白银,购静安寺地营建Paramount Hall,并以谐音取名“百乐门”。
1933年开张典礼上,时任国民政府上海市长的吴铁城亲自出席发表祝词,当时百乐门的常客有张学良,陈香梅与陈纳德的订婚仪式在此举行,卓别林夫妇访问上海时也曾慕名而来。
中文名称 上海百乐门大饭店舞厅外文名称 Shanghai The Paramount地理位置:中国上海静安区愚园路218号占地面积2550平方米开放时间1:30PM景点级别上海优秀历史保护建筑门票价格白天:580元人;夜间:800元人著名景点百乐门舞厅 “百乐门”该娱乐场由杨锡镠建筑师设计,号称“东方乐府”。
建筑共三层。
底层为厨房和店面,二层为舞池和宴会厅,三楼为旅馆。
该娱乐场建成后,一度租给某法国人经营。
由于出租同规定,“百乐门”老板根据客人人数抽成,这位法国人即规定舞客一律自带舞伴,而收费极为昂贵,这使“百乐门”蒙受极大的损失。
不久,“百乐门”辞退该法国人,重新易人经营,并向社会招聘。
当时,的月收入高达三千六千元,是普通职员的十倍以上。
2003年7月28日,经内部重新修缮,上海百乐门大舞厅以崭新的面貌再度迎客。
如今提起上海,很多人都会想起她的高楼大厦,她的现代化和化,但上海还有这么一个地方,弥漫着老上海的气息,旗袍、爵士乐、还有似乎从七十年前传来的蹦擦擦旋律……黄包车、爵士乐、高衩旗袍,空气里弥漫着70年前老上海的气息。
这里就是百乐门,一个有着七十多年历史,既怀旧又颇具现代风格的娱乐场所。
为了重现当年百乐门的风采,老板赵世崇特地策划了这场“1930"上海,大型豪华歌舞秀”。
香鬓俪影、轻歌曼舞中,人们似乎真的回到了70年前。
历史价格门口的牌子明码标价这里的舞场是按不同时段收费的:下午1点到4点半的茶舞,平时门票40元一位,假日50元一位,女舞师每节25元(10分钟为一节),男舞师每人400元;下午4点40分到晚上8点的香槟舞,门票价格为100元,男女舞师收费标准与茶舞一样;而晚上8点到凌晨1点的晚舞场200元门票,其余消费另算。
与白天不一样的是,晚舞场有爵士乐队伴奏并有歌手现场演唱英文歌曲,并有专业男女国标舞师伴舞,但女舞师的价格上调到了35元每节。
无限放乐和有限润滑刘晓庆出演话剧《金大班的一夜》,引起不少老上海对从前百乐门舞厅的联想。
据说,美容界大鳄郑明明女士在晓庆排戏之隙,硬拉这位“大婶级”的艺界名人到现在的百乐门体验生活。
郑女土此举正确。
试想,一个对旧上海舞厅毫无认识的艺人,哪能将见多识广、八面玲珑的红演绎得出入化。
20世纪80年代初出版的《中国建筑史》,不得不承认百乐门舞厅等“已经是很地道的现代建筑了”它们“对中国建筑师的创作思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和这种现代建筑相对应,是由“帝国主义”带来的现代娱乐业,在当时的上海达到了全面开花的程度。
到大光明看电影,到饭店吃西餐,到百乐门跳舞……成为时髦和奢华的表征,而百乐门舞厅更因一个带有殖民色彩和颓废倾向的名字,被理所当然地标签为奢华堕落的代名词。
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舞厅这种交际娱乐场所,总要比“长三堂子”、赌场要高明一点,虽然它并非当时中国人生活的必需品。
娱乐作为一种产业能够带来经济效益,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共识,但,它还是一种社会的润滑剂,对于调节人们的生活情绪和相互关系等,有着较大的作用,不过,它在解决社会问题上的作用则很有限。
百乐门也不是百变金刚。
对消费者来说,它是销金窟:对经营者来说,它是点钞机。
如此而已。
风雨百乐门南浔“大象”的杰作 1932年,上海西区静安寺附近,耸起了一栋漂亮的现代建筑。
大楼楼高6层,钢筋混凝士结构,楼顶设计为圆柱状的梯形塔楼,周围层层围以霓虹灯灯柱。
楼的左右两翼,安置了从楼顶直贯底层的流线型灯柱。
一到入夜时分,彩灯齐放,分外耀眼,整栋大楼像个通体透明的水晶宫一样,在当时还是一片低矮平房的静安寺一带,一时占尽了风光,几里地外就能看到它的倩影。
这就是当年上海滩最负盛名的豪华舞厅一百乐门。
百乐门的全称叫“百乐门大饭店舞厅”(4楼以下是舞厅,4楼以上是旅馆),创办人是浙江南浔入顾联承。
顾家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是南浔4个“大象”之一。
所谓“大象是指100年前,家产已达1000万两银的南浔富户。
另外还有8牛”(家产500万元)和“72头小黄狗”(家产100万元),可知南浔一地在历史上的厉害。
百乐门舞池顾联承是巨富顾福昌的孙子。
他的父亲顾敬斋子承父业,在上海和无锡办丝厂,是上海丝业界的头面人物。
他家的源康厂丝,还在1922年美国费城博览会上获得甲等大奖。
到了顾联承继承家业的时候,他主张搞多种经营,不仅继续办丝厂,还涉足房地产业、百货业、珠宝业和娱乐业。
百乐门就在他手里应运而生了,投资为70万两银。
东方乐府百乐门以先进豪华的设施著称,在当时号称流,被誉为“东方乐府”。
位于二楼的大舞池有500余平方米,灯光可以自由调节,地板用汽车钢板支托,具有很好的弹性,故称弹簧地板。
三楼还有一个可供四五对舞伴跳舞的小型玻璃舞池。
这个小舞池是个巨大的半圆,从大板下优雅地伸出来。
从大舞池中央望它,活像个精致的玻璃果盘,因为它的地板是用雨铺成的,玻璃底下又安装了灯光设施,人在上面起舞,自有一番飘飘欲仙的感觉。
这在大上海独树一帜,今为“老克勒”们津津乐道。
百乐门落成之后,开始是租给一个法国人经营,不设职业,生意不是很好。
后来易人经营,又恰逢上海滩的舞业发展到了全盛时期,静安寺逐渐成了热闹地段、生意天火爆起来。
不少豪门望族的子弟,还来此举办结婚典礼。
服务小姐气走跷脚沙逊百乐门生意红火之后,成了上海滩社会的主要娱乐场所之ー。
洋行大班、军政要人家、实业家、洋场小开…每到夜间,乐此不疲。
张学良将军到上海时,常来此跳舞,曲大林先生来沪时,也曾慕名到此跳舞,当时的报刊上还刊出过他跳舞时的照片。
有,新沙逊洋行的老板晓脚沙逖也慕名前来“轧闹猛”。
此人在次世界大战中负过伤,走路一跷一跷的,故有此雅号。
他终身未娶,身为房地产大亨,却也有时独来独往。
进入门后,服务小姐不认识他,又见他是个跷脚,想必不是来跳舞的,就没怎么搭理他,把他凉在一边了。
熟料沙逊大光其火,回到公司里把写字台拍得山响,令他的部下立即在南京落的地段,自建一个跳舞厅,把百乐门的气焰压下去。
果然没多久,静安寺路(现南京西路)的西侧,就出现了一家仙乐斯舞厅,亦是霓虹灯铺天盖地,抢了一部分百乐门的生意,算是报了一箭之仇,但是由于经营乏力,始终未能超过百乐门。
N陈曼丽血案之谜百乐门当初最负艳名的叫陈曼丽。
她长得亭亭玉立,秀气大方,又擅长京剧。
1940年2月25日深夜,陈曼丽正在与舞客们谈笑风生,突然从音乐台的左侧既出ー西装革履青年,抽出手枪对准陈曼丽连发三枪,然后向陈曼丽身边的舞客也开了枪。
陈曼丽当场倒地,舞客一个轻伤,一个重伤,舞场内顿时大乱。
陈曼丽等当即被送到附近的红十字会医院(今华山医院)救治。
陈曼丽与那个伤势较重的舞客因流血过多,不治毙。
真是“无巧不成书”,在百乐门血案发生的前两个小时,仙乐斯舞厅里也发生了枪击事件。
据说是重庆方面的地下工作人员,枪杀了1名汪伪“76号”的机要室主任钱某。
汪伪特工总部为了报复重庆方面,用枪杀陈曼丽实行回击,他们认为陈曼丽是重庆派来的国民地下工作人员。
但是还有一种说法,说是陈曼丽从日本来,与汪伪要员过从甚密,重庆来的人以“除奸”的名义,除掉了她。
另有一种说法,说陈曼丽的死与政治无关,纯属情杀。
此案到目前为止,仍是扑朔迷离,成了上海滩众多“送案”之ー。
百乐门有个体育会南浮顾家办了百乐门舞厅,还办过一个百乐门体育会。
这个体育会主要由顾联承的儿子顾利康和顾森康操办。
他们兄弟在圣约翰大学读书,受校风影响,都热爱网球和篮球运动,曾在自家花园里建了3个网球场,常约同学们打球。
1932年他们组织了强华体育会,其中既有网球队、篮球队,还有足球队,常参加市里、外省各种赛事。
后来参加的人越来越多,场地不够用,顾氏兄弟就在父亲的支持下,把百乐门舞厅后面的空地辟为篮球场。
1938年,顾联承主持的融社俱乐部与儿子们的强华体育会并,成立了百乐门体育会,由顾联承任会长。
该会于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オ解散。
注:部分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谢谢🙏🙏🌹